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项目课程下的酒店管理专业课程体系设计

2010-01-26周媛媛

四川旅游学院学报 2010年6期
关键词:课程体系职业专业

邱 萍 李 智 周媛媛

(四川烹饪高等专科学校,四川 成都 610100)

1 研究背景

据世界旅游组织预测,到2020年中国将成为世界最大的旅游目的地和第四大旅游客源国。酒店业是旅游产业发展的重要支柱之一,酒店管理专业的人才需求量很大。2007年底,全国旅游直接从业人员达1200多万人,间接从业人员5100多万人。预计到2015年,全国旅游直接从业人员将达到1700万人,间接从业人员将达到8300万人。目前每年旅游业专门人才缺口至少200万人,今后还将以每年20万人的数字递增。[1]

与此同时,到2008年底,全国相关院校设置有高职酒店管理专业的有540所,在校生人数为167322人,累计毕业生人数为155728人。其中,独立设置的高职院校457所;本科院校职业技术学院81所;本科院校独立学院2所。[2]

高职高专酒店管理专业已成为我国酒店业基层和中层管理骨干人才培养的主要平台,潜力巨大,但是竞争激烈。如何在众多办学者中脱颖而出,明确专业办学定位,提高人才培养水平,突出培养特点就显得尤为重要。但目前我们很多院校在培养和定位上都很不科学,存在着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办学层次不清,本科层次与专科层次混淆;培养类别不明,应用型人才与教学、科研人才交叉;职业方向宽泛,重点特点不准确;人才定位紊乱,高中低层全面开花。

2 理论依据

随着时代进步,高职高专教育除专业能力之外,学生在方法能力、社会能力和个性特征等方面的综合素质越来越重要。但是,绝大多数高职教育的现有人才培养方案,已经落后于当代社会的整体需求,人才培养方案改革势在必行。

而在现有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中,课程改革是核心、关键和突破口。从世界范围看,职业教育的课程开发方法和模式首先是“学科系统化”,在经历了“职业分析导向”和“学习理论导向”的课程开发模式后,目前正向“工作过程导向”的模式发展。[3]从我国职业教育课程开发的实践中,也能清晰地反映出这一脉络。

第一,学科系统化的课程开发。即从学科知识中选择“合适”的内容并按照教育对象的实际情况进行“教学简化”的过程,其结果就是我国传统的学科式课程模式(又称单科分段式或三段式等)。

第二,学习理论导向的课程开发。即按照学习理论确定职业教育课程结构的方法,将教育目标定位于学生认知能力、一般行动能力和个性的发展,把有效的学习过程作为主导思想。这是一种典型的从普通教育直接移植过来的素质教育课程开发模式,其倡导者一般是来自教育学界而不是企业界的专家。近几年比较有影响的如“宽基础活模块(也有称KH)”和“多元整合”课程开发模式。

第三,工作过程导向的课程开发。它是近年来新兴的课程开发形式,是职业教育培养“解决综合实践问题”能力的突破。[4]工作过程导向课程开发不但要求保持课程学习中工作过程的整体性(在完整、综合的行动中进行思考和学习),而且强调以学生为中心,关注学生在行动过程中所产生的学习体验和个性化创造,强调对学习过程的思考、反馈和分析,重视典型工作情境中的案例以及学生自我管理式学习,其最好的方式就是项目课程。项目课程的特征是:1.用职业能力表述课程目标。重点关注学生能做什么,而不是知道什么;2.以工作任务为教学内容。重点是教会学生如何完成工作任务,知识、技能学习结合任务完成来进行;3.围绕工作任务学习的需要,以典型产品或服务为载体,设计“学习项目”,组织教学。教学顺序按照项目编排来展开,每个项目要学习的工作任务可以交叉与重复,即学习项目设计是跨工作任务的,只要能服务于工作任务的学习就行,不必拘泥于工作任务的逻辑顺序。[5]

3 课程体系的设计与优化

酒店管理专业课程改革需要以学习理论导向的课程开发为依据,建设专业平台课,以工作过程导向的项目课程开发为依据,建设专业项目课程,提升课程水平和人才培养能力,从而从根本上提升人才培养方案的实际运用能力。四川烹饪高等专科学校酒店管理类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改革正是基于这一原则,根据人才培养的实际需要,运用现代教育理念,改进了理论教学,改革了教学方法。酒店管理类专业在人才培养目标上,定位于“懂技能、能管理、综合素质强的应用型专门人才”,立足于四川成都、东部沿海大城市以及海外的酒店服务行业发展对人才的要求,设计知识、技能、素质和能力相结合的培养方案,培养具有必要基本知识和技能、较强任务工作能力和较高现代综合素质的酒店类专门人才。

项目课程下的酒店管理专业课程体系设计需要扬弃原有的“2+1”教学模式,建立新的“1.5+0.5 +1”教学模式,改革教学方式、考核模式以及教学管理体系,以综合素质教育为平台,以任务工作能力为导向,培养具有特色的酒店实用人才,因此必须落实好课程建设、教材建设、师资建设、管理建设四方面的工作。

图1 人才培养的四个方面

3.1 课程建设

紧紧围绕“1.5+0.5+1”的人才培养方案,改革课程体系,满足企业岗位技能和综合素质要求,初步探索以综合素质为基础,专业知识和技能为特色,能力为核心,知识、能力、素质并重的课程体系改革方案。优化和提升综合素质平台课程的内容和水平,建设和成熟各专业的项目任务课程,并和企业实际岗位能力密切结合;建设一批具有特色的双语课程和网络课程。

从课程内容与酒店管理活动的内在联系出发,为实现复合型酒店管理人才的培养目标,加强课程体系设置的弹性,打通各专业的基础教学,以模块群构筑专业课程,由公共基础课程模块、专业基础课程模块、专业引导性课程模块等构成专业综合平台;在此基础上,由专业选修课程转换进行大胆探索和改革,设计了5-7个专业项目课程模块,在课程体系上充分体现科学性、合理性、前沿性和完整性的特点,符合专业职业化教育质量的标准化和规范化要求,同时开设有利于学生个性发展与市场就业导向的相关课程。

图2 课程建设模块

3.2 教材建设

紧紧围绕培养目标,开发不同类型教材,强化基础课程的通识性。项目课程教材建设要求体现本校本系酒店人才培养模式的特色,突出项目任务课程的实践教学环节,突出课程的实战性和仿真性,以配合教学模式和教学方式的改变。

3.3 师资建设

围绕人才培养方案,培养和引进一大批符合项目教学、具有较强实战经验和双语能力的优秀师资,以保证教学质量。

3.4 教学管理建设

根据人才培养模式要求,在前三个学期完善和利用原有教学管理模式,在第四个学期的项目课程中,采用全新的教学管理模式,从而建立项目课程完善的教学管理办法和考核办法。

当然,在方案实施的实际过程中,也有一些困难和问题需要解决。

4 存在的问题及应对策略

4.1 学校配套政策支持

相关课程开发和建设需要大量人力、物力与财力,建议学校设立项目课程开发机构领导小组,设专项资金和配套政策支持。

4.2 实训教学环境保障

项目课程的设置对实训教学环境及资源要求较高,在实训室的建设上应考虑总体性和实用性。实训室所配备的设备应紧跟现代酒店业的发展前沿,学生实践教学所使用的设备也应是同行业较先进的设备,与行业技术发展水平相适应。在加强学生基本操作技能的同时,还通过营造一个与酒店管理与服务第一线工作现场相一致的真实或仿真的职业环境,讲究规范性和实效性,充分体现基于学习情境的建设观。酒店管理专业学生职业能力培养的理想状态是在仿真或真实的酒店环境中进行,从酒店设备、服务流程、管理水准、人员配置等方面进行模拟并接近酒店环境,借鉴现代酒店的管理运作模式,注意形成自身的文化氛围,重视酒店职业素质训导。

4.3 教材开发问题

课程开发目前属于试行阶段,所以项目课程的教材大多只是以校本教材的形式开发,缺乏成熟的教材教本,因此还要逐步完成教材的编制工作,以适应项目课程需要。

4.4 教师能力制约

项目课程的设置可能是以前几门课程的整合,对老师能力的要求很高,要具有很强的理论和实践结合能力。同时,在双语教学方面,主体是学生,但老师的引导也很重要,故教师综合素质和能力有待提高。

4.5 建立完善的管理监控措施

教学质量是专业生存与发展的生命线,教学改革的过程应该全过程监控以保证其良好的发展。但现有的教学管理和监控在某些方面与项目课程执行衔接上还有部分不一致,需要学校和相关职能部门积极协商研究解决,以建立完善的管理监控措施。

[1]教育部高职高专旅游教育指导委员会.全国高职酒店管理专业发展情况调研报告[R].2010.

[2]赵丹丹,赵志群.我国职业教育课程改革综述[J].中国职业教育,2005(25).

[3]石伟平,徐国庆.论高等职业教育课程的国际比较[J].职教论坛,2001(10).

[4]姜大源.关于职业教育的课程观[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3(31).

[5]蒋庆斌,徐国庆.基于工作任务的职业教育项目课程研究[J].职业技术教育(教科版),2005(22).

猜你喜欢

课程体系职业专业
一句话惹毛一个专业
守护的心,衍生新职业
“三位一体”课外阅读课程体系的实施策略
专业降噪很简单!
专业化解医疗纠纷
职业写作
更聚焦、更深入、更专业的数据分析
以创新课程体系引领学生发展
民法课程体系的改进和完善思路*——以中国政法大学的民法课程体系为例
我爱的职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