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英语课堂教学中的创新教育

2009-12-21陈琰玲

江西教育C 2009年9期
关键词:思维能力创设情境

陈琰玲

英语课堂教学要有效实施创新教育就应在保护孩子天性的同时,根据其年龄和语言的特点,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使学生认识到学习是一件愉快的事情,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学习。然而“课堂教学毫无生气,学生无兴趣”的情况在农村中学尤为突出。这就要求教师要树立“以创新为本”的教育观念,把创新教育思想渗透于初中英语教学之中,使课堂教学充满生机和活力。

一、创设语境和情景,营造创新氛围,激发学生的兴趣和热情

初中学生对事物都有强烈的好奇心,把学生的好奇心培养成兴趣是进行创新教育的前提,教师要特别注意爱护学生的好奇心,培养其学习兴趣,激发创造热情。在教学中,教师要尽量创设真实的语境,让学生在情境中学会交流,让学生都有话可说,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开口,激发他们的好奇心,满足他们的求知欲。

二、创设悬念,培养学生创新思维意识

学生应该是课堂学习活动的主体,教师应注意培养学生独立学习能力,让他们更多地自主学习,有更多独立思维的时间空间,以达到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养成创新思维习惯的目的。

初中英语教材的内容大都是以对话、短文形式出现,讲解、操练是必不可少的,只是单纯的理解、操练,学生容易感到乏味。如果巧设悬念,学生便如打了一针兴奋剂,课堂气氛立刻活跃起来,有时学生的想法和问题竟会是教师预料不到的。

素质教育注重开发学生智力和非智力潜能,培养创造性的能力,让学生在学习中意识和感觉到自己的智慧和力量,体验到创造的乐趣。如在一堂口语课中笔者设计了这样一个情景:同学们把教室设计为一个生日聚会的场所,让学生想象自己的服饰、发型,根据情境提出问题:If you go to the party ,what should you be allowed to do sth?Have you got anything that your parents don't allow youto do ?围绕话题学生兴趣盎然。这种口语课不仅培养学生听和说的能力,而且在表达新思维的过程中发展了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在讨论中,由于不受拘束,因此学生大胆发言,各抒己见,思维活跃。学生在这一过程中,可以根据自己掌握的知识去选择、综合、归纳、感悟,并提出问题。同时,教师对学生提出的问题要给予充分肯定,保护其积极性。教师在课堂巡视的时候,发现问题应该师生共同解决,这样既激活了学生的灵感,又为创造性思维提供了保证。

三、着重求异思维和发散思维,提高创新思维能力

讨论式、质疑式的教学有利于求异思维、发散思维的发展。要让学生丰富想象、积极探索求异、坚持独立见解,这就要求教师要善于挖掘英语教材中的创造性因素,通过创设情境 给予每位学生参与的机会,发挥学生的想象力,让学生不断探索、主动发展。

如在教学由动词加-ing和-ed可转变成修饰物和描述人们心情感受的一类词时,学生争先恐后讲出surprise/tire/thrill/interest/excite/embarrass/worry/annoy等动词,然后让他们通过归纳、总结出此类词的用法。在整个活动中,学生发言积极踊跃,而且敢于发现和创造,这样不仅拓宽了学生的知识面,也充分发挥了他们的创造力。教师要充分挖掘教材中的想象材料,创设情境。

为了提高创新思维能力,还要对学生进行发散思维的训练,如在教学动物名称时,让学生把教室当作动物园,并把教室用桌椅划分成不同的区域,学生可以发挥想象通过各自的表演让其他同学猜猜它们分别是什么动物,问:“what's it?”答:“It'sa tiger/a monkey/a elephant……”这时,教师要鼓励学生自由表演思考,培养他们的发散思维,让他们在活动中施展才能,从而促进他们创造能力的发展。课堂上,教师可把准备好的动物卡片发给学生,让学生看后即兴表演,既有创造的新颖性,又有灵活的多样性,使学生能相互启发、相互交流,从而以创新意识来灵活运用语言知识,让学生凭自己的能力与摸索解决新问题,掌握新知识。在此过程中,学生的创新实践能力也得以真正提高。

总之,英语教学的生命在课堂,而英语课堂教学的生命在于创新,学生的学习过程既是一种认识过程,也是一种探究过程。在教学中,教师通过各种方法,时时贯彻创新教学,以激发学生的创造热情,把培养学生创新学习的能力放在首位,让英语课堂充满生机和活力,从而培养出高素质的创新人才。◆(作者单位:江西省东乡县第一中学红星分校)

□责任编辑:廖淑芳

猜你喜欢

思维能力创设情境
不同情境中的水
培养思维能力
创设情境 以说促写
创设情境 提高效率
培养思维能力
“教、学、评”一体化视域下问题串创设的实践
护患情境会话
特定情境,感人至深
创设可操作得区域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