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湖南瓦乡人红细胞血型研究

2010-01-15皮建辉周建波熊海霞廖芳芳

怀化学院学报 2010年2期
关键词:土家族血型湖南

皮建辉, 周建波, 熊海霞, 廖芳芳

(怀化学院生命科学系,湖南怀化 418008)

自从1901年奥地利兰茨泰纳发现和确定人类第一个血型系统ABO血型系统后,人们对于血型的认识逐渐加深,目前已发现人类存在20余种血型系统.血型是一种十分稳定的遗传性状,成为人类的一种重要遗传标记,不同人种或同一人种的不同民族,以及同一民族的不同群体间红细胞血型基因频率分布都有所不同,这对研究人类起源、进化和种族间的差异有一定意义.目前我国的56个民族红细胞血型都有相关的研究报道,但是湖南瓦乡人这一在族群认同上至今还存在争议的独特群体,仅有语言文化、宗教信仰等民族学方面的研究,生物学方面的研究很少[1].为此,我们于2008年对湖南瓦乡人的血型分布情况进行了调查分析,增补了湖南瓦乡人生物学研究的内容,同时也为瓦乡人的族源研究提供了参考资料.

1 材料与方法

1.1 血样采集

2008年5月,在湖南沅陵县随机调查了230名父母均系瓦乡人而彼此间无血缘关系的瓦乡人学生.用临床用一次性采血管 (事先已涂抹有抗凝剂)在肘正中静脉处分别采集静脉血5~8 ml,加上标签后于保鲜盒中保存备用.

1.2 血型鉴定方法

采用平板法鉴定ABO血型;采用室温试管法鉴定MN血型;采用抗人球蛋白法鉴定Rhesus血型;采用室温盐水试管法鉴定P血型;S抗原用室温盐水试管法、s抗原用间接抗人球蛋白方法.抗A,抗B标准血清来自长春生物研究所博德公司,效价1∶256;其他标准血清均为上海红十字血液中心产品.

1.3 基因频率的计算方法

Rhesus血型系统的基因频率计算依据赵氏法 (赵桐茂,1987)[2],其余的血型系统的基因频率计算依据Mourant等人著书所用推算公式 (Mourant et al.1976)[3].

1.4 遗传距离计算与聚类分析

遗传距离 (D)根据

(其中 x和y分别为两个民族间相同性状各自所占的百分比,m则是所取性状的个数)计算所得,系统树的构成则是根据Sneath和Sokal氏的不加权聚类原则绘制(Sneath and Sokal,1963)[4].

2 结 果

瓦乡人的四种血型系统分型结果如表1~4.其中P血型系统采用单一抗血清检查,不足以作Hardy-Weinberg吻合度测验,对其余的ABO、MNSs、Rhesus三种血型均进行了Hardy-Weinberg吻合度测验,X2检测表明其期望值和观察值的吻合度良好 (p>0.05).

2.1 ABO血型系统

瓦乡人的ABO血型分布接近湖南南部汉族的分布(r=0.6287、p=0.2302、q=0.1411)[5],与广西壮族ABO血型的分布略有差异 (r=0.6722、q=0.1791、p=0.1487)[6].根据报道,中国人ABO血型分布的主要特点是基因q的频率与地域有密切关系,以长江流域为界划分为南北群体,北方人的q值高,在0.2~0.3之间,南方人的q值低,在0.2以下[7].湖南瓦乡人ABO血型的基因频率q值为0.1461,符合这一规律.

表1 湖南瓦乡人ABO血型系统的分布

2.2 MNSs血型系统

国内已有的关于MNSs血型系统在汉族中的分布报道表明,基因频率m在南方和西南地区汉族比较高,其次是东北地区,最低是上海[8].湖南瓦乡人的基因频率m(0.5196)略大于基因频率n(0.4804),与南方民族的分布特征 (m>n)相符合[8].中国人的基因频率S均小于0.1,湖南瓦乡人的基因频率S值也很低,仅为0.0152,符合这个分布规律.中国绝大多数人群与世界上大部分其他人群一样,N与S的连锁率小于M和S的连锁率,湖南瓦乡人NS频率 (0.0228)比MS频率 (0.0272)小,符合这一基本规律.但与NS的连锁率为0的结果[9-10]存在明显差异.

表2 湖南瓦乡人MNSs血型系统的分布

2.3 Rhesus血型系统

230例瓦乡人中仅发现一例D阴性 (为ccdee),基因频率d仅为0.0659,CDe的频率很高,达0.7588.C基因在我国南方人群中的频率均超过0.7,北方民族一般超过0.6但不足0.7,仅西北的维吾尔族与哈萨克族在0.5~0.6之间.乌兹别克、柯尔克孜和塔塔尔这些中亚细亚民族都不到0.4,E基因在我国北方民族和西北的维吾尔族中,其频率往往超过0.25,具中亚细亚血统的西北少数民族中则在0.20左右,而在我国南方民族中仅在0.20以下[11].本次调查瓦乡人的七种表现中以CCDee的出现频率最高,其中基因C和E的频率分别为0.7674和0.1791,符合南方民族的整体分布规律.

表3 湖南瓦乡人Rhesus血型系统

2.4 P血型系统

在调查的230瓦乡人中发现P1(-)型166人占72.17%,P1(+)型64人占27.83%.P1基因频率在中国人群的最高值为新疆维吾尔族 (0.4174)[12],最低值为广东客家人 (0.0917)[13],而且分布似乎呈现由南向北的增高趋势.P1基因频率在南方民族的分布普遍低于0.2[2],湖南瓦乡人的P1基因频率为0.1391,符合这个规律.

表4 湖南瓦乡人P血型系统

3 讨 论

3.1 血型在不同民族间的表型差异分析

我们比较了湖南瓦乡人与云贵高原周边的其他8个民族 (贵州的苗族、侗族、布依族、仡佬族、水族[14-15]和湖南的土家族、汉族[16-17]以及广西的壮族[18-19])的四种血型系统中各血型出现率的差异,其求得的 u值如表5所示,可知瓦乡人与苗族、侗族、壮族、汉族的差异比较显著,而与土家族、水族的差异比较小.

表5 瓦乡人与其他8个民族各种血型出现率的差异比较 (u值)

3.2 瓦乡人与南方部分民族的聚类分析

遗传距离是各种遗传标记的基因频率平均值的函数,它与种族、地理位置、语言、宗教文化等因素有关,民族间的遗传距离反映它们之间的族源或血缘关系.根据ABO血型系统的表现型频率计算瓦乡人与云贵高原周边的其他8个民族[14-19]两两间的遗传距离(表6)并作聚类分析 (图1),表明瓦乡人与湖南土家族的遗传距离 (0.2481)最近,与贵州水族 (0.3509)的遗传距离次之,而与贵州仡佬族的 (0.7479)最远.说明湖南瓦乡人在红细胞ABO血型的分布与湖南土家族及贵州水族比较接近.

表6 瓦乡人与其他8个民族两两之间的遗传距离

在聚类图上,土家族、汉族、瓦乡人首先聚类,而布依族和侗族则先聚类后再与之聚为第Ⅰ类;而苗族和水族则先聚类后再与壮族聚为第Ⅱ类;仡佬族作为一个单一的群体成为第Ⅲ类.有资料表明,近代侗族、壮族、水族、布依族等民族均发源于唐宋时期的“僚”,于北宋初年前后分离出来[20].但是族源作为一个历史范畴,不是一成不变的,在当今民族中,由于长期以来的通婚、混居导致各民族间的基因交流,因此近代民族的来源往往都不是单一的,通常是多个群体的集合体.

图1 9个民族与群体ABO血型基因频率系统树

“瓦乡人”是指聚居在长江南岸湘、鄂、川、黔交界的武陵山脉,自贵州苗岭分支,行乌江、沅江间,蔓延于湘西北的澄水、酉水、武水一带,迄洞庭湖西境平山上的古五溪蛮地的群体.瓦乡人这一名称,首先是由其自称而来.瓦乡人自称“果熊”,“果”与“讲”、“瓦”在当地方言中谐音,“熊”即“乡”,“果熊”就是“讲乡话”、“讲乡话的人”,即瓦乡人[21-22].关于“瓦乡人”的族群认同经过了30年之久,1956年国家民委根据其语言特征将其确定为汉族;但自1982年开始,“瓦乡人”认为自身的语言、服饰、宗教与苗族同源,申请要求国家民委认同其为苗族成分;至20世纪80年代以后,随着党的民族政策的加强,“瓦乡人”的民族意识空前高涨,要求更改民族的愿望更强烈,最后主要根据地域分布、婚姻状况和自己的愿望纷纷更改为苗族、土家族.从遗传距离与系统聚类图来看,湖南瓦乡人似乎与土家族有着较深的渊源.有研究表明,秦灭巴后,巴人流入五溪[23](五溪即为瓦乡人的发源地古五溪),成为土家族祖先.然而,楚国大夫屈原放逐沅湘时,曾造访瓦乡,并在其《楚辞》中作了瓦乡人以捕鱼为业,其语不通的描述.因此,在巴人流入五溪以前,实际上瓦乡人就已经存在.也就是说,瓦乡人来自于土家族或早期的巴人有悖于历史时期.本文关于瓦乡人红细胞血型的研究结果只能为探讨瓦乡人的族源提供相关的参考资料,对于瓦乡人的来源,还有待生物学和民族学的进一步的研究.

[1]皮建辉,李林,周建波,等.湖南瓦乡人舌运动类型的遗传学研究 [J].怀化学院学报,2009,28(5):51-54.

[2]赵桐茂.人类血型遗传学 [M].北京:科学出版社,1987,231-234.

[3]Mourant A E,et al.The Distribution of the Human Blood Groups and Other Polymorphisms,2ed[M].Oxford:Oxford University Press,1976:49-56.

[4]Sneath P H A and Sokal R R.Numerical Taxonomy,Freeman,San Francisco,1973:201-213.

[5]吕靖南.湖南邵阳地区6028人ABO血型调查 [J].输血及血液学,1979,3(3):19.

[6]韦业华,黄立英.贵州省仡佬族、水族、广西壮族ABO血型调查研究 [J].人类学学报,1995,14(1):52-53.

[7]金峰,杜若甫,赵红.湘西土家族、苗族红细胞血型分布 [J].遗传,1993,15(4):1-5.

[8]血型调查组.我国十六个民族的血型调查报告Ⅱ:MN及P血型调查结果 [J].中华血液学杂志,1980,1(6):352-356.

[9]肖春杰,郝露萍,张卫红,等.纳西族和普米族的红细胞血型分布 [J].遗传学报,1995,22(4):252-257.

[10]肖春杰,郝露萍,张卫红,等.云南阿昌族的红细胞血型分布 [J].人类学学报,1994,13(4):140-143.

[11]血型调查组.我国十六个民族的血型调查报告——Rh血型调查结果 [J].中华血液学杂志,1981,2(3):209-211.

[12]袁达义.新疆维吾尔族的红细胞血型系统的研究 [J].中华血液学杂志,1984,5(5):305-309.

[13]郝露萍,杜若甫.客家人的红细胞血型分布 [J].人类学学报,1993,12(3):255-258.

[14]万昌发,郑周英,许玉英,等.贵州5个少数民族的血型分布调查 [J].中国输血杂志,2001,14(3):178-180.

[15]覃筱燕,张淑萍,杨林,等.贵州三都地区水族人群ABO血型分布 [J].人类学学报,2004,23(2):169-170.

[16]刘 阳,田儒林,向 辉,等.湘西自治州土家族、苗族、汉族ABO及RhD血型抗原分布调查 [J].临床输血与检验,2003,5(3):199-200.

[17]皮建辉,佘朝文,舒孝顺.湖南侗族、汉族ABO血型的调查与分析 [J].湘潭师范学院学报 (自然科学版),2002,24(2):78-80.

[18]朱芳武,覃成号,林光琪,等.广西壮族三个组群ABO的及MN血型的人类学研究 [J].广西民族研究,1994,(3):62-65.

[19]杜诗库,兰艳,韦叶生,等.百色地区壮族血型基因频率调查 [J].右江民族医学院学报,2003,25(6):840.

[20]尤中.唐宋时期的僚 [J].民族研究,1983,4:12-21.

[21]张永家,侯仓佳.关于“瓦乡人”的调查报告 [J].吉首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1984,5(1):109-112.

[22]明跃玲.民族识别与族群认同——以湘西红土溪村的民族识别过程为个案 [J].云南社会科学,2008,(2):42-45.

[23]颜勇.土家族族源论析 [J].贵州民族研究,1993,(4):133-135.

猜你喜欢

土家族血型湖南
Indoor orchids take the spotlight
土家族情歌
你是Rh(-)血型的准妈妈吗
三线建设在湖南
土家族
湖南是我家
你是Rh(一)血型的准妈妈吗
川东土家族薅草锣鼓
土家族“七”类药物考辩
岁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