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两个务必”的不朽历史魅力

2009-12-24毛维军

党史文苑 2009年22期
关键词:现实价值党的建设

毛维军

[摘 要] 毛泽东在党的七届二中全会上提出了“两个务必”的重要思想,六十年来它始终保持着不朽的历史魅力。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两个务必”对巩固党的执政地位、扩大执政资源,对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仍具有特殊价值。

[关键词] 两个务必 历史传承 现实价值 党的建设

一、“两个务必”的提出

“两个务必”是特定历史时代的产物。从直接背景看,它形成于中央进驻西柏坡,中国革命即将取得全国胜利前夕。革命胜利以后怎么办?共产党能否经受胜利的考验?能否执好政,保持和人民群众的鱼水情?是党中央和毛泽东所面临的崭新课题。“两个务必”的提出还有更深层次的间接背景。一是在党的历史上,“曾经有过几次表现了骄傲,都是吃了亏的。”[1]而且因为胜利,“党内的骄傲情绪,以功臣自居情绪,停顿起来不求进步情绪,贪图享乐不愿再过艰苦生活的情绪,正在生长。”[2]二是毛泽东对1941年皖南事变后郭沫若的《甲申三百年祭》一文的深刻洞悉,要谨防李自成的悲剧,小胜即骄傲,大胜更骄傲,一次又一次吃亏。三是毛泽东与黄炎培的那次著名谈话,如何摆脱历史周期律的支配力、防止“人亡政息、求荣取辱”引起了毛泽东深层思考。

于是,毛泽东富有预见性地对可能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对全党提出了谆谆告诫:“夺取全国胜利,这只是万里长征走完了第一步。如果这一步也值得骄傲,那是比较渺小的,更值得骄傲的还在后头。在过了几十年之后来看中国人民民主革命的胜利,就会使人们感觉那好像只是一出长剧的一个短小的序幕。剧是必须从序幕开始的,但序幕还不是高潮。中国的革命是伟大的,但革命以后的路程更长,工作更伟大,更艰苦。这一点现在就必须向党内讲明白,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3]这便是著名的“两个务必”。“两个务必”可谓是共产党面对新的困难和挑战在自身建设方面的警示宣言。

二、“两个务必”的历史传承

中华民族的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艰苦奋斗、谦虚谨慎、不骄不躁,一直在五千年的历史长河中闪耀着灿烂的光辉。“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俭,德之共也;侈,恶之大也。”“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等等,都体现了艰苦奋斗的精神。“温温恭人,惟德之基”“低洼下,水流之;人谦下,德归之。”“川泽纳污,所以成其深;山岳藏疾,所以就其大。”“江海所以能为百谷王者,以其善下之,故能为百谷王。”等等,都体现了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中华民族以这些为精神力量,改造自然、探索真理、追求真善美。

在革命战争时期,善于运用中国古典文化和古代辩证法的经典大师毛泽东,在七届二中全会上用新的语言、新的观念高度概括了中华民族的这种精神,形成了“两个务必”的思想。经过毛泽东的倡导和身体力行,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转化为中国人民夺取革命胜利的法宝,在探索新中国建设的道路上,中国人民将这种精神发扬光大,形成了“大庆精神”“两弹一星精神”“雷锋精神”“孔繁森精神”,创造了一个又一个奇迹,使中华民族屹立于世界之林。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中国进入改革开放的全新时期,如何加强党的建设、如何开创社会建设的新局面成为党中央亟待解决的突出问题。在新形势下,邓小平不仅传承了毛泽东“两个务必”的思想,并赋以了新的内容。一是指出了艰苦奋斗和实现四个现代化的关系。他指出:“中国搞四个现代化建设,要老老实实地艰苦创业。”[4]二是要求党员干部在艰苦创业方面发挥先锋模范作用。他强调指出:“艰苦创业,首先要我们党员、干部,特别是高级干部带头。我们不是反对特殊化吗?这是一场严肃的斗争。特殊化不只是部分高级干部,各级都有,各个部门都有。总之,我们一些干部成了老爷就是了。我们的党员、干部,特别是高级干部,一定要努力恢复延安的光荣传统,努力学习周恩来等同志的榜样,在艰苦创业方面起模范作用。”[5]三是要进行艰苦奋斗的长期教育,增强防腐能力。邓小平总结改革开放的教训时强调指出:“艰苦奋斗是我们的传统,艰苦朴素的教育今后要抓紧,一直要抓六十年至七十年。我们的国家越发展,越要抓艰苦创业。提倡艰苦创业精神,也有助于克服腐败现象。”[6]

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当时间指向二十世纪九十年代,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深入,党的执政地位受到严峻考验,江泽民在新的时代高度对“两个务必”给予了新的思想内涵。一是专到西柏坡,要求全党同志必须始终坚持“两个务必”,并作了重要题词:“牢记‘两个务必,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二是对“两个务必”新的概括,江泽民在八届人大一次会议上提出了64字精神:“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积极探索,勇于创新,艰苦奋斗,知难而进,学习外国,自强不息,谦虚谨慎,不骄不躁,同心同德,顾全大局,勤俭节约,清正廉洁,励精图治,无私奉献”。

随着改革的深入,中国进入了黄金发展期和矛盾凸显期,胡锦涛不仅作出了要求全党重温“两个务必”的指示,并能对其不断丰富与发展。一是把艰苦奋斗提升到民族、国家和政党的支撑力高度:“一个没有艰苦奋斗精神作支撑的民族,是难以自立自强的;一个没有艰苦奋斗精神作支撑的国家,是难以发展进步的;一个没有艰苦奋斗精神作支撑的政党,是难以兴旺发达的。”[7]二是在阐述“两个务必”的深刻含义时,强调了两个重要思想。一是在伟大的成就面前,要坚决防范和克服骄傲自满情绪和贪图享乐思想;二是不论我们的党取得什么样的成就,都必须长期坚持艰苦奋斗,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本色和宗旨,不断维护和实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三是要处理好“两个务必”与解放思想、大胆创新的关系。我们讲艰苦奋斗,不是否定合理的物质利益,而是要大力提倡“艰苦奋斗、自强不息、与时俱进、开拓创新的精神。”[8]

三、“两个务必”的现实价值

建国六十年来,一代又一代的共产党人,始终保持“两个务必”的优良作风和优良传统,并结合时代发展特征加以完善和发展,既体现了共产党党与时俱进的理论品格,展示了我党的政治本色和超凡的政治智慧,也凝聚着共产党执政六十年的经验总结。中国人民和中国共产党把这种精神转化为巨大的物质力量,这种力量在社会主义革命、社会主义建设、改革开放和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的各个历史时期都发挥了极其巨大的作用。当前,我们已经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这种精神依然是我们昂首前行的重要法宝。

(一)坚持“两个务必”,是我党完成新时期三大历史任务的需要。江泽民在庆祝建党80周年讲话中指出:“在新的世纪,继续推动现代化建设,完成祖国统一大业,维护世界和平与促进共同发展,是我们党肩负的重要历史任务。”

改革开放三十年来,我们虽然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但是要实现这三大历史任务,可谓任重道远。我们的路还很长,压力会更大,挑战会更多,因此必须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和艰苦奋斗的精神,“决不能自满、决不能懈怠、决不能停滞。”如果我们满足于现在所取得的成就,骄傲自满、不思进取,那么我们就会被时代淘汰,伟大的历史使命就会陷于流产。

(二)坚持“两个务必”,是我党解决两大历史性课题的需要。跨入二十一世纪,中国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新的发展阶段,随着世情、国情、党情的变化,不断提高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水平,不断提高拒腐防变和抵御风险的能力这两大历史性课题摆在了全党同志面前。“两个务必”是党在面临历史性课题面前应当遵守的思想方法和行为准则。“谦虚、谨慎、不骄、不燥”的精神状态和“艰苦奋斗”的工作状态是共产党人的政治素养,是我党战胜困难、提高领导水平和执政水平的法宝之一,更体现了一种共产党人对历史对人民负责的态度,也正是这种态度使得我党始终保持着清醒的意识,不断加强自我监督、增强党性修养,自觉提高了拒腐防变和抵御风险的能力。

(三)坚持“两个务必”,是我党扩大执政资源、巩固执政地位的需要。执政资源是指中国共产党执掌国家政权实现人民利益所依靠的客观的、主观的、物质的、文化的、体制的、观念的、历史的、现实的等资源,主要包括党的先进性资源、制度资源、法理资源和群众资源。而群众资源是党执政资源的基础性的、最核心的资源。“必须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始终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是我党执政成功的重要经验。我们党最大的政治优势是密切联系群众,执政后最大的危险是脱离群众。密切联系群众的途径方式很多,但是最根本的一条就是要求我党始终保持“两个务必”的执政意识,把在胜利面前的“谦虚”一以贯之,在改革面前的“谨慎”一以贯之,在表扬面前的“不骄”一以贯之,在困难面前的“不躁”一以贯之,在工作环境和生活条件改善面前的“艰苦奋斗”一以贯之;把“权为民所谋、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一以贯之。这样我们的党才能得到群众的认可、赞同、满意,才能不断扩大党的民心民意资源,巩固党的执政地位。

(四)坚持“两个务必”,我党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的需要。当年毛泽东把从西柏坡前往北京建立新中国,称为“进京赶考”;现在,胡锦涛则将我们党带领人民践行科学发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视为“这场考试的继续”。“两个务必”不仅是对于当前基本国情、现实党情的深刻认识,更是对于“建设一个什么样的党和如何建党”的方法探索;不仅是思想的要求,更是实践的要求,在认识和实践上对我党如何领导全国各族人民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的伟大事业具有根本性的导引性意义。面对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的“大考”,只有始终牢记“两个务必”,才能理性地判断新形势、正确地对待新成绩、清醒地认识新挑战、从容地面对新征程,从而考出优异的成绩、交出满意的答卷。○

参考文献:

[1]毛泽东选集(第三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947.

[2][3]毛泽东选集(第四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1438、1439.

[4][5]邓小平文选(第二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257、260.

[6]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关于艰苦奋斗、居安思危、保持同人民群众血肉联系的论述[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0:4—5.

[7][8]胡锦涛.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N].人民日报,2003-1-3.

责任编辑 梅 宏

猜你喜欢

现实价值党的建设
马克思社会结构理论的当代价值
浅析列宁政治遗嘱中的“党的建设”
卢卡奇物化理论对中国当代启示
改革举措落实难的表现及其化解
把“两学一做”落实在思想上和行动上
浅析洛克的有限政府思想
新媒体在高职生政治价值观教育中的价值研究
低星级酒店员工晋升制度的优劣势分析及对策研究
张载的“民胞物与”及当代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