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物流业耗能现状及节能对策研究
2009-12-29王杏李焱宁然
中国市场 2009年10期
[摘要]能源资源的稀缺性和社会经济建设对能源的依赖性决定了节能趋势的必然性,探讨作为耗能大户物流业的节能措施,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社会价值。本文主要对我国物流业的耗能现状和耗能结构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我国物流业节能的相关对策和建议。
[关键词]资源;经济;节能
[中图分类号]G25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6432(2009)10-0054-02
1 引言
目前,占我国能源消耗主导地位的一次能源,大多属于不可再生能源,如煤炭、石油、天然气等。由于能源资源的稀缺性和经济建设对能源的依赖性,我国明确提出了建设节约型社会,把节能减排放在经济建设重要位置的战略决策。对于耗能大户物流业而言,研究其耗能结构及节能对策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然而,迄今为止,我国还没有把物流的能源问题作为一个重大问题进行研究。这是由于物流在我国起步较晚,物流业的各种统计指标和行业标准还在制定中,对这一问题系统的研究成果较少,相关的研究主要集中在能源问题对物流运输费用影响的分析以及道路运输系统耗能的研究。本文将对我国整个物流业的耗能现状进行分析,并从宏观和微观的层面提出我国物流业节能的相关对策。
2 我国物流业耗能现状分析
2.1 我国物流业耗能构成
物流作为一个系统,其中运输环节耗能所占的比重是最大的,但物流业的耗能远不止运输一个环节,要研究物流业的节能问题,首先应该明确物流业耗能的构成。从能源消耗的角度看,物流业耗能的构成主要包括以下几个领域:
2.1.1 物流基础设施的建设、维护与运行的能源消耗
这部分能源消耗包括铁路、公路、水运和空港等运输线路、物流节点建设能源消耗,以及这些线路和节点日常运行的能源消耗。物流基础设施的建设往往耗资巨大,如正在建设的京沪高速铁路总投资2209.4亿元,其整个建设过程中也将需要消耗大量能源。
2.1.2 社会物流运营的能源消耗
社会物流运营的能源消耗主要是企业利用铁路、公路、航运等各种运输方式进行运输以及和这些运输直接相关的储存、保管、装卸和搬运等方面的能源消耗,包括各种运输工具与设备的直接能耗以及服务于运输生产的活动对能源的消耗。
2.1.3 企业内部物流运作的能源消耗
企业内部物流运作的能源消耗主要反映在两个领域:一个是和企业生产流程不可分割或完全结合在一起的物流能源消耗;另一个是仅和生产流程相关但本身却是完全独立活动的物流能源消耗。这部分能源消耗由于常常包含在工业生产的能源消耗之中,常常被忽视,也很难对其进行单独统计。
2.1.4 物流经营、管理、信息等方面的能源消耗
物流经营、管理、信息等方面的能源消耗,主要指服务于物流经营、管理、信息等方面的各种设备消耗的能源。这部分能源消耗主要是电能,虽然占物流中耗能的比重不大,但对于物流作业的正常运行起着关键性的作用,因此在制定物流能源政策时必须加以考虑。
3 我国物流业的节能对策与建议
3.1 制定物流能源政策,发挥节能引导作用
我国现在已进入了现代物流发展期,必须制定明确的物流能源政策,才能积极地发挥节能引导作用,从而更好地促进物流产业的发展。因此,物流能源政策的制定已经成为刻不容缓的事情。物流产业应尽量降低能源消耗,鼓励低能耗的物流运行,限制高能耗的物流运行,如鼓励和提倡能耗低的铁路与水路运输,限制能耗高的公路运输;或采取税收、收费政策等手段进行调节,如对车辆生产厂家在技术引进、申请贷款以及进口关税等方面给予必要的支持,鼓励开发和生产大吨位、厢式化、环保节能的货运车辆,对高耗能车辆征收燃油附加税,而对于那些清洁、高效的汽车予以减免税费等。
3.2 综合统筹,改善物流基础设施
把能源作为主要制约因素规划我国现代物流业的发展,就要求从整体规划上将低能源消耗的物流系统作为未来物流发展的基础。在我国的物流基础设施建设规划中,应该从长远的角度出发,将五种现代化运输方式的网络进行合理规划,加强水运与铁路运输的地位,充分利用低耗能的物流运行方式。应该鼓励和提倡铁路、水运等长距离运输,有效降低单位重量货物的能耗;我国有长江将近3000公里的干线和几万公里的支线,以及沿海几千公里的航线,这些水运体系如果得到充分利用,其对物流的承载能力可以相当或者超过我国现有铁路网络的能力,这将是我国现代物流总量增长和结构完善的潜力。而公路运输,不但有很高的能源消耗,而且对石油有很强的依赖性,是对环境产生污染的主要物流领域,因此需要限制。
除了运输网络外,全国物流园区、物流中心、物流信息平台等物流节点和支持设施的规划也应纳入统筹规划的范畴,以确保各类物流基础设施能够较好地满足社会物流运营的需要,并且使各类物流资源的布局和结构趋于合理化。
3.3 加强组织管理,提高物流运营效率
到目前为止,我国运输中的空载现象还十分严重,这大多是由于缺乏科学的组织管理造成的,而在社会其他物流资源的使用上,也存在类似的问题,如许多新建的现代化物流中心的闲置率很高,自动化程度很高的仓储中心却没有市场等。相关政府管理部门和行业组织应该合理规划物流资源的建设和使用,加强物流运营的组织管理,充分利用先进的信息技术进行合理预测、调节和控制,提高物流资源的利用效率和运营效率。
3.4 发展厢式化、重载化、专业化运输工具
有关数据显示,2000年我国机动车燃油经济性水平比欧洲低25%,比日本低20%,比美国整体水平低10%;载货汽车百公里油耗为7.6升,比国外先进水平高1倍以上;内河运输船舶油耗比国外先进水平高10%~20%。由于运输工具是企业物流运营过程中消耗能源的主体,降低运输工具的能源消耗对降低物流业的总能耗具有重要意义。厢式货车能减少货物包装,实现汽车列车运输以及多式联运,从而节约包装耗能、提高运输效率;重载车船能提高运输工具的载重量,从而降低单位货物能耗;物流业的细分对专用设备有了更高的要求,专业化的运输工具能够提高运输效率,保证运输质量,从而达到节约损耗的目的。
3.5 加强节能宣传,提高节能意识
节能不仅仅是政府和企业的责任,更需要每个物流从业人员的参与,这就需要每个参与者有良好的节能意识。研究表明,不同的驾驶员驾驶车辆油耗相差达7%~25%.这不仅与驾驶技术有关,也与驾驶员的节能意识有关。因此,政府和企业应该加强节能宣传,制定相应的节能奖励政策,提高全体物流从业人员的节能意识。
4 小结
我国物流业单位能耗高于国内平均单位生产值能耗,具有较大的节能空间。我国物流业耗能主要由物流基础设施建设、物流企业运营耗能、物流平台与信息建设几方面构成。认识到物流业节能的必要性并采取有效的措施降低物流业的耗能水平,不仅对我国建设节约型社会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而且直接降低了企业的物流成本,有利于增强企业的竞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