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绿色物流的发展现状与研究对策
2009-12-29高群钦陆克久陈安宇
中国市场 2009年10期
[摘要]绿色物流是建立在维护生态环境和可持续发展的基础上的一种新模式,代表了未来物流发展的方向和趋势。本文介绍了绿色物流的含义、特点和我国绿色物流的现状,分析了国外绿色物流的发展状况,提出了借鉴国外的先进经验,建立和完善我国绿色物流政策和理论体系的建议。
[关键词]绿色物流;发展现状;研究对策
[中图分类号]U65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6432(2009)10-0022-02
绿色物流建立在维护生态环境和可持续发展的基础上,改变了一般物流的单向作用关系。作为一种新的物流模式,绿色物流符合可持续发展的要求和人类生存发展的利益,代表了未来物流发展的方向和趋势。我国实施绿色物流具有紧迫性和必要性,在快速发展绿色物流中还面临一些问题。对这些问题的全面认识和深刻理解,有助于找到好的解决办法,从而使中国的物流业尽快和国际接轨。
1 绿色物流的含义及特点
绿色物流的含义:在物流过程中抑制物流对环境造成危害的同时,实现对物流环境的净化,使物流资源得到充分利用。从管理学的角度讲,绿色物流是指为了实现顾客满意,连接绿色需求主体和绿色供给主体,克服空间和时间限制的有效、快速的绿色商品服务和绿色经济管理活动过程。
绿色物流与传统的物流相比,在理论基础、行为主体、活动范围及其目标四个方面都有自身的一些显著的特点:绿色物流的理论基础更广,包括可持续发展理论、生态经济学理论和生态伦理学理论;绿色物流的行为主体更多,它不仅包括专业的物流企业,还包括产品供应链上的制造企业和分销企业,同时还包括不同级别的政府和物流行政主管部门等;绿色物流的活动范围更宽,它不仅包括商品生产的绿色化,还包括物流作业环节和物流管理全过程的绿色化;绿色物流的最终目标是可持续性发展,实现该目标的准则不仅仅是经济利益,还包括社会利益和环境利益,并且是这些利益的统一。
2 我国绿色物流的发展现状
2.1 观念上的差距
我国正处于国民经济快速增长的发展时期。一方面,我国面临着提高社会生产力,增强综合国力和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的发展任务;另一方面,又面临着相当严峻的环境问题。长期以来,技术水平不高,加上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造成了资源利用效率较低,对资源的开发强度不断加大。同时,人口的持续增长和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对经济建设以及资源、环境造成了巨大的压力。为此,我国政府提出将可持续发展战略定为我国的基本国策。在国家总体战略的指导下,各级地方政府纷纷提出实施绿色工程的具体方案,促进了企业对有关绿色管理策略的实施。此外,还有一些城市在国际化城市目标中引入了绿色物流的概念。但是,绿色物流的理念才刚刚传入我国,对政府和企业而言都还是一个全新的课题,政府如何从政策、法规方面推进企业绿色物流的全面实施,还有待深入研究。
2.2 政策性的差距
绿色物流是当今经济可持续发展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对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和人类生活质量的不断提高具有重要的意义。正因为如此,绿色物流的实施不仅是企业的事情,而且还必须从政府约束的角度,对现有的物流体制强化管理,构筑绿色物流建立与发展的框架,做好绿色物流的政策性建设。一些发达国家的政府在绿色物流的政策性引导上,制定了如控制污染发生源、限制交通量和控制交通流的相关政策和法规,而且还从物流业发展的合理布局上为物流的绿色化铺平道路。尽管我国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也一直在致力于环境污染方面的政策和法规的制定和颁布,但针对物流行业的还不是很多。另外,由于物流涉及的有关行业、部门、系统过多,而这些部门又都自成体系,独立运作,各做各的规划,各搞各的设计,各建各的物流基地或中心,导致物流行业的无序发展,造成资源配置的巨大浪费,也为以后物流运作上的环保增加了过多的负担。
2.3 技d997c8a20c362ea98c651389e44e62b9术上的差距
绿色物流的关键所在,不仅依赖物流绿色思想的建立,物流政策的制定和遵循,更离不开绿色技术的掌握和应用,而我们的物流技术和绿色要求有较大的差距。如我国的物流业还没有形成规模,基本上是各自为政,没有很好的规划,处于物流行业内部的无序发展和无序竞争状态,对环保造成很大的压力;在机械化方面,物流机械化的程度和先进性与绿色物流要求还有距离;物流材料的使用上,与绿色物流倡导的可重用性、可降解性也存在巨大的差距;另外,在物流的自动化、信息化和网络化环节上,绿色物流更是无从谈起。
3 我国绿色物流发展的研究对策
3.1 制定规范的现代绿色物流产业发展政策
现代绿色物流业是一个新兴的复合型产业,涉及许多部门。为避免政出多门,确保政府部门间政策的协调一致,我们应该建立必要的政府部门协调机制,设立统管物流的主管部门。其主要职能应是提出现代物流发展政策、协调全国和地区物流发展规划、研究解决发展中的重大问题、组织推动现代物流业发展等。绿色物流的发展离不开强有力的政策保障,因此,必须建立一套完善的法律法规和政策体系来有效地规范、监督和激励物流企业的行为。通过环境立法、排污收费制度、许可证制度和建立绿色物流标准来约束、干预物流活动的外部不经济性;通过制定绿色补贴政策、税收扶持政策、贷款优惠政策等政策激励和引导物流主体的行为,促进绿色物流健康发展。
3.2 加快绿色物流公共基础设施规划与建设
应从整体战略的高度协调物流相关规划,理顺各种规划的关系,使物流规划、不同运输方式的场站建设规划、工业及商贸流通行业的仓储设施规划能够有机衔接和配合,防止重复建设,避免土地资源的浪费;重视现有物流基础设施的利用和改造,通过对其规模、布局、功能进行科学的整合,提高现有设施的使用效率,发挥现有设施的综合效能,加快完善综合交通运输网络,大力发展多式联运。
3.3 促进物流信息系统发展和标准化体系建设
完善的物流信息系统是发展绿色物流的重要基础,有助于提高物流资源的利用率和经济性。政府应引导企业利用先进的信息技术,包括全面质量管理(TQM)、电子数据交换(EDI)、射频技术(RF)、全球定位系统(GPS)、企业资源计划(ERP)等技术,全面提高企业信息管理水平,而物流标准化是资源整合的重要基础工作。针对我国当前物流标准化存在的问题和国际物流标准化的发展方向,政府应加强对物流标准化工作的重视,要在物流术语、计量标准、技术标准、数据传输标准、物流运作模式与管理标准等方面做好基础工作。
3.4 重视物流人才培养和科研工作
绿色物流属于新生事物,政府应大力支持和引导绿色物流科研工作,加强企业、高等院校、科研机构之间的合作,形成产学研相结合的良性循环,加强应用性物流技术的开发和应用。在物流人才培养方面,多层次、多样化物流教育体系是保证物流产业形成合理人才结构、提高物流管理水平的决定性因素。政府应鼓励高等院校开设现代物流专业课程,开展本科、硕士、博士等多层次学历教育,加快推进职业资格培训认证工作,优化物流教育师资力量,提高物流教育质量,不断充实物流师资队伍,大力引进海外物流人才。
4 结束语
由于中国经济已经成为全球经济的一部分,必须要加快物流的绿色化建设,物流企业必须加快调整和整合,否则就会失去竞争力。因此,大力加强对物流绿色化的政策和理论体系的建立和完善,对物流系统目标、物流设施设备和物流活动组织等进行改进与调整,实现物流系统的整体最优化和对环境的最低损害,将有利于我国物流管理水平的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