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对自然与文化遗产的认识视角及旅游性质研究

2009-12-29

中国市场 2009年9期

  [摘要]通过对自然与文化遗产的认识视角的研究,发现目前学术界对自然与文化遗产的认识视角有很多,笔者-经过总结认为主要有三种认识视角:旅游视角、时空视角和科技视角。从这三个视角认识的自然和文化遗产更生动、更全面。从而得出了自然与文化遗产的主要的旅游性质:整体性、体验性、唯旅游真实性。
  [关键词]遗产;旅游视野;旅游性质
  [中图分类号]F5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6432(2009)09-0101-02
  
  1 对自然与文化遗产的认识视角
  
  1.1旅游视角下的自然遗产与文化遗产
  遗产旅游是以遗产为载体的带有体验性质的旅游形式,是一种特色旅游。不同类型的旅游不是相互排斥的,因为他们之间也存在很多的相似之处,遗产旅游与生态旅游、文化旅游、城市旅游等旅游形式存在着很多内容上的重叠。从旅游供给角度看,自然与文化遗产所形成的遗产景点是遗产旅游的基础。
  很多世纪以来,许多遗产景点都在吸引游客比如埃及的金字塔。还有很多现存的大教堂、战争遗址等遗产景点并不是很古老,也是吸引游客的重要景点。所以世界范围内存在着一系列年代、规模和历史意义各不相同的遗产景点。如:自然景点、科技景点、制造中心、社会文化景点、交通景点、主题公园、宗教景点、军事景点等。这些景点尽管名称不同,但都可以归结为自然的和文化的或是物质的和非物质的两大部分。所以自然和文化遗产在旅游视野下成为了遗产研究和旅游研究的关键词。对自然和文化遗产的研究成为旅游研究的外延对象,是在维持原有遗产的格局中在旅游层面的再构建。
  
  1.2时空视角下的自然与文化遗产
  自然遗产和文化遗产在历史长河中是动态发展变化的。文化遗产的发展性是不言而喻的,因为它联系着过去和未来,这些特定的地点不会在时间中静止,文化遗产的发展,就是充分利用遗产价值并且被人类合理地利用。展示价值的过程是遗产被人类认识和接受的过程:利用的本意就是将遗产价值转化为功能,利用的方式必须是可持续的,利用的主体是全人类。文化遗产的发展有三重含义:
  遗产地本身的发展,保持良好的环境与风貌,使从对话的趋势中走向持久的保存,充分地研究与展示遗产价值。
  遗产地居民的发展。通过遗产得到身份的认同。树立良好的保护观念,并从遗产地的合理利用中直接获益。
  遗产地所在区域的发展,通过遗产地的保护和旅游发展,获得社会效益、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协调发展。
  人类对自然和文化遗产的认识也是发展的,人们最早认识到自己创造的遗产把它定义为文化遗产,然后寻找和文化遗产对应的遗产就找到了自然遗产。随着人们认识的加深自然和文化双重遗产也出现了。
  自然和文化遗产的地域空间属性是吸引旅游者前来旅游的重要引力,是旅游异地性的重要体现。人们对自然与文化遗产的认识也应该结合遗产地的实际氛围进行研究。脱离遗产地的烘托和映衬,遗产旅游就失去了光彩。
  
  1.3科技视角下的自然与文化遗产
  科技革命的影响早已波及各个领域,遗产发展和旅游的发展也与科技的进步息息相关。
  (1)科技改变了游客对遗产旅游资源的需求。急剧变化的社会,让旅游者在生活世界中经常迷失自己,所以需要寻找一些深沉的行为让自己反省、学习、重新定位。遗产旅游便具备了这样的功能和作用。
  (2)科技提高游客的旅游体验。遗产和旅游都具有开放性,新的科技手段不断地被遗产旅游运用。让自然与文化遗产的保护更科学,遗产的展示更生动。旅游者受惠于高科技的影响,通常获得更好的旅游体验。
  (3)科技大大缩短了遗产景点的成型周期。文化遗产和文化景观是历史的沉淀和人类文明的精华。然而新科技的影响,让一项工程可以短时间的完成,由于其意义重大而马上成为著名遗存,大大缩短了遗产成型的周期。以科技换时空的理论在很多领域都被成功运用,在旅游领域和遗产领域也很适合。
  
  2 自然与文化遗产的旅游性质
  
  2.1整体性
  自然遗产的价值来自于大自然的鬼斧神工,文化遗产的价值则来自于遗产内各种资源的整体性和系统性,其中任何组成部分都是不可分割的,无论在科学研究中还是在旅游开发中,都应该保持其原有的完整状态,不能机械地将其分为许多孤立的部分,这样,遗产也就难以存在了。整体性对今天的遗产管理提出了巨大的挑战。旅游者对自然和文化遗产的体验不仅仅是针对单个单体的欣赏,而是对自然文化氛围的感受和体验。自然和文化遗产的整体性系统性是决定其成为知名遗产景点的重要标准。张家界“天梯”事件,映射的就是自然环境是一个整体,人为地破坏任何一处都将导致整个自然景观的受损。游客欣赏丽江的风情,是因为美丽的自然景色和少数民族风情达到了高度的和谐统一。忽略任何一个要素,丽江将不成为现在的丽江。
  
  2.2体验性
  谢彦君教授认为旅游的本质是追求审美愉悦的体验,自然和文化遗产资源成为重要的旅游资源是因为它们具有艺术、文化、科学、教育和审美的价值。这些价值是吸引旅游者前来参观游览和学习的最佳吸引物。自然与文化遗产有很高的旅游体验性。旅游者对自然遗产的欣赏和膜拜,暂时撇弃了日常生活世界中的浮躁和忙碌,让其体验到人在自然面前的渺小。文化遗产对旅游者来说具有深沉的性质,有着延传人类优秀的文化传统,科学、教育、文化交流和传播的功能。这样的功能,其重要的含义就是让旅游者参与其中,旅游者成为主体,遗产旅游资源成为主要的客体,主体和客体的交互作用就是旅游体验。因此,我们得出自然和文化遗产的重要的旅游性质就是其体验性。
  
  2.3唯旅游真实性
  遗产旅游的真实性问题,一直是学者研究的热点。遗产的真实性是指以科学和真实的方式来描述自然和历史。在遗产领域,布鲁纳(1994年第399-400)提出了真实性的四重含义,第一重含义是所谓“真实的再现”,它指从表面是上看貌似真实,同时大多数讲解员和管理部门努力让该景点及功能真实可靠、令人信服。第二重含义是。遗产景点不仅做到了环境条件上的逼真,而且历史再现准确、彻底,完美无缺地反映了历史原貌,其准确性可以得到历史学家的证实。真实性的第三重含义是绝对原版、毫无假冒。第四重含义是指得到了官方和法律的认可——尽管对于谁有权评定真实性这一问题尚存争论。在现阶段的遗产旅游实践中,第一重含义的真实性是经常被运用和接受的,第二重含义和第四重含义的真实性,虽然存在争议,但是也在逐渐地被运用和接受。第三重含义的绝对正版、毫无假冒在大多数情况下是无法实现的。
  事实上,游客的满意在一定程度上取决于他们是否认为自己获得了真实体验。旅游者对真实性的期望往往与个人的生活体验密切相关,带有很强的主观臆断性。通常旅游者寻找的并不是真实的体验,而是“真实的赝品”。本质上看有造假之嫌,但是激起的怀旧之情却绝无虚假。这就是旅游者在旅游过程中所凸显的真实性即唯旅游真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