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被贬的人会写诗”
2009-12-31杨莉
杨 莉
那是一个清爽的夏日,我充满激情地上完了8年级最后一节语文课。离下课还有8分钟,我布置学生们利用余下的时间讨论一下这本语文书中存在的疑问。
突然,几个学生捧着语文书跑到我面前,神秘地对我说:“老师,我发现这本书里的诗人大多是被贬的人,为什么被贬的人都会写诗呢?”我翻开课本一看,可不是吗?不由心里惊叹:好细心的学生啊!
细细品味这些被贬的诗人,我心中竟有一种久违的激动。
飘逸多才的李白若不是被唐玄宗“赐金放还”,哪有“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的悲怆与豪气。虽然当时高力士权倾朝野,杨贵妃集万千宠爱于一身,可在正史中,只是一个奸佞的臣子和一个惑君的妃子。而李白,则是一个正直、才华横溢的天才,他从史册中翩翩走来,越发充满迷人的魅力。
范仲淹若不是苦苦坚持庆历革新,被皇帝一贬再贬,哪来“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旷达胸襟的吐露。“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就是范仲淹一生爱国忧民的写照。他那个时代得势的权臣,恐怕为历史留下的只是一捧粪土,而在历史长河中范仲淹永远是一粒璀璨的珍珠,闪烁着奇异的光彩。
“诗圣”杜甫的后半生是在极度贫困中度过的,没有亲生经历人生的种种贫苦困顿,哪来的“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的千古佳句。只有杜甫在浣花溪畔的茅草屋里,才会发出这样沉郁顿挫的呼声,才会有这般悯人的济世情怀。
曹雪芹在穷困潦倒时,创作了惊天巨著《红楼梦》。欧阳修在被贬之际,仍心系百姓,醉同百姓乐,写下千古名篇《醉翁亭记》。陶渊明回归田园后,动情描述“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悠游自在。刘禹锡被弃置多年后,迸发出“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的豪迈之语。
不仅我的思绪澎湃着,学生们也在下面谈论不休,他们为自己惊人的发现兴奋不已。我灵机一动,何不趁这个机会,给他们讲一些人生的道理呢,对他们以后的人生或许有些启发。我素来被学生称为会讲道理的老师,这正是讲道理的最好契机,在他们最感兴趣的时候。
我走到讲台前,笑着说:“同学们做得非常好,很善于发现问题,那么,我们想一想,为什么那么多被贬的人都会写出动人的诗篇呢?”
钟雪站起来说:“一个人只有在苦难时,在困境中,才会对人生有很深的感慨,才能写出动人的有思想的诗句。”
安郭健撇着嘴说:“没有听说哪个锦衣玉食、安逸享受的纨绔子弟能写出忧国忧民的诗句来。”
方海宇忙说:“我不认同你们的看法,我觉得也不完全是被贬的人会写诗。李煜、李清照都是生活很优裕的著名词人。”
孙智超说:“我觉得被贬的人大多是正直、有才华、敢于直言进谏的人。因为他们都有坎坷的遭遇,所以对生活有更深的感受,能写出好诗来。”
我看到他们争论不休,绯红的脸上满是激动,就笑着说:“同学们说得好,书中这些被贬的人,如李白、范仲淹、欧阳修,他们都是正直、有才华的人,他们有很高的社会理想,并执著地追求自己的理想,却不幸生活在黑暗的封建社会。他们被贬的原因,大多也是由于他们太有才华遭人嫉恨,或敢于直言进谏触犯权贵。他们可能是当时社会中最落魄的文人,实在比不上那些当权得势的权贵,但他们却是当时社会的良心,在困境中维护着正义和善良,写下一首首动人心魄的诗篇。他们为我们留下了很多宝贵的精神财富,他们高贵的品质在史册中闪耀着咄人的光芒。”
学生们认真地听着,一张张小脸涨得红红的,我不失时机地提问:“如果你们能穿越时空,回到唐朝,你是愿做一贫如洗的李白,还是愿做权高富贵的高力士呢?”
学生们齐答:“当然做李白了!”
我真的被他们稚气的话打动了。
轮到我总结了,我动情地说:“孩子们,人生是充满苦难和挫折的,希望我们无论什么时候,都保持自己正直的品性,执著地追求自己的理想,因为历史是最公正的,希望我们每个人都能为自己的人生谱下最动人的诗歌。”
话音刚落,教室里响彻着弥久不散的掌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