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试析“和谐世界”与“三个世界”理论的共同思想内核

2009-12-24赵相斌李小燕

党史文苑 2009年22期
关键词:外交世界理论

赵相斌 李小燕

[摘 要] 新中国成立60年来,我国的对外战略进行了数次重大调整,其中1974年毛泽东提出“三个世界”理论和2005年胡锦涛提出构建“和谐世界”是我国外交“世界观”的两次重大飞跃,对于我国开拓新的对外交往局面产生了重大的影响。两种外交“世界观”虽然产生于中国不同的发展阶段,但是,两种理论存在着共同的思想内核,它反映了中国对建立什么样的世界秩序的基本态度。

[关键词] 和谐世界三个世界共同点

2005年9月,在联合国成立60周年首脑会议上,胡锦涛同志发表了题为《努力建设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的讲话,提出了构建“和谐世界”的新理念。他向世界宣示构建“和谐世界”将成为中国新世纪指导外交工作的新宗旨。回顾历史,我们发现这是我国在外交理论方面第二次提出关于“世界”的表述。第一次是毛泽东在1974年2月会见赞比亚总统卡翁达时,提出的关于“三个世界”划分的思想。

“和谐世界”与“三个世界”理论,都是中国的外交“世界观”。所谓外交“世界观”,是指一个国家对世界秩序的一种基本看法和基本主张,以及对自身在国际上的地位和作用的认识。“和谐世界”与“三个世界”理论虽然产生于中国不同的发展阶段,但是,这两种理论却存在一脉相承的思想。

一、“和谐世界”与“三个世界”理论都要表明“中国是机遇而不是威胁”

近年来,随着中国迅速发展,中国与世界的互动更加密切,中国在地区和世界事务中的影响越来越大,这也引起了国外一些势力的不安,各种版本的“中国威胁论”甚嚣尘上。比如,鼓吹中国正在掏空世界其他地区的制造业,宣称中国将导致全球的资源和能源紧张。甚至有美国多家媒体把中国说成是一只难以满足的能源“饿龙”,正利用一切手段在全球“圈油”。[1](p72)这些错误观点损害了中国的国际形象,增加了中国参与国际事务的成本,不利于中国加强与世界其他国家的交流合作。因此,化解所谓的“中国威胁论”已成为中国外交的重要内容。中国提出构建“和谐世界”,强调以合作谋和平,以合作促发展,实现互利共赢,这是对各种“中国威胁论”的直接回应。正如2005年12月6日,温家宝在法国发表题为《尊重不同文明,共建和谐世界》的演讲中所说:“中国坚定不移地走和平发展道路,实行互利共赢的开放政策。全世界有识之士都看到,中国的发展对世界是机遇,而不是威胁。”构建“和谐世界”,充分展示了中国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的决心,也表明中国还将尽可能地给予第三世界国家力所能及的援助和支持。近年来中国通过中非合作论坛、中拉合作论坛等形式,加强与第三世界国家的合作,向他们提供物质和技术援助等。这些实际行动,充分反映了中国的发展是世界的机遇。

70年代,毛泽东提出“三个世界”的划分,正是在对来访的非洲国家领导提出的。当时苏联与美国争霸,严重损害了社会主义的国际声誉,加重了亚非拉国家对作为新兴地区强国的中国的顾虑。为此,“三个世界”理论的提出力图化解亚非拉国家对“社会主义中国”的恐惧,表明“中国与亚非国家是有着共同身份的”[2](P16-19),进而赢得亚非拉国家的认同和支持。其实这种思想早在新中国建立不久就已经萌发出来了。建国后,虽然中国实行“倒向社会主义阵营”的外交路线,但是仍希望能尽可能的扩大自己的外交空间,为此就必须化解一些国家由于对中国的社会制度的不理解而产生的疑虑。所以1955年,周恩来在万隆会议上面对不少亚非国家对中国的疑虑,他在讲话中强调“中国代表团是来求同而不是来立异的。”[3](P153)中国与亚非国家能从解除殖民主义痛苦和灾难中找到共同基础。在这个讲话中,周恩来还多次使用“同样的”“一致的”表述,这就是希望亚非各国应看到中国与其他亚非国家一样都有着同样的挑战和共同的利益,不应该基于意识形态的差异而对中国产生“疑虑、恐惧和排斥”。中国并不是威胁,中国的发展恰恰是反对霸权主义力量的增强,是世界和平力量的增强。

从这点来看,“和谐世界”与“三个世界”的提出都是力图化解外界对我国国际形象产生的误解,拓宽中国的外交空间。

二、“和谐世界”与“三个世界”理论都宣示中国正视和尊重“多样性”的外交立场

文明多样性是人类社会的基本特征,也是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动力。“9.11”事件发生后,关于“文明冲突”的争论此起彼伏,《文明的冲突与世界秩序的重建》一书的作者亨廷顿认为,“在正在显现的世界中,属于不同文明的国家和集团之间的关系不仅不会是紧密的,反而常常会是对抗性的。”“在宏观层面上,最主要的分裂是在西方和非西方之间,在以穆斯林和亚洲社会为一方,以西方为另一方之间,存在着最为严重的冲突。未来的危险冲突可能会在两方的傲慢、伊斯兰四家的不宽容和中国的武断的相互作用下发生。”[4](P199)这种所谓的“文明冲突论”是对过去“制度冲突论”的所谓“创新”,它为当今世界的许多冲突找到了另外一个原因。客观分析“文明冲突论”,我们应该肯定它在一定程度上是对当今不同文明在交流中产生的冲突和矛盾的一种反映,但它武断地将国家间的矛盾完全归因于不同的文化传统,这一点是不正确的。当今世界各种文明确实存在很大的差异性,这种差异性确实为误解、误读留下空间;但是,也正是这种差异性才使世界丰富多彩,充满生机,也才为合作找到了空间和基础。就像市场上的商品交易,只有一种商品是难以构成一个丰富的市场的,也是难以满足不同主体的需要的。当前国家间的主要矛盾还是利益矛盾,特别是不公正的国家政治经济体系所造成的发展差异和利益矛盾。因此,试图通过推行一种文化、一个模式来解决各种现实矛盾是难以实现的。如果肆意凭借强权推行所谓“唯一合理”的模式和文化,自然会引起强烈地抵制和反对。“和谐世界”强调维护文明的多样性和发展模式的多样化,努力构建各种文明兼容并蓄的世界。这是符合时代潮流的,也是符合各国广大民众的利益的。

20世纪70年代,毛泽东提出“三个世界”理论时指出,美国、苏联是第一世界,日本、欧洲、加拿大是第二世界。中国是第三世界。亚洲除了日本都是第三世界。整个非洲都是第三世界,拉丁美洲是第三世界。[5](P600-601)这改变了传统的以意识形态为标准划分国际政治力量的做法,反映出毛泽东认为“社会主义阵营与资本主义阵营的划分”不能完全反映国际政治力量的多样性。邓小平也说:“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的差别,不应成为发展国家关系的障碍。”[6](P74)这都反映,中国领导人认为,不能简单的用意识形态和社会制度将世界“一分为二”,而更强调对世界和平与发展构成巨大威胁的不是意识形态和社会制度的差异,而是霸权主义、大国主义和强权政治。世界不同社会制度的国家可以联合起来共同反对霸权主义,共同维护世界的和平与发展,不能认为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的差别必然导致敌对。可以说,在毛泽东、邓小平那里已经有尊重“多样性”发展的思想萌芽。

可以说,“多样性”是“和谐世界”和“三个世界”理论共同的重要思想内涵。

三、“和谐世界”与“三个世界”理论都宣示要“反对霸权主义”,努力追求公正、平等的国际秩序

冷战结束,持续近半个世纪的“两极”格局瓦解。对于未来世界格局的演变,不同的国家有着不同的看法。美国试图想把世界带向由它主导的单极世界。美国人罗伯特·卡根在《仁慈的帝国》一文中,极力鼓吹建立新型的“美利坚帝国”。他认为,只有美国的主导地位才能维持国际安全和繁荣,世界应该接受美国这个“仁慈的帝国”。[7](P46)但是,其他国家都力图推动世界向多极化方向发展。中国也主张世界各国不分大小一律平等,世界事务应由所有国家平等协商,共同来解决,反对一两个大国垄断国际事务,反对单边主义。这既是国家关系民主化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解决当今世界各种问题的客观要求。

当今世界,国际恐怖主义、跨国犯罪、严重传染疾病等非传统安全问题有增无减,气候变化、自然灾害、人口环境、能源资源等人类可持续发展矛盾日益突出。这些问题已经将各国利益紧密地联结在一起,要求各国必须加强合作。而“单边主义”是加强合作的最大障碍。当前,一些国家凭借自身的经济、军事优势肆意将自己的意愿强加于他国,严重破坏了国际交往中民主准则。这既不利于国际和平,又不利于共同应对各种挑战。

构建“和谐世界”已经成为推动各国合作,共同应对挑战的迫切要求。“和谐世界”强调,在政治上各国应相互尊重、平等协商,共同推进国际关系民主化;在安全上要相互信任、加强合作,坚持用和平方式而不是战争手段解决国际争端,共同维护世界和平稳定。[8](P383-384)可见,“和谐世界”理论所强调的平等、对话、合作,符合多边主义的精神实质,是对单边主义的否定和斗争。

“三个世界”理论产生的时代背景是美苏争霸。在两极对峙的冷战格局中,大国往往为一己之私肆意践踏别国主权,干涉他国内政,整个国际体系是不民主的。对此,中国领导人曾多次给予了严厉的遣责,并就中国处理国际事务的原则进行了阐述。比如,毛泽东说:“世界上的事就是要商量商量。国内的事要由国内人民自己解决,国际间的事要由大家商量解决,不能由两个大国来决定。”[9](P590)邓小平也讲:“有一点最重要,就是任何大党、中党、小党,都要相互尊重对方的选择和经验,对别的党、别的国家的事情不应该随便指手划脚。”“我们反对人家对我们发号施令,我们也决不能对人家发号施令。这应该成为一条重要的原则。”[10](P76-77)这些思想实际上体现了中国反对霸权主义、反对干涉他国内政,积极倡导和追求国际关系中的平等和民主。

“和谐世界”理论和“三个世界”理论都是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组成部分,都深刻地反映了中国人对于世界的一种普遍看法,即世界应该是多样性并存,相互尊重,完全平等的。○

参考文献:

[1]焦占广.冷战后美国炒作“中国威胁论”的特点及原因分析[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06.4.

[2]牛军.两个视角的交叉点[J].世界知识,2006.17.

[3]《周恩来选集(下)》[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4.11.

[4]亨廷顿.文明的冲突与世界秩序的重建[M].北京:新华出版社,1998.3.

[5][9]《毛泽东外交文选》[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世界知识出版社,1994.12.

[6][10]《邓小平同志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学习纲要》[M].北京:中共中央宣传部、学习出版社,1995.5.

[7]吴茜,杨芳.美国“新帝国主义论”:内容、原因和实质[J].中国党政干部论坛,2007.7.

[8]章沁生.始终不渝走和平发展道路[J].参见《十七大报告辅导读本》[C].北京:人民出版社,2007.10.

责任编辑 梅 宏

猜你喜欢

外交世界理论
坚持理论创新
神秘的混沌理论
理论创新 引领百年
相关于挠理论的Baer模
悠悠岁月外交情
涉侨外交二三事
彩世界
奇妙有趣的数世界
外交活動の二大ハイライト
世界上所有的幸福都是自找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