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关于技术发展社会后果及其控制的思考

2009-12-28季永伟

商业经济研究 2009年33期
关键词:人类评价系统

季永伟

内容摘要:科学技术在社会生产及其他领域中广泛应用,人类的生产、经济、军事等实践活动对自然生态环境产生越来越巨大而深远的影响,但也使人类面临技术的挑战。尽管对技术的批判思想存有缺陷,但是其对技术文明的反思和觉醒具有深刻和长远的意义。文章分析了技术发展的社会后果,并探讨了其社会控制内容和方法。

关键词:技术发展社会后果控制机制

科学技术发展使人类享受到技术进步带来的种种好处,科学技术在社会生产及其他领域中广泛应用,人类在自然界面前获得主动地位,人类的生产、经济、军事等实践活动对自然生态环境产生越来越巨大而深远的影响,但也使人类面临技术的挑战。科技成果应用不当,会异化为一种破坏人类生活,违背人的本意,制约人、压迫人的“异己”力量。技术发展的社会后果具有与生俱来的双重性。从研究开发的成果权属确认到成果推广应用中的利益分配,从国家对科技事业的宏观管理工作到技术人员具体的研究开发活动,都影响着技术发展的各种社会关系。因此,只有通过一定的社会控制手段,对技术发展的社会后果进行适当控制,以保障技术进步,同时加强对技术活动的管理,重视并正确把握科学技术发展的方向,才能使科学技术真正为人类服务。

技术发展对社会影响的后果

(一)技术发展对社会经济环境产生的影响

技术是在一定的社会环境中发展的,技术自身又受到社会组织、人际关系、技术工作者的精神状态、社会对技术的认知程度、社会道德等因素的制约。这些社会因素从技术内部和外部牵制着技术活动的发展状况,如果这些因素之间的关系处理不好,就会严重阻碍技术的发展,并对社会经济产生消极影响。这些消极影响分别在技术发明、技术应用、技术改造和技术引进四个阶段中不同程度地表现出来。严重制约了社会经济的全面发展。

技术的推广与应用。这是一个社会化过程,因此,必须对它进行有效的社会控制,使技术成果变为与社会相容的技术,否则,就会出现技术自身的毁灭或对社会经济产生不良影响。

从技术研究发明的过程来看,一项技术发明成果若想得到社会承认、被社会所接受,还必须考虑技术发明的特性与其应用的社会环境相适应。

随着人类社会生产的发展,技术改造的方式和手段发生相应变革,以技术寿命为基础的技术改造已成为技术发展的,必然趋势。因此,面对这种趋势,正视“技术有效寿命”日益缩短的现实,应该顺应技术改造从低级向高级发展的客观规律性。

另外,在技术引进中,技术的社会相容性如何,能不能实现社会化,往往与技术输出国和技术引进国之间的“技术位差”有很大关联。在技术发展过程中,企业和国家若不注意技术与社会诸多因素的协调,就会不同程度地对企业和国家的经济环境产生负面影响。这种技术发展的社会后果提醒人们,在技术发展的每一环节中,必须对相关因素进行有效的社会控制和社会调适,使技术与相应的社会环境相适应,这样才能从根本上消除技术发展对社会经济环境带来的消极影响。

(二)技术发展对社会生态环境产生的消极影响

技术是创造人类文明、推动历史和改造社会的力量,但是,在技术发展的过程中往往会产生超越技术本身目的以外的社会后果,并且技术在不同条件下会产生不同的作用。这些后果有些是积极的,有些是消极的;有些是直接的,有些是间接的。技术给社会带来的消极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生物生殖技术所造成的社会伦理问题;环境污染,比如工业废水废气、农药、汽车尾气、电磁辐射等;高技术事故与高技术犯罪,例如核技术事故、计算机犯罪等。西方学者将上述技术直接或间接对社会产生的消极后果称为“技术灾害”。并且进行了一定程度的研究。

技术发展系统的社会控制机制

对技术发展的控制可以分为三个层次:一是个人微观层次,主要指发明家和工程技术工作者个人和研究单位;二是社会中观层次,主要是企业和公司;三是社会宏观层次,指国家政府。本文认为对技术发展的控制还应有第四个层次,即全球社会。然而,技术的社会控制,主要是社会大系统中政法子系统对技术的控制。这是由于政法系统对技术的控制力度远比其他社会因素强得多。政法系统对技术系统的控制。其目的是为了更有效地发挥政法系统对技术系统的干预和促进作用。

一个社会系统总是具有由内部结构决定的“系统语言”。在技术系统中,这种系统语言主要表现为技术的专业语言。而这种专业语言以它特有的媒介形式把人们从四面八方联系在一起。形成了一种特定的技术系统结构。但是,由于系统语言专业化这一特点,使得任何一种系统语言对其他系统的直接输出都会对所及的系统产生负作用,造成那个系统结构紊乱。削弱和淡化系统的独立性,从而导致系统的异化。就政法系统与技术系统的关系而言,政法系统不可能,也不应该将其意志强加于技术系统,而必须经过一个必要的转换过程,将政治意志译成技术语言,从而进一步变成技术人员的社会行为。

系统之间不同语言的转换作为一个具体的过程,一定要有自己的存在形式。这种形式介乎于两大系统之间,作为联系两大系统的中间带,本文称之为“转换体”。但是,这种形式仅仅是实现这个转换的载体,转换的实现还要依靠懂得两大系统一般语言的行为者来完成。就政法系统和技术系统之间的语言转换而言,其转换体就是科技顾问机构和咨询机构,作为转换体的系统行为者则应该是既懂政法、又懂技术的专家,技术政策和技术计划工作者。以美国为例,政府对知识生产活动产生影响主要是依靠那些与政府相对独立的各种科技咨询机构,比如总统科技顾问委员会、兰德公司等。这些转换体的存在,使政治系统和技术系统之间有效的对话成为可能。而这种可能性具体表现为由这些机构的行为者制定出既反映政治意志,又符合技术生产活动特点的技术政策。从这个意义上讲,技术政策实际上就是两大系统语言转换的结果。社会系统接收和消化经过转换的环境系统语言,实际上就是系统对环境某种要求的适应。这种适应性来自于系统是否具备了接收这种要求的相应结构。这是因为,作为一个独立完备的社会系统。内部构成要素是多方面的,它们按照一定的规范形成层次不同、作用不一的结构。这样,就决定了对环境系统要求的接收,不是同时发生在系统结构的每一个方面,而总是对其中那些层次较高,在系统结构内起着主导作用的部分发生作用,然后再通过这些部分对系统内较低层次的其他结构产生影响,这就使得系统的内部结构按照环境系统的要求,在尊重自身结构特点的前提下进行调整,从而去适应环境系统。

技术发展的社会控制内容和方法

人类既不能放任技术的发展,又不能终止技术的发展。因为人类通过技术来实现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愿望已经成为现代人

的一种“文化基因”,而且在一定意义上,技术发展也已成为人类和社会发展的一个方面。然而如何通过社会选择,对那些可能出现的负面效应大于正面效应的某种研究进行一定的限制,是摆在人类面前的主要困难。实际上,人们需要做的就是把技术原则和人文原则统一起来考虑,以这种统一论来指导技术的社会控制。具体的说,一方面,要树立技术发展的人文价值观,对技术发展进行人文评估,在更高的层次上关心技术的善用,关心技术在促进人类全面幸福中的作用。在此基础上,对技术的发展制定出相关的政策、法律,对科学家提出相应的社会和伦理要求,同时也对某些技术可能引发的负面效应作出预见,并有相应的处理能力。另一方面,又不能因为技术所引发的巨大挑战而持取消主义的态度,认为人类不能在技术领域有所作为。统一论者是技术的发展论者,但又是在人文价值观指导下进行社会控制的发展论者。

(一)技术发展的社会整体评价

技术发展的社会整体评价内容十分广泛,简单化可分为宏观社会评价和微观社会评价两大方面。

技术的宏观社会评价内容包括:技术发展战略和总体目标评价,技术在现代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以及社会发展对技术的需求评价;技术研究工作的管理水平评价;技术发展的社会支持结构评价。

技术的微观社会评价内容有:技术的社会生态效益评价;技术的先进性评价;单项技术发展对社会产生的灾害后果评价;对技术发展的社会需求评价;技术的经济效益评价。

(二)合理制定技术政策

技术政策制定的内容包括许多方面,但从基本方面来考虑,应当包括迅速推广技术成果和加速技术自身发展两个方面,中心是技术与社会统一协调发展。在迅速推广技术成果方面,包括制定出合理的政策和组织形式,促进技术成果及时转化为生产力;在加速技术发展方面,包括如何从社会经济条件和技术系统的规章制度上有力地支持技术发展。由于目前技术活动已经是国际性活动,技术政策中也应当包括如何处理技术交流中的相互关系问题。

(三)完善技术发展的法律保障

近代技术发展的实践经验表明,依靠法律保障调整技术发展的社会关系,能保护有利于技术发展的社会环境。从目前法律对技术发展的控制方向来看,技术立法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技术研究活动是一种社会协作研究活动,需要法律确认技术活动的总体计划,投资方向和重点等,从而保证国家有效地组织技术活动。由于科学是以技术为中介与生产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因此必须疏通“科学家一技术一生产”的循环渠道,保证技术研究成果的转让和应用。若要实现这种技术中介的法律保障,就必须进行包括发明权、专利权、著作权等方面的立法和制定技术合同等各种法律制度。由于技术的社会后果具有两重性,因此,必须依靠法律来控制技术可能给人类带来的不良后果,运用法律调整技术研制的巨额开支与人们当前生活水平的矛盾,技术的迅速发展与人类生理适应能力和社会生活习惯的矛盾,技术的巨大能量与人类控制能力的矛盾。技术发展与社会伦理道德的冲突在现代社会也日益突出,单用传统的道德规范是难以解决的,也必须通过法律来调整。

(四)技术发展观教育和社会监督

实践证明,技术伦理教育主要通过价值观和道德知识的教育,改变个人对待技术的态度和从事技术活动的行为方式。在这一点上又与舆论宣传有很大的相似之处。社会的舆论监督是对技术进行社会控制的有效方式,是从社会心理学和伦理学的角度进行社会控制的一种方法,是对社会控制方法的补充。社会舆论能对消极的技术行为和活动进行有力的监督,可以扩大和强化技术的社会控制作用。因此,借助这两种方式对有关技术工作者和学生进行技术伦理教育是我国对技术进行社会控制的长期任务。

综上所述,对技术发展进行有效的社会控制,不但要充分掌握技术发展的社会控制机制,更重要的是通过技术的社会评价,制定合理的技术政策、技术立法、舆论宣传与技术伦理教育等社会控制方法,采取积极的行动,做到事前、事中、事后控制相结合,这样才能把技术发展中出现的不良社会后果消除在萌芽状态。

猜你喜欢

人类评价系统
Smartflower POP 一体式光伏系统
WJ-700无人机系统
中药治疗室性早搏系统评价再评价
人类第一杀手
基于PowerPC+FPGA显示系统
1100亿个人类的清明
连通与提升系统的最后一块拼图 Audiolab 傲立 M-DAC mini
基于Moodle的学习评价
保加利亚转轨20年评价
多维度巧设听课评价表 促进听评课的务实有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