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杭州市区科学课教师知识观的调查研究

2010-01-22蕾,王

当代教师教育 2010年1期
关键词:教龄科学课被动

郝 琦 蕾,王 鉴

(1 山西师范大学 教师教育学院,山西 临汾 041004;2 西北师范大学 教育学院,甘肃 兰州 730070)

观念是行动的灵魂,教育观念对教学起着指导和统率的作用。[1]112教育观念不转变,教学改革无从谈起。确立新的教育观念,是教学改革的首要任务。综合课程的设置与实施是一项复杂的课程改革,要求教师的观念与行为方式发生转变。知识是教育教学活动的核心要素。人们怎样思考知识、对待知识,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他们如何思考教育、思考教学,决定着他们的课程理想与教学行为。[2]知识观是人们对知识的看法、态度与信念,它构成教学活动的内在背景。知识观比课程观、教学观更为基础,也更为根本。[3]因此,了解科学课教师知识观现状与科学课教师知识观的一般特征,可为科学课程的有效实施提供现实依据。

一、研究方法

(一)研究工具

在深入科学课教学实践进行调研的基础上,编制了科学课教师知识观调查问卷。知识观问卷包括三方面:对于“知识是什么”的认识,对于“不同类型知识间关系”的认识,对于“知识的学习”的认识。对于“知识是什么”的认识包括三个维度:外在—内在、封闭—开放、静态—动态;对于“不同类型知识间关系”的认识设计了一个维度:对立—互补;对于“知识的学习”的认识包括两个维度:被动—主动、接受—建构。见表1知识观问卷的维度划分及其题目分布。

表1 知识观问卷的维度划分及其题目分布

表2是知识观量表中各组成部分的相关性程度测试结果。从表中可看出,知识观量表的三大组成部分(知识是什么?不同类型知识间的关系,知识的学习)之间相关性均达到非常显著的水平,表明知识观量表内部具有相对严密的结构。

表2 科学课教师知识观量表各组成部分的相关系数及其显著水平

根据研究目的,还采用了半结构式访谈的方法。在访谈前,反复斟酌,制定出访谈提纲。在征得教师同意的情况下,用录音笔对多数访谈进行了录音,并对所有访谈的主要内容进行了记录。访谈结束后,根据录音和记录进行录入整理,编码,归纳分析。在本研究中,采用克朗巴哈系数对收回的预调查问卷进行信度检验,删去与整个量表负相关以及相关性很小的问题项后,该问卷成为最后的正式问卷。

(二)研究对象

本着方便、高效的原则,在科学教研员的帮助下,采用随机整群取样的方法,在杭州市两个区(余杭区、江干区)科学教研员的帮助下,利用区科学课教师教研活动的机会,当场发放问卷,待老师答完后,当场收回,部分问卷是随后收回的。共发放了196份问卷,收回有效问卷173份。见表3为所调查的科学课教师的基本信息:从教龄上看,1-3年、3-5年、5年以上的教师分别占22%,5.8%,72.2%,科学课教师教龄分布均衡;从职称上看,中教高级占12.1%,中教一级占48.6%,中教二级占29.5%,见习期占9.8%,多数科学课教师处于专业成长与成熟时期;从学历来看,本科学历的占93.6%,研究生及以上占1.2%,大专学历占5.2%,科学课教师整体学历水平较高。从教师原有的专业背景看,物理、化学专业出身的教师分别占39.3%和37%,生物专业出身的科学教师占19.7%,地理专业出身的科学课教师仅占0.6%,数学背景的1.2%,其他的2.3%。由于科学课程是一门广域融合型课程,主要涵盖了物理、化学、生物、地理等学科,因此理科出身的教师相对较适合科学课的教学。只是地理学科出身的教师太少,这可能会对科学课的教学有一定影响。此外,可看到所调查的科学课教师,均衡地分布于七、八、九年级,因此抽样调查的结果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和说服力。表4呈现了2所个案学校9位访谈对象教师的基本情况。

表3 所调查的科学课教师的基本情况

表4 访谈对象教师的基本情况

(三)统计处理

对收回的问卷进行了编码,数据录入,并采用SPSS13.0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主要有两方面的分析:其一进行描述性统计,统计平均数、标准差,频数百分比。其二进行推断性统计,进行t检验,方差分析等。

二、科学课教师知识观量化研究(问卷调查)结果与分析

区分教师知识观类型,主要依据了潘洪建提出的新知识观的基本内容:①内在、开放、动态的知识本质观,即知识内在于人的主观创造,是建基于客观性上的主观构建;知识是一个开放的生态系统,知识与社会政治、经济、文化乃至各门知识之间有着广阔而丰富的生态关系;知识是一个动态的发展过程,是主体在实践的基础上对无限发展着的客观世界的动态认识。②不同类型的知识相互补充,共同作用于个体精神乃至身体的发展。③积极内化、主动生成的知识获得观,即知识的获得既是一个积极的将外部的客观知识内化为主观知识,从而获得知识的客观意义的过程,又是一个学习者主动探索,与教材文本开展对话,进行多视界融合,建构与创生新的意义的过程。[2]

(一) 描述性统计结果与分析

由表5可看到:①关于知识是什么?在外在-内在维度,50%的教师得分在3分以下,50%的教师得分在3分以上,表明一半的教师认为知识仅是个体的主观认识或仅是客观存在,一半的教师认为知识是建基于客观性上的主观构建。在封闭-开放维度,80.6%的教师得分在3分以上,表明多数教师认为,知识是一个开放的系统,各门知识之间存在着联系。在静态-动态维度上,85.2%的教师得分在3分以上,平均得分为3.98分,表明多数教师认为知识是一个动态的发展过程,是主体在实践的基础上对无限发展着的客观世界的动态认识。

表5 科学课教师知识观各维度频数分布与平均值、标准差

②不同知识之间的关系 在对立-互补维度,80.6%的教师得分在3分以上,平均得分为3.81分,表明多数教师基本不认同,“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知识不及书本知识重要”;基本不认同“数、理、化知识比历史、地理、文学等人文知识更有用”。可见多数教师可能认为,不同类型的知识之间并非对立的关系而是相互补充的关系,共同作用于学生个体的发展。

③关于知识的学习 在被动-主动维度,65.8%的教师得分在3分以上,表明这部分教师基本不认可,“学习知识主要是记住一些基本概念、原理和结论”,即认为知识的学习不是一个被动接受的过程,而是一个主动获得的过程。在接受-建构维度,77.8%的教师得分在3以上,表明多数教师认为,知识的学习是学习者积极地将外部的客观知识内化为主观知识,从而获得知识的客观意义的过程,是学习者主动探索,建构新的意义的过程。

(二)推断性统计结果与分析

以教师知识观的外在-内在、封闭-开放、静态-动态、对立-互补、被动-主动、接受-建构,六个维度的总分为因变量,分别对教龄、职称、学历水平、所学专业作方差分析。发现只有职称和教龄的方差分析结果,在个别维度上存在着显著差异,其它均无明显差异。以教师的性别为自变量,分别以知识观六个维度的总分为因变量,进行独立样本t检验,结果无显著差异。

表6 科学课教师知识观的教龄因素的方差分析(ANOVA)

如表6所示:方差分析结果表明,不同教龄的教师在知识的封闭-开放、对立-互补、主动-被动维度,存在着认识上的差异。多重比较的结果表明,在封闭-开放维度,教龄1(1-3年)和教龄3、4(5-10年、10-20年)的教师;教龄2(3-5年)和教龄3、4(5-10年、10-20年)的教师;教龄2(3-5年)、3(5-10年)的教师与教龄5(20年以上)的教师,对于知识是与社会政治、经济、现实生活毫不相关还是关系密切;各门学科的知识是彼此无关还是相互联系,认识上存在着显著差异。在对立-互补维度,教龄3分别与教龄1、教龄5的教师,教龄2和教龄5的教师对于知识之间是相互对立的,还是相互补充共同作用于个体的发展,认识上存在着显著差异。在知识学习的主动-被动维度,由于方差不具有齐性,Tamhane检验的结果表明,教龄4(10-20年)和教龄2(3-5年)的教师,对于知识的学习是被动接受的过程,还是学习者主动地对知识进行建构的过程,认识上存在着显著差异。

从表7可看到:方差分析结果表明,不同职称的教师在知识的封闭-开放维度,认识上存在着显著差异。多重比较的结果表明,职称2(中教一级)和职称1(中教二级)、职称5(见习期教师或未有职称)的教师;职称3(中教高级)和职称1(中教二级)、职称5(见习期或未有职称)的教师对于知识是与社会政治、经济、现实生活毫不相关还是关系密切;各门学科的知识是彼此割裂无关还是相互联系,认识上存在着显著差异。

表7 科学课教师知识观的职称因素的方差分析(ANOVA)

三、科学课教师知识观质性研究结果与分析

(一)对知识的看法

多数教师认为,知识不是纯粹客观的,是主体参与的,是内在于人的主观创造的,知识是开放的,动态的,发展变化的。“是认知者和知识之间的一种交互作用的智力结果,是主体参与并非纯粹客观,且是开放的,随着时间的改变而动态改变的”,“我觉得知识是主体参与的,是开放的,动态的。不是纯粹客观的,更不是封闭的、静止的”,“知识是主观参与的,不全是客观的,知识是开放的动态变化的”,“知识是主体参与的,开放的,动态的,关键是学生原有的那种知识(错误的前概念)有的会蛮根深蒂固的,要把它们都解决掉”。

(二)对知识学习的看法

对于知识的学习,一些教师认为,知识的学习既有学生的主动建构,也有被动接受。“学习者可以被动接受知识,也可以主动建构”。有的教师认为,学生学习知识是先接受再建构。有的教师认为,在学生学习生涯的初级阶段(幼儿园和小学阶段)以被动的接受学习为主,到中学阶段才慢慢学会主动建构。请看下面教师的典型叙述:

J老师:其实我觉得都有,被动接受和主动建构都有。不可能全部都是学生建构的,他们是先接受再建构,这样的。不同类型的学生,像有些男孩子比较坚持自己的,自己比较会建构,像有些女孩子,特别是有些不够聪明的女孩子就是她学习也会好,但更多主要就是读读背背,记记老师的笔记呀。

C老师:我认为知识学习之初应该主要是老师教,学生模仿学,这种形式主要是学生被动地接受老师传授的知识(主要在幼儿园,小学),当然也有少量知识是学生主动学习的。而到了中学阶段,老师应慢慢的转变角色,应该引导学生主动学习,还要对部分知识进行归纳总结并从中找到规律(构建)。当然有的时候,老师对部分难点要传授,任何阶段知识学习的被动与主动,接受与建构都不是绝对的,只是比例不同。

有的教师认为对学生而言,知识的学习主要是被动地接受,较少内容的知识是主动建构。请看以下教师的叙述:

X老师:知识的学习,实质上绝大部分是学习主体被动地接受。学习者也许不知道所学的知识到底有什么作用,对所学的知识也没有足够的兴趣,只是在规定的阶段学习规定的知识,以达成一种积累。所以,我认为这是被动地接受,而缺少主动地探索与建构。只有较少部分的知识,对学生来说是非常感兴趣的,学生才能够去主动地建构。

有的教师认为对于事实性知识的学习,以接受学习为主。

L老师:我认为学习知识,对事物的认识等基础知识主要以接受为主,在接受的基础上应加以运用到生活中,并且能够拓展出新的知识。

一些教师认为知识的学习主要是学习者主动建构的过程。“知识学习的实质是认知者与知识交互作用的一个过程,是认知者经过主动建构而获得”,“知识学习的实质是主动地学并转化为自己实用的本领”,“我认为知识学习的实质是主动建构的过程”。

(三)对知识的作用以及不同类型知识之间关系的看法

对于知识价值的认识,多数教师认为知识能够促进个人的进步和社会的发展,能够使人的生活更美好,能够提高生活的质量。知识是优劣互补的,不同的知识有不同的作用。“知识能够促进人的进步和社会的进步,知识是优劣互补的”,“知识的作用是使人们能够对自身和外部世界有更多的认识,从而更好地发展自己和整个社会,更加有利于社会的发展。不同类型的知识是优劣互补的”,“知识能指导自己的工作生活,能充实生活,熏陶自我,不同类型的知识是优劣互补的”。有些教师认为,不同类型的知识优劣互补和优劣对立都可能存在。“学习知识可以帮助我们认识事物,分辨事理,解决实际问题等。不同类型的知识,我觉得优劣互补和优劣对立都有”,“知识的作用是传递人类文明,知识是培养学生能力、情感的载体。不同知识本身没有优劣之分,具体情境中,可能对立,也可能互补”。

四、研究结论与思考

多数教师具有科学课程提倡的知识观念,认为知识是开放的、联系的、发展变化的,知识的学习是学习者主动建构的过程。关于知识是什么?50%的教师认为知识仅是客观存在,50%的教师认为知识是建基于客观性上的主观构建。关于知识间的关系有两种观点:①优劣互补的,②优劣互补和优劣对立都可能存在。关于知识的学习主要有三种观点:①知识的学习既有学生的主动建构,也有被动接受。学生学习知识是先接受再建构,在学习生涯的初级阶段以被动地接受学习为主,到中学阶段才慢慢学会主动建构。②知识的学习主要是被动地接受,较少内容的知识是主动建构。③知识的学习主要是学习者主动建构的过程。77.8%的教师具有第三种观点。不同教龄的教师在知识的封闭-开放、对立-互补、主动-被动维度,存在着认识上的显著差异。不同职称的教师在知识的封闭-开放维度,认识上存在着显著差异。

知识属于人的认识范畴,是人在社会实践中形成并得到检验的。从这个意义上讲,知识乃是一种“探究活动”,知识不是绝对的、不变的“结论”。无论新知识的获得或是现成知识的掌握,都离不开人的积极参与,离不开认识主体的活动。学生掌握知识的过程,实质上是一种探究的过程、选择的过程、创造的过程,也是学生科学精神、创新精神,乃至正确世界观逐步形成的过程。[1]8如果认为知识不仅是绝对的,而且是客观的,那么知识就成为了外在于人的、与人毫无关系的客观存在物。对知识而言,人们惟一能做的事情也就是“发现”。对于学生而言,他们的任务就是接受、存储前人已经“发现”了的知识。在这种知识观的指导下,必然会出现书本中心、教师中心、单向灌输、死记硬背的现象。

[1] 朱慕菊.走进新课程与课程实施者对话[M].北京: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2] 潘洪建.知识视域中的教学革新[D].兰州:西北师范大学,2002.

[3] 潘洪建等.知识观、学习观、教学观的调查研究—来自中学的报告[J].绵阳师范学院学报,2004(3):38-44.

猜你喜欢

教龄科学课被动
新闻语篇中被动化的认知话语分析
上一堂动森科学课
湖南省孤独症康复教师培训需求的调查与分析
主动句都能转换成被动句吗
第五课 拒绝被动
提高教师教龄津贴,激励教师终身从教
中学数学教师的继续教育研究
浅谈如何上好小学科学课
马秀珍:建议提高教龄津贴标准
科学课教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