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见的酸和碱》教学设计
2009-12-23张丙香司兴勇
张丙香 司兴勇
本节课是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化学》(九年级下册)第十单元《常见的酸和碱》课题一的部分内容。学生已经学完酸、碱和酸碱指示剂的部分知识,但对于酸的性质和本质还不是很清楚。根据《全日制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实验稿)》(以下简称“新课标”)的理念,我们尽可能通过以化学实验为主的多种活动,使学生体验科学研究的过程,激发学习化学的兴趣,强化科学探究意识,促进学习方式的转变,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初步掌握酸的性质和本质;能完成简单的探究实验。
过程与方法:学习运用实验的方法获取信息,运用比较、归纳、概括等方法,对获取的信息进行加工。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增强对化学现象的探究欲,发展善于合作、勤于思考的科学精神。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学会用归纳分析的学习方法,认识什么是酸。
三、教学准备
溶液导电性实验仪器、紫色石蕊试液、稀盐酸、稀硫酸、锌粒、氧化铜粉末。
四、教学过程
1.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教师活动:多媒体展示牵牛花的视频资料,让学生思考牵牛花变色的原因。
师: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可以用酸碱指示剂、酸碱试纸来检验溶液的酸碱性。大家知道物质的酸性和碱性的本质及其区别是什么吗?这堂课,我们先来看看酸的本质是什么。
2.收集证据,提出假说
教师活动:多媒体提供碳酸、盐酸、醋酸、硫酸的化学式。
师:请大家说说这些酸的共同点在哪里?
师生活动:学生进行交流分析,谈谈自己的看法,教师也参与进去,形成生生交流与师生交流的局面。学生逐渐形成正确的认识——酸溶液中都有H+。正是由于H+的存在,酸具有某些通性。
多媒体展示大家的共识:酸溶液中都有H+。
3.验证假说,得出结论
师:试管中的紫色石蕊试液,在不借助任何化学药品的情况下,能否变成红色?为什么?
生:能。因为生成了碳酸,碳酸使紫色石蕊试液变成红色。
师:请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设计意图:温故知新,为学生的后续学习提供支持,并以问题的形式激发学生进一步学习的兴趣。
师:请同学们想想看,稀盐酸和稀硫酸也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色吗?
生:应该也能。
师:俗话说,实践出真知。我们通过实验来验证推测吧。
学生实验一:分别在紫色石蕊试液上滴加稀盐酸和稀硫酸。
生:稀盐酸、稀硫酸都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
多媒体展示结论:稀盐酸、稀硫酸都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成红色。
师:稀盐酸和稀硫酸还有其他共性吗?
设计意图:问题不断深化,激发学生不断思考。
学生实验二:稀盐酸、稀硫酸与锌粒及氧化铜粉末的反应。
生:锌粒与稀盐酸和稀硫酸反应都能产生气体;氧化铜粉末在稀盐酸和稀硫酸中消失了,溶液的颜色发生变化。
多媒体展示结论:锌粒与稀盐酸和稀硫酸反应都能产生气体;氧化铜粉末在稀盐酸和稀硫酸中都消失了,溶液的颜色都发生变化。
师:稀盐酸、稀硫酸都能与锌粒及氧化铜粉末产生反应,由此可见,它们在性质上是有共性的。
设计意图:通过学生实验,增强学生自主设计实验的能力和操作能力,并让学生体会到实验是一种重要的研究手段和研究方法。
师:为什么它们会具有一些相似的性质呢?
设计意图:问题不断深入,逐渐逼近学习目标,激发学生继续深入思考问题的本质。
学生实验三:氯化钠溶液导电性实验。
师:氯化钠溶液为什么会导电?
师生活动:共同回忆物理课中学到的导电原理,推测氯化钠溶液导电的原因。
教师用Flash动画演示氯化钠溶液的导电过程,解释电离的概念,介绍电离方程式。
生:溶液能导电是因为溶液中存在着能自由移动的阴、阳离子。
学生实验四:稀盐酸和稀硫酸的导电性。
师生活动:根据灯泡亮了这一实验现象,推测稀盐酸和稀硫酸是否具有导电性。
生:稀盐酸与稀硫酸都能导电。
师:为什么稀盐酸和稀硫酸能导电?
生:参照氯化钠溶液能够导电的原理,推测出稀盐酸和稀硫酸中也存在着能自由移动的阴、阳离子。
多媒体展示结论:稀盐酸、稀硫酸中都存在着相同的阳离子——H+,它们在化学性质上具有相似性。不仅稀盐酸、稀硫酸中存在H+,还有其他一些物质在水溶液中也能电离出唯一的阳离子——H+,我们把它们归为一类物质——酸。
设计意图:学生体验整个问题解决的过程,从中领会学习方法。
4.交流应用
师:有关环保组织检测到某工厂向河中非法排放酸性物质。请利用你所学的知识,设计两种检测酸性废液的方法。
设计意图:让学生体会到化学就在身边,运用化学知识也能解决实际问题,这样既能让学生验证自己掌握知识的程度,又能让学生体会到学习的成就感。
五、教学反思
本节课的教学设计有两个的特点:一是按照新课标的要求,对教科书的相关知识内容进行了整合,设计了一条较为清晰的问题解决思路。我们通过“什么是酸”这一问题的解决,让学生经历了解决问题的全过程,使学生既习得了知识,又掌握了学习方法,充分体现了基于问题式学习的优势。二是充分发挥了多媒体的优势。在学习开始,我们利用多媒体展示牵牛花的视频资料,充分调动起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在讲解氯化钠溶液导电性时,充分展示了多媒体形象直观的特点,将微观粒子形象化、具体化,便于学生理解。由于本节课实验较多,讨论整理的环节比较费时,用多媒体展示学习内容及其结论,能充分体现多媒体信息容量大、节省学习时间的特点。
(作者单位:山东泰山学院化学与环境科学系山东中医药大学实验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