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少瑰:跨国公关路
2009-12-27刘晓玲
刘晓玲
“北京的天气怎样?上海这边连续的阴雨天让我这个北方人无比怀念那里的阳光。”虽然紊未谋面,但电话另一端,唐少瑰一句关于天气的开场白,立刻让人感觉对方好似是久未谋面的老朋友,亲切自然。“接触公关应该是很偶然的事情……”拜耳(中国)有限公司企业传媒副总裁唐少瑰向记者娓娓道来她的跨国公关之路。
从北电起征公关
90年代初毕业后,英语专业出身的唐少瑰幸运留校做了一名大学老师,并由于受到学生欢迎,连续几年被评为优秀教师。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她的内心却越来越感到不安。由于她教成人班,大多学生比自己年长,而她从未踏出校门,没有直接经验能传授给学生,长久下去难免会变成井底之蛙。唐少瑰的这种不安与日俱增,争强好胜的性格促使她毅然辞去了教师工作,选择继续深造。当时她正在南京一所高校攻读语言文学研究生,此时,南京大学有一个中美文化研究中心的项目,招收50名中国学生和50名外国学生,她很幸运地通过面试,开始了为期10个月的封闭学习。
上世纪90年代中期,国外的咨询公司、外资银行刚刚进入中国,迫切需要中美文化背景的人才。“加拿大最大的电信公司Nortel(北电网络)是南大中美文化研究中心的支持单位之一,由于我的专业不是经济、法律等热门专业,因此便不在面试名单之列。”唐少瑰告诉记者,但她不是一个轻言放弃的人,“当时我找到北电的人力资源总监,告诉她我想做公关,我对自己与人沟通的能力非常自信,我能很容易地打动别人,建立信任。”这次毛遂自荐便让唐少瑰义无反顾地进入了公关行业,再也没有离开过。“这是一个可以做终身的行业。“她说。
“那时对公关的认知仅限于之前在教育行业积累的与人交流的信心,真正进入公关行业几乎从零开始,从如何写新闻稿、媒体分类等基本知识,进而慢慢接触公司传播的平台和途径。”她说,北电给她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平台,当时北电在北京的机构还没有公关部门,唐少瑰开始了北电”公关第一人”的职业生涯。由于公共关系在北电是一片空白,她便有了无数创新的机会。“比如媒体俱乐部,”她告诉记者,要和媒体维持良好的关系,不是单靠宣传产品,而是要让媒体了解电信行业发展的趋势,而当时的记者大多不是电信行业出身,对行业的发展不了解。”北电大中国区总裁毛渝南先生在电信行业有20多年的经验,是国内电信业的泰斗,于是我想可以借助领袖的力量搭建一座沟通的桥梁,接下来便有了在长安俱乐部的活动。我们邀请很多媒体记者,听毛渝南先生介绍国内行业的状况以及国外的一些案例,这不仅给记者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平台,使他们有机会看到行业的宏观发展,同时公司的品牌理念也得到了很好的传播。”
2001年,作为有潜力的年轻经理人,唐少瑰被选往加拿大工作一年。21世纪初,正赶上互联网泡沫,北电的股票急剧下跌。“那时工作中遇到的大都是危机公关,并且当时中国在世界的地位还不如现在这样瞩目,国外很多人都会带着有色眼镜看中国,压力还是很大的。不过这也让我在专业上更快地成长起来。”
在拜耳全球协同
从北电到飞利浦,再到拜耳,唐少瑰的公关职业生涯都在跨国公司度过。她告诉记者,在跨国企业做公关,首先要有全球观念,比如要熟悉全球的工作方式,、全球关注的热点问题等等;其次还要有本土知识,一个国际性团队中如果没有本土人才,工作很难推进。作为跨国公司的公关经理人,“有效地协调公司全球资源,是非常重要的。”唐少瑰说。
2004年加入飞利浦之后,作为最有潜力的经理人之一,唐少瑰被派往总部阿姆斯特丹接受领导人培训,为期6个月。这段时间她有机会接触到全球各分公司的公关部门的同事,也近距离地了解到全球的媒体,“公关行业精英众多,但在信息互动上十分缺乏。因此我创造了一个机制,每年评选一个公关人的‘奥斯卡奖,就是在全球公关部门内部,评选出最好的项目,由全球总裁为获奖部门或员工颁奖。这样可以把公司全球的公关精英有效地调动起来,从而产生最大的协同作用。”她的能力和表现得到了总部的高度认可,培训结束后,她婉拒了公司希望她继续留任总部的要求。回国后,唐少瑰在上海继续书写她的精彩。
而在拜耳,资源的协同作用就发挥得更加充分。作为一家横跨医药、化工、作物科学三个领域的集团,拜耳的业务十分广泛,各业务模块利益相关方的差异非常大。“这一方面给公关经理人带来了机遇,服务的客户范围更多、更广:另一方面也是挑战,如何能将公司品牌和理念很好地传达给不同的受众或客户?这就需要公司各集团有效地配合与协同。”
作为拜耳的企业公关传媒副总裁,唐少瑰告诉记者,在拜耳有一个公关事务委员会,由集团层面与旗下三个子集团的公关经理组成,共同分享信息,探讨品牌策略的制定和实施。同时,集团也会为各个子集团提供资源,以推动各子集团品牌的传播。“我的工作主要在于协同各个子集团的力量,确定品牌宣传的策略,并监督、支持和管理策略的执行。同时也要密切关注当前行业发展对公司品牌管理的影响,为公司提供前瞻性的建议。”
创新公益传播
“创新科技使生活充满活力”。与拜耳的企业理念一样,这也是唐少瑰的核心价值之一。她告诉记者,拜耳吸引她的原因之一,就是公司的理念与自己的价值观是十分相符的。结合公司的技术专长,为社会做更多的贡献,把企业社会关怀与公司的品牌和核心竞争力更好地融合在一起。她说,企业社会责任需要不断创新,并作为一个持续的过程和行动,长期延续下去。
据唐少瑰介绍,5·12大地震之后,拜耳为灾区提供了持续的社会公益活动——”拜耳博爱计划”,该计划目前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地震后,拜耳立刻组织捐款、捐物,尤其是医药产品。灾后重建的第二阶段(2008年6月-9月),拜耳与上海红十字会在当地政府支持下,援建受损严重的都江堰四川工商职业技术学院校舍,为该学院提供了20个标准教室、50间宿舍和1个配备基本医疗设备的移动诊所。“拜耳博爱计划”并没有就此停止,第三阶段从去年10月一直到现在,是由拜耳公司,四川当地政府和富平学校(企业一政府一NGO)一起推出的“拜耳博爱计划志愿者项目”,包括江油社区志愿者计划和都江堰孤儿援助计划两个部分。
“到目前为止,拜耳公司有90多位员工成为项目的志愿者,为江油社区贡献了17,000多个小时。它有效地使员工在公司提供的平台上积极充当主角,有计划,有组织地为社会服务。这个公益平台也得到了当地政府积极肯定和推广。”唐少瑰说,看到拜耳创新的博爱计划深受员工,灾区,政府,团体和其他公司的推崇,她感到由衷地欣慰。这是一个具有高度凝聚力的项目,有员工在拜耳公司的博客中写到这个公益计划时说“作为拜耳员工,我深感骄傲。”
2008奥运会对企业传播来说是一次千载难逢的历史机遇,“然而非奥运会赞助商或合作伙伴应该如何参与?”唐少瑰说,“绿色奥运”是北京奥运会的理念之一,京西国际学校是北京奥组委和教育部认可的国际绿色奥林匹克模范学校,以“绿色”为办学理念,同时该学校有一个受污染的人工湖,校方想把它建成一个绿色教育中心。“拜耳的企业社会关怀主要体现在社区关怀、教育、环保、体育上,这就有了参与奥运的结合点。”在唐少瑰的倡议下,拜耳的企业责任关怀和奥运计划统一到了一个创新的、行之有效的平台上。拜耳捐资人民币300万元,与京西国际学校将人工湖改造为环保型湿地,并在珍古道尔(北京)环境文化交流中心的协助下成立“绿色一代环保教育中心”。
“利用这个平台,我们将拜耳的奥林匹克运动员和教练请到现场,与大家一起分享奥林匹克精神。”唐少瑰告诉记者,在随后的残奥会期间,这个平台仍在发挥作用。2008年9月,她带领她的团队组织了“拜耳家庭日”,将拜耳的残奥会运动员请到现场,同时邀请员工及家属,与运动员互动。这让所有的员工都充分地感受到拜耳大家庭带给他们的荣誉。
在跨国公司公关职场一路走来,唐少瑰告诉记者,接下来的首要任务就是集中拜耳内部力量,有计划分步骤地实施品牌管理计划,推进整个拜耳集团传播部门合力为公司创造更大的品牌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