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写结合,切实提高学生写作能力
2009-12-24熊春生
【摘 要】作文难,作文教学难,是广大师生的共识。近几年来,笔者坚持读写结合的方式指导学生作文,取得了一定实效。所谓“读”,包括两大方面:其一,读别人的文章;其二,读自己的习作。所谓“写”,就是在不断朗读的基础上进行的针对性训练。
【关键词】读写结合 写作能力 提高
作文难,作文教学难,是广大师生的共识。近几年来,笔者坚持以读写结合的方式指导学生作文,取得了一定实效,现略作陈述,以求教于方家。
一、读
所谓“读”,包括两大方面:
其一,读别人的文章。读名家名篇,读优秀杂志、期刊、报纸上的文章,读高考优秀作文,读同龄人的各类优秀习作。课外读,课内读。
课外读,引导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广泛涉猎,培养兴趣,开阔视野,启发思维,间接摄取写作材料,借鉴各类写作技巧。鲁迅、巴金、余秋雨,李白、杜甫、苏东坡,雨果、巴尔扎克、罗曼·罗兰、契诃夫……多读多了解,多受益。
课内读,主要是利用每天的读报时间(我所在的学校每天傍晚都安排了15分钟的读报时间),由学生自由选读一些优秀篇章与大家共享。《读者》、《青年文摘》、《散文选刊》、《美文》、《中国青年报》、《报刊文摘》、《语文报》、《考试报》及历年高考优秀作文均有大量值得一读的好文章。
其二,读自己的习作。这些文章又可分为两类:
第一类,业余习作。多年来,笔者一直要求学生必须养成自主写作的习惯,学生只要在日常生活中有了感受有了发现,就要以日记、周记、随笔等不同形式写下来,培养对生活的观察、分析、感悟能力。对于学生创作的各具个性的习作,笔者总是以欣赏的眼光加以接纳,并鼓励学生走上讲台,尽情朗读,展现自我风采。
第二类,指定练习作文。这是朗读的重点。笔者每两周指定学生练习作文一次,或给题材,或定题目,要求学生利用课堂或课余时间完成。作文完成后择日在课堂上公开朗读。学生可自由上台,一般情况下,由抽签来决定。朗读量为六至八篇。台下的同学人人参与打分,做评语。朗读结束后,全班进行讨论,最后由笔者点评。对未能朗读的作文,交由学生轮流批改,从标题到主题、从立意到结构、从语言到内容、从书写到字数,一一点评,按高考要求给定分值,然后集中上交笔者批阅,再由笔者总评。
十九世纪欧洲的一些文学沙龙里,作家们最愉快的事情就是向朋友们朗读自己刚脱稿的作品。这样做,一方面可以听取朋友们的宝贵意见,另一方面也可以让作家们通过朗读自己的作品获得极大的创作愉悦,提升成就感。
中学生正处于人生的花季,生活丰富多彩。他们敏感、细腻、好奇,有极强的表现欲,迫切希望得到别人(尤其是老师和同学)的认可。让他们朗读自己的作品,就是给他们一个舞台,让他们充分地展现自我,体会创作带来的愉悦,激发他们强烈的创作热情。
二、写
所谓“写”,就是在不断朗读的基础上进行的针对性训练。
《读者》2007年第20期“卷首语”摘录的是温家宝总理的一首诗:
仰 望 星 空
我仰望星空,
它是那样寥廓而深邃;
那无穷的真理,
让我苦苦地求索、追随。
我仰望星空,
它是那样庄严而圣洁;
那凛然的正义,
让我充满热爱、感到敬畏。
我仰望星空,
它是那样自由而宁静;
那博大的胸怀,
让我的心灵栖息、依偎。
我仰望星空,
它是那样壮丽而光辉;
那永恒的炽热,
让我心中燃起希望的烈焰、响起春雷。
朗诵此诗后,我要求学生作文,并课堂抽签朗读。几天后,高二课堂上涌现出了《热爱》、《我爱真理》、《希望之歌》、《妈妈的胸怀》、《吾将上下而求索》等优秀篇章。
2008年5月12日四川汶川发生里氏8.0级特大地震,人民生命财产遭受空前损失。巨大的灾情牵动了全中国亿万人民的心。5月14日晚上,在中央电视台新闻频道播出的“抗震救灾”直播节目中,著名主持人白岩松为全中国亿万观众朗读了一首催人泪下而又振奋人心的诗——《生死不离》。笔者上网查找后,打印成十几份,第二天一早张贴于学校各处,并在高一、高三课堂上和同学们轮流朗读:
生 死 不 离
王平久
生死不离,你的梦落在那里
想着生活继续
天空失去美丽,你却等待明天站起
无论你在哪里,我都要找到你
血脉能创造奇迹
你的呼喊就刻在我的血液里
生死不离,我数秒等你消息
相信生命不息
我看不到你,你却牵挂在我心里
无论你在哪里,我都要找到你
血脉能创造奇迹
搭起双手筑成你回家的路基
生死不离,全世界都被沉寂
痛苦也不哭泣
爱是你的传奇,彩虹在风雨后升起
无论你在哪里,我都要找到你
血脉能创造奇迹
你一丝希望是我全部的动力
流泪读完这首诗,笔者要求同学们作文。第二天,高三课堂上,同学们一个个表情沉重地走上讲台,朗读自己的作品:《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祈祷》、《为生命祈祷》、《我为你祈祷》、《愿生命坚强》、《愿生命创造奇迹》、《给废墟下的你》、《四川,别哭!》、《中国,坚强!》等。
北京奥运会后,笔者要求学生根据自己的所见所闻所读写一篇名为“奥运感怀”的文章,两天后朗读。两天后,学生纷纷完成了作文。抽签朗读评议后,笔者问大家:“你们把自己观看奥运的感受都写出来都读出来了吗?”“没有!”学生异口同声地回答。“那么,还有多少感受压在心里呢?”“很多很多!”“那好,那就继续写,给我写出一组‘奥运感怀系列,好不好?”“好!”第二周,全班同学几乎人人完成了两篇以上同一话题的作文。再次朗读时,大家争先恐后,竞相上台,个个激情满怀、神采飞扬。《中国,我为你自豪》、《我骄傲,我有一个强大的祖国》、《当国歌奏响时》、《有勇气就会有奇迹》、《永恒的奥运精神》、《张宁,我的榜样》、《笑在最后方能笑得最好》等,篇篇获得喝彩。
除了作文训练,课余我也要求学生写写心得,总结自己在读写中的体会。一个女生写道:“我是一个沉默寡言的人,我是一个胆小的女生。之前,我从未走上过讲台,更不要说公开朗读自己的作文了,但在老师同学的鼓励下,我终于迈出了人生中极为重要的一步,我这个羞于表达的人,竟然有勇气走上讲台,竟然获得了那么多的掌声,这真是一个奇迹!从此,我不再害怕作文了,我渴望更多地展现自己。”
让学生更多地展现自己,让学生更多地交流创作的体验,充分发掘他们写作的潜力,让他们在愉快的体验中不断吸取他人丰富的创作成果,进而切实提高写作能力,这是笔者在作文教学中不断努力的方向。
作者简介:熊春生,广西全州县第二中学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