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立意的“四忌”“四宜”
2009-12-24张兴虎
【摘 要】立意就是确定文章的中心思想,文章有了中心思想,才算有灵魂,才能将有关材料提摄起来。突破立意关,应做到立意的正确、集中、新颖、深刻。本文针对学生作文的立意从正反两方面分四点进行了论述。
【关键词】作文 立意 四忌 四宜
立意就是确定文章的中心思想,在充分占有材料的基础上,才能提炼出中心思想。文章有了中心思想,才算有灵魂,才能将有关材料提摄起来。近年来,随着话题作文、材料作文等开放式题型的普及,“立意自定”成为一种潮流。作为文章的统帅,立意必须要高人一筹,“见人所未见,发人所未发。”这样的作文才能写出独特的“这一个”,这是作文得高分的关键,因而作文练习要突破立意关。立意应注意以下四点:
一是忌“消极”,宜“正确”
不遵从社会公认、服从的真善美的标准,不遵从国家的法律法规精神,只想着一鸣惊人,提出危言耸听的观点。比如,有人说讲诚信吃大亏,还是虚伪一些、实际一些好;有人认为牺牲自己去救别人是犯傻,不如明哲保身;有人提出应该尊重个人自由,允许中学生谈恋爱等等。这些认识思想上的偏差,如果出现在考场作文上,即使文章结构多么完整,语言多么形象生动,也不会得到高分,甚至会很低。因此,在立意时应注意能够揭示事物的本质,反映一种积极的健康的思想,给人以有益的启示。
二是忌“盲目”,宜“集中”
作文不集中在某一个主题上,中途转向另一个主题,从而使得已确立的中心不能贯穿始终,让人读后如在云里雾里,不知所云。如有同学在写题为《孔子曰》的作文时,将他知道的孔子的名言警句列举了很多,但没有一个总的中心,致使所选的材料如一盘散沙,连缀不到一块。应该抓住一句或者关系紧密的几句来集中论述某一方面。一篇文章只能有一个主题,全文应围绕着这个主题,把道理说深讲透,这就是集中。对于中学生来说,写作文时不能贪大求全,要有以小见大的意识,即通过小事情、小场景、小角度,来反映丰富的社会内容,揭示出深刻的社会主题,正所谓用一滴水来反映出太阳的光辉。如《卖甜秆》的作者就以小姑娘“卖甜秆—送甜秆—谈甜秆”为线索,结尾写道:“都说农民富了。富到什么程度了呢?十块八块钱在他们眼里不再是三月两月的用度了。生活富裕了,待人接物也显得大方了。”至此点明了题旨,用一根小小的甜秆,把农村改革之后,农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精神面貌的变化,实实在在地反映出来了。大处着眼,小处落笔,做到了以小见大,中心集中。
三是忌“陈旧”,宜“新颖”
平时人家怎么说,他就怎么说;过去怎么说,现在还是怎么说;题目中的导语有个什么观点,他绝对不敢提出异议来。这样的作文,可以说是老生常谈,人云亦云,了无新意。比如,以“沟通”为话题写作,很多同学不约而同地以“我们要和父母多多沟通”为中心,选取一两个故事来表达。这些文章,立意一般,得分较低。文贵创新,作文立意要敢于打破常规,敢于挑战旧论,突破俗套,对传统观念和社会定论大胆说“不”字,旨在从反面去发现事物新的特点,运用求异思维,发他人所未见,阐发出令人信服的全新思想和观点来,这种立意方法,通常被形象地称作“反弹琵琶”。例如,可以对不顾自己身受重病在身而忘我工作的行为提出异议,表达应该善待自己的思想;对送给贫困户钱财而不是技术、岗位的做法提出批评,表达扶贫还是要扶根本的看法等等。这些表达了与传统观念全然不同的主题思想,让人耳目一新。需要提醒的是,“反弹琵琶”的立意,必须符合客观实际,确保正确有理。
四是忌“肤浅”,宜“深刻”
不能由表及里,由浅入深,由果推因,由形观神的审察事物,不能透过现象深入本质,透过表面看到真相,经表面问题揭示原因,经外在形式洞察内涵。这样一来,看问题只能停留在表面了。具体地说,他们的文章只是回答“是什么”、“有什么”这一类的问题。作文要“大气”,要有高远深邃的立意,必须具有超越一般的眼光,能够从独特的视角纵向开掘,就是透过现象探究本质,依照结果探求问题产生的原因,从现状出发预测事物发展的趋向或结果,发现其蕴含的真谛,反映生活的底蕴。这样的思维方式,要求我们全面地而不是片面地看问题,联系地而不是孤立地看问题,发展地而不是静止地看问题。这时文章的立意,往往不再只是回答“是什么”“有什么”的问题,而是就“为什么”“怎么办”发表看法。
另外,立意要与时俱进,体现时代感,弘扬人文精神。主题要能够反映一定历史时期人们最关心和迫切要求解决的问题,有最现实、最普遍的社会意义,引起人们的深思。尤其要弘扬人文精神,关心、理解、尊重、同情他人,对人类当下和未来深怀忧虑,对自然与他人充满敬畏和感恩之情,尊重自然,敬畏生命,善于反思,审视自我,对自己的行为、思想、心态具有自我批判的精神。这样的文章,才具备高远新颖的立意,才能使读者赏心悦目,才能得到评卷老师的青睐。
作者简介:张兴虎,甘肃省古浪县第五中学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