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区域经济下政府在发展绿色物流中的行为分析

2009-12-29付平德涂明霞

中国市场 2009年10期

  [摘要]我国经济的发展形成了特有的区域经济特征,并伴之以区域物流产业集群的形成。在顺应绿色经济的区域经济背景下,政府应发挥积极的作用:从倡导绿色理念着手,大力发展物流基础设施,规制物流体制,建立绿色物流标准体系等,全力促进区域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区域经济;产业集群;绿色经济;可持续发展
  [中图分类号]F25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6432(2009)10-0026-02
  
  1 我国区域经济发展态势与物流产业集群
  
  1.1 我国区域经济发展态势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沿海地区的区位优势得到了充分的发挥。特别是加入WTO以后,东部地区经济越来越深地卷入了“国际大循环”,而与中西部地区之间经济发展差距也在拉大。
  从经济地理角度看,在东南部沿海地区,目前已经出现了一些跨行政区的、具有很多“增长极”的城市带(圈),珠江三角洲地区“龙头”是香港,周边有深圳、广州、佛山、东莞等“增长极”;长江三角洲地区“龙头”是上海,周边有宁波、杭州、苏州、无锡、常州等“增长极”;环渤海地区“龙头”是北京、天津,周边有大连、青岛、烟台等沿岸地区“增长极”。这些地区在外向型经济带动下,吸收了大量的国内外资金,产品销售网络和原材料、劳动力供应链,一直延伸到中西部地区和海外。促进了区域经济的发展。
  1.2 区域经济发展中物流产业集群的形成
  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一个完善的区域经济系统要求现代物流体系作为其子系统,现代物流体系为区域经济的发展起着强有力的支持与支撑作用。就我国目前已形成的经济区域看,以开发区、保税区、港口、机场以及传统物资储运单位为轴心,已经形成一些颇具规模的物流中心或物流园区等物流企业集群,集群效应已经显露。
  物流产业集群提高了区域经济的竞争力。物流集群带来了物流的低成本运行,为区域经济发展提供了成本优势;同时区域内物流产业集群与其他产业集群具有协作效应,既可以是供应链之间的整体合作,也可以是企业之间的合作,物流产业集群中的协作效应能够有效地促进产业集群的成长与区域竞争力的提高。
  
  2 打造绿色物流体系,实现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
  
  2.1 绿色物流最大限度降低经营成本
  绿色物流不仅是一般物流费用的节约或物流成本的降低,更重要的应该是物流活动本身的绿色化和由此带来的节能、高效、少污染。绿色物流通过科学地构建供应链、遵循资源共享、优势互补、风险共担原则,采取规模经营、资源集约利用、资源循环等逆向物流举措,达到运输仓储合理布局、大大压缩物流成本、降低环境风险成本的效果。
  2.2 绿色物流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证
  随着可持续发展观念不断的深入人心,消费者对企业的接受与认可不仅取决于是否能提供质优价廉的产品与服务,而越来越关注企业是否具有社会责任感,即企业是否节约利用资源、是否对废旧产品的原料进行回收、是否注重环保等,都成为决定企业形象与声誉的重要因素。绿色物流从产品的开发设计、整个生产流程到其最终消费都将把这些因素的考虑附在其中,从而提高企业的声誉度,延长产品的生命周期,增强企业的竞争力。
  
  3 政府在发展区域绿色物流体系中的行为
  
  3.1 倡导绿色理念,制定完善的绿色物流法规
  绿色物流刚刚兴起,人们对它的认识还比较有限。企业与消费者的认识还停留在“环保不经济,绿色等于花费”。政府要充分运用舆论导向作用加强绿色物流教育,引导企业、消费者对社会环境的关切意识和自觉维护环境的意愿。
  与此同时,政府应完善绿色物流法规。严格实施《环境保护法》、《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以及《噪声污染防治条例》等现有法律法规。制定优惠的经济政策,鼓励企业进行绿色生产、绿色经营,提供绿色服务,合理竞争。
  3.2 大力发展物流基础设施,合理规划物流网点
  政府应支持物流基础建设,成为物流基础设施的供给者。政府提供物流基础设施应充分考虑现代物流发展的需要,以物流合理化、集约化和高效率为原则,开发建设物流基地、大型物流配送中心。充分利用现有的设施、设备,合理规划布局,建立全国性、区域性与地区性、综合性与专业性并存等多种层次的现代化物流配送中心体系。同时建设绿色物流发展的信息网络平台,使物流渠道由原来的“金字塔形”转变为扁平形,有效地缩短采购周期,节约大量流通成本。
  3.3 大力建设物流园区,实现社会经济资源的集约优化配置
  首先,建立物流园区有利于对货源的集散进行统一管理和调度,实现合理配载,提高货车装载率,降低车辆空驶率,节约能源,减少污染。其次,物流园区的合理规划及城市土地资源的合理利用,有利于促进城市功能分区的合理划分和效能的充分发挥,节约稀缺的土地资源。最后,园区的建设与发展对于提高地区竞争力,对于本地区吸引投资扩大融资,促进经济发展也具有重要作用。
  3.4 规制物流体制,促进绿色物流的建立和发展
  3.4.1 污染发生源规制
  物流活动引起环境污染的原因主要在于货车的普及,即由于物流量的扩大以及配送服务的发展,引起在途货车增加,势必造成大气污染加重。政府通过制定废气排出规制、限制城区货车行驶路线、收取车辆排污费、强制淘汰排污标准较低的货车、促进清洁能源车的使用等措施,从源头上控制物流活动造成的环境污染。
  3.4.2 交通量规制
  充分发挥政府的指导作用,推动企业从自用车运输向营业用货车运输转化;促进企业选择合理的运输方式。发展共同配送;建设现代化的物流管理信息网络等,从而最终实现物流效益化。通过这些措施来减少货流,有效地消除交错运输,缓解交通拥挤状况,提高货物运输效率。
  3.4.3 交通流规制
  政府投入相应的资金,进行都市中心道路拓宽改造。制定有关道路停车管理规定,采取措施实现交通管制系统的现代化,开展道路与铁路的立体交叉发展,以减少交通堵塞,提高配送的效率,达到环保的目的。
  3.5 建立绿色物流标准体系
  物流系统的标准化工作,可使各区域物流能够有效兼容,促使物流活动的高效畅通。这一标准的构建同样也只能由站在公正立场、立足我国物流业健康发展的政府来承担,政府应在科研机构和社团组织的协助下,尽快构建物流系统标准化体系,使物流功能、要素以及技术之间有效衔接和协调发展,提高全社会的物流效率。物流标准化工作内容广泛,包括技术标准、信息标准等。
  3.6 加强绿色物流的研究和人才培养
  我国物流的滞后,尤其与绿色相悖,与理论滞后和相关人才缺乏有很大关系。绿色物流作为新生事物,目前迫切需要对其含义、范畴、原则、要求以及如何创建发展绿色物流进行深入研究,以便给绿色物流运作提供理论依据和指导。同时,绿色物流对物流从业者要求面广和层次高,政府积极支持有关科研院所、大专院校采取有针对性的培养和训练,为绿色物流业输送更多合格人才,进而促进现代物流在绿色的轨道上健康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