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粮油加工物流问题研究
2009-12-29赖宁昌李岭董可
中国市场 2009年10期
[摘要]本文论述了我国粮油加工产品的供需特点,粮油加工物流行业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我国粮油加工物流发展的对策。
[关键词]粮油加工;物流
[中图分类号]F25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6432(2009)10-0058-02
1 粮油加工产品供需特点
粮油加工行业具有农业的特点。农业是一种受自然条件影响明显的产业,由于自然条件的地域差异性,加上农作物生长、成熟的季节性,因此,粮油产品在供给与需求方面表现出与其他产品不同的特征。粮油加工产品具有粮油产品的特点。
1.1 产出的区域性与消费的普遍性
粮油加工产品不仅为其他部门提供原料,也与我们人类自身生活息息相关。但粮油产品的提供,包括农作物、动物自身生长的繁殖都离不开一定的环境条件,正是由于环境条件的差异,出现不同粮油产品提供地域的不同,就是环境适应性很强的农作物,在不同地区也存在着差异。人类自身存在发展的物质需求虽然存在着一定饮食结构的差异,但营养物质的生理需求却不存在很明显的区域差异,所以不同粮油产品需求存在普遍性。
1.2 生产的季节性与消费的连续性
粮油产品的生产是通过漫长的自然生长过程而生产出来的,不同的粮油产品成熟期存在明显的季节性。农业生产受生长过程的制约、受资源和自然约束的影响,因而具有自然再生产和社会再生产的双重生产属性。粮油产品的特点决定了生产时点和收获时点很难进行人为控制,而且粮油产品生产资源的稀缺性使得粮油产品产量的提高具有相当的局限性,与粮油产品的连续消费保障之间存在矛盾,因此,粮油产品的季节性产出与连续性消费之间的矛盾需要粮油产品物流的存贮活动来调节。
1.3 运输的大宗性与消费的分散性
粮油产品作为其他部门的原料,需求量相当大,加之其生产的区域性和季节性,是跨区域太宗运输的主要物品。作为人们日常衣食的主要来源,粮油产品的终端消费物流具有小规模的经济性特点,其消费存在明显的分散性。
1.4 粮油产品的易腐性与消费的即时性
果蔬类和畜牧水产类等粮油产品都是经过生命成长后产生的有机体,收获后存在着有氧呼吸、含水分高、易腐烂变质、怕挤压等自然属性。同时粮油产品的存贮必须以保证粮油产品的营养结构不受破坏、不威胁消费者的健康安全为前提,居民一般会采用“一餐一购”或“一日一购”的零星购买、即时性消费方式来保证其购买产品的新鲜程度。因此,粮油产品的易腐性与消费的即时性的矛盾,只有通过敏捷物流才能解决。
2 我国粮油加工物流业发展现状
自20世纪90年代初以来,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迅猛,尤其是粮油产品生产、加工有了长足发展。但是,农业物流的相对滞后,严重影响了粮油产品加工业的上档次、上规模、上水平,从而成为影响加快新农村建设的“瓶颈”之一。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农村经济发展总体水平尚不够高,粮油加工物流发展缓慢
农村物流的发展水平受农村经济发展水平的影响很大。目前,与城市相比,农村经济依然相对落后,农民收入偏低,农村市场相对城市市场发展滞后,这必然使得农村物流供给及需求水平偏低,粮油加工物流业发展缓慢。
(2)粮油加工流通基础设施落后,技术装备不够先进,物流成本高
目前,粮油加工物流是以常温物流或自然物流形式为主,大部分粮油产品流通过程中加工处理落后、分级简单、粗糙,不规范,包装简陋,使得粮油产品在物流过程中的损失较大。据不完全统计,水果、蔬菜等农副产品在采摘、运输、储存等物流环节上的损失率达25%~30%,而发达国家的果蔬损失率则控制在5%以下。
(3)农村生产组织水平低,物流需求分散,物流供给能力不足
我国粮油加工生产目前基本上仍是以农户为单位,生产规模小,分工不细,收入有限,对物流需求不足且分散。目前,无论是农村生产组织、流通组织还是物流企业都存在规模小、管理水平低、技术条件差等问题,制约了物流的供给水平。
(4)物流政策不到位甚至空白,物流作业不规范,物流交易成本高
现在农村地区的物流政策供给不足,有的地方还是空白,这样物流作业就难以规范,物流需求者对物流企业缺乏信任,对物流外包的结果难以预期,因此物流合约难以达成。如果没有政策的支持,物流业也难以发展壮大以适应农村经济发展的需要。
(5)缺乏完善的粮油加工信息采集、加工整理和发布体系,农资和粮油产品流向带有盲目性
粮油加工物流流体的流向和流程,以及由此而产生的效率和效益与粮油加工物流的信息体系密切相关。长期以来,农民对市场供求信息的获取手段缺乏,滞后失真现象严重,赶不上市场变化。据调查,半数以上的批发市场不提供供求信息和价格信息。
3 我国粮油加工物流业发展
纵观世界粮油加工发展史,在我国建设现代粮油加工,必须尽快建设符合当代社会需求和市场规则要求的粮油加工物流与供应链管理体系。总的构想是政府统筹,市场导向,企业运作,环境支撑,行业主管。当前,要以“(公司+协会)+农户”的模式为重点,以粮油产品加工、储运、销售为突破口,大力整合现有各类粮油加工资产,充分挖掘资源科学合理开发利用潜力,加快发展现代粮油加工物流,力争在未来5~10年内,建立起功能基本完善的粮油加工物流与粮油加工供应链管理体系。
3.1 政府统筹
首先,充分认识创建现代粮油加工物流与供应链管理体系的重要性,树立物流体系、公司体系、市场体系和现代粮油加工竞争在供应链之间展开的观念。其次,政府要切实负起责任,依法领导组织粮油加工行业工作,依法管理、保护“三农”。最后,尽快研究、制定构建粮油加工物流与供应链管理体系的规划方案和实施办法,分大区推进。
3.2 市场导向
所有粮油加工物流活动与粮油加工供应链的各个链接点(节点)企业(含个体农户),均应面向市场公开、公正、公平运作,以价格、效率、效益和市场信息作为行动的指南。
3.3 企业运作
切实提升农户的法律地位,视从事粮油加工商品生产的农户为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约束、自我发展的企业,将粮油加工劳动者(农民)和农村科技人员与国有或民营企事业单位的科技人员、生产劳动者一样看待,全面推进个体农户与粮油加工(食品)类大中型企业及国家粮油加工企事业机构的联盟与合作,大力发展粮油加工物流核心企业(即通常所说的带动力强的龙头企业),尽早形成现代粮油加工供应链管理运作模式。
3.4 环境支撑
第一,粮油加工物流市场的开发与现代粮油加工供应链体系的建立,需要政府创造宽松适度的环境,特别需要有利于促进强强联合、资产重组和规模经营的法律、法规和政策体系,保障市场运作逐步走向规范化、法制化、科学化。第二,实现粮油加工生产与市场的紧密对接,形成大生产、大公司、大流通、大市场的一体化运行格局。第三,构建基于电子商务的粮油加工信息支撑平台。电子商务是在Internet形成的背景下,应运而生的一种在互联网上展开的动态商务活动。电子商务表现出的强大优势,客观要求粮油加工物流与之对接,形成电子商务下的粮油加工物流与供应链信息支持体系。
3.5 行业主管
将粮油加工作为一个完整的基础产业与竞争行业来运营,粮油加工行政主管部门统一归口管理、监控粮油加工资金投入、粮油加工土地要素投入和粮油加工投入品、粮油加工产出品、粮油产品加工制成品,规范调控粮油加工市场运作,发现违规操作及时纠正,切实真正发挥粮油加工行业主管部门发展粮油加工、保护“三农”的整体职能(功能)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