领导干部心理压力调查与调适对策研究
2010-01-22霍团英
● 霍团英
面对纷繁复杂的国际国内形势和日益激烈的区域竞争,领导干部在经济社会发展中担负的责任越来越重,心理压力、心理健康问题日益引起关注。我国部分城市调查显示,领导干部的工作压力普遍较高,心理压力较大。心理健康状况不容乐观。本文以某市科级以上干部为研究对象,分析压力成因,提出研究对策,提升领导干部的心理调适能力,从而加强领导干部队伍建设和党的执政能力建设。
本次调查采用我们自编的领导干部心理压力源问卷,由干部基本信息和干部心理压力、社会支持、应对方式问卷以及领导干部工作压力源问卷三部分组成。调查对象主要包括市委党校进修班、党政正职班、城区中青班、妇女干部班,某区各局、街道、乡镇的党政一把手或副职以及基层单位的班组长。随机发放问卷450份,获有效问卷272份。所有数据均采用spss17.0统一处理。基本信息如下:
一、领导干部心理健康状况需要关注
1.党政干部心理压力主要来源于工作。对问题“假如自己所能承受最大的心理压力为100,目前你所承受压力程度大约是:(1)0-20;(2)20-40;(3)40-60;(4)60-80;(5)80-100;(6)100 以上”的选择情况是:27.9%选择了(5)和(6);40.4%选择(4);21.3%选择(3);选择(1)和(2)仅10.4%。也就是说,领导干部自我感觉压力适中的仅占21.3%,68.3%的领导干部认为承受偏高或很高的心理压力。一般的情况下,压力状态应呈现正态分布,即两头低、中间高。但从以上数据来看,干部的压力状况已出现严重的偏态的分布。心理学研究表明,压力与工作效率呈倒U形曲线,在适中的压力时人的工作效率最高,随着压力的再提高,工作效率会逐渐下降,且长时间的高压力会导致一系列的身心问题。71.7%的干部认为压力来自工作事业,认为压力来自社会环境的占32.0%,认为压力来自家庭生活的占19.5%,认为来自人际关系的占33.1%,选择其它的占10.3%,从中可以明显看出,领导干部主要压力来自于工作。
女 40以下 40以上 街道 乡镇 企事业 群团机关 司法检查 党委政府 人大政协人数 143 129 103 158 17 19 95 19 12 83 17性别 年龄 单位性质男百分比 52.6 47.4 37.9 58.1 6.3 7.0 34.9 7.0 4.4 30.5 6.3学历 工作年限 行政级别本科以下 本科及以上 20年以下 20年以上 正局 副局 正处 副处 正科 副科 其他(班组长)人数 62 186 105 159 3 26 57 44 57 17 59百分比 22.8 68.4 38.7 58.5 1.1 9.6 21.0 16.2 21.0 6.3 21.7
2.党政干部心理健康状况值得关注。在对问题“你对领导干部群体心理障碍程度的估计是(1)全有;(2)多数有;(3)半数有;(4)少数有 ;(5)无”的回答中,72.1%(近3/4)的领导干部均认为半数及半数以上的干部存在心理障碍。这是一道投射性问题,领导干部对自身所处的群体的了解,也反映了干部们对自己的看法,以及对自己心理状态的判断。这是个不可小觑的数字,从一个侧面反应了干部对自我心理状态的认知。
3.党政干部的应对方式及心理健康知识了解程度。在遇到心理困惑和烦恼时,更多的干部倾向于自我安慰或与朋友、配偶交流倾述,寻求与上级组织谈心的仅占9.6%。在实际与干部的访谈中我们也发现,干部与上级组织谈心的内容主要限于工作。其原因可能是信任问题或雇及上级领导对个人的印象和看法,这提示领导干部心理封闭,是党的思想政治工作和干部队伍建设需要研究的一个重要问题。干部们对心理健康的知识“基本了解”和“完全了解”占46.70%;“略知一二”和“一无所知”占51.9%。相对于有较高压力的领导干部群体,心理健康知识还需广泛的普及。
4.党政干部的主要社会支持系统。调查数据显示,“爱人、朋友和亲戚”而不是工作中的“直接上级”或“其他同事”,更能放下自己的事情,在生活工作中及时给领导干部帮助、安慰和鼓励。当领导干部在工作中出现问题的时候,除来自于“爱人、朋友和亲戚”的支持外,来自“直接上级”的支持也起着重要的作用。
5.工作的责任重、要求高是领导干部的主要压力源。从工作压力源问卷显示,得分最高的是工作责任,其次是工作质量数量,排在第三位的是个人特性和上级领导,第四是职业生涯、角色冲突和社会环境、工作对家庭的影响,最后是组织制度、人际关系和家庭对工作的影响。
6.不同部门、不同级别领导干部心理压力差异较大。对不同部门领导干部的压力分析,结果显示心理压力最大的是乡镇和党委政府部门的干部,其次是司法检察机关和街道,再次是企事业单位和群团机关,最后是人大、政协部门。不同级别领导干部心理压力值也存在显著性差异,最高是正科级、正处级;然后是副科级、副处级、副局级。
7.不同级别的干部所感受到的主要工作压力源不同。正科级、正处级干部认为社会环境对其心理的影响最大,在工作责任方面得分最高是副局、正处、正科,上级领导的工作风格和行为对正处、正科的影响较大。在工作数量质量方面正科、副科的所感受到的压力显著高。正处、副局、正科的工作对家庭的影响最大。
二、构建领导干部心理健康工作的长效机制
1.构建领导干部心理健康培训机制
2006年颁布实施的《干部教育培训工作条例(试行)》将干部的心理素质作为干部德才兼备的一项重要内容,列入培训范畴,彰显出中央对领导干部心理健康的关注与重视。因此,组织部门和各级党校等干部培训机构应尽快将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和内容纳入干部教育培训的课程体系,使其成为干部教育的必修课。同时,加强对领导干部心理健康与心理压力的理论研究,强化对领导干部心理健康的专题立项工作。
2.建立领导干部心理健康的工作机制
(1)在组织机制上将干部心理健康服务工作纳入党建工作体系,将干部心理素质建设作为今后党政干部队伍建设的主体工作之一。十七大报告提出要对党政领导干部:“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注重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领导干部不仅是思想政治工作的实施者,更是思想政治工作的对象。各级党委要把以人为本的心理健康教育和心理素质建设与政治思想教育相结合,避免高度的政治思想要求下的泛化、空话、虚假化,造成思想道德认知与思想道德实践的脱节,干部角色与自我角色的分离。
(2)在价值导向上将心理是否健康和谐作为干部考核、任用的重要依据。中组部曾于2005年6月要求“把对干部心理素质的考察了解作为选拔任用干部的重要依据”,提出“也可以引入一些心理学方法和现代化手段进行必要的测试”。在领导干部考核任用中,既要考察和衡量干部德能勤绩廉的情况,又要注意了解和掌握干部的心理状况,全面了解干部特点,有针对性地培养和任用干部。
(3)在行政管理机制上为干部创设一个和谐的工作环境
首先,完善组织结构,加快法规制度建设,明确干部管理职责。许多城市经济社会发展快,但许多规则制度跟不上,给干部工作带来很大的不确定性;组织结构不合理,导致分工不清、责权不符等一系列问题,无形中也加大干部的心理负担和压力。调查表明,超过30%的领导干部认为突发临时性工作多和工作任务不明确是产生压力的来源之一。因此,完善组织结构,明确工作职责,加快规则制度建设,有利于提高工作控制感。一般而言,职业紧张随着职业控制感的增强而减少。
其次,营造良好的用人环境。实践表明,用人不公是造成部分干部心态失衡的重要因素。组织部门要在严格执行《党政干部选拔任用条例》的基础上,根据实际制定配套的规章制度和考核机制,真正作到干部选拔的透明、公开、公平、公正。设计配套的激励机制,打造晋升职务机会均等的平台。
(4)注重日常工作中对干部的人文关怀
首先,坚持和完善干部谈话谈心制度。与干部谈话不仅要在提拔任用时,更要在平时的工作与生活中。可借鉴心理学中的“同伴支持”技术,每一位行政干部都要学一些心理疏导的技巧与知识,将心理疏导与日常思政工作相结合,强化“直接上级”与“同事”对干部的心理支持作用。尤其是在矛盾集中期、岗位调整期等,引导干部能理性对待问题,体现以人为本和对干部的关爱。
其次,建立干部强制休假制度,提倡领导干部带头休假。工作繁忙,工作时间较长,已经成为领导干部工作的一种常态。本次调查中显示,繁忙的工作明显影响了干部正常的家庭生活。因此,应保证每人每年能有一段集中的休息、放松和调整的时间。在繁忙的工作之余,用一定的时间来休息无疑有益于身心健康,更有利于提高工作效率。
再次,坚持和完善干部定期体检制度,为干部建立心理健康档案。在了解干部的身体健康状况的同时,及时了解他们的心理健康的情况,对干部的身心健康状况早发现、早预防。
3.对干部的心理健康实行委托管理,建立心理援助系统
借鉴许多西方国家的政府机构中广泛运用EAP服务,即将干部的心理健康服务外包,借助社会力量为领导干部建立心理援助系统。因为EAP服务不同于在医院或临床机构接受心理治疗,更多的是提供远程的心理咨询服务,同时专业人员又是来自工作单位之外,可以降低干部对心理健康问题的敏感和阻抗,增强主动接受心理援助的意识和意愿,最大限度地发挥心理援助系统的作用和优势,为遇到心理健康问题的领导干部提供及时的、良好的专业服务和社会支持。我国部分地区实践表明,心理服务外包是对领导干部实施心理健康干预的可行且有效的途径。
多年来,社会舆论宣传的好干部、赞美的好典型大多是公而忘私、舍小家为大家、带病参加工作、为事业不惜牺牲家庭和亲人幸福、拼命三郎式的干部,而对干部应享受的个人权利和个人幸福缺少必要的关心,这是一个误区。真正心理和谐健康的人应能够协调好与自我、与他人、与社会的关系,协调好工作与家庭、生活与事业的关系。树立有较高心理和谐能力的干部典型,能起到良好的示范作用,从而带动社会心理的和谐。
三、党政干部要提升自我心理调适水平
1.改变认知图式,合理调节自己的情绪
认知图式是一种从童年期开始的生活经验中形成起来的比较稳定的心理特征,包括了观点、信念、态度等。心理学家贝克认为,人们的认知图式支配人们对事情解释和评价,并影响人们日常行为和处理事情的方式。使人们难过和痛苦的,不是事件本身,而是人的认知中对事情不正确的解释和评价。识别自己的不合理的认知,并用合理的认知和思维来代替它,就可以缓解不良情绪。第一,澄清引起压力的认知。很多人往往意识不到给自己造成压力的不合理认知的存在,如很多干部有着“完美主义”的认知图式,既对自己和他人要求很高,一旦工作做的并不很完美,往往会很自责自卑,还会责备别人。当出现不良情绪时,反过来再重新审视一下自己的认知和思维,并把不合理的想法和认知找出来。第二,对压力源进行评价,区分客观压力与主观压力。第三,避免负性情绪,从认知角度改变看问题的方式,提升自我的心理调适能力。
2.改变行为模式,增强自身行为的可控性
首先,在工作中尊重差异,提升自身的人际和谐能力。信息加工理论认为,认知不发生错误的人是极少的。因此,每一位领导干部就不能说我看到的问题就存在,我没看到的问题就不存在。在工作中要学会尊重差异,能听得进不同的意见,特别是反对的意见,那可能是问题的一个新角度,再把反对的意见变成自己的智慧。学会尊重差异,才能形成和谐的领导班子,形成和谐的人际关系。
其次,建立良好的社会支持系统。心理学认为,每个人至少要有2-3个好朋友,这个好朋友不是以利益为纽带,他的责任是静静地倾听你的讲话,并和你一起讨论一些问题,及时宣泄你的消极的情绪。良好的社会支持是一个人幸福感的重要基础。
再次,调整自己对现实的期待和态度。当一段时间压力感过强,不妨检查一下是否期望太高,把自己的生活空间压得太小,从而学会量力而行、尽力而为。
最后,善于表达、适度宣泄,不要让压力积累起来。在维护自己利益,尊重他人利益的同时适当表达自己的情感。在不危害社会、他人的基础上要学会适度宣泄,不要让小的压力象细沙一样慢慢的堆积起来。
3.学会放松的方法和技巧。首先,学一点放松的技术。如呼吸放松、想象放松技术。其次,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如良好的兴趣爱好、适当的体育锻炼等。
1、赵世明:《领导干部心理健康的干预和保障机制》,载《理论探讨》,2008年第4期。
2、王登峰:《党政干部突围压力困扰》,载《人民论坛》,2008年第6期。
3、周保爱,金戈:《领导干部应对方式与心理健康相关研究》,载《甘肃理论学刊》,2008年第11期。
4、李玲:《领导干部心理健康问题调查》,载 《理论月刊》,2005年第10期。
5、马建虹:《工作特征、控制感及职业紧张的关系分析》,载《心理科学》,1999年第 2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