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科技领域女性后备人才成长现状及对策研究

2010-01-22张丽俐侯典牧高秀娟李乐旋

中国人力资源开发 2010年3期
关键词:理工科科技人才奖学金

● 张丽俐 侯典牧 高秀娟 李乐旋

科技是推动人类文明进步的革命力量,人才是各国科技事业发展最可宝贵的财富。在21世纪的全球化人才竞争中,女性科技人才已成为我国战略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科教兴国更离不开她们的参与和贡献。如何鼓励更多的青年女性人才投身于科技事业,如何为科技领域中的女性后备人才提供更多的发展资源,成为摆在我们面前的重大课题。

一、我国女性科技后备人才成长情况及问题

1.女性科技人才总量严重不足

国家科技创新能力的提升与可持续发展是以具备一定开拓创新能力的科技人才的能力培养和提高为前提的。目前,我国科技队伍建设的当务之急是造就一批战略科学家和领衔科学家,造就一批能够站在世界科技前沿的高层次创新人才。女性科技人才在整个女性人才中占有重要位置。只有充分发挥女性科技人才的潜力,促进科技领域女性后备拔尖人才成长,才有可能使我国未来科技队伍的结构更加合理,使我国科技后备人才在质量和数量方面更具有国际竞争力。改革开放以后,随着高等教育规模的日益扩大,我国女性接受高等教育的机会也日趋增多。在我国的未来的科技人才队伍中,女性后备人才已成为一支不可忽视的重要力量。

但是,受多种因素影响,在我国科技人才成长和发展过程中,还存在参与机会、获得资源、能力和成果评价等方面的性别不平等现象,再加之传统观念的影响,使很多女性在科研事业的门槛前望而却步,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女性高层次科技人才的成长,导致了在我国高校某些专业领域中呈现出男女生比例不平衡、科技领域女性后备人才严重不足,以及青年中断、中年转岗、高层断档等人才成长的突出问题。

据2006年有关部门的统计,我国女科技工作者占科技人才的比重超过三分之一,但高层次人才比例很小。在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女院士占5%左右,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女院士占5.5%;“973”计划选聘首席科学家175名,女性8人,占4.6%,“863”计划专家组中无女性成员;在167个全国性自然科学专业学会的常务理事中女性占8%,在已聘请的537名“长江学者”中女性21人,在中国科学院“百人计划”840名入选者中女性42人;在中国科协及下属的全国性协会、省级学会组织和机构中女性会员比例仅占25%,而在代表各学会组织最高水平的理事会中,女性理事的比例只有10%;中国科协青年科技奖前7届获奖的691人中,女性47位,占7.3%;全国研究机构共有博士18493人,其中女博士4072人,占22%。由此可见,尽管女性科技人才占了我国科技人力资源总量的三分之一,但是高层次女性科技人才的比例明显偏低。

2.女性科技后备人才呈现结构性失衡

高等学校是创新人才培养的重要基地和高层次人才集聚的战略高地,也是女性科技后备人才成长的摇篮。但现实表明,我国女性科技后备人才的发展存在着结构性失衡的问题。

一是资料显示,1997年女生在普通高校在校生中的比例为37.32%,2006年这一比例达到了48.06%,并呈现逐年上升的趋势。1997年女硕士、女博士占在校研究生的比例为分别为33.8%、21.3%,而到2006年分别达到了46.4%、33.9%,也呈现出逐年上升的趋势(见表1)。可见,女性在高等教育领域的比例呈现逐年增长的趋势。

但是,过高等教育的女性总体比例仍然低于男性。截至2007年,在普通高等教育领域,男生比例仍然整体高于女生,如在校研究生的男女比例为55.26∶44.74,其中博士男女比例为 63.93∶34.07,硕士男女比例为53.81∶47.19;本科生男女比例为52.64∶47.36。

表1 我国在校女研究生逐年比例

二是,尽管女性人才总量不断增加,但高层次女性人才特别是科技人才的增长速度,明显低于女性人才总量的增长速度。从人才发展的纵向梯次结构分析,女性高层次人才,特别是女性高层次科技人才呈现出随着层次提高所占比例逐级递减的态势。

总体来看,全国本科生中女生比例至2008年已接近一半,但理工科的女生比例则相对增长缓慢,与女性在高等教育领域的总体比例发展速度不相适应。通过对2008年北京地区部分理工科院校的调查数据显示,在校本科女生、硕士女生和博士女生的比例一般都占总数的30%左右(见图1),与总体比例相比,低了近20个的百分点。

三是,在某些专业领域里还凸现出结构性的严重失衡。根据刘云杉、王志明的研究,在北京大学的理科专业分布中,有数学、物理学、地质学、技术物理、计算机、电子学女生比例低于30%。

根据对清华大学2009年毕业生的最新统计,本科生中女生比例低于30%的理工科院系有土木工程系(18.3%)、机械系 (9.2%)、精密仪器系(10.6%)、热能系(20.5%)、汽车系(11.1%)、电机系(15.3%)、电子系(11.2%)、计算机系(10.6%)、自动化系(8.5%)、微电子所(16.7%)、航空航天学院(13.4%)、工物系(10.1%)、材料系(28.2%)、物理系(18.1%)、软件学院(12.2%)。

上述情况表明,尽管女生受教育机会不断增加,但高科技领域女性后备人才的培养仍然严重不足,不利于科技领域女性人力资源的开发。从未来我国经济的发展和国际竞争力来看,通过一定的奖励资助,吸引更多的女性从事科研工作坚定她们的科技专业信心,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二、国际社会培养和开发女性科技后备人才的成功经验

如何为科技领域的女性后备人才提供更多的发展资源,是各国都面临的问题。许多国家也出台了很多利于女性科技人才成长的政策和措施,如对理工科女本科学生和研究生提供各类来源的奖学金。其主要举措如下:

1.对本科层面的理工科女生提供的成长奖学金

(1)增加现有女学生对理工领域的学习兴趣。通过各种措施吸引女性学生进入领域、留在理工类专业领域学习,是培养女性科技人才的第一步。如美国女工程师学会(SWE)对本科一年级女学生提供了诸如伯莎兰姆的纪念奖学金等数十种奖学金;美国能源部设立的米奇利兰能源奖学金,对理工科专业具有职业发展兴趣的优秀女学生提供参观联邦政府的机会;美国国家航空和航天局设立了科学与工程妇女奖学金,为受助学生提供在暑期与NASA的专家一同进行研究培训的机会,目的在于促进女学生对专业的兴趣,增加女生的数量。

(2)为优秀学生提供奖励,选拔拔尖人才。对科技领域的女性优秀学生提供奖励,是对拔尖人才从事专业领域学习的一种激励。如美国女工程师学会(SWE)对本科二年级及以上的女学生提供了诸如贝克休斯奖学金、安妮惠特尼的莫林巴罗纪念奖学金等奖学金项目。这些奖学金项目对学生的成绩要求较高,从中选拔出理工科专业的优秀女大学生,对其在理工科领域中的学习提供奖学金。

(3)鼓励学生在科技领域的持续性职业发展。通过各类资助吸引女性学生投身于专业领域,为其提供专业领域的可持续职业发展提供支持。如马里兰大学的女性和信息技术中心(CWIT)提供的CWIT学者项目,项目参与者将参加特殊的课程和活动,并接受来自IT和工程界的成功人士担任指导,为专业领域的女大学生提供多层面的支持计划,以促进妇女在该领域的持续增长。

表2 北京大学理科新生中女生比例(%)

2.对研究生层面的理工科女生提供女研究生科研基金

(1)进一步提升研究生的专业(职业)兴趣。提升女研究生的专业(职业)兴趣是设立奖学金的目的之一,如美国女工程师学会(SWE)对研究生层面的女学生提供了诸如亨利卢斯(克莱尔布斯鲁斯)奖学金研究生奖学金,奖学金的资助条件之一为受助者要对本专业表现出职业兴趣。

(2)资助完成学位,并鼓励研修更高学位。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提供的研究生研究奖学金计划(GRFP)每年提供900个研究生奖学金,用于攻读硕士和博士学位过程中的科研方面的支持;女性科学工程和电脑及资讯奖(WECS)提供给在计算机工程和信息科学及工程领域攻读研究生学位的女性学生,以促进其继续在该领域攻读研究生学位。美国大学妇女联合会(AAUW)提供了基本上针对从研究生阶段到博士后阶段的奖学金,如AAUW美国奖学金、AAUW学术教育基金会资助、AAUW选业奖学金,为研究生阶段的女学生完成科研和论文写作提供资助。

(3)提高高层人才的数量,解决科研队伍的性别失衡。如微软设立的计算机科学、电子工程、数学微软或研究生妇女奖学金,资助对象是攻读硕士研究生学位第二年的优秀女性学生,该奖学金旨在提高攻读博士学位的女生数量。再如美国国家航空和航天局设立的Harriett G.Jenkins女性研究生奖学金,为攻读博士学位的女生提供了比攻读硕士学位的女生更高的奖学金额度,鼓励其研修专业领域中的更高学位。

此外,有些奖学金项目同时针对本科和硕士研究生两个群体,则将本科阶段的学习与其未来的职业发展更加紧密的结合起来,将理工科领域学习的女性在本科阶段学习、硕士阶段和博士阶段研究、甚至毕业后的工作行业选择融合为一条通道,更加有效地促进了学生在专业领域的发展和职业选择。

三、促进我国科技领域女性后备人才成长的对策

根据我国《科技促进法》与《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09-2020年)》的总体部署,为加快理工科专业女生成才,提出以下的对策措施:

1.设立专项奖学基金和科研基金

把支持女性科技后备人才的成长和队伍建设纳入公共财政由国家教育部门设立旨在引导、激励理工科优秀女大学生在本专业领域深造的“理工科女大学生成才奖学金”和扶持开发优秀女性研究后备人才的“理工科女研究生科研基金”。奖学金面面向全国范围内理工科专业女生激发现有理工科女生的专业兴趣,保证她们优质地完成学业;通过奖学金机制筛选出科技领域拔尖女大学生,坚定现有理工科本科女大学生专业方向。

科研基金面向全国范围内理工科专业女生尤其是比例低于30%的学科或专业的女生,以激发女研究生进行科研的主动性,提升科研能力,和就业竞争力,同时,此举将对我国高科技领域后备梯队建设中保持恰当的性别比例具有重要意义。

2.创新女性科技人才成长的激励机制

国家应鼓励地方教育部门、地方高校和社会组织团体,根据情况,单独或合作设立地区级或校级理工科女生奖学金和科研基金。通过多渠道、多层次设立理工科女生奖学金或科研基金,增强地方、高校和社会组织各个层面的参与力度和资助力度,充分发挥地方教育部门在推动高科技领域女性后备人才成长方面的重要作用,实现国家教育部门与当地教育部门的有机配合,扩大奖励面和奖励名额,提高奖励的数额,为培养造就更多适合地方经济发展的科技领域女性后备人才创造有利条件。

3.为女性人才营造更好的就业和竞争环境

改善女性高层次科研人才断档问题,需要教育部门、科研机构、社会和女性科技后备人才自身共同努力。要通过制定相应的政策法规,为女性科技后备人才营造更好的就业和竞争环境,推动社会性别平等意识纳入人才工作的主流,为理工科女大学生就业和参与高层次的科研项目创造条件和给与必要的政策倾斜。要鼓励更多优秀女性科技人员消除顾虑,申请并获得各个层面上的科研基金,充分发挥女科技人员的科研潜力,确保国家科研资源在性别间分配的公平公正。另外,还要通过制定和完善制度,消除对女性科技人员的歧视(显性的和隐性的),逐步提高科研管理部门特别是科研机构决策层的女性比例;提高各个层面科技决策者和评审专家的社会性别意识;加强分性别的科研数据统计和监测评估。

4.引导女性人才树立正确的性别意识

不能否认的是,由于我国女性科技人员受到传统观念的影响和自身能力的制约,一定程度上存在着职业选择中保守、缺乏远大的职业志向和抱负、科研目的不明确、科研能力较弱等问题。科研信心的提升与科研能力的提高是相辅相成的关系,只有具备了良好的科研素质和较强的科研能力才有可能提升科研工作的信心,而科研信心的提升又有助于增强科研的能力和动力。各级政府和妇联组织应创造各种条件,研发有利于女性科技人才成长的培训课程,开发有助于评估和提升女性科研人才能力的系统,促进女性科技后备人才树立正确的性别意识,克服和纠正传统性别角色观念对她们的不利影响,使之拥有远大的职业取向和抱负,激发其科研的兴趣和动力,真正成为科研领域的“半边天”。

1.刘云杉、王志明.女性进入精英集体:有限的进步.高等教育研究,2008,29(6):4961。

2.郭丛斌等.中国高校理工类学生教育及就业状况的性别差异.高等教育研究,2007,28(11):89-101。

3.刘卫华.性别角色对女大学生就业影响分析.理论月刊,2006(9):141-143。

4.曾湘泉等著.变革中的就业环境与中国大学生就业.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

5.吴江.创新体制机制促进女性人才发展.中国妇女报,2009-12-28。

6.赵延东等著.博士学位获得者职业取向调查报告.北京: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2009。

猜你喜欢

理工科科技人才奖学金
学成必有为 不忘桑梓情——写在“谈智隽奖学金”第二十七次颁奖大会后
南阳市中小企业科技人才发现、培养、激励机制研究
打电子游戏是浪费时间?对那些获得电竞奖学金的人来说并不是
科技人才是发展的推动力
理工科优等生WEY VV6
宁陕农业科技人才助产业脱贫
理工科大学生音乐鉴赏课程教学改革探析
中国人民大学吴玉章奖学金图解
浅析理工科大学生法律素养的培养
感恩的心——20名获得康世恩专项奖学金学生的来信摘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