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东北亚经济一体化的我国东北经济区国际物流发展战略构想
2010-01-01娜仁图雅内蒙古财经学院内蒙古呼和浩特010070NarentuyaInnerMongoliaFinanceandEconomicsCollegeHohhot010070China
娜仁图雅(内蒙古财经学院,内蒙古呼和浩特010070)Narentuya(Inner Mongolia Finance and Economics College,Hohhot 010070,China)
基于东北亚经济一体化的我国东北经济区国际物流发展战略构想
Based on Economic Itegration in Northeast Asia International Logistics Development Strategy of Econom ic Zone in Northeast China
娜仁图雅(内蒙古财经学院,内蒙古呼和浩特010070)
Narentuya(Inner Mongolia Finance and Economics College,Hohhot 010070,China)
在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深入发展,尤其是当前国际金融危机不断扩散蔓延和对实体经济的影响日益加深的背景下,建立现代物流服务体系,通过物流业对生产、商贸企业的互动,带动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使物流业成为振兴东北经济新的经济引擎。根据国家振兴东北经济区发展战略规划,依托“一轴二带”,即哈大(哈尔滨-大连)经济轴线和沿海(五点一线)、沿边开放口岸经济带,跨省区整合东北经济区发展国际物流业的优势资源,发展物流“飞地经济”协作区,以全球化的视野,提出“四二一一五”东北经济区国际物流业的发展战略构想。并根据现代产业政策体系理论,提出实施东北经济区国际物流业发展战略的保障条件与政策措施,为战略推进提供良好外部环境。
经济一体化;东北经济区;国际物流发展战略
Abstract:With the further development of economic globalization and regional economic integration,especially the current international financial crisis spreading and the ever-deepening impact on the economic entity,logistics industry setting up a modern logistics system will become a new economic engine boosting the comprehensive development of economic and social for the economy revitalization on China northeast by two-way interactivity with production and business enterprises.According to the revitalization of the Northeast Economic Zone China development strategy planning,international logistics industry development strategy of Northeast Economic Zone on Globalization view will propose“four-two-one-onefive”mode:Harbin-Dalian economic axis and Coastal and border economic belts.At the same,the advantage resources for developing international logistics industry of Northeast E-conomic Zone will be integrated inter-provincial in order to develop logistics collaboration area.In addition,according to a modern industrial policy system theory,the paper presents policies and measures to protect the conditions on the implementation of the Northeast Economic Zone of international logistics industry development strategies,thus to provide a good external environment for promoting strategies.
Key words:economic integration;Northeast Economic Zone; international logistics development strategy
2009年2月25号温家宝总理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审议并原则通过物流业调整振兴规划。会议指出物流业涉及领域广,吸纳就业人数多,促进生产、拉动消费作用大,并重点确定了振兴物流业的九大重点工程,包括多式联运和转运设施、物流园区、城市配送、大宗商品和农村物流、制造业和物流业联动发展、物流标准和技术推广、物流公共信息平台、物流科技攻关及应急物流等,提出要加快发展国际物流和保税物流。《东北地区振兴规划》中也提出要优先发展现代物流业,打造东北地区综合物流体系。可以断言,物流业必将成为振兴东北经济新的经济引擎。
我国东北经济区,由辽、吉、黑三省和内蒙古自治区的呼伦贝尔、通辽市、赤峰市、兴安盟、锡林郭勒盟,即蒙东地区组成,是我国较早形成并在结构上相对完整的大经济区,在全国经济社会发展和改革开放大局中具有突出的带动作用和举足轻重的战略地位。在区域经济一体化深入发展,尤其是当前国际金融危机不断扩散蔓延和对实体经济的影响日益加深的背景下,东北经济区的发展经受到了新的严重冲击,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与尚未解决的结构性矛盾交织在一起,经济运行困难加大,深层次矛盾和问题进一步显现。
1 我国东北经济区在东北亚经济一体化进程中的战略地位
东北经济区是一个海陆兼备、邻区邻国较多、边界线较长的经济区,该经济区汇集了中、俄、日、韩等世界重要经济体,2007年该地区GDP产值近11万亿美元,占全球总额(55万亿美元)的五分之一,亚洲的70%,就东北亚地区的资源赋存来讲,区域内资源丰富,各国、各地区存在很大的互补性。各国经济水平和产业结构的客观层次性,决定其不同的演进方向。日本的重化工业和技术密集型产业均高度发达,传统产业不断转移,产业空洞需要弥补。韩国作为新兴工业化国家,以熟练劳动密集型产业和资本密集型产业为主,正进入技术密集型产业发展的新阶段。中、俄、朝的产业结构在本地区处于低层次,均以劳动密集型产业和传统资本密集型重工业为主,东北亚地区产业结构状态及其演进决定了该地区国际物流格局和发展趋势。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潜在市场规模的持续扩大将为日本和韩国企业带来巨大商机,日韩的企业和产品也将更容易地进入中国市场,使得中国对国际物流的需求持续增加。
随着世界经济一体化趋势的不断增强,通过物流、资金流、信息流、人才流等的互补性流通,促使各种资源和生产要素在更广泛区域乃至世界范围内进行优化组合。作为一种特殊的空间地带,边境地区是内陆国家或地区出海、出境的过境地带,沿边、沿海地区的建设和开发及通过边境地区的建设和开发,促进腹地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已成为各国或地区的广泛共识,我国东北经济区在整个东北亚经济区的发展过程中无疑处于核心地位。
2 东北经济区“四二一一五”国际物流网络的战略构想
从目前的现实情况看,东北经济区的物流业发展存在如下问题。第一,还没有从经济区整体层面形成具有全局、完整和长远的东北亚国际物流发展战略;第二,物流基础设施严重滞后,物流节点布局不合理,网络化水平低,运输技术不能适应现代物流的发展需要;第三,物流标准化落后,物流成本高;第四,没有形成以现代物流信息技术为基础的国际化物流信息平台。东北经济区的发展,在总体战略布局上主要依托“一轴二带”,即哈大(哈尔滨—大连)经济轴线和沿海(五点一线)、沿边开放口岸经济带。根据这一经济布局和国家振兴东北经济区的发展战略规划,本文提出“四二一一五”东北经济区国际物流业的发展战略构想。
2.1 筑通以满洲里、阿尔山、珠恩嘎达布其、二连浩特为桥头堡的四条连接欧亚大陆桥的物流通道体系,以保障东北经济区与能源、原材料基地的畅通,也为中国产品开拓俄蒙市场并远达欧洲提供一个重要的通道
俄罗斯远东地区能源丰富,石油储量96亿吨、天然气储量14万亿立方米,确认煤储量为181亿吨(约占全俄的60%),但勘查和开发程度极低,区内目前所需燃料的45%以上从外部输入。内蒙古东部地区、蒙古国和与其相邻的俄罗斯内陆地区,地大物博,是世界上资源最富集的地区之一,特别是珠恩嘎达布其口岸和毕其格图口岸辐射的中、蒙边境地区是有色金属、石油、煤炭等矿产资源富集区,且多数尚未规模开采,开发前景十分广阔。而面积156万平方公里、人口仅250万的蒙古,资源虽丰富,但目前还没有完整的地勘系统和矿业系统。
满洲里、二连浩特口岸已有多年的发展基础,构建大型物流中心与物流园区条件基本成熟;珠恩嘎达布其和阿尔山口岸建设引起中蒙两国的高度重视。2008年5月13日,蒙古国召开全国第五次铁路工作会议,专题研究蒙古国东部铁路规划建设事宜,会议确定将乔—毕铁路作为蒙古国东部铁路建设的首要任务,首先建设完成新(阜新)—珠(珠恩嘎达布其)—乔(乔巴山,蒙古国)铁路欧亚出海新通道蒙方境内的乔—毕铁路建设项目;中方的内蒙古自治区关于口岸物流园区的建设也已有战略性的发展规划。因此,沿边口岸区可依托自身优势建设大型资源、能源型物流加工与中转物流中心或物流园区,为东北经济区提供资源和能源保障。
2.2 建设服务两带(沿边口岸经济带和沿海经济带)的物流飞地园区
东北经济区国际物流业的发展,既要发挥沿海传统优势,吸引国内外资本集聚,构建港口国际物流中心和临港物流园区,又要建设沿边口岸国际物流园区与物流中心,同时,还要实现沿海、沿边与腹地的优势互补、互为支撑、良性互动,更要把东北亚广袤的内陆地区纳入沿边、沿海纵深腹地范畴考虑。当前,东北经济区国际物流业的发展,应以加强沿边口岸与沿海港口的协作与连接为突破口,以东北四省区打造沿边对外开放“国际物流先导区”、“口岸国际物流合作区”为合作载体,以中、蒙、俄区域规划对接为外部推动力,制定“沿海—沿边”国际物流开放互动战略,依托东北经济区“五点一线”沿海物流带,与内蒙古东部地区沿边口岸物流带连接与合作,经蒙古国辐射到俄西伯利亚广袤腹地及欧洲各地。东北四省区可以扩大相互间开放,建设飞地国际物流合作区,黑、吉、内蒙古可选择在辽宁沿海产业带开辟飞地国际物流合作区,辽宁可在三省区沿边口岸开辟飞地国际物流合作区,建设国际物流中心或国际物流园区。打破行政区划限制,通过建立科学的利益分配机制,实现互利共赢的飞地物流经济发展模式,最大限度地化解各省区地缘劣势,充分发挥自身优势。
2.3 通过结构调整、资源整合、整体优化,构建一个开放、高效、功能完备的东北经济区国际物流网络体系
随着中国在20世纪末的崛起,亚洲的制造中心正向中国转移。由于对外开放的深入,跨国公司加快了制造业向中国的转移。目前,大多数世界500强企业已将其经营网络延伸到中国,中国已成为一些重要工业品的世界最大生产国。国际物流中心通常是伴着制造中心存在,又随着制造中心的转移而变迁。随着制造中心向中国的转移,东北亚国际物流中心也必然向中国转移,而东北经济区又是我国重要的制造业中心。
东北亚地区产业结构状态及其演进决定了该地区国际物流格局和发展趋势,东北亚地区主要国家进口的石油、铁矿石基本来自于区域外,中日韩三国虽然技术基础存在明显差距,但进出口商品结构中均主要以工业制成品为主,这就为集装箱物流和大宗物流的开展提供了坚实的货源依托。东北地区主要的国际物流通道是港口,而这些港口又几乎全部集中在辽宁地区。目前虽已形成以大连港为核心的港口群体系,但其腹地基本相同,功能重叠较多,临港产业分散,港口的集约化发展受到严重影响,难以产生协同运行的规模效应,影响了东北国际物流网络的整体运行态势。同时,沈阳、大连、长春、哈尔滨、通辽等五大物流节点原有的物流体系与各城市的空间冲突日趋明显。沈阳、大连、长春、哈尔滨、通辽等城市的空间发展从向心聚集转向中心职能扩散。各城市的现有物流网络和物流基础设施都集中在城郊和货运站附近。随着地价上涨、高速公路物流比例上升和城市内部空间发展重点的变化,原有物流体系已经不能适应城市空间演化的需要,严重制约东北经济区国际物流网络的发展。同时,各种运输方式配套设施建设不完善,网络空间布局不合理,同种运输方式内部和不同运输方式之间大多缺乏协调,尚未形成一个结构完整且扬长避短的多式联运物流体系。
东北经济区国际物流网络的建立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从国家层面统筹规划与实施,需要组建东北国际物流网络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制定发展规划和政策法规,协调解决建设发展中的重大问题;各省区要按照统一的发展规划制定具体的实施方案,推进东北经济区物流网络建设的快速和协同发展。
2.4 以东北经济区为核心,创建一个功能强大的东北亚经济区物流信息平台,奠定东北经济区的国际电子商务中心地位
现代物流要求以现代电子商务平台进行业务处理,以提高物流的实时性与顺畅度,然而目前东北地区的绝大多数物流企业仍停留在传统物流的“储运”或“运输”状态,物流行业信息化、网络化水平相当低,尚难以实现物流信息的快速、实时交换。东北经济区完整的物流信息平台的构建,就是要整合企业、货主、港口、银行、海关、工商税务等多个系统的物流信息平台,采用各种先进的数据分析、统计、挖掘和关联等技术对信息进行综合处理、存储和利用,为各层次的用户主体提供完善的信息服务和辅助决策,使物流信息在区域内最大程度地共享,为政府、企业、行业与市场规范化管理协同工作提供技术指南,为区域经济的发展建立信息共享的平台。
2.5 建设一个商流、物流、信息流、资本流等全面联通蒙、俄、朝、韩、日等五国的东北经济区国际物流新体系
在我国对外开放程度不断扩大、外向型经济不断延伸、沿海沿边开放格局进一步形成以及境外能源、原材料战略实施的背景下,扩大沿边开放、促进边境口岸地区经济的发展和增强边境口岸的经贸服务功能已越来越成为备受关注的焦点。口岸是实现国际国内两种资源、两个市场对接的关键节点,从物流的角度讲,又是连接国内外物流的节点,是海陆空运输的枢纽。同时,口岸是一个庞大的服务系统,由仓储运输、检验检疫、金融保险等子系统组成,这一系统是跨国境进出口的物流、资金流、人流、信息流渠道畅通的保证。作为邻国乃至第三国之间各种互补性资源或生产要素流动和重组增值的重要渠道,增强流动的弹性和优化组合的效益,成为边境地区、国与国之间乃至国际之间经济联系与合作的重要桥梁,有利于加速区域一体化的进程。
在地理位置和资源禀赋方面,俄罗斯远东、蒙古、朝鲜与我国东北相连,日本、韩国与这一地区是隔海相望,这些国家的地上资源和地下能源以及各种产品可直接辐射东北经济区。以东北亚国际物流中心为节点,建设水、陆、空国际多式联运新体系,通过沿边口岸和沿海港口国际物流中心与物流园区这些物流节点,推动国际间物流业的战略协作,建设一个从商流、物流、信息流、资本流等全面联通蒙、俄、朝、韩、日等五国的东北经济区国际物流新体系。
3 实施东北经济区国际物流业发展战略的保障条件与政策措施
根据现代产业政策体系理论,借鉴西方发达国家的经验,保障国际物流业发展战略的实施,需要从政府方面提供完善的保障条件与政策措施,主要包括:一是制定物流组织政策法规,确立物流主体资格、明确物流主体的权利义务以及物流产业进入与退出机制的法律规范;二是制定物流行为政策,调整物流主体从事物流活动的行为的法律规范,明确物流主体的运营范围、执业规则以及物流活动中各行为主体间的法律关系的法律规范;三是制定物流活动调控政策,调整国家与物流主体之间以及物流主体之间市场关系的法律规范,包含政府对现代物流的协调管理、标准化建设、技术扶持、人才培养、环境保护等相关政策。
[1]李向平.东北亚区域经济合作报告(2009)——东北亚经济合作新态势与辽宁扩大对外开放取向[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9.
[2]何志工,安小平.东北亚区域合作通向东亚共同体之路[M].北京:时事出版社,2008.
[3]李立,李荣镐.东北亚合作模式与发展路径研究[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7.
[4]朴键一,朴光姬.中韩关系与东北亚经济共同体[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6.
[5]张新颖.中国东北地区发展报告(2008)[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9.
F127
A
1002-3100(2010)10-0010-03
2010-08-03
2007年内蒙古教育厅课题“内蒙古构建中蒙俄区域性国际物流中心的战略规划”项目,项目编号:NJSY07079。
娜仁图雅(1970-),女,内蒙古包头人,内蒙古财经学院商务学院物流管理系主任,副教授,天津大学管理学院博士研究生,研究方向:物流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