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α-干扰素、蒲地兰治疗病毒性心肌炎及对心肌损害的影响

2010-01-18杨晓红胜利石油管理局胜利医院中医科东营257055

陕西中医 2010年10期
关键词:心肌炎干扰素阳性率

杨晓红 胜利石油管理局胜利医院中医科(东营 257055)

α-干扰素、蒲地兰治疗病毒性心肌炎及对心肌损害的影响

杨晓红 胜利石油管理局胜利医院中医科(东营 257055)

目的:观察病毒性心肌炎患者中西医结合治疗前、后血清心脏型脂肪酸结合蛋白(h-FABP)的变化,探讨临床疗效及心肌损害的早期诊断。方法:对 62例 VMC患者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治疗前、后进行血清 h-FABP和肌酸磷酸激酶同功酶(CK-MB)检测,普通心电图(ECG)和动态心电图(ACG)测定,X线胸透。结果:①住院中西医结合治疗 1个疗程后总有效率 100%。②治疗前 VMC患者血清 h-FABP、CK-MB水平均显著性升高(P<0.01);治疗后与治疗前相比均显著下降(P<0.01),治疗后 h-FABP、CK-MB水平较对照组高,但无差别意义(P>0.05)。③治疗前 VMC患者血清h-FABP的阳性率(96.8%)显著高于血清 CK-MB的阳性率(53.2%),也显著高于 ACG(62.9%)和 ECG(40.3%)的异常率。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 VMC临床效果显著;血清 h-FABP定量测定是早期诊断 VMC心肌损害的一项指标,比 CK-MB、ACG和 ECG具有更高的敏感性。

病毒性心肌炎(Viralmyocarditis.VMC)是临床常见的心血管疾病,以小儿、中青年患者多见,近年来老年患者常有发病。为此本研究采用中西医结合的方法治疗 62例 VMC患者,进行血清 h-FABP和肌酸磷酸激酶同功酶(CK-MB)检测、普通心电图(ECG)和动态心电图(ACG)测定、X线胸透。分析临床疗效及血清 h-FABP定量测定在 VMC患者心肌损害的早期诊断和判断预后的应用价值。

临床资料所有 VMC患者均为我院住院治疗病人,共 62例 ,诊断以 1999年中华心血管病学会拟定的成人急性 VMC诊断参考标准为依据[1]。其中男 36例,女 26例;年龄 22岁~ 57岁,平均 34.5岁。正常对照(NC)组 35名,均为健康查体者,男 20例,女 15例;年龄 24岁~ 53岁,平均 33.7岁。

实验室诊断 心电图采用美国 GP8000三通道ACG分析仪,连续带记录仪 24h,并于当天做 ECG检查,ECG检查采用日本光电公司生产的 Cardiofax65Ⅱ型心电图机,常规记录 10个导联。 ACG和 ECG的异常变化见表 1。

治疗方法采用中西医结合的方法治疗。0.9%氯化钠注射液 250mL加病毒唑 0.3g,5%葡萄糖注射液 500mL加维生素 C4g,5%葡萄糖注射液 100mL加2支贝科能(主要成分:辅酶 1、辅酶 A、三磷酸腺苷、黄素核苷酸、还原型谷胱甘肽、核苷酸等生物活性质),再给予α-干扰素 300万 U,每日 1次,同时口服蒲地兰消炎口服液 10mL,每日 3次。 15d为 1个疗程。

疗效标准[2]治愈:临床症状与阳性体征完全消失,心肌酶谱基本正常,心电图恢复正常,X线示心胸比率<0.52。显效:临床症状控制好转,心肌酶谱基本正常,心电图基本正常,X线示心胸比率在 0.52~ 0.55之间。无效:症状无显著改变,各种检测指标无明显好转。

表1 62例 VMC患者 ACG及 ECG异常的种类

检测指标及方法 治疗前(住院次日晨抽取清晨静脉血)、后(住院治疗 1疗程后,次日晨抽取清晨静脉血)检测血清 h-FABP和 CK-MB水平,血清 h-FABP采用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一步法定量检测,CK-MB采用免疫抑制法。本研究 h-FABP按 95%可信限以大于 3.30μg/L为阳性。CK-MB按试剂说明书参考值以大于 25.0U/L为阳性判断值。

治疗结果临床疗效 住院中西医结合治疗 1个疗程后,痊愈 46例 (74.2%),显效 16例(25.8%),无 1例死亡。

实验室指标 治疗前 VMC患者血清 h-FABP、CK-MB和 ACG及 ECG敏感性差异,见表 2。

表2 62例治疗前 VMC患者血清 h-FABP、CK-MB和 ACG及 ECG敏感性

表2显示:h-FABP阳性率显著高于 CK-MB/ACG/ECG(P < 0.01),h-FABP、 ACG、 CK-MB和ECG的阳性率依次降低。

表3 VMC组、NC组治疗前后血清 h-FABP、CK-MB比较(±s)

表3 VMC组、NC组治疗前后血清 h-FABP、CK-MB比较(±s)

注:与比较 NC组,△ P<0.01,▲P> 0.05;与比较治疗前,◇P <0.01。

h-FABP(μg/L)组 别 n CK-MB(U/L)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VMC组 62 11.04± 5.52△ 1.88±0.97▲◇ 41.8±19.3△ 15.4± 8.6▲◇NC组 35 1.65± 1.08 13.2± 3.5

表3显示:VMC患者治疗前 h-FABP、CK-MB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治疗后水平下降,与对照组相比无差别意义(P>0.05),治疗前、后相比差别显著(P<0.01)。

讨论VMC的发病机制目前仍不清楚,认为各种嗜心肌病毒都可以引起心肌炎,其发病机理主要有两条:直接损伤,病毒本身直接作用于心肌;免疫损伤,病毒引起的免疫反应,VMC有细胞介导的免疫机制存在,细胞毒性主要由 T淋巴细胞所介导。临床上发现,迁延不愈者,其淋巴细胞转化率、补体 C均较正常人低;抗核抗体、抗心肌抗体均较正常人检出率高,自然杀伤细胞的活力、α-干扰素水平显著低于正常者,γ-干扰素则显著增高,说明病毒性心肌炎患者免疫功能低下。本研究采用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 1个疗程后,痊愈46例 (74.2%),显效 16例 (25.8%),临床疗效显著,由于采用大剂量高浓度维生素 C和能量合剂来治疗VMC,能起到消除体内氧自由基,阻滞脂质过氧化反应,减轻心肌细胞损伤的作用;应用α-干扰素能够广泛的抗病毒,阻断病毒复制和调节细胞免疫,在早期应用具有明显的抗病毒和保护心肌的作用;蒲地兰消炎口服液具有清热解毒的疗效,可抑制病毒复制。从治疗结果看,在应用传统的治疗药物基础上,再加用α-干扰素、蒲地兰消炎口服液治疗 VMC临床治疗效果显著。

根据病情 VMC可分为轻、中、重 3型,轻型可无症状或仅有心电图 ST-T的改变,或表现为精神差,第一心音弱,心动过速,如及早发现及时治疗可数日内痊愈;而中型者可死于急性心衰或留有心肌损害反复发作;重型者治疗效果更差。因此,及早诊断积极治疗最为重要。目前 VMC的发病机理尚不十分清楚,一般认为发病早期,病毒及其毒素进入血液循环形成病毒血症,其后病毒侵入心肌细胞增殖直接损害心肌,或通过触发机体免疫反应引起心肌细胞损伤。组织学特征为间质水肿,炎性细胞浸润,心肌细胞变性、凋亡、坏死及晚期纤维化形成瘢痕。由于病变部位供氧减少,细胞膜通透性增加,致使外周血中心肌细胞标志物含量增高,检测血中这些物质的含量或活性,能够了解心肌细胞损伤与否及损伤的程度。本研究 NC组血清 h-FABP含量极低与 VMC患者治疗前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文献报道[3]:当心肌稍有缺血、缺氧损伤时,血清h-FABP浓度升高时间比 cTnT和 CK-MB早。这是因为 h-FABP分子量最小(14~ 15KD),而 cTnT、CKMB分别为 39.7KD、86KD,h-FABP最先释放入血中使 FABP浓度升高,h-FABP可用于 VMC的早期诊断。因此,h-FABP定量检测与 VMC患儿早期临床诊治密切相关。本研究发现,h-FABP阳性率显著高于CK-MB/ACG/ECG的阳性率,h-FABP、ACG、CKMB和 ECG的阳性率依次降低。因此,血清 h-FABP定量检测有较高的敏感性。VMC患者治疗后血清 h-FABP、CK-MB无 1例异常。因此,h-FABP定量检测是 VMC患者的筛选指标,对判断预后及指导治疗有一定的使用价值。ACG和 ECG检查 VMC患者的结果显示,ACG异常率高于 ECG,且 ACG能够检出ECG不能发现的异常变化。ACG有助于 VMC患者的诊断和指导心律失常的用药。

总之,中西医结合治疗 VMC临床效果显著;血清h-FABP定量测定是早期诊断 VMC心肌损害的一项指标,比 CK-MB、ACG和 ECG具有更高的敏感性。血清 h-FABP联合 ACG或 ECG检测,对早期诊断 VMC和提高检出率,同时对 VMC患者的预后和临床用药具有重要价值。

[1] 中华心血管杂志编辑委员会心肌炎心肌病对策专题组.关于成人急性病毒性心肌炎和诊断参考标准采纳世界卫生组织及国际心肌病学会联合工作组关于心肌病定义和分类的意见 [S].中华心血管病杂志,1999,27(6):405-407.

[2] 孙传兴.疾病诊断依据治愈标准 [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1987,4841.

[3] 吴传平,杨文东 ,郭会平.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心肌损害的早期诊断[J].国际外科学杂志,2008,35(12):810-812.

心肌炎 /中西医结合疗法 心肌再灌注 /诊断 干扰素α/治疗应用 @蒲地兰消炎口服液 /治疗应用

R542.21

A

1000-7369(2010)10-1287-03

(收稿 2010-03-016;修回 2010-05-29)

◦治验集锦◦

猜你喜欢

心肌炎干扰素阳性率
一个小感染,怎么就变成心肌炎了?这些症状一定要重视
清热利湿法联合中医辨证施护治疗病毒性心肌炎
不同类型标本不同时间微生物检验结果阳性率分析
α-干扰素联合利巴韦林治疗慢性丙型肝炎
左卡尼汀治疗心肌炎的临床价值及不良反应观察
急性药物性肝损伤患者肝病相关抗体阳性率调查及其临床意义
雾化吸入γ干扰素对免疫低下肺炎的疗效观察
干扰素α-1b治疗成人麻疹疗效初步观察
密切接触者PPD强阳性率在学校结核病暴发风险评估中的应用价值
肌电图在肘管综合征中的诊断阳性率与鉴别诊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