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师的“五福宝地”
2009-12-24秦英凯
摘要作为一名称职的语文教师,要以积极健康的心态投入工作,获得事业上的成就感与幸福感,就必须经营好自己的“五福宝地”:人文精神的圣地,课堂教学的阵地,减压增知的旅游地,成就创新的自留地,引进项目的处女地。
关键词语文教师职业素养心理健康
如何克服职业上的“倦怠情绪”?如何时刻以饱满的激情创造性地工作?如何经常不断地体验到成功的喜悦和幸福?对于语文教师来说,我的体会就是精心耕耘自己的“五福宝地”,即人文精神的圣地,课堂教学的阵地,减压增知的旅游地,成就创新的自留地,引进项目的处女地。
一、呵护好自己的精神圣地
人常说“腹有诗书气自华”,也常常拿“儒雅”来形容一个人的精神气质特别好。我想,这“儒”大概便与儒家文化相关,这“雅”便来自《诗经》的风雅颂,都与语文教师有着天然的血脉联系。换言之,语文教师最应该具备儒雅的气质。从这个角度说。语文教师就应该以传统文化为主干,以外国文化和科技知识为两翼,构建自己的精神圣地。
作为一位语文教师,人文精神就是他的不可离弃的精神圣地。换言之,脱离了人文精神,他不可能成为优秀的语文教师。人文精神对内表现在文化积淀上,对外表现在气质修养上。而中国的语文教师的文化积淀首先是指中国文化传统的积淀,从诸子百家到史迁李渔,从李白杜甫到韩愈苏轼,从《三国》《水浒》到《西游》《聊斋》,一言以蔽之,凡是我国精神家园里的珍宝,我们不仅应该随时能够拿出来数一数,还应该让其中的精髓融化在自己的血液中,使我们的气质得以升华。
中国的文化传统是一种包容的传统。他不仅能够包容中亚的“反弹琵琶”,能够包容南亚的邮可弥陀佛,自然也能够包容欧美的托尔斯泰、卡夫卡。有了它们,我们会更加充满激情,更加率真。坦率地说,如今年轻一代的教师在接受吸收外国文学文化方面有着先天的优势,因此也就更具备热情率真的优点,是值得“老”教师“名”教师们学习的。于是,把外国的文化传统中的精髓变成自己精神家园里的“珍宝”,你就会具有更加丰富多彩的气质。
对于高中语文教师来说,绝对不要树立“门户之见”,甘愿做自然科学的“门外汉”。吸收人类文明成果,紧跟时代的步伐,是保证教师永不落伍的必要条件。近年来高考试题经常出现“超导”“克隆”“可燃冰”等高新科技的论文,许多优秀的语文教师在教中学,结果对这些知识的掌握程度丝毫不亚于理科教师。我觉得,敢于站到科学技术的前沿,你会具有更加积极向上的气质。
二、坚守住自己的课堂阵地
俗话说,“到什么山上唱什么歌。”作为教师,身处学校这个山头,要唱的歌就是教学。而舞台就是课堂。教不好课,教不出成绩,都意味着阵地的丧失。坚守课堂主阵地,一方面要教好课。这需要教学能力、组织能力和应变能力,另一方面要教出成绩,这需要指导能力、总结能力和概括能力。
对于教好书,我曾经有这样的经历:1979年,我刚加入教育工作,指导我教书的是一位德高望重、经验丰富并且业绩突出的老教师。他向我提出语文能力的“过关标准”就是拿一篇文章,给一本字典,准备三十分钟就上课。试想,这极其朴实的“语文能力”包括了多么丰富的内涵!它不仅包括对文章的分析能力,对语言的理解能力,还包括丰富的背景知识和娴熟的讲解技巧。
具备了“语文能力”,也仅仅是在“教书”而已,或者说是在“授之以鱼”。而要进一步“授之以渔”的话,则需要具备自如的组织能力,即调动学生独立钻研,互相学习,学会学习。
教得好书必然教得出成绩。但是,“教出成绩”也分三个层次。取决于三种能力,即指导——总结——提炼,具体说就是指导方法,总结规律,提炼精髓。
比如当今高考中师生都视如畏途的“诗歌鉴赏”题型,“指导法”往往强调书读百遍,其意自见,然后领着学生一首诗一首诗地去积累:总结者则从文艺理论书籍中收罗出大量名词概念来,一二三四,甲乙丙丁,全则全矣,只是学生负担如此重,又如何记得牢呢?而提炼法则要求“化简”,以减轻学生负担,记得住,用得上,拿到分。拿“炼字”题来说,就化简为“四分题四句话”,解词译句指手法讲效果,保证得全四分。万无一失。
实践表明,恰当地提炼应试精髓,不仅可以出成绩,而且有利于节省学习时间。提高总成绩。
三、开辟出自己的旅游地
若要教得出色,就得不断充实自己。可是教师也是凡胎肉身,不可能除了教书就是读书。摆脱困境的最好办法就是现代教学理念提倡的“在娱乐中学习”。而增长知识的轻松手段就是旅游。
旅游有多种,有游名山大川的,有游繁华都市的,也有游文化古迹的。但是不管哪一种形式的旅游,都有一个共同特征,就是花钱。不过,当你成为“余秋雨”,可以旅游之后写文章赚稿费的时候,就可以“以游养游”了。
读书也有多种,可以读经典,可以读时尚;可以借着读,可以买着读。但是不管怎样读书,也都有一个共同特点,就是耗时间和花钱。不过,当你能够买书以后读,读书以后写点文章,赚稿费以后再买书的时候,就可以“以书养书”,再不必为“书价高”烦恼了。
所以,我主张教师在课余生活中多读一些书,并且把“休闲性阅读”和“钻研式阅读”结合起来。前者的作用在于放松自己,填补业余生活,同时“顺手牵羊”地获得一些教学用得上的东西;后者的好处在于撰写随笔,提高自己,升华自己,使自己向学有专长的专家学者迈进。
四、耕耘好自己的自留地
在北京教育学院参加国家级培训的时候,全国中语会的副会长苏立康先生做我的导师。结业前夕师生话别,苏先生说,有了“国家级”的金字招牌,你也可以“东南飞”了呀。当时,贫困地区的优秀教师往东南沿海发达地区“跳槽”的事情很多。我自嘲说,我的适应能力差,可不敢随便往外面跑。苏先生问。你回去之后打算做什么呢?我想想说,我打算写两本书,一本是教育教学论文集,一本是散文随笔集。先生赞许道,有如此想法的中学教师还真的不多呢。
也许有许多朋友感到奇怪,一个中学教师,为什么执意写出属于自己的“著作”?这源自于对一种悲剧的深深拒绝。人们常常歌颂教师是“红烛”,赞美他们“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这不能不说是一种悲剧的结局。同时,如果我们的水平总是那么“原地踏步”的话,我们也永远无法引领学生走向更远的未来。
于是,要求学生写作文,我自己就也写作文。曾经有人嘲笑“教练教练,只会教,不会练。”也曾经有人善意地说,教师的灵感远远不及学生,不必以短示人。然而我却认为,“光说不练是假把势”,只有一边讲授,一边示范,给学生做出样子来,才能让学生口服心服。随着《镇潢桥祭》《别了,板桥上的寒霜》等一批散文的陆续发表,不仅我个人信心大增,学生的“崇拜”之情日益增长,指导起学生写作来也更加得心应手了,
当然,语文教师“自留地”并非仅仅指业余创作,可以根据各自的爱好特长和实际情况去选择。有一段时间,我对做教学科研课题感兴趣,就联合一些志同道合的老师承担了一个省级重点课题《中学教师终身学习研究》,我自己承担了《中学语文教师终身学习研究》这个子课题,一年以后,我们完成的一个包含语数英、物化生、政史地、体音美和信息技术共13个子课题,长达二十万字的科研报告,被评为河南省一等奖。
因此,可以这样说,一位教师如果开垦出自己的“自留地”并且用心耕耘的话,那么他将会不断得到“登高”的感觉,并且不断体会“成就”的喜悦。
五、保留好永久的处女地
作为语文教师,应该具有长远的眼光。不断接受新生事物,不断“引进”新项目。
前年,我教的班级中有同学在玩“博客”,我看见以后很是羡慕。你想,一个成年累月与文字打交道的人如果拥有自己的网站,自己创作,自己编辑,自己发表,直接面对读者,该是何等惬意的事情!于是,我就在保留好的“处女地”上引进了“博客”项目。这里,电脑是“园地”。电脑技术是“基础”,有了这些,我很快就在网易上以“江河淮海老秦人”的网名申请自己的个入网站。正巧,当时《孤箫残荷》刚刚杀青,我对楚汉战争那段历史正熟悉,于是就以楚汉历史人物为话题写起了随笔,结果一发不可收,几乎是每周两到三篇,很快就掌握了历史随笔和人物随笔的技巧,“玩博客”又成为我的“自留地”了。
可以说,“个人博客”为我赚足了风头。试想,玩博客者哪一个没有上过学,哪一个没有老师,他们的老师中有几个能够“玩博客”?所以。通过博客,我招收了来自五湖四海的许多学生,他们纷纷留言夸奖,称“作为您的学生一定很幸福。”而我自己的学生更是因此而充满自豪感,甚至我们学校的学生都会以“江河淮海老秦人”自豪。
总之,职业倦怠是现代社会的通病。而努力耕耘自己的“五福宝地”则是语文教师克服倦怠,创造成绩,成就自己的好方法。哲人说过,太阳每一天都是新的。当我们把心思放在自己的“五福宝地”上面的时候,我们就能够获得职业上的自豪感。事业上的成就感和人生旅途的新鲜感,真正发现每一天的太阳都不一样,每一天的人生都不一样。
教育是爱的共鸣。
作者简介:秦英凯,河南省潢川一中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