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精细化理念的高校后勤管理研究

2009-12-21孙守春

经济师 2009年5期
关键词:高校后勤后勤精细化

孙守春

摘要:文章从我国高校后勤当前管理现状出发,阐释了精细化管理的内涵和基本内容,探讨了进行高校后勤精细化管理改革的基本思路,并进一步为高校后勤在人事管理制度、成本核算制度、提高信息化水平、创建精细管理文化等方面实现精细化管理提出了理论框架。

关键词:精细化理念高校后勤管理

中图分类号:G647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09)05-088-03

一、引言

随着社会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和高教事业的发展,针对高校后勤管理的弊端,高校纷纷进行各种后勤改革的实践与理论的探索,其间试行了多种形式的经济承包责任制,使后勤部门增加了一些活力,但是后勤仍没有改变行政管理、计划管理等管理滞后的局面。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与发展,以及高等教育的改革与发展,高校的后勤管理暴露出了越来越多的问题,高校后勤管理改革已经到了不得不改的地步。

自1985年以来,高校后勤管理改革一度被社会化的主流话语所主导,社会化是高校后勤管理体制改革的方向,是促进我国高校办学模式重大转变的关键环节之一。但是对于社会化改革的理论认识却也存在不足之处,以致部分高校在进行管理体制改革时在政策执行上存在偏差问题。主要表现有以下几个方面:

1高校后勤社会化导致校园环境社会化。随着高校后勤社会化的推进,高校已由原来单一的教学封闭型转变为全方位、多功能、开放型的“小社会”。许多社会服务机构进入学校,校园内商业网点增多,经济活动量增加。高校后勤社会化后,校园内餐厅、超市等营业场所全部承包经营,有些承包经营者只求生意兴隆,赚钱心切,无视学校治安管理规定和各项制度。

2经营与管理处于两难境地。有什么样的经营就必然有什么样的管理与其相适应。管理既为经营服务,又驾驭经营。管理从经营中分离出来的目的就是为了更好地经营,帮助经营活动从可能性变成现实性。经营追求的是效益,要开源。要赚钱;管理追求的是效率,要节流,要控制成本。经营是扩张性的,要积极进取,抓住机会,胆子要大;管理是收敛性的,要谨慎稳妥,要评估和控制风险。

3后勤管理不到位。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极其复杂,依然在较大程度上制约着高等教育的发展。体制、机制不合理的问题还没有从根本上解决,自办后勤、垄断经营依然是主要形式,后勤管理不到位的问题还普遍存在。优质资源难以在高校后勤资源配置中发挥作用,后勤服务还不能适应学校和师生不断发展的需求。

关于高校后勤社会化,有一种观点认为,高校后勤社会化就是学校将现有的生活后勤及技术后勤服务项目全部交由社会第三产业负担。这些产业可以是学校后勤单位转换体制而来的经营服务实体,也可以是社会上的企业单位,在隶属关系上与学校完全脱钩。这种观点的实质是企望社会化一步到位,把后勤当作包袱负担,想借改革之名把其推卸掉。

但是,我们必须坚持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评介事物和看待历史。历史都是延续且不应简单否定的,今天是历史积淀后的结果,没有历史就没有现在。计划经济时期的高校后勤决不是高校附属的赘生物,而是当时体制经济的必然结果。高校教学科研是学校一切工作的中心,后勤则是保障。没有这种存在于高校系统内的后勤保障服务,既定体制下的教学科研的正常运行是无法想象的。教学、科研、后勤历来是高校工作这个有机体的三个重要组成部分。不论是改革开放前的办学模式,还是改革后的高校发展,后勤管理工作的作用都是功不可没的,高校现有自身力量的积累与当时高校后勤管理体制下的各项配套服务是分不开的。有鉴于此,高校既然不能简单地将后勤当作包袱抛出去,那么就必须解决目前后勤社会化所面临的问题。本文提出了精细化理念来对高校后勤进行创新管理。

二、精细化管理的内涵和基本内容

1精细化管理的内涵。精细化管理是在广泛调查研究和分析对比的基础上,针对大量生产型管理模式存在的问题提出来的。大量生产型管理模式的缺陷日渐明显,即臃肿的组织机构、大量的非生产人员、宽松的厂房面积、超量的库存储备等。这不仅在西方的大量生产厂家已是司空见惯,在我国企业中也普遍存在,这似乎已成为一种通病和顽疾,医治大量生产方式的这种“肥胖症”,必须按照精细化管理模式这一“处方”来消。肿减肥。精细化管理就是企业紧紧围绕市场需求来组织生产,以市场需求的品种、数量、时间和质量来拉动企业产生的品种、数量、时问和质量。也就是企业以市场需求为依据,准时地组织各环节生产,一环拉动一环。消除生产过程中的一切松弛点,从而最大限度地提高生产过程的有效性和经济性,尽善尽美地满足用户的需求。拉动式生产过程中,以总装为起点。各生产环节都按后工序的需要组织生产和运输。后工序需要什么品种,需要多少就在必要的时间向前工序去取,即“拉”的方式。前道工序仅仅生产后工序用户所取走的品种、数量,达到无多余的库存。同时,要求协作厂家也刚好及时运来必要的品种和数量,从而彻底改变过去那种各环节都按自己的计划组织生产,靠大量的在制品储备保任务、保均衡的作法,做到企业以最少的投人、最快的速度生产出社会需要的产品,最终做到生产与市场的需要相同步。精细化管理理论的框架包括“一个目标”、“两大支柱”和“一大基础”。“一个目标”是低成本、高效率、高质量地进行生产,最大限度地使顾客满意;“两大支柱”是实施准时化生产和人员的自觉化;“一大基础”指的是从局部到整体、连续性的、旨在消除一切浪费的改善。

2精细化管理的基本内容。要实现精细化管理,就要对企业的管理思想进行革新;进而对管理方法进行革新,这些革新的过程就是精细化。企业管理的精细化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以人为本,充分调动人的积极性。精细化管理一反传统方式中的以物为中心的管理,变为“以人为中心”的管理,实现以人为本的企业管理,这是企业管理思想认识上的一次飞跃。精细化管理思想认为“企业即人”,企业无人即止;“企业为人”。一要为顾客生产高质量、低成本的产品并提供优质服务,二要为职工创造舒适的工作条件与环境。精细化管理强调一专多能,强调协作精神,使员工置身于一种企业主人而非雇用者的环境中,变过去那种上下等级森严,彼此相处紧张的人际关系为上下互通、彼此尊重、互相协作的人文气氛,充分调动员工的积极性。精细化管理从人的思想人手、提高人的素质,建立共同的价值观念,培养集体荣誉感,创造和睦的气氛,强调全体员工的参与意识。人的因素贯穿于整个精细生产过程,是精细生产的主旋律。日本的产品价格低于美国产品,这主要是由于人的因素引起的。利用自动化技术改善生产力是有限的,人的潜力是无限的。因此,人本化管理的本质就是激励人、鼓励人、培养人。最大限度地发挥人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去实现尽善尽美的理想境界。

(2)以顾客为中心,这是精细化管理立足的基石。市场经济的发展。

企业的一切生产经营活动都要以市场为出发点,让顾客满意成为企业制胜的武器。企业产品只有满足顾客多样化、个性化、审美化、舒适化的要求,才能在市场占有一席之地。精细化生产以顾客为中心,不仅向顾客提供服务,而且把顾客看作生产过程的组成部分。对于顾客和各种销售渠道而言,精细化管理注重寻求并维护一种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把长远利益放在第一位,有时甚至宁可牺牲部分短期利益。精细化管理能适应市场多元化的要求,用户需要什么就生产什么、需要多少就生产多少;在市场营销管理中提倡市场调查深入到用户,全面了解需求并将有关的内容反馈到设计过程,主动销售,用户第一。销售部门的市场调查与研究是企业生产过程的起点;而且通过完善的售后服务力求用户满意,形成用户信赖的企业形象,为企业赢得无数的回头客和大量的新用户。

(3)追求劳动的有效性,企业劳动有有效与无效之分。精细化管理方式认为,只有能增加价值和附加价值的劳动才是有效的,不能增加价值的劳动是无效的劳动,是一种浪费。用精细化的观点来分析企业的生产过程,可以发现很多地方存在着浪费。如用人过多、超量生产、库存积压、资产闲置、不合格产品、不合格工艺。精细化管理就要使这些无效劳动和浪费清楚地表现出来,使企业决策者和管理者动脑筋、想办法,通过改进、改良、改造和加强管理,最大限度地消除无效劳动和浪费。

(4)生产过程实行准时化生产。传统生产管理采用的是一种推式系统,要通过每一个生产节点动态地收集信息并下达生产指令,来调度生产活动。它需要大量的信息。并极大地依赖于生产管理信息系统所提供的信息的准确程度,因此,“推式”系统对生产管理信息系统的能力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增加了系统的复杂性。而信息系统的复杂性的增加往往伴随着信息准确程度的下降。而精细生产采用的是一种“拉式”系统,其核心是准时生产制,即JIT(just-in-time);准时生产指的是“只在需要的时候,按照所需要的量生产所需要的零件和产品”,而这种准时化的生产与运输是靠“拉式”计划管理模式和“看板”发出指令而实现的。精细生产除了最后一道工序以外的所有工序,都是以下道工序所示的“看板”的内容为其生产指令来组织生产,并向上道工序通过“看板”的形式发出生产指令的。“看板”所示的内容主要有:本工序名称、所需产品或零部件名称、规格及编号、所需时间及其数量。依看板的组织准时制产生使各工序一层一层向上道工序领取相应的刚刚加工完毕的在制品,直到原材料供应部门,中间没有任何库存缓冲环节,由此使整个企业的生产线、车间和其他任何空间很少看到库存的在制品或成品。这样不仅可以大幅度降低流动资金占用量,而且减少了库存费用和管理费用。这种管理模式被称之为“拉式”计划管理模式,它与“推式”计划管理模式刚好相反,推式的计划管理模式是以一定的库存量为前提而实现的连续生产方式;“拉式”计划管理模式没有库存,只存在单个的零件在流动,因此,精细生产又被成为“一个流”生产。

(5)全面追求尽善尽美。精细化管理将目标定在尽善尽美,追求零库存、无废品、低成本、高效率及良好的人际氛围。精细化管理方式认为,一个充满库存的生产系统,会掩盖系统中存在的各种问题。例如,设备故障造成停机。工作质量差造成废品,横向扯皮造成工期延误,计划步骤造成生产脱节等。日本企业称库存是“万恶之源”,是生产系统设计不合理的结果。精细生产在组织、劳动力、设备三方面表现出较高的柔性,精细生产的目标是消除引起不合格的原因,在加工过程中,每一工序都要求达到最好的水平。强调“第一次就做正确”非常重要。丰田公司有一句名言:“价格是可以商量的,但质量是没有商量余地的。”精细化管理的最终目标是追求无缺陷,追求完美,追求卓越。永无止境地对尽善尽美的追求,使精细化管理模式焕发出强大的生命力,成为推动企业管理向更高的境地发展的重要通道。

三、精细化管理在高校后勤管理中的实施对策

在高校后勤管理中推行精细化管理模式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不可能成就于朝夕之间,对此,我国高校后勤管理者要有深刻的认识。与此同时,在高校后勤管理中推广精细化管理,并不是无章可循。笔者认为,在高校后勤管理中推广精细化管理模式的可行性对策如下:

1建立以精细化管理理念为指导的管理制度。没有规矩不成方圆,没有健全的管理制度,高校后勤管理将会是一盘散沙,更不用谈什么执行力和生存力了,因为执行是许多坚持以结果为导向的纪律和各项制度的动态表现形式。规章制度是外在的、有形的,往往以各种条例、红头文件和标准等形式表现出来。高校后勤管理要用精细化管理的理念来指导自己的日常生产经营活动,做好“服务育人”的工作,就必须进一步完善以精细理念为指导的绩效考核制度、人事管理制度和成本核算制度。

(1)基于精细化管理的绩效考核管理制度。管理中的核心问题是对人的管理,这就使人力资源管理在后勤管理者心目中的地位更加重要。而绩效考核又是人力资源管理中的一个核心问题,因此,如何建立有效的绩效考核体系是提升高校后勤管理运行效率和提高后勤服务水平的关键之一。要以评促建,用绩效考核来促进精细化管理思想在后勤员工中的落实和推广,用精细化管理的思想指导高校后勤的日常管理活动。同时,在绩效考核的过程中还要注意考核结果的反馈,把考核结果的反馈工作也用制度规范起来,并认真地进行贯彻落实。在高校后勤绩效考核的实施过程中要注意两个方面的问题:一方面,应该就评价的准确性、公正性向评价者提供反馈,指出他们在评价过程中所犯的错误,以帮助其提高评价技能;另一方面,也是最重要的,应该向被评价者提供反馈,以帮助提高能力水平和业绩水平。

(2)基于精细化管理的人事管理制度。高校后勤管理中的人事管理制度也要随着精细化管理理念的推广而进行不断的调整,建立起真正符合精细化管理的人事管理制度,为高校后勤管理的社会化程度和精细化管理水平的不断提高提供保障,使高校后勤管理跟得上高校发展的步伐,为高校的科研和教学保好驾、护好航,使高校后勤管理服务育人的水平不断提高。首先,人事管理制度建设指导思想要精细化,打破员工的“事业单位意识”。树立起高校后勤员工的企业意识和服务意识以及精细化管理的思想,并建立与之相适应的精细化人事管理制度。第二,人事管理制度建设要科学化,建立完善的人员培训教育制度;激活职工管理体制,建立人员流动机制、竞争机制和激励机制,加强职工队伍建设。第三。人事管理制度建设要制度化,高效精良的高校后勤服务有赖于一套适合我国国情和高校后勤业发展的人事管理制度。其精髓必须具备高度的灵敏性、有效的调节性和长久的活力。第四。人事管理制度建设体现要企业化,彻底按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规律的要求办事,优化人员结构,合理配置人力资源,为在高校后勤管理中推广精细化管理的方法做好准备工作。

(3)基于精细化管理的成本核算制度。长期以来,高校后勤的成本核

算是极不完整并和精细化管理的指导思想是相抵触的,精细化管理的精髓是杜绝在生产过程的一切浪费,降低管理成本,使其获得最大的利润。高校后勤管理占用的大量财产和资源都是无偿的,既不付占用费,也不需计提折旧,还有相当数量的职工每月由学校发工资,造成成本核算不实,利润虚增。这些问题还往往给人以假象,似乎哪个学校后勤占用学校资源多,哪个学校后勤效益就好,管理者的功劳也就大。可见高校后勤必须确立成本核算的观念,合理划分成本核算的范围,执行同行业或相近行业的成本核算制度,并保证这种成本核算制度以精细化管理的思想为指导,以此来建立起精细成本核算的管理体系,树立高校后勤管理者和员工的成本观念、成本意识。所谓成本就是指产品价值中物化劳动的价值和劳动者为自己创造价值的货币表现,或是企业为生产和销售产品所支出的费用总和。高校后勤服务实体生产产品和提供服务的总成本主要包括构成产品实体的材料以及为生产服务的附属部门所耗用的材料费。生产、服务人员以及管理人员的工资、房屋及设备的折旧费,耗用的水、电、气费,房屋及设备的维修费、管理费用等。

2贯彻精细化管理理念,提高信息管理水平。在信息管理中贯彻精细化管理理念,是提高信息管理水平的重要保障,也是信息管理引导高校后勤管理改革。推行精细化管理理念进一步落实的需要。比如,对师生在后勤满意度方面的信息进行采集、归类、分析,能很好地使管理者根据师生的满意度情况及时调整管理工作,力求师生满意度保持在最大值。高校后勤只有用精细化管理理念指导自身的信息管理工作才能在市场经济下得到更好的发展。高校后勤信息管理工作在精细化管理理念指导下,提高信息管理水平的过程中应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1)理顺内部管理机制。充分利用高校现有的信息资源。高校后勤在提高自身的信息管理水平时,应以高校收集、传播和处理信息的主体的图书馆为基地,以各种形式的资料室为网点构建自己的信息传递网络,从而满足高校后勤对信息的需求。

(2)深化工作程序,疏通信息流程。在后勤信息工作中,要打破原有工作的老框框,建立一套适应高校后勤信息工作特点的程序、操作规范和检验标准。高校后勤的信息管理工作要在两方面下功夫,一是信息的实用性,二是信息的时间性。

(3)培养后勤员工的素质,适应后勤信息管理的需要。贯彻精细化管理理念中的以人为本的思想,对后勤信息管理人员加强培养是高校后勤信息化水平提高的关键一环。人员素质上去了,信息工作也就搞好了;人员素质上不去,其他工作只是一副空架子。人员素质的培养应从三方面加强,一是人员思想素质,二是操作技术,三是服务作风。人员思想素质,即信息意识。从事信息工作的人员,不论新手老手,不论做过什么,都应从思想上重视信息工作,具备信息意识。人员的操作技能,是指工作人员处理信息时的技术操作技能,如抄录剪报、资料分类、文献标引、机器存储、分析汇总、试验论证等等。服务作风,则是一个很重要的方面。信息工作本身就是一种服务性的工作,若让信息尽快地流动起来,让使用者的满意度达到最大值,服务作风非常重要。应时刻体现“用户第一”、“服务至上”的精神,全心全意为信息使用者着想,才能进一步提高信息管理水平。

3革新员工理念,创建精细管理文化。要在我国的高校后勤工作中实现精细化管理,要对管理思想进行革新,首先要变革员工的思想意识,在后勤员工中开展一次精神革命,来打破以前落后的思想意识的束缚,构建和培育出能促进高校后勤管理发展的独特和完善的精细企业文化。

(1)健全规章制度是高校后勤管理构建和培育精细文化的前提。精细文化是一种无形的存在于员工头脑中的一种关于精细化管理的观念、一种价值体系,精细文化只有通过外在的各种执行活动表现出来。从另一个层面上来看,精细文化和规章制度二者是一体的两面。规章制度是浅层的关于精细化管理的硬性规定,它靠制度的威严来约束员工在组织中的执行行为,使每一名员工的执行行为都满足精细管理的要求,制度的执行和落实过程中不考虑员工的意愿,不遵守规章制度就要受到预先设定的惩罚,其为组织提供的是一种刚性的执行环境;精细文化是深层的关于精细化管理的软性规定,它靠道德和公共舆论的力量来约束员工在组织中的执行行为,为组织提供的是一种软的精细化管理的环境。

(2)完善战略流程是构建和培育精细文化的有效工具。高校后勤战略就是高校后勤的远景规划,就像黑夜里引领船只航行的灯塔。无论它的内容形式如何,最根本的是能指导高校后勤的发展,使高校后勤的价值不断地增加。战略流程是根据各个战略要素开发出来一个具体战略的过程。好的战略流程能保证每一个战略要素得到具体的测试,无疑这会使战略的可执行性得到大大的提高。在整个战略流程中人始终是最重要的因素,要充分提高员工的创造性,调动其积极性和主动性。比如:在战略制定的各环节让员工参与分析、讨论和决策,这不仅能提高员工的参与意识,培养员工的团队精神,还能提高决策的正确性、可执行性及克服后勤员工落后的思想意识,这是在高校后勤管理中任何文件、条例、动员会所不能达到的效果。随着战略流程的逐步完善和员工参与意识的提高,整个组织一定会变成一个动态的强劲的执行系统,执行力才会得以提升,这时高校后勤管理才具有了实施精细化管理的基础条件,精细文化的氛围也会变得更浓厚。因此,高校后勤工作应当完善好战略流程,利用好这个有力工具,构建和培育出优秀和独特的精细文化来。

参考文献:

1盛裕良,卜中和等,中国高校后勤社会化战略研究[M],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2彭怀祖,高校后勤社会化新论[M],士林人民出版社,2001。

3周三多管理学原理与方法[M],复旦大学出版社,2004。

4沈晓春,冯艳飞,高校后勤管理学[M]武汉:湖北人民出版社,2005。

5王凤珍,ISO9000标准框架下的高校后勤质量管理体系[J],高校后勤管,2006(1)。

6朱宝铜,适应市场需要实现高校后勤改革新突破[M]中国高等教育,2004(6)。

7胡哲锋,论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中的企业文化建设[M],兰州学刊,2003(5)。

(作者单位:安徽财经大学资产管理处安徽蚌埠233000)

(责编:若佳)

猜你喜欢

高校后勤后勤精细化
精细化管理的企业管理模式探讨
高校后勤管理内部关系研究
后勤服务
“精细化”全方位培养好参谋
“强力后勤”入职记
关于构建战区联合作战后勤聚合保障体系的思考
后勤服务
如何打造精细化立法产品
浅析高校后勤装备的新进展
新形势下高校后勤服务改革的探索与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