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科研单位财务管理

2009-12-21丁玉芳

经济师 2009年5期
关键词:科研单位资产财务

丁玉芳

摘要:加强科研单位财务管理:更新观念,科学理财;统筹安排,合理预算;统收统支,兼顾效益;摸清家底,加强管理;加强力度。立法监管。

关键词:科研单位财务管理

中图分类号:F235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09)05-148-02

随着我国科技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以及产业结构的调整,科研单位的外部环境与内部的运行机制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科研单位从过去的单一的搞科研逐渐向经营型发展,因此,加强科研单位的财务管理,建立与新型形势相适应的财务机制至关重要。这就要求科研单位树立新的财务管理观念,结合科研单位的特点,充分发挥财务预测、财务决策、财务控制和财务分析的职能作用,依据《会计法》、《行政事业单位会计制度》等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财务规章制度,合理运用财务管理的各种方法,对单位的各项科研、业务活动进行综合管理。如何加强科研单位财务管理。可以考虑以下因素:

一、更新观念。科学理财

科研单位过去经费来源主要是财政拨款,来源渠道单一,随着科研单位逐步经营化,科研单位的运行机制也在相应地发生改变,资金来源除了财政拨款外,很大一部分来源于市场,科研单位引入市场机制,不仅有了较大的经费收入,还有了多方办事业,科研单位多渠道筹集资金的势态。将资金在科研、生产等领域平衡,将有限的资源发挥最大的使用效益,这就需要科研单位更新观念。首先是市场经济观念。过去科研单位只注意科研开发,产品有无市场很少考察,在新的经济形势下,科研成果能否转化为生产力、进入市场很关键。这就要求科研单位树立以市场为导向。获取社会效益、经济效益的市场经济观念,要做好市场预测分析,对于科研项目要进行可行性研究,做可行性研究报告并进行财务分析。为财务决策提供依据。其次是风险收益观念。在现代市场经济中,由于市场机制的作用,使任何一个单位的利益都具有不确定性。都要承担一定程度的风险。科研单位随着经营化的不断深入,一方面给科研单位带来广阔的发展空间,另一方面也加大了科研单位的经营、收益风险。所以,科研单位的财务管理人员一定要树立风险与收益相协调的理财观念。对内外环境变化带来的种种不确定性因素进行科学预测,并及时地采取各种防犯措施,在获取收益的同时,把风险降低到最小的程度。最后是信息管理观念。在现代市场经济条件下。科技日益发达,信息无处不在,这就要求科研单位财务管理人员时刻研究市场,掌握信息,不断地抓住机遇,迎接挑战,有效地协调内外关系,利用信息进行科学的财务分析和决策。

二、明确目标,恰当分配

科研单位管理目标一定要明确,财务管理要创新、要产生价值、要出效益就应当有明确的管理目标。一般企业将企业价值最大化锁定为财务管理目标,科研单位根据其自身的特点,财务管理目标除了保证单位价值最大化,还要根据新时期各科研单位的实际情况保证获取科研成果和科研人才的最大化,从而最大限度地提高单位的综合竞争能力和创新能力。在明确目标的基础上,理顺财务关系,科研单位的财务关系除兼顾债权人与债务人的关系外,还应考虑到单位内部与项目组的关系。单位承担科研项目的大小、数量的多少都直接影响到单位生存与发展,所以科研单位应将财务关系的重点放在单位与项目组之间的关系上,制定出有利于单位的发展和有利于争课题和争项目的激励机制,充分调动科研人员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抓住财务关系的特点努力为项目和科研人才服务。理顺了财务关系。还要合理分配利益,作为科研单位,祖国和人民的利益高于一切,但是科研人员的知识劳动也应当从利益分配中得到体现,科研成果转化为收入后,可以拿出一部分作为收益或奖励给科研人员,这部分收益的金额大小可依结余金额的一定比例来提取,同时结合项目经费总额和人均结余情况来考虑并报经主管部门批准。这种分配、激励机制势必会激发科研人员创新与发展的热情,势必会推动大批科研成果产业化,势必会促进科研单位的大力发展。

三、健全制度。提高效益

科研单位要从本单位的实际情况出发,根据本单位的业务特点,管理要求,资金运作等,建立健全财务管理制度,加强经济核算,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益。科研单位要想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站住脚,必须先提高内部竞争能力,所以科研单位必须建立一套符合本单位特点的核算办法和指标体系,对科研、开发、后勤等不同的部门采用不同的方法,运用不同的指标,逐步建立提高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为目标,适应本单位内部运行机制要求的、有利于执行的内部经济责任制,以便于科研单位在经济活动中进行全方位的监督和控制。

四、统筹安排。合理预算

编制预算是科研单位财务管理的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如何合理地筹集、分配和使用资金,对促进科研单位的科研业务发展有重要的意义。财务人员要与科研人员一起共同研究,合理编制科研预算。财务人员首先要按照上级主管部门和财政部门的要求,依照“以收定支,收支平衡,统筹安排,保证重点”的原则,既考虑积累又兼顾发展,科学合理地安排收支。在编制预算之前,应正确分析上年度的财务收支情况,清理、核实各项基础数字,按照要求正确划分收支项目,按部门、分项目编制出财务收支计划。其次按现行预算制度编制上报的预算,满足了上级主管部门和财政部门的要求,但是科研单位作为执行单位,就显得有点不够具体,缺乏可操作性和实际的管理,价值,所以科研单位要结合本单位的实际情况及管理要求,设置符合本单位需要的预算编制体系,设计一整套的表格,特别是在信息化的今天,应该将信息系统与预算编制有机结合,按月或按季度编制出分部门、分项目的切实可行、实实在在的预算,以利于在日后的财务管理中加强预算的可操作性,严格预算执行,控制计划外支出。最后科研单位在编制预算后,一定要注意预算的执行管理,调节经费构成比例,在分析上年度财务收支情况的同时,对本期的执行情况定期考评,动态地反映预算的执行情况,通过完整的预算申报、追加、审批和实际执行数据与计划数据的对比分析,实现资金管理的事前、事中控制和事后分析,财务部门对预算资金进行动态监控,要及时了解经费开支进度,如果发现执行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时采取措施解决。并总结出经验教训,不断提高预算管理水平。

五、统收统支。兼顾效益

科研单位在经营化的过程中经费来源渠道多元化,如果不加强收支管理,势必会影响科研经费的使用效益。要想加强收支管理。财务人员首先必须引导单位把各项收入的使用纳入科研单位的总体规划上,对科研经费集中管理,通过统收统支,收支两条线的办法严格控制资金的流入与流出,对各环节进行监控,避免资金使用的盲目性。其次科研单位进

行企业化管理,追求投入产出最大化。这就要求在财务管理上要以价值最大化为中心,以成本管理为基础,合理组织和管理科研生产。努力降低成本,实现价值最大化。因此,科研单位要在生产经营的全过程进行管理,制定相应的规章制度。具体落实到科研生产的各个环节上,严格成本费用管理,提高经济效益。最后科研单位基础活动是科研活动,加强对科研课题的管理相当重要,科研项目资金在科研单位的资金总量上占的比重比较大。是顺利完成科研项目的基础保证。但是,目前的情况是,许多科研单位在科研经费的使用上存在着问题:科研经费管理力度不够,科研经费不够规范,非科研性的开支占较大的比例。开支范围人为扩大,财务审核把关不够严。经费使用效益欠佳等等。要想加强科研经费的管理可以考虑以下方面:对项目经费要做到专款专用,对单住所有课题项目的期未经费结存情况做出分析,分析各类课题经费结存占课题经费总数的比例,同时对各类课题经费分类管理,随时了解各类课题的收入、支出以及结存情况;财务管理应依据有关科研单位的相关规定。尽职尽责,建立严格的成本费用开支范围和严格的支出审批制度;在科研经费的使用上尽量依据财政部门的要求,严格执行国库集中支付制度,在专门开设的零余额账户上运做。这样通过网络划拨减少了中间环节,提高科研资金的使用价值和经济效益;在科研活动过程中加强科研课题项目的效益分析,通过对投入经费多少,时间耗费长短,项目完成优劣,成果水平高低等诸多因素的综合分析,合理判断各个科研课题的效益;在科研项目的日常管理上,对项目外聘的编外人员,要有项目负责人与其签定的协议,报上级主管部门、人事部门和财务部门审批或备案,财务按照协议中的有关条款支付劳动报酬。在当前的科技体制改革形势下,面向市场经济的挑战,推动科研成果向生产力的转化,需要财务管理人员做好科研课题、科研开发项目的经济、社会效益分析,为科研发展方向和科研布局提供财务信息,增强科研单位的在市场中的竞争力。

六、摸清家底,加强管理

科研单位的资产主要有现金、银行存款、应收款项等流动资产,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对外投资等长期资产。在资产管理上,对流动资产中的现金、银行存款,应建立健全现金、银行存款的内部管理和内部控制制度:对应收和预付款项的管理上,科研单位如果其他应收款和预付款项的科目余额比较大,存在有单位借款、个人借款以度与对方的往来账目不对应等情况,财务部门要认真核实,调查分析。建立账龄分析制度。对逾期和长期拖欠的应收账款派专人负责,加强账款的催收管理,解决好往来挂账时间长的问题;对存货从采购、收发到保管、清查、盘点要有一整套的管理制度。对长期资产中的固定资产也要加强管理,科技发展日新月异,科研仪器设备不断更新,科研单位的固定资产每年都大幅度地增加,若管理跟不上发展,就会影响固定资产的投资效益和使用价值,如何加强固定资产管理?一是要建立健全固定资产的登记、验收、使用和损坏赔偿等管理制度;二是合理调剂闲置的固定资产。建立固定资产调剂使用制度。建立固定资产调剂使用制度的前提,是逐步建立完善的固定资产管理信息系统,利用现代化的信息技术,掌握各科研单位占有、使用固定资产的种类、数量、使用状况等信息,构建一定范围的闲置资产调剂市场,对利用效率不高、长期闲置的资产,超标准配置的资产,逐步调剂到其他单位使用,推动闲置资产的合理流动,使闲置的固定资产最大限度地得到使用;三是提高资产的使用效率,保证资产的安全、完整。科研单位应当加强固定资产的使用管理,制定维护保养制度,编制维修计划,检查并改善资产的使用状况,做好资产的清理核对工作,按照规定做好固定资产增减、内部转移和报废清理工作。

科研单位资产从用途上讲有用于科研业务的,那么管理上就要求要保证资产的完整、安全,并能使其在发挥最大使用效益的基础上加以合理的配置使用。有经营用资产。对于这一部分资产而言,就要求其保值、增值。

七、加大力度,加强监管

首先是立法监督。科研单位资产很大一部分是国有资产,长期以来科研单位对国有资产只履行管理职能却不承担所有者责任,造成所有者的实际缺位和淡化,这种产权责权不明现象由来已久,很容易造成国有资产的流失。好在大家现在已经意识到这一点,在2008年10月28日,由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高票通过《企业国有资产法》明确有政府授权的“国有资产监督管理机构”,目前主要是国资委。履行国有资产出资人职责,这样就有利于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如果能尽快出台一部有关行政事业单位资产的立法,那么解决科研单位国有资产监管不严、资产流失问题就会有法可依。另一方面科研单位的资产流失很容易在评估、转让环节发生流失,如果能在这些环节加强监管,就有可能把资产权益保障好,真正堵住国有资产流失的“黑洞”。要加强评估、转让环节的管理,可以规定在转让时进行清产核资,评估机构及其工作人员应当独立、客观、公正她对受托机构的资产进行评估,遵循等价有偿、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只有切实做到程序合法,渠道公开透明,才能真正实现对国有资产的科学监管。

其次是会计监督。会计监督是财务管理的重要手段,也是防腐的第一屏障和确保资金安全使用和提高效益的重要环节。因此在科研单位的日常经济活动中。会计监督也应渗透。科研单位的资金管理和使用都给会计监督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尤其是财务审核环节。财务人员审核发票要严格、认真,发票名称应实事求是,数量、金额要填写齐全。要严格控制各种会议支出,召开会议必须提前上报会议计划,经批准以后报销,采购物资时严格遵守政府集中采购制度,以及本单住的采购要求,财务人员要审核人员经费是否执行科研单位的有关规定,专项经费的使用是否接预算计划列支。是否专款专用等。

最后是审计监督。从管理学的角度讲,无监督就无防范,无监督就无控制,因此审计就构成了科研单住的自我保护体系。通过审计来评价科研单位的财务制度和财务控制是否健全与合理。是否有效地运用财务规定来达到财务管理的目标。同时还应发挥审计自身的前瞻性,预测和指导科研单位未来的工作,把审计工作融入到科研单位的日常管理当中,不断提升科研单住的财务管理能力。

总之,财务管理在科研单位管理中的重要性日显,规范的财务管理对科研单位未来的发展起积极的推动作用。

(作者单位:山西省药物研究所山西太原030006)

(责编:吕尚)

猜你喜欢

科研单位资产财务
嘉吉(Cargill)进军RAS饲料研发,与美国知名科研单位达成合作
关于科研单位人才队伍建设的思考
欲望不控制,财务不自由
水利财务
把维护作为一种资产
浅析科研单位技术人员队伍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