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辽宁沿海经济带开发的战略投放体系

2009-12-25李靖宇刘海楠

东北财经大学学报 2009年5期
关键词:区域一体化

李靖宇 刘海楠

[摘要]辽宁沿海经济带是环渤海经济圈整体开发的重要组成部分,地处东北亚经济圈关键地带,资源禀赋优异,工业实力较强,交通体系发达。而作为东北地区的主要出海通道,辽宁沿海经济带也是我国惟一没有整体开发的沿海区域,其战略地位十分突出。目前,辽宁沿海经济带开发已经正式上升为国家战略,这对于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完善我国沿海经济布局,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和扩大对外开放,具有重要的区域价值。因此,为进一步推进辽宁沿海经济带开发作为国家战略的有效实施,必须对内实施区域一体化战略,对外实施区域国际化战略,对腹地实施海陆联动战略。并且努力使这三大战略凝结为一个统一的战略投放体系,从而为辽宁沿海经济带开发建设提供强有力的战略支撑。

[关键词]辽宁沿海经济带;战略投放体系;区域一体化;区域国际化;海陆联动战略

中图分类号:F06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4096(2009)05-0047-08

从国内外的成功经验来看,沿海地区已经成为引领区域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前沿地带。由此可以断言,作为国家战略的辽宁沿海经济带开发开放,是实现东北老工业基地全面振兴、构筑中国北方全方位对外开放新格局的必然选择。2009年7月1日,国务院常务会议讨论并原则通过《辽宁沿海经济带发展规划》,表明辽宁沿海经济带开发已经上升为国家战略,成为东北老工业基地全面振兴的区域引擎。必须认定,构筑辽宁沿海经济带,有利于实施国家宏观经济发展战略,有利于全面提升东北地区对外大开放的水平,有利于加速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有利于推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有利于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应当看到,自从辽宁沿海经济带开发建设以来,在取得一系列重大成就的同时,也面临一些发展中的问题。为了加快辽宁沿海经济带开发作为国家战略的有效实施,必须对内实施区域一体化战略,对外实施区域国际化战略,对腹地实施海陆联动战略。这三大战略彼此互动,相辅相成为统一的战略投放体系,能够为开发建设辽宁沿海经济带提供战略支撑,所以有必要对此进行现实论证。

一、辽宁沿海经济带开发的国家战略推进。必须对内实施区域一体化战略

辽宁沿海经济带由大连、丹东、锦州、营口、盘锦、葫芦岛6座沿海市所辖的21个市区和12个沿海县市(庄河市、普兰店市、瓦房店市、长海县、东港市、凌海市、盖州市、大石桥市、大洼县、盘山县、兴城市、绥中县)所构成,土地面积约占全省的1/4,人口约占1/3,地区生产总值占近1/2。而在辽宁沿海经济带中,又有5个重点区域,它们分别是处于渤海沿岸的大连长兴岛临港工业区、营口沿海产业基地、辽西锦州湾沿海经济区以及处于黄海沿岸的丹东临港产业园区和大连花园口经济区。根据地理位置可以看出,辽宁沿海经济带区域大体上呈现“V”字形布局,从而形成了引领东北老工业基地全面振兴的有力态势,如图1所示。

1,注重发挥重点区域的引领作用,积极促进辽宁沿海经济带的区域一体化进程

从辽宁沿海经济带上的5个重点区域开发前景来看,营口沿海产业基地将为辽宁中部城市群经济区开发提供最便捷的出海通道;大连长兴岛临港工业区和大连花园口经济区将分别成为面向渤海和黄海的两大新兴的对外开放桥头堡,并进一步提高辽东半岛的开放程度;锦州湾沿海经济区通过对外开放度的不断提升,能够带动辽西地区经济的快速发展,全面增强辽宁西部区域的锦州、阜新、朝阳、葫芦岛、盘锦等5市的集聚力、牵动力和辐射力;处于黄海沿岸的丹东I临港产业园区,则会从东部地区发挥功力,形成对内陆经济带的强大辐射作用,牵动腹地经济快速发展,推动腹地产业结构的优化和升级_2J。而单就5个重点区域中的每一个“点”来说,它虽然只属于一个城市,但“一线”却分布在整个辽宁省域内,已经形成了“点”为“线”服务、“点”支撑起“线”的发展格局。由于竞争与合作在联动中相互促进,所以能够加速辽宁沿海经济带区域一体化进程,从根本上保证这一国家战略得以有效实施。在辽宁沿海经济带上,5个重点区域通过“一线”即滨海大通道的串联作用,能够带动辽宁省域经济进一步加大对外开放力度。作为东北乃至全国重要的能源、装备制造业、冶金生产基地和农业产区,辽宁沿海经济带在区域经济竞争日趋激烈的大环境下,迫切需要加强各地区之间的协作和整合,加快区域一体化进程,从而为实现东北老工业基地全面振兴开辟一条新路径。

2,注重发挥滨海大道的链接功能,大力加强辽宁沿海经济带的区域一体化进程

必须认定,辽宁沿海经济带开发,对于实现辽宁省沿海6个城市的区域经济一体化格局具有极大的推动作用。纵观辽宁沿海“一线”,即滨海大道沿着“V”字型线路顺次连接着沿海的丹东、大连、营口、盘锦、锦州、葫芦岛这6座地级以上的重要城市,还有包括东港、庄河、普兰店、瓦房店、盖州、凌海、兴城等7个县级市,以及包括长海、大洼、盘山、绥中在内的4个县,并且沟通着大小港口25个,旅游景点133个。由此可见,这条滨海大道能够整合沿海区域有效工业用地250万亩,建设24个工业园区,并且还可以营建若干个沿海城镇,进一步形成集工业开发、港口运输、观光旅游、农业产业化为一体的新兴城镇地带。除此以外,加大这条滨海大道的建设力度,还有利于强化区域内部经济、科技、人文、行政和人员交流,逐步建立和健全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机制,打破部门分割和地域界限,本着“互惠互利、优势互补、结构优化、效率优先”的原则,保障地区间发展规划的和谐性,加强产业、市场、交通和政策法规的联动关系。然而,这些年来,在辽宁沿海经济带的开发建设实践中,利益主体差别的存在和地方利益的强化,已成为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的严重障碍。因此,辽宁沿海经济带作为国家战略的开发建设,应坚持点、线、面的协调布局和一体化的推进原则,突出重点,避免盲目招商和产业雷同,坚持发挥比较优势、有序发展原则,防止盲目竞争,实现错位发展。

3,注重发挥大连的核心城市作用,有效实现辽宁沿海经济带的区域一体化进程

“增长极”理论认为,区域经济的发展是不平衡的,应当把有限的稀缺资源集中投入到发展潜力巨大、规模经济较大和投资效益明显的少数部门、产业和地区。只有这样,才能使“增长极”的经济实力得到不断强化,同周围区域构成一个势差,并且通过市场机制的传导力来引导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在辽宁沿海经济带中,大连无疑是区域核心城市和经济带的“增长极”,是辽宁省域暨东北沿海经济区的龙头城市和中心城市。以大连为龙头的辽宁沿海“五点一线”经济带区域,涵盖了整个辽宁沿海地区和海洋资源,地处欧亚大陆桥东端,背靠整个东北三省及内蒙东部腹地,港口资源和海洋资源丰富,人力资源和工业基础雄厚,是辽宁省域对外开放的前

沿地带。因此,在辽宁沿海经济带一体化的区域发展模式上,应当主要集中强化作为核心城市的大连功能,并充分发挥大连作为区域增长极对周围地区的辐射功能和扩散效应,以利于推动区域经济的快速、健康、稳步发展。因此,为了加快辽宁沿海经济带的区域一体化进程,必须注重打造以大连为中心的东北沿海经济先导区,注重加快大连作为东北亚重要国际航运中心的创建进程。

4,注重强化地区之间的协同互动机制,从制度上保证辽宁沿海经济带的区域一体化进程

对于辽宁沿海经济带开发建设来说,为促进形成有序竞争、共同发展的进取态势,各个区域、城市之间非常有必要建立起信息沟通、经验交流、发展互动的协同互动机制。为此,辽宁沿海经济带的区域协同互动机制建立,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人手:一是发展目标的协同,即各个园区在分工与协作基础上,通过生产要素的流动来强化协同关系,这是各个区域、城市协同互动发展的前提;二是内部的协同互动,应当在辽宁沿海经济带各级政府的统一协调下,各产业园区之间要充分利用各自的比较优势,以利益共享为前提,以项目互动为主体,在辽宁沿海经济带范围内实现资源的最优配置,逐步形成内部协同、高度互动的辽宁沿海经济带工业园区体系;三是外部的协同互动,应当在保持各个产业园区独立的前提下,通过各个区域、城市产业园区之间签订正式协议、彼此共享资源来建立战略联盟。对于辽宁沿海经济带来说,沿线产业园区外部协同互动,是一种特殊的资源配置渠道,能够为各产业园区有效利用外部资源并与自身优势资源结合提供一个有效平台;四是软资源的协同互动机制,主要包括市场协同互动、产业协同互动、信息协同互动和制度协同互动四个方面,努力实现积极的区域性的开发互动效应。

5,注重完善政府及市场层面的利益协调机制,通过合理分工协作来维护区域一体化进程

追根溯源,区域经济一体化之所以得到不断发展的根本原因,就是因为有这一进程能够为经济主体带来利益的动力机制,其中主要包括互补性与竞争性、规模经济、交易成本机制等。因此,辽宁沿海经济带的区域一体化建设,必须破除地区本位观念,将自身优势融入区域经济总体优势之中,在充分发挥区域经济总体优势中谋求自身发展。而地区本位问题的彻底解决,关键是要在市场竞争的基础上建立有效的地区利益协调机制。为此,应当从基本层面来加以完善和促进。

首先,必须完善政府层面的地区利益协调机制。随着区域经济发展水平的不断提高,辽宁沿海各地要不断转变地方政府的管理职能,弱化其经济主体意识,强化其社会行为职能和公共服务职能;要改变仅靠经济发展水平来评价地方政府政绩的做法,将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等指标纳入考评体系中,从而彻底消除区域合作中的行政干预;要进一步加强地方政府之间的协调工作,充分发挥上级政府的统筹作用,构建地区利益分享机制。进一步来说,就是政府应当不断推进区域内交通、能源、水利等基础设施共建共享、互联互通。还要注重建立信息资源利用一体化保障机制,尤其要在加快环境监测治理一体化以及统一环保标准等方面下功夫。更进一步来说,辽宁省人民政府要承担起沿海城市在政策、发展规划等方面的整合与协调工作,通过沿海经济带发展规划对沿海城市的市场分割、地方保护、重复建设、过度竞争等行为进行监督和约束,规范地区间的竞争与合作关系,制定鼓励区际生产要素自由流动的相关法规,促进经济利益在不同地区的合理分布,并为地方利益冲突问题的解决提供仲裁。

其次,必须注重完善市场层面的地区利益协调机制。在辽宁沿海经济带上,除发挥政府的导向作用外,还要充分发挥微观主体的作用,积极引导企业和社会组织参与区域经济合作,通过区域合作、产业整合实现经济利益共享。辽宁沿海经济带区位优势十分明显,装备制造、石化、钢铁等重化工业在全国具有较强的竞争优势。作为辽宁沿海经济带发展的主导产业,要尽快通过产业整合,强化主导产业的整体优势。而产业整合的核心,是根据各城市的比较优势,深化区域内的产业分工关系,形成优势互补、资源共享、既合作又竞争的有效率的区域分工合作体系。这一分工合作体系,不仅要充分考虑区域内的分工,而且还要考虑辽宁沿海经济带与东北腹地、环渤海其他地区的分工关系。只有这样,在辽宁沿海经济带开发的进程中,才能确保在实现各地区经济利益最大化的同时,实现区域整体经济利益的最大化。

二、辽宁沿海经济带开发的国家战略推进。必须对外实施区域国际化战略

区域经济开发经验表明,沿海地区通常拥有优越的区位条件、发达的港口运输体系与内陆交通运输体系,是一个区域对外开放、内引外联的窗口与纽带。这些优势,一方面使沿海地区能够充分地吸纳和集聚内陆的经济能量,另一方面,通过海上大通道,沿海地区可以更加容易地超越地理的空间界限,大跨度地直接参与国际分工和国际经济大循环,在世界范围内吸纳和集聚生产力的各种要素。由此可以推断,沿海地区的开放程度,会直接影响到一个区域的经济发展速度,中国的许多例子就已证明了这一点。深圳的开放带动了珠江三角洲区域率先崛起,上海浦东的开放带动了长江三角洲区域跨越式发展。然而,相比较来说,辽宁沿海地区作为辽宁省乃至东北地区重要的对外开放门户,其近海优势还未得到充分发挥,带动东北老工业基地全面振兴的引擎功能还有待进一步增强。

1,辽宁沿海经济带对外实施国际化战略,必须注重不断提升开放型区域经济发展水平值得一提的是,经过两年多的开发建设,辽宁沿海经济带开发成效明显,国际化进程已经形成态势。目前,辽宁沿海经济带已成为国内外大集团、大公司投资的新热点。即使是在全球性金融危机肆虐的不利形势下,台湾富士康集团、韩国STX集团、澳洲阿斯创公司等一批国内外大公司大企业仍然相继投入辽宁沿海经济带的大开发中。一批有牵动作用的重大项目也相继落户,韩国投资9,1亿美元的造船项目、新加坡万邦集团投资7亿美元的船舶制造及海洋结构物制造项目等陆续开工建设,中国五矿集团公司的五矿(营口)产业园项目等大项目也已签约落地。不到两年时间,辽宁沿海区域就累计吸引投资超过2 200亿元人民币,从而凸显了沿海经济带的吸引力。由此可见,辽宁沿海经济带已经成为国内外企业瞩目的投资热点区域,成为辽宁省域和东北区域开放的新亮点和新的经济增长点。为进一步加快辽宁乃至东北地区的对外开放力度,今后应采取相应的政策措施,不断提升辽宁沿海经济带的开放型经济水平,从而加快沿海经济带实施区域国际化战略的进程。

第一,注重充分利用工业园区的地缘优势,加速辽宁沿海经济带的国际化进程。辽宁沿海经济带中的的大连花园口经济区、丹东工业园区位处东北亚经济圈中心地带,是我国东北地区与朝鲜、韩国、日本等东北亚区域经济相融合的前沿

阵地,分别距朝鲜南浦港119海里,韩国仁川港232海里,日本神户港844海里,是东北综合经济区通向韩国、朝鲜和日本最为便捷的出海口。因此,应当利用好这两个工业区的地缘优势,积极进行招商引资、发展对外贸易和促进技术交流,从而带动辽宁沿海经济带区域的飞跃发展,形成一条新的“增长极带”。这个新的“增长极带”,必将成为东北综合经济区对外开放的前沿阵地,成为吸引外来投资的承接地和国际产业转移的枢纽带,成为东北地区发展外向型经济的先导区和示范区,并且以此来加速东北老工业基地的产业结构转型,进而使其发展成长为具有全国意义的新型工业基地、现代装备基地和科技产业基地。

第二,注重做强沿海各类开发区,发挥对外开放的先导和示范作用。按照“布局集中、用地节约、产业集聚”的原则,辽宁沿海经济带应重点发展经济技术开发区、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特色工业园区这三种类型的开发区。必须看到,辽宁沿海各开发区各具特色,所以应根据自身特点,重点向三个方向发展:一是向主导产业明确、关联企业集聚、综合配套能力较为完备的方向发展;二是增强自主创新能力,集聚创新创业资源,向创新型工业园区方向发展;三是发展现代装备制造业、高加工度原材料工业、高新技术产业和高附加值服务业,向多功能产业园区方向发展。应当认定,做强沿海各类开发区,不仅对辽宁沿海经济带的发展可以起到极大的推动作用,而且能够充分发挥对外开放的先导和示范作用。这样做,不仅能够引领辽宁沿海经济带开发进程,而且更进一步说,还能够引领东北地区向国际化的大方向迈进。

第三,注重转变对外贸易发展方式,提高利用外资质量和水平,加大开放力度。在转变对外贸易发展方式方面,辽宁沿海经济带开发应当进一步优化出口产品结构,提高汽车及零部件、船舶等机电产品和大型成套设备以及其他高附加值产品的出口比重,扩大高新技术产品出口规模;应当推进加工贸易转型升级,提升产业层次和加工深度;应当大力发展海外工程承包、信息技术、金融保险、国际运输等服务贸易,有序承接国际服务业转移;应当积极引进造船、机械装备等先进技术和进口关键设备及零部件,应当加强食品、农产品安全监管,扩大食品、农产品出口。在提高利用外资质量和水平方面,辽宁沿海经济带开发应当积极吸引外商投资,进一步扩大利用外资规模,引导外资更多地投向高技术产业、现代服务业、先进制造业、基础设施建设和生态环保领域;应当吸引跨国公司辽宁沿海城市特别是大连落户,设立地区总部、研发中心、采购中心、培训中心;应当充分发挥大连作为国家软件基地的集聚作用,大力引进国内外软件企业;应当创新利用外资方式,引导和规范外商参与国有企业改组改造。

2,辽宁沿海经济带对外实施国际化战略,必须注重打造成为东北地区对外开放的门户

在辽宁沿海经济带开发进程中,东北区域能够发挥出重要的腹地支撑作用。因此,辽宁沿海经济带对外实施区域国际化战略的第一步,就应当依托东北腹地,把自身打造成为东北地区对外开放的重要平台,进而加速国际化发展进程。而辽宁沿海经济带也完全具备实力成为东北地区加大对外开放力度、提高对外开放水平的门户和区域引擎,拉动东北地区不断增强与国内外市场的沟通与交流。辽宁沿海经济带的地理区位具有比较优势,基础设施较为完善和先进,经济发展势头良好,拥有充足的廉价劳动力。与此同时,作为我国重要的现代工业基地和装备制造业基地,辽宁沿海经济带业已形成了工业门类齐全、成套配套能力强、技术水平较高的雄厚产业基础,能够更好地服务于东北腹地区域经济开发。

必须认定,辽宁沿海经济带实施国际化战略,充分发挥沿海优势,具有重要的区域经济价值:一是能够加快开放型经济建设,增强东北地区的吸引力,特别是对东北亚、东南亚等地的吸引力;二是能够发挥东北工业基础雄厚的优势,有效地承接国际重化工业产业转移;三是能够提高利用外资质量和水平,促进外向型加工业发展,拓展国际市场空间,提高国际竞争能力;四是能够全面提升东北地区对外开放水平。在区域经济一体化、产业结构调整和产业转移、科技进步和创新步伐加快,区域经济合作开发不断加强,外部竞争日益加剧的形势下,实施辽宁沿海经济带开发的国际化战略,有利于东北老工业基地在更大范围、更广领域、更高层次上参与国内外经济技术合作与竞争,特别是参与环渤海地区、东北亚地区经济合作与竞争,寻求新的拓展空间,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与此同时,随着目前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战略的深入推进、国务院36号文件精神的全面落实,作为辽宁沿海经济带腹地的广大东北地区,已显现出对国际资金的强大吸引力。此外,国家实施宏观调控政策,国内冶金、石化及重大装备制造业布局正向沿海地区倾斜,也能够为辽宁沿海经济带开发带来新机遇。因此,辽宁沿海经济带应当适应这种不断发展的形势需要,大面积整合沿海地区有效工业用地,为承接国际产业转移、吸引国际资金和项目做好准备,为迎接东北地区新一轮对外开放热潮创造条件。

3,辽宁沿海经济带对外实施国际化战略,必须注重增强与其他国家和地区的经济合作关系

辽宁沿海经济带对外实施区域国际化战略,首先应以东北亚为重点合作区域,积极开展与东北亚各国的经贸合作。这样做,原因有三:第一,辽宁沿海经济带处于东北亚地区产业链条和经济合作的中间环节,不仅处于日本和韩国连接大陆的重要口岸位置,而且保持着产业的上下游垂直分工关系,同时也是俄罗斯和朝鲜连接日本、韩国的重要枢纽,与俄罗斯和朝鲜保持着密切的水平型与垂直型相混合的经贸合作关系。仅以2008年为例,辽宁与日本、韩国的进出口贸易额分别达到108.84亿美元和56.32亿美元,日本与韩国已经成为辽宁第一和第二大贸易伙伴国;而辽宁对东亚地区的进出口额占进出口总额的比重达到近50%,位居各贸易伙伴国和地区之首。由此可见,东北亚地区是辽宁沿海经济带对外开放、实施国际化战略中最重要的合作区域,起着重要的导向作用。第二,辽宁省与东北亚各国之间资源优势互补。由于辽宁省产业以资源加工为主,石油等资源的后续供给能力匮乏,日本、韩国基本没有石油等资源的自给能力,而俄罗斯、蒙古、朝鲜具有石油、铁矿等资源优势,通过辽宁沿海经济带的资源加工,可以把三方在资源上的供、产、销连接起来,形成一种各方共赢的地域产业联系。第三,通过增进与东北亚各国的沟通与联系,辽宁沿海经济带可以更多地吸收日、韩、俄等国的资金、技术和资源,还可以深化与东北亚各国的经济技术合作关系。据此,辽宁沿海经济带完全有可能成为东北亚地区的制造业中心、贸易中心,成为未来东北亚自由贸易区的最佳承载地。

值得注意的是,辽宁沿海经济带在积极融入东北亚经济合作进程的同时,还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的具体问题:一是要在辽宁沿海经济带基础

设施建设规划中,充分考虑东北亚区域经济合作的现实需要;二是要在与东北亚各国合作的基础上,加快辽宁省域商品,尤其是具有优势的农副产品和海产品生产与进出口标准的国际协调;三是在加强人员合作方面,为了克服辽宁省与东北亚各国的人缘和亲缘联系相对薄弱的弱点,辽宁沿海经济带开发的国家战略,应加大力度支持辽宁省与东北亚各国的民间交往。例如,由政府出面推动双方的学界交流和商务合作,还可以运用辽宁沿海经济带开发作为国家战略的实施机遇,支持双方互派留学生,以加强人才培养与储备。

此外,辽宁沿海经济带各城市在不断推进与东北亚各国的经贸往来的同时,还应注重加强与中国一东盟自由贸易区合作,努力拓展优势产品出口市场,探索合作种植和加工橡胶、棕榈油等产品的新途径;应充分发挥“新辽经贸理事会”合作机制的作用,加强与新加坡在金融、教育、质检、物流、港口、旅游、环保、交通、新闻出版等领域的双边合作;应深化与港澳台地区的经贸合作,继续扩大与欧美等发达国家在技术研发、经济贸易、产品质量安全等方面的合作领域,不断拓展辽宁沿海经济带开发的国际化战略空间。

三、辽宁沿海经济带开发的国家战略推进。必须对腹地实施海陆联动战略

应当指出,作为国家战略的辽宁沿海经济带开发开放,是辽宁省实现老工业基地全面振兴、构筑全方位对外开放新格局的现实选择,其根本目的在于更大范围、更深程度上带动辽宁乃至东北腹地经济的发展,实现沿海与腹地经济的良性互动。而辽宁沿海经济带开发建设,需要腹地的区域支撑;东北腹地的发展,也需要辽宁沿海经济带的强力牵动。

1,辽宁沿海经济带开发实施海陆联动战略,应当注重与省域腹地的联动发展

对于辽宁省域来讲,通过沿海经济带开发的牵引作用,将强有力地带动以大连为中心城市的辽东半岛沿海经济区、以沈阳为中心的辽宁中部城市群和辽西沿海经济区这三大板块区域,形成辽宁沿海和内陆地区经济发展的良性互动,形成高水平的新型产业基地和新的经济增长先导区域。辽宁省域的“三大板块”通过产业链条延伸、高新技术应用与转化等途径,将辽宁三大区域的现实优势转化为沿海经济带的发展优势,实现生产要素在沿海经济带的优化配置,助推沿海经济带快速腾飞。为此,辽宁沿海经济带应当进一步实施与省域腹地的联动发展战略,着眼于国家战略推进来落实《辽宁沿海经济带发展规划》。

(1)大力促进辽宁沿海经济带与中部城市群的联动发展。为此,应当充分发挥辽宁中部城市群经济区大中城市高度集中、重化工业基础雄厚、交通运输网络密集、物流中心功能完备、科学教育事业发达等近海腹地优势,在向沿海区域拓宽发展空间的同时,全面构建国家重点开发主体功能区;应当统筹规划辽宁沿海经济带与中部城市群经济区装备制造、石化、钢铁、新材料、制药、农副产品加工等优势产业发展,鼓励强强联合,延伸产业链条,共同打造跨区域、跨行业、跨所有制、优势互补、竞争力强的优势产业集群;应当加快沈西工业走廊建设,向营口沿海产业基地延伸,支持辽宁中部城市群的企业通过土地置换等多种办法,到沿海投资兴业;应当统筹规划沿海与中部城市群经济区的旅游资源,打造大旅游品牌,联手建设旅游精品线路,构建区域一体化的旅游产业带;应当统筹规划辽宁沿海经济带与中部城市群的物流资源,打造大物流品牌,以辽宁中部城市群为载体,以沿海港口为出海通道,加快建设沈阳国家区域性现代物流中心和大连国际物流中心,完善全省物流网络,拓展物流服务种类,开展物流服务对接;应当加强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实现网络资源和信息资源共享,为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提供动力。

(2)大力促进辽宁沿海经济带与辽西腹地的联动发展。为此,辽西沿海经济区应当以锦州湾开发建设为突破口,主动承接辽宁中部城市群和京津冀都市圈的双重辐射,吸引资金、技术和人才等生产要素,大力发展临港工业和外向型经济;应当鼓励辽西腹地在能源、装备制造、冶金、化工及农副产品深加工等领域与辽宁沿海经济带对接合作,形成具有辽西特色和优势的新型产业群;应当发挥辽西沿海港口优势,构筑多层次、快速高效的现代物流网络,加快资本、技术、信息等生产要素向辽西腹地延伸;应当完善港口服务功能,使锦州湾成为辽西腹地及内蒙东部地区的物流集散地和商品配送中心;应当支持辽西腹地以各种形式参与锦州湾港口建设,在锦州湾沿海经济区内设置“飞地”,实行优惠的税收政策,辐射和带动朝阳、阜新等相对落后城市经济加快发展进程。

2,辽宁沿海经济带开发实施海陆联动战略,应当注重与东北腹地的互动发展

必须认定,辽宁沿海经济带开发建设离不开东北腹地的支持,离不开东北腹地发展空间的拓展。有鉴于此,辽宁沿海经济带要把开放前沿和腹地紧密地连接起来,使辽宁开放型经济向宽领域、纵深化发展。

从更开阔的视野来看,辽宁沿海经济带牵动的不仅是辽宁省域,它带动的腹地是整个东北地区。辽宁沿海经济带开发,与东北腹地发生经济联系是必然的。可以说,国家这一战略投放目的,就是为东北老工业基地全面振兴提供区域引擎。东北区域所有的港口资源都集中于辽宁,这些港口为东北腹地的国际贸易和货物转运提供了畅通的运输方式,是促进区域经济发展的优势资源;而东北腹地的经济发展,也会增加辽宁港口的功能和货物吞吐量,从而使港口所在的城市发展壮大。因此,辽宁沿海经济带与东北腹地的互动发展,不论在深度上还是在广度上都有待进一步加强和深化。

为了达到这一目的,必须实行灵活互利的资源配置政策,促进辽、吉、黑及内蒙古东部地区各类生产要素自由流动,有效整合资源,拓宽发展空间;必须加强辽宁沿海与蒙东等腹地在能源、原材料、矿产资源开发等方面的合作力度,促进沿海地区提供港铁联运等便捷、高效的出海通道,腹地提供煤炭等丰富的矿产资源,实现辽宁沿海经济带与东北腹地货物实现港铁联运、联营关系,形成利益共同体;必须加快推动辽宁沿海经济带与东北腹地在关键技术装备、人才交流与培养、信息咨询服务等方面的合作交流,逐步打破行政区划界限,建立互联互通的人才、信息、技术等方面的共享平台;必须发挥大连作为辽宁沿海经济带核心城市的牵动作用,积极构建区域企业总部基地,为东北地区产业发展提供技术、信息咨询等综合服务;必须推动辽宁沿海经济带所在区域的企业积极牵手省内合作者,加强与黑龙江、吉林两省的合作关系,打破地区封锁和市场分割,优化资源组合,加快东北区域经济一体化进程。

3,辽宁沿海经济带开发实施海陆联动战略,应当注重加强与国内其他地区的合作关系

辽宁沿海经济带作为东北老工业基地全面振兴的战略要地,肩负着引领东北区域经济快速发展的战略使命。为了承担起这一区域重任,已经提升为国家战略的辽宁沿海经济带,应当把眼光

放得更高更远,在更广阔的腹地范围内谋求更加开放的区域经济发展。为此,还要注重充分发挥辽宁沿海经济带的港口和产业优势,加强与环渤海地区的京津冀都市圈、山东半岛城市群的合作关系,促进生产要素在广阔的区域内合理流动和优化配置,实现合理分工和优势互补。

具体来说,辽宁沿海经济带参与环渤海经济圈整体开发,应当以市场为导向,在互补性较强的领域寻找合作的切入点,从局部合作逐步扩大到环渤海区域,再扩大到东北亚区域。从环渤海经济圈的产业体系来看,河北与京津地区落差较大,辽宁沿海经济带和京津区域的落差较小,彼此产业互补性很强。辽宁沿海经济带的装备制造业和重要原材料工业,在环渤海地区占有相对优势。这种相对优势,可以使辽宁沿海经济带为京津冀和山东半岛地区的制造业进行配套。为了进一步实现与环渤海经济圈其他组成部分的互动关系,辽宁沿海经济带要主动承接北京、天津的科技创新辐射,提高区域产业基地创新能力;还要在天津滨海新区开发战略机遇中,通过多种方式促成企业间的合作关系。在加强与环渤海地区联动的同时,辽宁沿海经济带还应加强与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等地区的经济联系,积极承接产业转移,从而为辽宁沿海经济带进入东北亚区域,成功实施辽宁沿海经济带的国际营销策略打下良好基础。

除了以上所提到的注重与腹地的互动发展以外,辽宁沿海经济带对腹地实施海陆联动战略,还要注重建立沿海经济带与腹地经济互动发展的保障机制,即创建区域经济合作组织,由行政办法管理经济过渡到以市场办法管理经济,在区域内负责履行定期相互通气和向相关部门反映情况及其重大问题,组织构建区域合作框架,编制有关概念性规划,出面对区域内重大经济社会活动效益做出预期评估,帮助协调跨地区投资者利益保障,解决非法律性的利益纠纷等问题。辽宁沿海经济带与腹地所涉及到的地方政府,可以协调成立相关组织,如沿海与腹地互动发展促进会,逐步形成对各方具有约束力的合作协议,建立统一的竞争规则和一体化信息交流平台,协商解决互动发展中出现的矛盾和问题。与此同时,为保证辽宁沿海经济带与东北腹地之间实现良性互动,还必须制定出科学的互动发展规划。在制定互动发展规划时,既要充分考虑《辽宁沿海经济带发展规划》、《东北地区振兴规划》相对接,更要注重与环渤海兄弟省市、东北三省和内蒙古东部地区发展规划相结合,又要与辽宁“十一五”社会经济发展规划相协调,科学定位沿海与腹地的战略取向。此外,在财政金融政策、区域市场体系以及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必须不断完善,以利于实现沿海经济带与广阔腹地经济的共同发展。

综上所述表明,辽宁沿海经济带与腹地经济的互动发展,必须依托沿海的区位优势、资源优势和产业优势,依托东北综合经济区、环渤海经济圈乃至东北亚广阔的腹地支撑,以沿黄、渤海的五个重点区域和一条贯通全省海岸线的滨海大道建设为纽带,形成由点到线、扩线成面的对外开放新优势;必须以辽宁中部城市群为合力,以东北区域更为广大的腹地经济为依托,形成分工明确的区域优势产业集群;必须以辽宁省域经济的协调互动为发展目标,优化生产力布局和带动产业结构升级,创造条件促进东北老工业基地全面振兴,使之成长为国家所希望的那种“带动全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龙头和我国参与经济全球化的主体区域”。

猜你喜欢

区域一体化
基于区域一体化视野中的互联互通经济学研究
区域一体化视角的机动车协同环境管理研究
英国“脱欧”与区域一体化的挑战
中国沿海地区区域政策研究与评价
发达国家或地区留学工作对中国的启示
中国区域一体化的整体性治理模式研究
加快推进京津冀人才一体化的对策研究
区域一体化科技服务业生态系统发展模式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