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世界部分国家和地区婴儿死亡原因及死亡率的演变

2010-01-23综述杜忠东审校

中国循证儿科杂志 2010年2期
关键词:生期死因感染性

李 霞 综述 杜忠东 审校

儿童健康是发展中国家卫生政策制定中的核心问题之一,婴儿死亡率的降低是一个国家健康水平进步的必然结果,因而婴儿死亡率是衡量一个国家、地区妇幼保健质量及社会发展水平的重要指标之一。了解婴儿的死因及死亡率对于制定相应的卫生政策,提高预防和治疗疾病的水平至关重要。

肠道感染和肺炎等感染性疾病曾经是儿童的主要死因,但随儿童营养状况、卫生条件的改善、预防接种的普及和医疗水平的提高,感染性疾病所致的死亡逐渐减少,在发达国家,意外伤害及先天畸形成为儿童的主要死因。

2006年,中国大陆婴儿的死亡率为17.2‰[1],约为美国(6.69‰)[2]的3倍。本文旨在综述公开发表的相关文献,总结世界各地部分国家婴儿的死因及死亡率,从中分析中国大陆婴儿死因较不发达国家的优势及与发达国家的差距,为进一步提高中国儿童健康水平提供参考。

1 亚洲部分国家婴儿死亡原因及死亡率

亚洲人口总数约40亿,约占世界人口的60%,日本、韩国和新加坡为发达国家,余均为发展中国家,各国经济发展水平差异较大,造成了婴儿死因及死亡率的不同。

中国大陆、伊拉克、巴基斯坦、日本及孟加拉国婴儿死因的资料调查年限跨度虽较大(表1),但从中仍可发现亚洲国家新生儿疾病是婴儿最常见的死因,是中国大陆、伊拉克、巴基斯坦及孟加拉国的第1位死因,是日本的第2位死因。新生儿疾病除产伤及围生期窒息外,很多先天畸形也可在其明确诊断前死亡,故提高新生儿的围生期管理水平可能是降低婴儿死亡率的措施之一。

尽管表1显示的调查年限较早,日本婴儿的前2位死因(先天畸形和围生期疾病)与欧洲和美洲的发达国家一致,提示随感染性疾病的逐步控制,先天畸形已成为发达国家婴儿的第1位死因。中国大陆婴儿死因中先天畸形居第3位,提示中国大陆儿童的健康水平有所提高。

亚洲发展中国家婴儿死因前3位除新生儿疾病外几乎均为感染性疾病,细菌和病毒性传染病在中国大陆婴儿中所致死亡仍居高不下。呼吸系统和肠道感染是发展中国家婴儿的主要死因,而该部分疾病的控制可能会降低婴儿死亡率。

表1 亚洲部分国家婴儿死因顺位

婴儿死亡率与社会经济发展水平,文化教育程度,孕妇怀孕年龄及产次,医疗水平等呈正相关。亚洲部分国家的婴儿死亡率在1991至2005年呈稳定的下降趋势(图1),以2000年的婴儿死亡率为例,不丹(74‰)和柬埔寨(96‰)的婴儿死亡率仍较高,与之相比,中国大陆(29.2‰)、越南(27‰)、菲律宾(26‰)和泰国(24‰)的婴儿死亡率水平已有所降低,但与日本(3‰)、新加坡(3‰)和韩国(5‰)等发达国家相比仍有较大的差距。

图1 亚洲部分国家1991至2006年婴儿死亡率的变化趋势[2,8,9]

2 欧洲部分国家婴儿死亡原因及死亡率

欧洲大多为发达国家,因此其婴儿死因相对较均衡,婴儿死亡率也是五大洲中最低的。但文献中资料有限,仅检索到爱沙尼亚、西班牙、奥地利、挪威及瑞典5个国家的婴儿死因(表2),主要死因为先天畸形、围生期疾病及婴儿猝死综合征。爱沙尼亚婴儿的首位死因为围生期疾病,可能与其步入发达国家行列的时间较晚有关;奥地利婴儿的首位死因也为围生期疾病,可能与低出生体重儿的出生率增加有关[10];挪威婴儿的前3位死因不包括围生期疾病,而第3位死因为感染性疾病,主要是因为其统计的婴儿不包括新生儿;瑞典的前3位死因中不包括围生期疾病,可能是由于统计时未将新生儿疾病单列,第2位死因为免疫功能紊乱,可能与其统计年限较早有关。

表2 欧洲部分国家婴儿死因顺位

注 挪威统计结果中的婴儿年龄为28~364 d,不包括新生儿

挪威婴儿的第2位死因及奥地利、瑞典婴儿的第3位死因均为婴儿猝死综合征,而该病在亚洲各国的前3位死因中均未出现,可能与不同的育儿方式及文化背景等有关,文献中报道婴儿猝死综合征与睡眠姿势、过热、被动吸烟、经济收入及父母受教育程度等有关[10]。

医疗技术的提高和对新生儿的关注使得欧洲国家婴儿死亡率下降,然而卢森堡、瑞典、挪威和奥地利1999至2002年婴儿死亡率变化不明显,提示这些国家婴儿死亡率可能已经降至“谷底”,进一步下降的可能性较小(图2)。

图2 欧洲部分国家1990至2002年婴儿死亡率的变化趋势[10]

3 美洲及大洋洲部分国家婴儿死亡原因及死亡率

美洲包括北美洲和南美洲,北美洲的美国和加拿大为发达国家,南美洲的巴西和墨西哥等均为发展中国家。

美国、巴西和墨西哥婴儿的第1位死因均为围生期疾病(表3),除墨西哥外,前3位死因中还包含先天畸形;美国的前3位死因与欧洲国家一致,为围生期疾病、先天畸形及婴儿猝死综合征;墨西哥的前3位死因中除围生期疾病外为肠道感染、肺炎及流感等感染性疾病,可能与其调查年限局限于20世纪80~90年代有关,也可能是发展中国家婴儿死因的特点:感染性疾病在婴儿死亡中占主要地位,这与前述亚洲发展中国家的死因特点相符。

表3 美洲部分国家婴儿死因顺位

文献报道,婴儿死亡率与种族、生活习惯、母孕期吸烟及孕期保健等因素密切相关[18]。美国、新西兰和智利的婴儿死亡率近10年来一直维持在较稳定的发达国家婴儿死亡率水平(10‰);帕劳和汤加1991至2002年的婴儿死亡率维持在25‰左右,波动不大。墨西哥和巴西1991至2000年的婴儿死亡率呈逐年下降趋势,降幅明显,其婴儿死亡率水平与中国大陆较为接近。基里巴斯1991至2002年婴儿死亡率亦呈逐年下降趋势,但降幅较小,可能与其经济发展速度较慢相关(图3)。

图3 美洲及大洋洲部分国家1991至2002年婴儿死亡率的变化趋势[2,9,18~20]

4 非洲部分国家婴儿死亡原因及死亡率

非洲部分国家由于生命统计设施的匮乏,大多数儿童都死于家中,从而导致关于儿童死因的医学资料缺乏,但他们发明了一种称为“口头尸检”的方法来统计儿童死因[21,22]。口头尸检是由2~3名有经验的儿科医生对死亡儿童的死因提出问题,从而得出1~2个可能死因的诊断,当2名以上医生对死因达成共识时,即形成死亡诊断[21]。

众所周知,非洲是全球疾病负担最重的地区,非洲国家儿童的主要死因分别为新生儿疾病、疟疾、营养不良、肺炎、急性呼吸道感染和急性胃肠炎等(表4)。坦桑尼亚及塞内加尔婴儿的第1位死因为新生儿疾病,可见新生儿疾病已成为全球范围内婴儿死因的最主要疾病。从文献可见非洲国家新生儿的活产率较其他国家低,活产新生儿又以出生窒息、早产和围生期感染为主要死因。

表4 非洲部分国家儿童死因顺位

注 除安哥拉的资料为医院死亡儿童资料外,其余各国资料均为口头尸检数据,坦桑尼亚和塞内加尔为婴儿死因顺位,莫桑比克为28~364 d的婴儿死因顺位,其余均为儿童死因顺位

非洲国家由于经济水平及生命统计设施有限,目前尚无关于非洲各国家婴儿死亡率水平的确切资料。总体而言,非洲国家婴儿死亡率呈下降趋势,1975年非洲婴儿死亡率为147‰,至1990年迅速下降至102‰,1995年婴儿死亡率为91‰,2000年后婴儿死亡率徘徊在88‰,下降速度较前明显减慢,这可能与其非洲国家发展速度慢、经济水平较低和医疗卫生条件欠佳等因素有关。

5 世界主要地区婴儿死亡率比较

根据世界人口数据表资料, 2002年世界婴儿死亡率为55‰, 但地区差异很大(表5),欧洲和北美洲等发达地区的婴儿死亡率为7‰~8‰。包括中国大陆在内的欠发达地区高达61‰, 不包括中国大陆的欠发达地区为65‰。可见, 由于中国的贡献, 使整个发展中国家和地区婴儿死亡率下降了4‰。非洲的婴儿死亡率为88‰,是北美洲和欧洲发达国家的10倍。拉丁美洲、加勒比地区及大洋洲的婴儿死亡率为25‰~29‰ 。

从国家和地区来看, 新加坡、中国香港和日本的婴儿死亡率都低于3‰, 而非洲的尼日尔和马里则高达150‰, 而且, 仅非洲就有21个国家的婴儿死亡率超过100‰。

2002年, 根据卫生部监测统计数据, 中国大陆的婴儿死亡率为29.2‰, 处于发展中国家前列,约为亚洲婴儿死亡率(54‰)的一半,远低于发展中国家的平均水平(61‰), 但与发达国家(7‰)相比有很大差距。

表5 世界主要地区不同年份婴儿死亡率比较/‰[28]

随着各国社会经济水平的发展,无论是发达国家, 还是不发达国家, 婴儿死亡率均呈下降趋势, 反映了整个人类社会健康水平的提高。世界婴儿死亡率已从1990年的68‰降至2002年的55‰, 亚洲的婴儿死亡率从68‰降至54‰, 与世界婴儿死亡率基本持平。中国大陆婴儿死亡率从1990年的33.1‰降至2006年的17.2‰, 在发展中国家位于死亡率较低的行列,与非洲国家相比,中国大陆婴儿死亡率下降水平明显;与欧洲和美洲的发达国家相比,中国大陆婴儿死亡率降至“谷底”的空间还很大。

6 结论

亚洲地区欠发达国家婴儿主要死因仍是新生儿疾病和感染性疾病,其中感染性疾病以呼吸系统疾病、肠道感染性疾病及传染性疾病为主。以日本为代表的亚洲发达国家、欧洲和美洲发达国家婴儿主要死因高度一致,分别为围生期疾病、先天畸形和婴儿猝死综合征。非洲国家婴儿的主要死因为疟疾、急性呼吸道感染、肠道感染和AIDS,新生儿疾病所致死亡逐步上升,有进入前3位顺位死因的趋势。

中国大陆婴儿死因虽然也以感染性疾病为主,但其所占的比例远低于非洲不发达国家,目前先天畸形在中国婴儿死亡率中所占比重逐渐上升。

新生儿疾病已成为全球范围内婴儿主要死因。随着人们生活条件的改善和全球经济水平的发展,感染性疾病所致死亡率有所下降,先天畸形所致死亡率则明显升高。

婴儿死亡率的高低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国家的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目前发达国家的婴儿死亡率在5‰左右,继续下降的空间小。中国大陆2006年的婴儿死亡率为17.2‰,下降潜力及空间较大。大多数发展中国家的婴儿死亡率较中国大陆高,处于50‰水平。非洲国家的婴儿死亡率高达88‰,10年来下降趋势不明显,下降空间较大,但下降速度缓慢,与其经济发展程度及速度呈正相关。

[1]Wang YP(王艳萍),Zhu J,Miao L,et al. Analysis on under-5 mortality rate and the leading kinds of diseases in China, from 2000 to 2006.Chin J Epidemiol(中华流行病学杂志),2009,30(5):466-470

[2]Heron M, Hoyert DL, Murphy SL, et al. Deaths: final data for 2006. Natl Vital Stat Rep,2009,57(14):1-134

[3]Chen XY(陈新元),Wang TY,Zheng QS. A retrospective study on the proportional mortality of hospitalized newborns and Infants during 1986-2000.Chinese Medical Record(中国病案),2007,8(7 ):39-40

[4]Awqati NA, Ali MM, Al-Ward NJ,et al. Causes and diffe-rentials of childhood mortality in Iraq. BMC Pediatr, 2009,9:40

[5]Ahmed T, Bhatti MH, Bicego G. Infant and child moratality. Calverton:Macro International Inc,1996.111-123

[6]Nakamura Y, Nagai M, Yanagawa H. A characteristic change in infant mortality rate decrease in Japan. Public Health,1991,105(2):145-151

[7]Chen LC, Rahman M, Sarder AM. Epidemiology and causes of death among children in a rural area of Bangladesh. Int J Epidemiol, 1980,9(1):25-33

[8]Liu Y(刘娅),Ye YL,Yuan P. The trend and forecast of infant mortality rate in China from 1991 to 2004.Modern Preventive Medicine(现代预防医学),2007,34(16):3103-3105

[9]WHO death data. Health in Asia and the Pacific.http://www.wpro.who.int/NR/rdonlyres/3156FAEA-AE96-4C3D-ADF9-302C5831A618/0/10_Chapter5Mortality.pdf

[10]Waldhör T, Vutuc C, Haidinger G, et al. Trends in infant mortality in Austria between 1984 and 2002. Wien Klin Wochenschr,2005, 117(15-16):548-553

[11]Koupil I, Rahu K, Rahu M,et al. Major improvements, but persisting inequalities in infant survival in Estonia 1992-2002. Eur J Public Health,2007,17(1):8-16

[12]Albacar E, Borrell C. Trends in infant mortality in Barcelona, 1983-1998.Gac Sanit, 2004,18(1):24-31

[13]Arntzen A, Samuelsen SO, Daltveit AK, et al. Post-neonatal mortality in Norway 1969-95: a cause-specific analysis. Int J Epidemiol, 2006,35(4):1083-1089

[14]Nordström ML, Cnattingius S, Haglund B. Social differences in Swedish infant mortality by cause of death, 1983 to 1986. Am J Public Health, 1993,83(1):26-30

[15] Heron M, Hoyert DL, Murphy SL, et al. Deaths:final data for 2006. National vital statistics reports, 57(14). http://www.cdc.gov/nchs/data/nvsr/nvsr57/nvsr56_14.pdf

[16]Victora CG, Barros FC. Infant mortality due to perinatal causes in Brazil: trends, regional patterns and possible interventions. Sao Paulo Med J, 2001,119(1):33-42

[17]Vandale S, Rascón-Pacheco RA, Kageyama ML. Time-trends and causes of infant, neonatal and postneonatal mortality in Mexico, 1980-1990. Salud Publica Mex, 1997,39(1):48-52

[18]National Vital Statistics Reports. Deaths: final data for 1996-2006

[19]Hertel-Fernandez AW, Giusti AE, Sotelo JM. The Chilean infant mortality decline: improvement for whom? Socioeconomic and geographic inequalities in infant mortality, 1990-2005. Bull World Health Organ, 2007,85(10):798-804

[20]WHO celebrating 100 years of health. Assessing the Population′s Health:13-31

[21]Pinto EA, Alves JG. The causes of death of hospitalized children in Angola.Trop Doct, 2008,38(1):66-67

[22]Setel PW, Whiting DR, Hemed Y, et al. Validity of verbal autopsy procedures for determining cause of death in Tanzania.Trop Med Int Health,2006, 11(5):681-696

[23]Sacarlal J, Nhacolo AQ, Sigaúque B, et al.A 10 year study of the cause of death in children under 15 years in Manhiça, Mozambique.BMC Public Health,2009, 9:67

[24]Etard JF, Le Hesran JY, Diallo A,et al. Childhood mortality and probable causes of death using verbal autopsy in Niakhar, Senegal, 1989-2000. Int J Epidemiol,2004, 33(6):1286-1292

[25]Jaffar S, Leach A, Greenwood AM, et al. Changes in the pattern of infant and childhood mortality in upper river division, The Gambia, from 1989 to 1993. Trop Med Int Health, 1997,2(1):28-37

[26]Menge I, Esamai F, van Reken D, et al. Paediatric morbidity and mortality at the Eldoret District Hospital, Kenya. East Afr Med J, 1995,72(3):165-169

[27]Petit PL, van Ginneken JK. Analysis of hospital records in four African countries, 1975-1990, with emphasis on infectious diseases. J Trop Med Hyg, 1995,98(4):217-227

[28]美国人口咨询局.世界人口数据表.http://www.prb.org

猜你喜欢

生期死因感染性
伤寒杆菌致感染性腹主动脉瘤合并腹腔脓肿1例
9例布鲁氏菌病并发感染性主动脉瘤患者临床诊治分析
《思考心电图之177》
《闹科场传奇》述介——兼及张懋畿死因
2016年天津市滨海新区塘沽居民死亡现况及去死因期望寿命分析
死因
高龄初产妇围生期护理干预的临床观察
血清Cys C、β2-MG在感染性休克早期集束化治疗中的临床研究
个性化护理干预对妊娠糖尿病围生期母婴并发症的影响
心理护理干预对独生女围生期焦虑、抑郁心理状态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