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立足县域编织教育信息化应用的网络

2009-12-23郜红宁

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 2009年11期
关键词:教学资源装备信息化

郜红宁

如何破解区域内办学水平不均衡的难题、全面提升城乡结合部和偏远地区的办学水平,一直萦绕在我的脑海中。近年来,我市尝试着用信息化手段促进区域教育均衡发展,摸索一条“办学水平一体化、管理体系科学化、教师素质专业化、优质资源公平化”的路子,因地制宜,夯实基础,与本地教育工作实情相结合,编织教育信息化应用的网络。

注重“三个结合”,破解“三大难题”,提升“三种水平”

教育信息化的基础是装备。为此,我们注重“三个结合”、破解“三大难题”、提升“三种水平”。

与本地教育工作实情结合,破解区域内办学水平不均衡的难题,全面提升城乡结合部和偏远地区的办学水平这一方面的工作主要就是一个“建”,要建学校,建好学校,建标准校。我在乡镇工作时发现,那些边远山区的小学校,仅靠光盘只能缩小一定的差距,并不能满足人民群众对教育质量的根本需求。我们高平市原来有520所学校,现在撤并到263所(今后还要撤)。高平原来有25个乡镇,现在撤到16个,撤销了9个。在信息化推进过程中,拖我们后腿的就是这被撤的条件最差的9个地方。2009年,我们在这9个地方投入1.7亿,建13所学校,再扩建6所农村完全中心小学,将学校撤并到89所。计划2010年,形成82所两轨以上小学、11所单轨小学、45个教学点。

与经济社会实情紧密结合,破解校舍建设与内部配套不同步的难题,全面夯实信息技术装备的基础水平我们采取各种办法,加大装备的配置,整合学校资源。我们现有高中全部实现了班班通多媒体。小学特别是边远山区学校相对较差。我们计划在今明两年加大学校信息技术设备的整合和配备力度,在两轨以上小学全部实现“班班通”。我们有些经济条件较好的乡镇,近年来非常注重信息技术装备的投入,有的一次投入几百万就把学校装备齐了。若没有装备,让教师主动用、堂堂用从何谈起。对于整合下来的装备,我们计划安排到一些小学校去,实现班班用。

与教育改革发展大形势结合,破解信息技术装备更新换代不及时的难题,全面提升信息技术装备的现代化水平针对信息技术在学校使用过程中的更新换代,我们计划每年投入250万元以上。我们刚给学校配备了电子白板,要求配备学校的所有班级都要使用。从反馈情况来看,现在教师们用得非常好。

坚持“三个抓手”,发挥“三种优势”,突破“三大瓶颈”

教育信息化能否真正发挥其应有的优势和作用,基础是如何实施科学的管理,重点是如何构建长效的保障机制。

以组织建设为抓手,发挥部门职能优势,突破部门“各自为政、孤军奋战”的管理“瓶颈”我们狠抓队伍建设,平时的送教下乡,全部是由教研室牵头。我们教育局分管教研室的局长领衔,由教研室、电教室、人事部门、进修校成立专门队伍来推进信息化。

以制度建设为抓手,发挥技术装备优势,突破“宁可放坏、配而不用”的管理“瓶颈” 我们一直强调“宁可用坏、不可放坏”,用坏了再修。一是健全制度促应用。我们出台了一系列的应用制度,并纳入考核。二是抓好应用促装备。一发现有不适用的装备,就及时优化更新。三是开展活动促应用。我们树典型,注重师资培训。有些乡镇的配置水平并不低,我们就加强行政力量推动教师必须用。教师应用信息化的过程是继续教育的过程,是素质提升的过程。2008年,我们经常采取不定学校、不定学科、不定教师的方式,随机抽学科、抽学校,推门进教室听课。在一个学校我们从45岁以下的教师中抽学科检查,抽上谁,谁就来上课。这种形式的现场会我们开了16次并总结了不少经验。

以考核评价为抓手,发挥教学应用优势,突破“时髦装备、应付应用、配用脱节”的管理“瓶颈” 我们出台了一系列的评估方案,结合县信息化的装备,开展应用的考核评比。在一系列的评定中,充分体现考核所要求的具体标准。

从严把好“三关”,解决“三大难点”

全面推进教育信息化,教师是主体,关键是大面积提升教师的信息素养。紧扣这一重点,我们全面实现教师素质专业化。

严把老教师基本应用“达标关”,解决“不敢用、不会用”的普及难点 针对年龄偏大的教师,我们进行基础知识通识培训、基本操作全程培训和基本技能应用培训。老教师学慢一点没关系,但是必须得学。

严把新教师上岗教学应用“准入关”,解决“用不对、用不好”的难点2005年以来,我们招了500多名教师。新教师虽然会用信息技术,但是课堂教学技能差。我们就培训他们的教学基本技能。2008年,市政府和山西师范大学签定《合作共建教育创新基地》协议,每年由市政府拨款,重点进行教师培训。

严把中青年教师提高应用“创优关”,解决“用不巧、用不精”的难点 中青年教师是现代课堂的骨干,他们在应用方面不错,但是要提高、要出成果,仅靠教师自己努力肯定不行。2009年3月,我局和省教科院合作“高平市教育质量提升工程”,重点开展教师技能、应用等方面的培训。我们看到,有些教师评上专业技术职称或是成为教学能手后,反倒后劲儿不足。于是,市委书记提出举办星级教师评定活动,目的就是让骨干教师们继续发力。每年我们给100名星级教师重奖,所有评奖教师都要使用信息技术远教资源。

借助“三种载体”,实施“三项工程”,促进“三大融合”

实现教育信息化的主战场在课堂,根本目的是更新教学手段、改变教学方式、优化教学结构、提高教学效益,实现教育教学资源的高效互动、科学配置、优质共享。

以“送教下乡”活动为载体,实施市区“示范带动”工程,促进城乡优质教育教学资源纵向融合我们送教下乡组建了初中组36名教师和小学组25名教师两支队伍,利用星期日下乡送教。教育局给予送教教师一定的待遇和补助。2008年,送教下乡每到一个地方、一个乡镇之后,我们都会把所有的教师集中起来,开展系列活动,每年组织一个课题,以提高教师的课堂技能和城乡教学水平。这项工作我们还将继续进行。

以“联片教研”活动为载体,实施区域“同伴互助”工程,促进区域内外优质教育教学资源横向融合我们分了5大片,搞联片教研,重点是解决信息技术课和其他学科的整合,优化课堂教学模式,改进教学方法。对于部分教师提出困惑和感到疑难的问题,大家一起思考,共同探讨。

以“课题牵引”行动为载体,实施引领“群体反思”工程,促进全方位优质教育教学资源立体化融合我们承担了山西省的相关课题。这方面将是我们下一步继续探索的方向。

(作者单位:山西高平市教育局)

猜你喜欢

教学资源装备信息化
好装备这样造
港警新装备
幼儿教育信息化策略初探
防晒装备折起来
初中语文数字化教学资源应用探索
初探教学资源开发的系统思维
临床实验教学中教学资源的整合优化与应用
信息化是医改的重要支撑
信息化
土木工程科研资源转化为实践教学资源的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