粉煤灰对混凝土表面氯离子浓度的影响
2010-01-28江大虎张云清余红发
江大虎, 张云清, 余红发, 胡 蝶
(1.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土木工程系, 江苏 南京 210016; 2.南京联勘科技有限公司, 江苏 南京 210019)
在海洋、除冰盐和盐湖等氯盐环境条件下,钢筋锈蚀是导致混凝土结构失效的最重要原因之一,而混凝土的Cl-离子扩散是造成钢筋锈蚀的主要原因,决定了结构的使用寿命[1,2,3]。氯离子扩散[4]是由于氯离子的浓度差引起的,在氯离子扩散过程中,表面氯离子浓度越高,内外部氯离子浓度差就越大,扩散至混凝土内部的氯离子就越多,那么结构的服役寿命就越短。从Fick第二定律的解析表达式[5]中可以看出,混凝土结构的表面氯离子浓度是影响结构耐久性的一个重要因素。本文主要研究粉煤灰对混凝土表面氯离子浓度的影响规律,并建立相应的相关关系。
1 实 验
1.1 原材料
江南水泥厂生产的金宁羊牌P·II 42.5型硅酸盐水泥,基本物理力学性能见表1,化学组分见表2。青海桥头电厂生产的粉煤灰(Fly ash,FA),细度为0.045 mm方孔筛的筛余率14.4%,化学成分参见表2。河砂,表观密度2605 kg/m3,含泥量1.0%,细度模数2.74,属于中砂,Ⅱ区级配。玄武岩碎石,最大粒径12 mm,属于5~16 mm连续级配。江苏建筑科学研究院生产的JM-B型萘系高效减水剂,减水率达20%以上,Na2SO4含量小于2%,Cl-含量小于0.01%。自来水。
表1 水泥的物理力学性能
表2 主要胶凝材料的化学成分(wt%)
1.2 混凝土配合比
表3是混凝土的配合比和坍落度。其中,普通混凝土(Ordinary Portland concrete,OPC)F0的配合比为:水泥用量500 kg/m3,水灰比0.34。依此为基础,设计了FA掺量分别为10%,20%,30%和40%的系列粉煤灰混凝土(Fly ash concrete,FAC)F1~F4。
表3 混凝土的配合比和坍落度
1.3 实验方法
1.3.1试件制备与暴露
将水泥、砂、石、外加剂、掺合料等原材料在搅拌机中干拌1 min,再加水湿拌3 min。出料后测定混凝土拌合物的坍落度,之后浇注、振动成型40 mm×40 mm×160 mm混凝土试件。试件成型后带模养24 h,之后拆模,然后移入在(20±3)℃饱和石灰水中进行标准养护。混凝土试件的标准养护龄期分别为7 d、28 d、56 d、180 d和365 d,之后取出试件暴露于已准备好的人工海水中,暴露时间分别是7 d、14 d、28 d、56 d、90 d、180 d和365 d。
人工海水按照美国ASTM D1141-2003的规定,其化学组成见表4。
表4 人工海水的化学组成(kg/m3)
1.3.2取样与分析
在暴露40 mm×40 mm×160 mm试件的中间段取样,用钻孔法从试件中间1/2段的两个侧面采集粉末样品,钻孔设备为小型钻床,合金钻头直径为6 mm,孔与孔之间的距离为10~15 mm。每个试件依据坐标定位至少要钻12~16个孔,采样深度依次为0~5 mm、5~10 mm、10~15 mm、15~20 mm等,保证从每层混凝土试件中收集约5 g样品,并用孔径0.16 mm的筛子过筛。按照国家交通部标准JTJ270-98《水运工程混凝土试验规程》的规定[6],采用水溶性氯离子含量分析方法,测定粉末样品中的自由Cl-离子浓度。
1.4 数据处理
根据实验得到的平均深度2.5 mm、7.5 mm、12.5 mm及17.5 mm处的自由氯离子浓度Cf数据,利用Excel数学分析软件,通过回归分析拟合两者之间的一元二次关系。得到混凝土内部氯离子浓度与扩散深度之间的关系,在得到的回归关系式中,令深度x=0时便可以计算得到混凝土表面自由氯离子浓度Cs值[7,8]。
2 结果与讨论
2.1 OPC的表面氯离子浓度
2.1.1暴露于海水前的养护龄期的影响
图1是暴露于海水前的养护龄期对海水暴露时间为7~180 d的OPC的表面氯离子浓度的影响。结果表明,OPC的表面氯离子浓度随着暴露于海水前的养护龄期的延长而减小。
图1 暴露于海水前的养护龄期对海水环境中OPC表面氯离子浓度的影响
表5是OPC的表面氯离子浓度和暴露于海水前的养护龄期的回归关系。由表可知,在海水环境中,对于不同暴露时间下的OPC,其表面氯离子浓度与暴露于海水前的养护龄期均符合对数关系式:
Cs=Aln(T)+B
(1)
其中,Cs是混凝土表面氯离子浓度(%),T是混凝土暴露于海水前的养护龄期(d),A和B是拟合参数。
表5 OPC的表面氯离子浓度和暴露于海水前的养护龄期的回归关系
2.1.2与暴露时间的关系
图2是海水暴露时间对养护龄期7~180 d的OPC的表面氯离子浓度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暴露时间的延长,混凝土在海水环境中的表面氯离子浓度逐渐增大。
图2 暴露时间对海水环境中OPC表面氯离子浓度的影响
表6是OPC的表面氯离子浓度和暴露时间的回归关系。结果表明,对于不同养护龄期下的OPC,其表面氯离子浓度与暴露时间均符合乘幂函数关系式:
Cs=C(T′)D
(2)
其中,T′是混凝土的暴露时间(d),C和D是拟合参数。OPC的拟合参数C随着养护龄期的延长而减小,而D则随着养护龄期的延长而增大。
表6 OPC的表面氯离子浓度和暴露时间的回归关系
2.2 FAC的表面氯离子浓度
2.2.1暴露于海水前的养护龄期的影响
图3是暴露于海水前的养护龄期对海水暴露时间7~365 d的FAC(F2)的表面氯离子浓度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暴露于海水前的养护龄期的延长,不同暴露时间下FAC的表面氯离子浓度均减小,尤其在养护初期,FAC的表面氯离子浓度有大幅度降低。这与OPC的规律相同。
图3 暴露于海水前的养护龄期对海水环境中FAC表面氯离子浓度的影响
表7是FAC(F2)的表面氯离子浓度和暴露于海水前的养护龄期的回归关系。可以发现,FAC的表面氯离子浓度与暴露于海水前的养护龄期呈对数函数关系,符合公式(1),这与OPC的规律是一致的。
表7 FAC(F2)的表面氯离子浓度和暴露于海水前的养护龄期的回归关系
2.2.2与暴露时间关系
图4是暴露时间对海水环境中FAC(F3)的表面氯离子浓度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海水暴露环境中,不同养护龄期FAC的表面氯离子浓度均随着暴露时间的延长而增加。这与OPC的结论是一致。
图4 暴露时间对海水环境中FAC表面氯离子浓度的影响
表8是FAC(F3)的表面氯离子浓度和暴露时间的回归关系。结果表明,对于不同养护龄期下的FAC,其表面氯离子浓度与暴露时间均符合乘幂函数关系,符合公式(2)。
表8 FAC(F3)的表面氯离子浓度和暴露时间的回归关系
2.2.3FA掺量的影响
图5是FA掺量对海水环境中FAC(养护28d)的表面氯离子浓度的影响。由图可知,不同暴露时间下,由于混凝土中的FA发挥火山灰效应,提高了混凝土的密实度[9],降低了氯离子对混凝土的扩散渗透的速度,导致 FAC的表面氯离子浓度基本上随着FA掺量的增加不断减小。因此,在实际海洋环境中,在保证结构强度的前提下应尽量提高FA的掺量,通过减小表面氯离子浓度而达到延长结构服役寿命的目的。
图5 FA掺量对海水环境中FAC表面氯离子浓度的影响
表9是海水环境中FAC(养护28 d)的表面氯离子浓度与FA掺量的回归关系。结果表明,FAC的表面氯离子浓度与FA掺量的回归关系式符合二次多项式关系:
Cs=E(mfa/mb)2+F(mfa/mb)+G
(3)
其中,mfa/mb是FA掺量,E、F和G是拟合参数。
表9 FAC的表面氯离子浓度和FA掺量的回归关系
3 结 论
(1)在海水暴露环境中,随着暴露于海水前的养护龄期的延长,OPC和FAC更加密实,其表面氯离子浓度不断减小,尤其在混凝土的养护初期,混凝土的表面氯离子浓度降低速度很快,两者符合对数关系:Cs=Aln(T)+B。
(2)在海水暴露环境中,随着暴露时间的延长,氯离子有足够的时间侵入混凝土,使得OPC和FAC表面氯离子浓度不断地增加。混凝土的表面氯离子浓度与暴露时间符合乘幂函数关系式:Cs=C(T′)D。
(3)在海水暴露环境中,FAC的表面氯离子浓度基本上随着FA掺量的增加不断减小,这与FA发挥火山灰效应提高了混凝土的密实度有直接的关系。
(4)因此,对于实际海洋环境下的混凝土结构,应该延长潮湿养护的时间[10],在保证结构强度的前提下应尽量增加FA的掺量,通过减小表面氯离子浓度而达到延长结构服役寿命的目的。
[1]洪定海. 混凝土中钢筋的腐蚀与保护[M]. 北京: 中国铁道出版社, 1998.
[2]卢 木. 混凝土耐久性研究现状和研究方向[J]. 工业建筑, 1997, 27(5): 1-6.
[3]王胜年, 黄君哲, 张举连, 等. 华南海港码头混凝土腐蚀情况的调查与结构耐久性分析[J]. 水运工程, 2000,(6): 8-12.
[4]金伟良, 赵羽习. 混凝土结构耐久性[M]. 北京: 科技出版社, 2002.
[5]Mejlbro L. The complete solution of Fick′s second law of diffusion with time-dependent diffusion coefficient and surface concentration[C]//Durability of concrete in saline environment, Cement AB, Danderyd, 1996: 127-158.
[6]中华人民共和国交通部标准, 水运工程混凝土试验规程[S]. 北京: 人民交通出版社, 1988.
[7]林宝玉, 单国良. 南方海港浪溅区钢筋混凝土耐久性研究[J]. 水运工程, 1998, (1): 1-5.
[8]林宝玉, 吴绍章. 混凝土工程新材料设计与施工[M]. 北京: 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 1998.
[9]高仁辉, 秦鸿根, 魏程寒. 粉煤灰对硬化浆体表面氯离子浓度的影响[J]. 建筑材料学报, 2008, 11(4): 420-424.
[10]HU Die, MA Haiyan, YU Hongfa, et al. Influence of mineral admixtures on chloride binding capability[J]. Journal of the Chinese Ceramic Society, 2009, 37(1): 129-1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