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蓄积表象,为想象插上翅膀

2009-12-29杨晓晶

陕西教育·教学 2009年9期
关键词:锯子表象视野

杨晓晶

在语文教学中,想象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语文教材中的一篇篇文质兼美的文学作品给人们提供了丰富的形象,在语文教学中如果能努力为学生营造和创设想象的空间,使学生想象能力得到充分发展,不仅有助于深入理解所学文章的内容及其表现方法,而且能够有效地培养良好的创造性思维品质和较强的创造能力。

表象是再现于大脑中的被感知的客观事物的形象,它是想象的现实依据。表象贫乏,其想象狭窄、肤浅;表象丰富,其想象则开阔、深刻。比如,给学生讲飞机降落的感觉,如果学生没有坐飞机、坐电梯下降和坐汽车快速下坡的经历,就无法体会得到;反之,则不然。想象是在大脑中将原有的表象加工改造形成新形象的心理过程,是以表象为基础,通过积极的思维和霎时的灵感,产生新形象的过程。例如,鲁班看到锯齿状的茅草叶子发明了锯子,他就是把已有的表象(锯齿状的叶子)通过加工改造,产生了新的形象(锯子)。如果没有这个表象(锯齿状的叶子),就不可能有新形象(锯子)的产生。

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如何来丰富学生的表象积累,以表象为基础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呢?

一、开阔视野,丰富表象积累

扩大学生的视野正是丰富表象积累的重要途径,因为人对事物的认识是从感知事物开始的,只有开阔学生视野,才能接触鲜活的事实和知识,才能让学生更多更好地感知这多姿多彩的大千世界,储备丰富的记忆表象。

开阔学生视野有两种途径:一是开阔生活视野,留心观察和体验生活,留心各种各样的人和事。通过观察、调查、采访等方式采集大量的现象和事实,丰富作为想象原材料的表象,为想象的发展打下基础。当学生们生活经验丰富的时候,想象力也会随之提高,也能充分理解课文中的语言难点和蕴含其中的人文精神,更能使写作变得生动、真实。

例如让学生写《家乡的秋》,同学们写了菜园子里的又红又大的沙果,写了山上的檩树林,写了河边的孩子们,绘声绘色,妙趣横生。二是开阔阅读视野,多读各类书籍,积累生活的间接经验,丰富表象积累。没有以知识与经验为基础的想象只能是毫无根据的空想,扎根在知识和经验基础上的想象,才能闪耀出思想的光芒。人们常常感叹大发明家爱迪生的想象力之丰富,殊不知爱迪生从小勤奋好学,10岁时就阅读了《美国史》、《罗马兴亡史》、《大英百科全书》,11岁时就阅读了牛顿的一些著作,以后又阅读了诸如电学家法拉第等人的著作。正是由于他从小涉猎各种书籍,积累了丰富的科学知识,才为他以后发挥超常的想象力,产生2000多项科学发明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教学实践也证明,知识经验越广博、丰富的学生,其想象力的驰骋面就越广阔。学生学完《天上的街市》,就写到牛郎织女下凡来到人间,刻苦学习,考上了外语学院,开创一番事业;学完《赫而墨斯和雕像者》,这样写道,赫而墨斯张大眼睛说:“他是你们的庇护神,你怎么能白送呢?”雕像者说:“他是庇护神不假,但他却未尽到庇护神的责任,这样的庇护神,我们宁可不要”;学完《我的叔叔于勒》,接着续写于勒发财归来了,菲利蒲夫妇又对他大加赞赏,百般殷勤,再次把菲利蒲夫妇的丑态显露出来。如果没有丰富的阅读,就无法写出这些精彩的内容。所以,为了培养学生的想象力,教师应指导学生努力学习,广泛涉猎多学科、多领域里的知识,这样,才能使学生的想象“起飞”有坚实的基础。

二、采用直观教学,丰富表象积累

表象以感知为基础,没有感知,表象就不可能形成,教育心理学告诉我们:学生感知越丰富,建立的表象越具有概括性,就越能发现规律性知识。但是,丰富学生的感知不能靠大量的、单一的材料简单重复,而是要多方位、多种形式、多种感官参与感知,如运用实物、模型、图片等途径,才能在学生头脑中建立正确而丰富的表象。这就要求我们在教学中必须要加强直观教学,为学生提供丰富的感性材料。

例如教“《小桔灯》”时,为了体会小桔灯朦胧的、桔红的光,理解小桔灯的象征意义,教师可让学生动手做一盏小桔灯;教“《黄河颂》”时,为了使学生感受到黄河浩浩荡荡的气势,理解黄河伟大坚强的品质,教师可展示黄河的风光片,播放歌颂黄河的歌曲;教“《马》”时,借助多媒体图象,让学生体会到人工驯养的马与野马的不同。

鲁迅先生曾说过:孩子是可以敬服的。他常常想到星月以上的境界,想到地面以下的情形,想到花卉的用处,想到昆虫的语言,他想飞上天空,他想潜入蚁穴。当蕴积了丰富的表象,就犹如形成了语文想象的翅膀,便能驰骋语文想象,飞向语文领域更广阔更神秘的地方。

猜你喜欢

锯子表象视野
表与里
蛇和锯
表与里
锯子在木头里奔跑
透过表象看公式
不要拉呆锯子
视野
真相
视野
表象与真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