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科学作业设计的实践研究
2009-12-31徐洁
徐 洁
让学生有效地、乐意地完成作业,对学生提高运用能力、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培养创新能力等至关重要。鉴于此,笔者对初中科学作业的现状作了一些调查与分析,并在实践中作了一些改革尝试。
一、对初中科学作业现状的调查与分析
(一)调查结果
笔者对所任教的两个班的学生进行了调查,调查结果如表1和表2所示。
表1
表2
(二)结果分析
从问卷结果可以看出,目前的科学作业模式存在着很多弊端。
1. 缺乏个性
现行的科学作业在某种程度上犯了“削足适履”的错误,即作业搞标准化、同步化,无视学生的个性和基础的差异性。人是有个性、有差异的。用统一的模式、统一的规格去要求实质上有差别的学生,那结果可能不是发展而是压抑甚至是摧残。
2. 注重应试能力的培养,忽视学生个性和综合能力的发展
由于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和为了便于检查,教师布置的科学作业多为书面形式。作业的目的除了巩固知识,还有学会运用知识。然而运用性作业因其实际操作性弱、反馈评价困难而往往被淡化。作业形式的单调和乏味,使学生个性得不到发展,综合运用能力得不到提高。
3. 布置作业太随意
有些教师布置的作业在量和质上都比较随意。另外,受应试教育的影响,有的教师热衷于搞“题海”战术,布置作业图“量”不求“质”,加重了学生负担,消磨了学生学习科学的兴趣。
4. 科学作业评价注重结果,忽视过程,缺乏激励
教师对学生作业的评价多是从对与错、完成时间等方面分析,忽视学生完成作业的过程。另外,作业评价常注重作业本身的客观结果,轻视人的主体情感,这严重地影响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学习积极性,导致抄作业现象的普遍出现。
二、改进科学作业设计的探索
针对前述问题,笔者在科学作业的设计和布置上进行了一些探索。
(一)注重层次性
教师要坚持差异理论,重视学生的个性发展,找准学生学习的最近发展区,设计不同层次的作业,以满足不同学生的作业需要,让学生“跳一跳,摘到果子”。在实践中,笔者设计了三个层次的作业。
第一个层次的科学作业,是为了巩固课堂知识而设置的,人人必做。这类科学作业,是对基本概念和原理的了解,查阅书本知识即可完成。学生做这些作业不会感到多大困难,要求全班每个同学独立完成。
第二个层次的科学作业,对学生要求较高,需要在理解基本概念和原理的基础上掌握相应的技能才能完成,对知识的掌握程度和灵活运用要求也较高,要求大多数学生能做。教师在布置作业时给予必要的指导。
第三个层次的科学作业,是专为学有余力的学生准备的。这类作业需要学生在理解和掌握基本知识、基本技能的基础上全面综合才能完成。由于其难度大,不要求全部学生都做,由学生依自己的能力而定。
(二)注重多样性
为了让学生充分享受其“主权”,作业的类型可以多样化。(1)可以采用自编型作业,变作业由“教师布置,学生执行”为学生“自产自销”,即让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自主地、富有创造性地编拟作业题,如:小组合作汇总平时练习中易错、常错题;基础较好的学生汇总平时做题时自己觉得较好、较新、较典型的题目,然后把自己的“产品”和同学进行交流,实现“资源共享”。(2)可以采用合作型作业,通过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等的合作来完成某项作业,如有些作业课要求基础好和基础差的学生合作完成,以好带差。(3)可以改变单一的书面形式,采用观察、制作、调查、专题研究等作业形式,从而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
(三)注重趣味性
教师的科学作业设计要摆脱单调乏味的重复练习,要根据学生年龄特点增加趣味性,使做作业成为学生的一种内部需求。增加趣味性的方法有以下几种:(1)以新引趣。好奇是学生的心理特点之一,新颖的作业容易引起学生的注意。针对这一特点,教师要尽可能变化训练内容出现的方式。(2)常设计一些贴近生活、能激发学习兴趣的作业,让学生去关注生活,在生活中学习,在生活中认识科学的本质。(3)利用家庭中可作为仪器、药品的资源,如废弃的矿泉水瓶、塑料吸管、筷子、木块、杯子以及家庭中现成的食品、器具等,设计并进行小实验,以达到对科学知识和原理的理解巩固和应用研究。如观察鸡蛋在醋酸里的“潜泳”,测量土壤中空气约占土壤体积的百分比,配制各种花卉的浸出液,等等。这类作业既能激发学生学科学、爱科学、用科学的情怀,更能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探究能力。
(四)注重计划性
科学作业的设计一定要精心计划。教师要针对本班级学生的实际水平,根据课程标准的目标要求,制订顾及学生个体差异的长远作业目标和短期作业目标。作业材料一定要“求质而不追量”,要精选。
(五)注重网络化
随着电脑的普及,网络已成为人们生活的一部分,师生课外可以借助网络来交流。教师可以利用网络平台,建立学习网站,建立交流论坛,学生能在网络上收集整理科学知识,并利用计算机来完成相关科学作业,然后把科学作业放到论坛上发布或发电子邮件给老师。这样显得既及时、生动又拓宽了学生的眼界。
(六)注重人性化
科学作业评价要人性化。作业是学生和教师间的一根关系纽带。教师应利用好这根纽带,加深师生情感,发展学生学习科学的非智力因素。所以,教师对作业的评价不能简单地看结果,只打个分或打个等级,而要关注过程,给予合适的鼓励性批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