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强化法律意识 提升审计质量

2009-12-25

学理论·下 2009年11期
关键词:审计质量法律意识提升

李 铜

摘要:审计质量是审计工作的生命线,本文从强化法律意识、提高审计管理、规范操作行为、严格审计责任制等方面阐述了有效提高审计工作质量的途径。

关键词:法律意识;提升;审计质量

中图分类号:F239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09)29—0271—02

审计质量是审计工作水平的综合反映和集中体现,是审计事业生存和发展的关键,是审计工作的生命线。审计质量控制就是内审部门为实现审计目标,规范审计行为,明确审计责任,确保审计质量符合国家《审计法》及《内部审计基本准则》要求,而建立实施的控制政策和程序。审计质量涉及的因素很多,因此,质量控制也是一个全面复杂的过程,作为企业的审计部门,如何强化法律意识,建立有效的质量控制体系,抓住内审质量控制的重点环节,笔者结合实践,谈些浅显看法:

一、强化法律意识,提高审计管理,是全面控制审计工作质量的前提

我国《审计法》规定:审计机关依照法律规定的职权和程序进行审计监督。审计机关和审计人员办理审计事项,应当客观公正,实事求是,廉洁奉公,保守秘密。李金华审计长也曾经指出:审计管理水平低,是当前审计工作中存在的一个突出问题,也是制约审计工作水平提高的一个重要因素,要加快审计事业的发展,推动审计工作现代化,必须不断强化法律意识,提高审计管理。可见,强化法律意识、提高审计管理对降低审计风险、提升审计质量至关重要,必须常抓不懈。

1.要注重操作程序的规范。操作程序是审计人员进行项目审计时必须遵循的行为规则,是审计部门进行质量控制的前提和基础。一个健全有效的操作程序,不仅能检验审计人员的工作效果,规避审计风险,而且也能有效防止“查多查少,靠审计人员的良心,查深查浅,靠审计人员的决心”现象的发生。因此,内审部门必须不断规范审计程序,明确操作步骤,突出关键环节,用法律和制度的刚性来规范审计行为,这样才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要着力人员素质的培育。高质量的审计来自高素质的审计队伍,人才是事业成功的保证。为了适应现代审计的要求,审计人员不仅要有强烈的法律意识、风险意识,审慎的工作态度,其素质结构也应逐步向多元化、复合型发展。每一个审计项目的人员配置都是一个体系,内审部门应坚持以人为本,不断强化审计人员的业务培训,努力造就一支政治强、业务精、纪律严的审计队伍,一个精诚合作的工作团体,这样才能有高质量的审计效果。

3.要关注审计技术的提高。科学的审计技术和方法是审计证据充分、审计作业高效、审计定性准确的保障。随着企业经济信息化程度的不断提高和财务管理电算化的全面推进,审计信息化建设也应提到日程上来,内审部门要注重审计信息的搜集、管理和使用,促进信息的有效集合,建立审计资料库并依靠网络形成信息共享,同时,内审部门还应积极推行计算机审计,注重先进技术的推广和培训,逐步实现审计手段现代化。

二、抓住八大环节,依法规范行为,是提升项目审计质量的关键

项目审计质量控制是由许多环节组成的一个过程,我国《内部审计基本规范》第十条规定:内部审计人员在审计过程中,应充分考虑审计风险。而控制审计风险的核心在于审计行为过程的规范化,而审计行为规范化的核心在于严把以下“八大环节”关:

1.把好审计计划关,确保计划围绕企业工作中心,具有科学性。审计计划是内审部门开展工作的“日程表”,是内审工作的纲领,也是防止内审工作安排“拍脑袋”的有效措施,是项目审计质量控制的“龙头”。因此,必须紧紧围绕企业的组织目标及生产、经营、管理中心,抓住影响企业全局的突出性问题、倾向性问题、普遍性问题,有选择地确定项目审计计划。审计项目不在于数量多,关键是立意要高,选项要准,思路要清,目的要明,要有宏观性、效益性和科学性。

2.把好审前调查关,确保审计工作不打“无准备之仗”,具有前瞻性。审前调查是审计组进点之前对被审单位事先进行全面调查了解,符合性测试被审单位内控制度健全有效的过程。根据调查的实际情况,审计人员可以初步预测审计风险,为下一步合理确定审计范围、审计重点、审计方法及审计力量安排,制定切实可行的审计方案奠定基础。我国《审计机关审计项目质量控制办法(试行)》第八条规定:审前调查应当了解被审计单位下列基本情况:(1)经济性质、管理体制、机构设置、人员编制情况;(2)财政、财务隶属关系或者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关系;(3)职责范围或者经营范围;(4)财务会计机构及其工作情况;(5)相关的内部控制及其执行情况;(6)重大会计政策选用及变动情况;(7)以往接受审计情况;(8)其他需要了解的情况。

3.把好审计方案关,确保审计方案目标明确,重点突出,具有可操作性。审计方案是内审部门为了顺利完成审计任务,根据审计计划及审前调查情况,在审计实施前针对审计项目制定的具体的审计内容、操作步骤、技术方法等安排,被誉为项目审计质量控制的“灵魂”。因此,内审部门在本环节应着重关注以下几方面的内容:第一,要充分利用审前调查结果,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制定切实可行的审计方案;第二,要有明确的审计目标,并将目标尽可能细化分解,落实到人;第三,根据风险评估及重要性原则,要在全面审计的基础上,突出重点内容;第四,要明确审计的方法及步骤,尽量对审计深度提出要求,最大限度地减少审计人员的随意性。

4.把好审计实施关,确保审计证据充分、客观、相关、合法,具有证明性。审计实施过程就是审计取证、查实被审内容“是什么”的过程,也是内审部门进行实质性测试的关键阶段,因此,内审部门要坚决做到“细、透、准、严”:细——指确定审计范围要细;明确人员分工要细;实施具体业务操作要细;过程情况记录要细;审计组对查实问题的汇报材料要细;透——指对审计过程中发现的问题要查深查透,弄清楚问题的来龙去脉,深刻分析被审内容“是什么,为什么,怎么样”,要掌握充分的审计证据,努力把审计风险降到最低;准——指对审计过程中查实的问题审计组定性要准,切不可摸棱两可,把握不定;严——指整个审计过程要严格按照审计计划、审计方案及操作程序实施,不可人为变更。

5.把好审计底稿关,确保审计工作底稿真实完整,具有可靠性。审计工作底稿是审计人员实施审计工作中形成的与被审事项有关的工作记录,是反映审计人员全部审计过程的书面载体,也是审计定性、审计处理的重要依据之一。因此,审计工作底稿必须规范、真实、完整,审计人员不仅要对发现的问题编制工作底稿,对查不出问题的事项也要编制底稿,以便全面反映审计实施过程。可见,对审计工作底稿的控制是一个过程控制、程序控制,能够督促内审人员严格执行审计计划、审计方案和操作程序,认真履行审计职责,保证审计工作质量,同时,它也是追究或解脱相关内审人员责任的重要依据,因此,被人们称为现场审计的“黑匣子”,其对项目审计质量控制的重要性也可见一斑,必须严格把握。

6.把好审计报告关,确保审计报告证据充分,定性准确,处理恰当,具有可行性。审计报告是内审部门审计实施过程和结果的最终体现,也是反映审计质量、审计风险的最终载体,因此,内审部门必须格外慎重,严格按照《审计法》规定把关,重点关注以下内容:第一,审计报告的格式要符合规范。审计报告的标题、编号、被审单位名称、主要内容编写形式、出具报告单位、签发日期等要严格按照国家的统一规范执行。第二,审计报告的内容要达到“六性”。即:法律依据的正确性,数据文字的准确性,证据资料的严谨性,问题定性的恰当性,审计建议的针对性,审计评价的公允性。第三,审计报告的编制程序要合规。报告的编制要建立严格的会议讨论制度、三级审核制度〔审计组、审计科长、部门领导〕以及报告发放制度。

7.把好后续审计关,确保审计结论落到实处,具有严肃性。后续审计有两种形式:一种是审计报告下发一定时间后,被审单位将整改情况,书面报内审部门检查,内审部门以后再审计该单位时抽样复核;另一种形式是审计报告下发一定时间后,内审部门直接进入被审单位,就审计结论执行情况进行专门落实,并出具后续审计报告。无论采取哪种形式,内审部门都要认真对待,因为,后续审计不仅能监督审计结论的执行情况,增加审计的威慑力,同时,也是检验审计工作质量,证实审计结论确实正确与否的有效措施。

8.把好审计档案关,确保审计档案真实、完整、规范,具有实用性。审计档案是记录内审部门实施项目审计全过程的书面资料,也是确定项目审计质量的重要依据,加强对审计档案的质量控制,是把好项目审计质量的最后环节,内审部门应重点关注以下内容:第一,要明确归档材料的范围,细化结论类、证明类、立项类及备查类文件材料的归档明细;第二,归档文件的管理要规范,其排列、编号、存放、借阅等要符合国家档案管理规定;第三,要坚持“谁主审,谁立卷,边审计边收集,审结成卷”的原则,完善档案管理内控制度。

三、依法建立有效的项目审计责任制,是提高审计质量的保障

我国《审计法》第五十二条规定:审计人员滥用职权、徇私舞弊、玩忽职守或者泄露所知悉的国家秘密、商业秘密的,依法给予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项目审计责任制则是监督审计人员依法从审,确保审计质量控制顺利进行的有效约束机制,也是内审部门日常工作中规范行为,提高质量,明确责任和规避风险的必然要求,它应贯穿项目审计的全过程。因此,作为内审部门不仅要抓住“八大环节”,明确每个环节应该“干什么”、“怎么干”,同时,也应该解决干不好“怎么办”的问题,使每一个内审人员明确自己肩上的担子和责任,尽职尽责完成每一项审计任务。

1.内审部门要明确项目审计责任制的范围,明晰审计组成员、审计组长、审计科长、审计部长四级人员的相应职责;

2.内审部门要明确项目审计责任追究的形式,针对不同的质量问题,查明原因,采取不同的处理办法;

3.内审部门要明确项目审计责任追究的程序,使项目审计责任制能落到实处;

4.内审部门要不断加大培训力度,增强内审人员的风险意识,逐步提高合法性意识、证据意识、合理性意识和准则意识。

(责任编辑/王丽君)

猜你喜欢

审计质量法律意识提升
法治意识融入高中政治课堂教学的策略探究
加强高中生法律意识教育的对策
论提高中学生的法律意识
提升小学语文课堂效率的策略与方法
提升小学生语文综合素养的有效策略
审计服务收费放开,审计市场绩效将何去何从?
独立审计、债务融资成本和信号传递
如何提升公民生态意识
后进生转化和提升的实践与思考
提高法律意识的实践与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