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信息技术作为认知工具在“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教学中的应用

2009-12-23房春艳

中国教育技术装备 2009年30期
关键词:中国近现代史纲要信息技术

房春艳

摘要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是一门重要的高校必修课,而信息技术是当代最重要、影响最广泛的科学技术之一。在“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的教学中,新兴教育理念的应用可以促进教学效果的提高。信息技术作为一种重要的认知工具,在此应用过程中能够发挥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 信息技术;认知工具;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中图分类号:G43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489X(2009)30-0122-02

Application on Information Technology as Cognitive Tools in “Outline of Modern Chinese History” Teaching//Fang Chunyan

Abstract “Outline of Modern Chinese History” is an important required course of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and information technology is one of the most important modern science & technology. In the “Outline of Modern Chinese History” teaching, the application of new educational theory can contribute to the improvement of teaching effectiveness. Information technology as an important cognitive tool in the application process can play an important role.

Key words information technology;cognitive tools;Outline of Modern Chinese History

Authors address Politics & History Department of Ankang University, Ankang, Shaanxi, 725000, China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以下简称纲要)是根据中共中央宣传部、教育部的安排,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普遍开设的马克思主义思想政治理论课之一。纲要课的开设,对于促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提高当代大学生的人文修养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通过纲要课的学习,大学生“了解了中国近代以来抵御外来侵略、争取民族独立、推翻反动统治、实现人民解放的历史,深刻领会历史和人民是怎样选择了马克思主义,选择了共产党,选择了社会主义道路”[1]。实际上,通过纲要课的学习,一方面升华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坚定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奉献一切的决心;另一方面让学生掌握唯物史观,在面对当今世界错综复杂现象的时候能够作出正确的政治判断。而爱国主义情操的培育和唯物史观的掌握,在教育学科中属于情感的培育和复杂技能的培养。要想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就要在教学当中采取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贯彻认知主义、建构主义和人本主义等先进教学理念。只有这样,才能使纲要课不流于枯燥无味的形式,充分调动学生自身的积极性,最终达到教学的目的。

信息技术是指利用电子计算机和现代通信手段实现获取信息、传递信息、存储信息、处理信息、显示信息、分配信息等相关技术。它是兴起于20世纪50年代的一门新兴技术,在短短几十年间迅猛发展,渗透到各个领域内,为人类科技的发展、生活水平的提高作出巨大贡献[2]。

无论是认知主义、建构主义还是人本主义,都是以学生为中心,把学生视为一个独特的能够在适当条件下积极主动学习的个体。而在学习过程中,信息技术作为当代最重要的认知工具,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起到极大的作用,在纲要课的学习中,信息技术的合理运用必将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内在学习动机,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根据乔纳森(David H. Jonassen)对于信息技术认知工具的分类[3],笔者将与纲要课相关的信息技术工具及其相应的应用加以阐述。

1 信息解释工具(Information Interpretation Tools)

中国近现代史事件丛生、人物众多、党派林立、思潮纷呈,如此巨大的信息量,一方面使授课教师的备课难度增大,另一方面对于学生的认知过程是一种挑战——学生很难在心理上找寻到指向和集中的对象。不过,信息技术中的万维网和智能搜索引擎很好地解决了这个难题。对于学生不了解的历史人物、历史事件甚至于服装、番号等细节问题,都可以通过智能搜索引擎等信息手段得以了解。而当今网络上大量的多媒体信息也为学生了解史实提供了更为直观真切的资料,使学生能更容易地进入到历史情境中,学生的内在动机也更容易被激发。

2 语义组织工具(Semantic Organization Tools)

语义组织工具有助于学生对他们已了解的和正在学习的内容进行分析和组织。在语义组织工具中,数据库(Database)是最著名的语义组织工具之一,也是纲要课可以加以应用的认知工具。数据库管理系统是计算机化的数据归档系统,可以加快信息的存储和检索。在数据库中,记录和字段组成信息矩阵,利用布尔逻辑符(与、或和非)可以访问数据库中的相关信息。在数据库建立的3个步骤中,都需要学生的认知加工,这是一个学生主动学习的过程[4]。由于近现代史事件众多,如果单纯依靠教师填鸭式的讲解,很容易令学生麻木甚至反感。这时可以利用信息技术,让学生去建立一个数据库,让学生自己来寻找相应的资料,促使他们主动学习。比如可以让学生建立一个“探索出路”的数据库,把近代史上曾经为了国家复兴而作出努力的人物都加进去,并且要把相应的事迹一并录入。通过这些工作之后,再讲解中国为什么选择了马克思主义、选择了中国共产党、选择了社会主义道路的时候,学生就会有更深刻的认识,甚至学生自己就可以归纳总结出中国当时的必然出路。

3 交流合作工具(Conversation & CollaborationTools)

积极主动的学习从来都不是孤立封闭的,而是始终处于交流合作过程中的。交流合作既可以促进认知过程的完成,也可以完善学生的人格,形成健康的集体主义观念。当代大学生的交流大规模地运用现代化的信息技术,比如即时通讯工具QQ、MSN、UC等,聊天室、论坛、BBS、电子邮件、短信、彩信等。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交流的工具也越来越先进快捷。如果将这些技术引导应用于学习的话,影响是非常巨大的。当学生数量多的时候,也可以利用聊天室将学生分成4人左右的小组,让他们在聊天室里进行讨论,最后由教师对聊天记录进行检查,判定成绩。这样就避免在课堂尤其是大班的课堂由于监管不力或引导不力使讨论流于形式的弊端。

4 知识建构工具(Knowledge ConstructionTools)

学生制作作品的过程就是知识建构的过程。知识建构过程实际上是综合运用上述3种工具的复杂认知行为。在知识构建的过程中,学生可以学到更多的技能,对于相应的知识点有着更深刻的认识[5]。比如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可以让学生制作一个以“近代中国人民抵御外侮、争取民族独立”为主题的网页。在制作过程中,学生必然要对已经学过的内容加以整理,并将其按一定规律表现出来。在整个过程中,学生不单掌握本门学科的内容,还训练组织能力、管理能力、文字表达能力等,是一个整体素质的提高。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是一门必修并且必须好好修的重要课程,为了创造良好的教学效果,切实达到教学目的,深入学习并充分合理地利用信息技术将是纲要课教师努力完成的任务。

参考文献

[1]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编写组.中国近现代史纲要[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1-2

[2]李艺.信息技术课程与教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1

[3]王旭卿.充分挖掘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认知工具作用[J].现代远程教育研究,2004(3):24-28,72

[4]吴庆麟,胡谊.教育心理学[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174-180

[5]大卫·G.阿姆斯特朗,肯奈斯·T.汉森,汤姆·V.赛威治.教育学导论[M].李长华,李剑,汤杰琴,译.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 版社,2007:177-206

猜你喜欢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信息技术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信息技术在幼儿教育中的有效应用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历史基础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三位一体式教学研究初探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的教学路径研究
新形势下中国梦教育与“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的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