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让课堂洋溢浓浓“语文味”

2009-12-29张效佩

陕西教育·教学 2009年9期
关键词:语文味品味辩论

张效佩

一、抑扬顿挫,“读”出语文昧

读,是学习语文的最好方法。语文课是一门“抑扬顿挫”的艺术,我们应该给学生营造一个多读书、读好书的氛围。语文教学中,对文章的感知靠读,感悟靠读,理解靠读,情感的熏陶也靠读。语文味是读出来的,反复地读、思考着读、美美地读。让学生通过听、看、读等途径,从整体上感受语言,在读的过程中逐步感知与理解文章。从而形成正确的语感、丰富的语言,提高言语表达能力。

二、咬文嚼字,“品”出语文味

如教学《爱如茉莉》片段

师:作者说爱如茉莉,你同意吗。请把自己受感动的地方读出来。(指名读)

生:我认为妈妈生病住院却不让我告诉爸爸这个地方很让人感动。我感到妈妈对爸爸的爱,有时候善意的谎言也美丽。

师:在妈妈心里什么最重要?

生:为爸爸煮饺子。

师:在爸爸心里呢?

生:爸爸直奔医院……从“直奔”这个词我感觉到爸爸对妈妈的爱,感受到妈妈在爸爸心中的份量,

生:“爸爸没有吃饺子。也没有听我……”爸爸的心情多焦急,反映了那份纯洁的爱,

师:文中很多这样的地方,要敢于表达自己的观,最,

生:“爸爸坐在床前的椅子上。一只手紧捱着妈妈的手,头伏在床沿边睡着了,初升的阳光从窗外悄悄地探了进来。轻轻柔柔地笼罩着他们……”

师:这里说初升的太阳“探”了进来。为什么不用“照”或者是别的什么词呢,说说你是怎样体会的。

生:在一般情况下说太阳光是说“照”,但在这里妈妈梦中带着笑容,爸爸握着妈妈的手在床边熟睡,连阳光都不忍心打搅。

生:一切是如此静谧美好。

师:是的,一个“探”字写出了如此静谧美好的境界,谁来把这段用心地读出来。

其实,文本中所写的那景、那事、那人、那情,我们好多也似曾相识,可表达出来却很苍白。经过作家的演绎却是那样的动人,给人以美感,其区别就在于语言的表现力不同。品味语言也就是品味语言的表现力,品味那遣词、造句、修辞、布局……不求其全,择其一端反复品味,一课一得,定能收益良多。

三、圈划批注,“写”出语文味

如教学《孔子游春》,老师要求学生静心阅读孔子论水的片段,说:“水的这些品性一定让你联想到了一些成语、名言、诗句、故事、以及我们学过的课文等等,下面就请同学们默读这段话,一边读一边用笔在书上圈圈点点、批批注注,写下自己的所思所想。”学生们一个个埋头奋笔疾书,耳畔听到的是笔尖与纸张摩擦而发出的沙沙声,那是学生智慧之苗生根、发芽的声音,那也是孩子们思维倾泻于笔端的欢畅。静思默想中,孩子们的思维向纵深延展,他们会在不经意间收获许多。他们凭借文字,想象画面,感悟情境,又凭借文字,与书中人物对话,表达自己的看法,抒发自己的情感。在这时候,他们的大脑是活跃的,他们的感情也是真挚的。

四、唇枪舌剑,“辩”出的语文味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要逐步培养学生探究性阅读和创造性阅读的能力,提倡多角度、有创意的阅读。而阅读教学中的辩论,就是落实这一理念的很好载体。在阅读教学的进程中。学生对文本的感悟和理解往往有较大差异,让学生辩论求真,或各抒心灵、或多元解读,既能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又能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发展学生倾听能力、独立思考能力、口头表达能力、临场答辩能力和创造能力等。同学们课堂中的辩论越激烈,思维就越活跃,这样不仅发展了学生的思维,又激发学生的情感,同时加深了学生对文本的理解,对言语的灵活运用。小学语文课堂采用巧妙的辩论,不仅适应小学语文学科的特点,更使语文课堂变得更精彩。因此,辨论应该成为充满“语文味”课堂中的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五、一笔一画,“书”出语文昧

《语文课程标准》强调,写字是一项重要的语文基本功,是巩固识字的手段,对于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起着重要作用。语文教学中,关注学生的写字姿势,正确的写字姿势有利于学生的健康成长。也为后面的书写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引导学生注意字的间架结构,注意字在田字格中的摆放。指导学生掌握汉字基本笔画,让学生逐步养成“提笔即练字”的习惯。这样的写字教学,透出了清晰的语文味。

当然,如果要问语文味最终取决于什么?我认为那还应该是老师自身的语文素养。教师只有不断地学习,不断地积累,才会在课堂上厚积薄发,我们的语文课也才会真的如行云流水,自然而流畅,“语文味”十足。

猜你喜欢

语文味品味辩论
Debate breaks the mindset 辩论打破思维定式
品味六城:追溯中国的印记
品味中考 提升能力
拒绝撞包的好品味
试析小学语文教学中“语文味”的追寻
让高中语文课堂充满浓浓的“语文味”
论如何让小学语文课堂富有语文味
同影子辩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