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失落的语文课
2009-12-24王少辉
摘要在当下的中学生学习中,语文成了一门倍受冷遇的课程。如何改变这一现状,是值得语文教师关注的问题,笔者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提出了一系列应对的措施。
关键词语文教学课堂教学教学理念教学方法
课余时间里常能听到学生们对某文学作品津津有味的谈论。但学生们在说及语文课时总感觉兴趣不大,老师们也感叹语文难教,是什么让学生宁愿看课外书,也不愿喜欢目前所上的语文课?我想造成这种情况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一,可能与语文学科自身的特点有关,语文强调的是点滴积累,用同样的时间去读语文收到的效果远没有数理化好,自然他们就忍痛割舍了语文;其二高考语文更注重能力的考查,试题出自语文课本所占的比例越来越少,教师在台上挥汗如雨,学生在台下昏昏欲睡,最终不能取得令人满意的成绩,学生认为学习课本没用,久而久之,对语文学习就不感兴趣了。
语文教师要想在各学科之间占有一席之地,让学生意识到语文是不可或缺的学科就要从教师自身做起,一方面不断提高自己的文化修养,男一方面要深入研究如何在有限的时间内提高教学质量。而今,全国各地都进行了轰轰烈烈的新课程改革,这对语文教师来说是一种全新的挑战。但同时也为教师角色的转换与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条件,为重新赢得学生对语文学科的青睐创造了最有利的时机。
一、语文教学是师生对话的平台
《语文新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语文教学应在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中进行”,“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的对话过程”。既然是平等的对话过程,那就不能是我在台上讲,你在台下记,甚至摆出严师的架势,不苟言笑,让人望而生畏。语文教师应当充分利用语文课情感丰富的特点,把自己置身与作者的感情之中,把文中的喜怒哀乐之情用自己多变的教态和传神的语言充分表现出来,这就是我们要提倡的微笑教学,做到以情动人。因此教师适时而恰当地变换教态,是教者以“形美”作用于学生视觉器官的态势语言,它使学生的注意力高度集中,从教师有意识的教态中得到启发,从而积极思考,轻松地掌握知识。而精炼的语言。是教者以音美去感染学生,使他们在运用视觉的同时,也能充分地发挥听觉这一学习器官的功能,收到好的学习效果。这就要求教师语音的轻重缓急适时适度,声调抑扬顿挫,流利标准。这样,有利于学生感知、理解课文内容,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二、放开手脚,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以往很多教师靠加班加点,加大学生的课业负担来争取高分,课堂上惟恐学生学不懂,学不够,总是把教材分解成一个个小块,滔滔不绝地一一塞进学生的脑海中,生怕知识点有什么遗漏,学生只是厌烦地记,被动地学,没有主动权。而真正高质量的教学方法应是教师少讲精讲,在教的过程中做好示范,让学生主动地、积极地学习,养成自学能力。当学生掌握了某一种方式方法后,教师要教给学生学会变化,做到举一反三。新课程也“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让过去的“讲堂”变为真正的“学堂”,学生在此学会如何通过自身努力去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从此,也学会了总结。叶圣陶先生说过:“语文教学的成功,在于学生自能读书、自能作文。”要让学生真正自主地学习,教师把握好自己的角色尤为重要,作为课堂教学的参与者、协作者,教师应当统筹全局,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特点,恰当地创设情境,科学地组织学生活动,确立科学具体的教学目标并充分发挥多媒体作用。让学生带着问题协作交流,进行探讨式学习。在课堂教与学的过程中,完成学生与老师,学生与学生的多向交流。学生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中,不仅学到了知识,锻炼了能力。掌握了读书的方法,更重要的是注重了入文内涵。有了价值观的熏陶。
三、改变旧有的教学观念,提升自身的专业素养
过去,我们脑海中更多的是教材意识、教参意识,以纲为纲。以本为本。眼睛盯着知识点,强调的是标准答案,应对的是统一考试。而新课程改革决不仅仅是换一套教科书,它是一场教育观念的更新,人才培养模式的改变,是一场涉及到课堂教学方式、学生学习方式以及日常学校管理等全方位的变革。为此,新的教育理论的学习应尽早列入教师的阅读计划。探究性学习、研究性学习等书籍,也应成为教师案头的必备书籍。这样才能成为一个高素质的教师,才能在具体教学实践中符合现在的新课程强调的“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的要求。做到从学生的经验出发,向学生的生活世界回归。教学方式由被动的接受式转向探究性学习、自主合作学习。
新教材与旧教材相比,最大的变化是知识的呈现方式多样,而且有可选择性,解决问题的策略多样化,强调思维的多层次、多角度,答案不是唯一的,而是有开放性的,这在很大程度上激活了学生的思维,激发了学生去寻找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当然也对教师提出了严峻的挑战。比如教材中给学生留下思考的余地,同时也给教师留下了发挥无限智慧和创造力的空间。这就需要教师自觉地学习新的专业知识,实现自己的专业发展,以提高自身的素质。
四、创设宽松的课堂氛围,做个博学多才的总导演
我们总是说课堂是教师表演的舞台,其实学生才是真正的演员,教师是导演,营造一个和谐愉悦的氛围,创设一个可以让学生发挥才能的平台,使学生按照我们设定的构想去表演,最大可能地发掘学生的潜能。当代的学生知识面广,个性也更突出,而且也很有表现欲,顺应学生的这个特点,让他们在同学面前露一手,既可达到教学目的,又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同时也建立起了平等、民主、和谐的新型师生关系,通过和谐的师生关系促进学生个性与创造性的发展。当然。这要求教师首先要认真研究教材,充分地占有资料,这里的知识不是孤立静态的知识,因为新课程标准已“不再刻意追求语文知识的系统和完整”,要让学生有开阔的视野。老师通过提问把知识之水送过去,激发学生去思、去想;学生的回答又汇成涓?目细流不断涌入,知识交融的同时会碰撞、激荡出智慧的火化。让学生们在快乐中去探索、去获取知识、去创新、去实践。这种互动的开放教学给学生提供了展示自我的舞台,同时也给老师创设了无限的研究空间。
五、培养爱好。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古人云:“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面对着各种各样的课程,要保持学生对语言学习历久不衰的爱好,就必须培养学生对语文强烈的兴趣,从而爱语文学语文,这是语文教学成功之道。与爱好密不可分的是习惯,要提高语文教学的效率,必须培养其良好的习惯。首先是观察的习惯。社会是一本厚厚的教科书,在学校里学不到的东西,可以通过观察社会学习社会来获得。教会学生养成观察的好习惯,多去观察身边的人、事、物,并把观察到的记录下来,久而久之,生活素材就丰富了。其次是勤于思考的习惯。孔子说:“学而不恩则罔。”要让学生把所学的知识和所观察到的东西在头脑中长期地保留下去,不教会学生思索,就会和语文教学目的背道而驰,因此,教师要经常让学生学会由此及彼。透过表面现象看本质的思考方法,从而养成思索的习惯。
新课程改革为老师创造了一个新的机遇,一切为了学生,这将是老师心中的奋斗目标:赋予学生自由,也将是老师教学中的规范。愉快的教与学,将令老师与学生在教学共同成长,并使学生在学习中既获得知识又得到个性的培养与健康发展。
作者简介:王少辉。福建省南靖县第一中学高级教师,语文教研组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