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文言文教学中的人文精神价值

2009-12-21吴凤英

江西教育C 2009年9期
关键词:人文精神文言文民族

吴凤英

2001年7月颁发的《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给语文定性为:“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与人文性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把语文学科对“人文精神”的学习提升到了非常突出的位置。

长期以来,由于受功利性应试教育的影响,人们普遍重视语文学科的工具性,而忽略其人文性。21世纪社会所需要的人才,不是知识的工具,而是有健全人格的健康人。要培养这样的人才,仅靠传统的专业(知识和技能)教育是难以实现的,必须通过加强人文教育,才能达到这一目标。

文言文是我国传统文化的瑰宝。文言文教学是中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以精选的历代文言文精品文章为教学内容,以初高中学生为教学对象,以使学生了解汉语言文化,提高文化素养、提高阅读浅易文言文的能力为目的的语文教学。文言文作为一种时代久远的书面语,已经永远退出了口语交际舞台,但其价值突出表现在它所承载的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上,文言文中的思想精髓、文化精华是引导学生认同、继承传统文化并从中提高人文素养的绝好内容。文言文教学中的人文精神价值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一、 激发学生的民族自信心和民族自豪感

通过中华民族的文化、辉煌的成就、伟大的发明创造、深邃的思想、发达的科技、强大的军事、繁荣的经济和伟大的民族精神的学习,激发学生的民族自信心和民族自豪感,加深他们对优秀传统文化内涵的认识了解,提高其对民族文化的认同感,这是新世纪语文教师的历史责任。

二、 培养学生自强不息、奋发向上的进取精神

自强不息的奋斗精神是我们民族文化的核心,是五千年文明古国得以生存繁衍的血脉,是中华民族赖以发展壮大的基础。古代的先贤为我们做出了光辉榜样。如孟子“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的“磨炼”;荀子“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的“积累”;司马迁“文王拘而演《周易》;仲尼厄而作《春秋》;屈原放逐,乃赋《离骚》;左丘失明,厥有《国语》;孙子膑脚,《兵法》修列”的“坚韧”;越王勾践“卧薪尝胆”的“忍耐”;蒲松龄“茶水换故事”的“执著”等,无一不证明“古之立大事者,不唯有超世之才,亦有坚忍不拔之志”。要成就大事,必须自强不息,奋发有为,勇于进取。先贤这种精神,对于培养学生的品质、意志、恒心、毅力和进取精神,健全其人格大有裨益。

三、 提高学生的审美意识

语文教材中,有许多丰富多彩的艺术形象,引人入胜的深邃意境,凝练生动的优美词句,强烈感人的抒情色彩。在教学中要让学生不断感受、体验这些以教材内容为本的审美内容及形式外,还要遵循学生审美的规律,由浅入深,由表及里,由体验到评判,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从而提高学生的审美意识和审美能力。

优秀传统文化深刻展现了人们改造自然、战胜自然和向往美好生活、追求崇高理想的愿望;无情鞭挞社会丑恶现象;生动地展现祖国的壮美河山和社会各发展阶段取得的辉煌成就,表明了人民是美的创造者。引导学生阅读、理解、感受这些优秀传统文化,能够提高他们发现美、感受美、认识美、鉴赏美的能力,不断丰富学生非功利审美情感,铸造美好心灵,培养正确的审美观,增强其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的感情。

四、 帮助青年学生获得正确的价值观

中华古典诗词是中国文学的瑰宝,是传统文化的精华。古典诗词中的爱国主义思想、诗人们忧国忧民的深思和献身报国的壮志对于当代学生人生价值的选择都是很好的教材。从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开始,古代诗词就具有鲜明的进步性、思想性。其后历代爱国文人都用瑰丽的诗句抒发热爱祖国的情怀。“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正是爱国诗人屈原为使楚国强大富饶而追求不息的愿望的强烈表达;杜甫“向来忧国泪,寂寞洒衣襟”的忧国忧民思想每每读来都感人至深;王昌龄那“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的壮志豪情,激励了多少将士,奋战沙场,不惜抛头颅、洒热血为国捐躯,如此等等,不胜枚举。当代青少年学生从中不仅能汲取知识与学问,更能陶冶高尚的情操,提高审美能力,激励他们去实现为祖国更加繁荣富强而奋斗不息的人生价值。

五、 训练思维,开启学生的智慧

突出强调“整体思维”与“直觉”是中国传统思维方式。辩证思维的方式从本质上说就是整体的观点。从事物的两方面去看待事物的发展往往更全面、更深入。如荀子《劝学》以“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为喻,阐述量变与质变的关系;又如韩语《师说》以“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揭示了老师与学生是相对而言的辩证关系,等等。这些思维方式都集中反映了中华民族的智慧。

六、 引导学生完善人格,学会处世

传统文化对提高个人的道德水平、精神品格和生活质量等都有着积极作用。像《论语》里所说的“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以及“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说的就是人与人相处的准则;《廉颇蔺相如列传》“负荆请罪”的故事弘扬了民族精诚团结、一致对外的合作精神;传统文化中圣贤先哲以大义为重,不计较个人得失,乐于助人,勇于忍让,善于调适自己心理,做到宠辱不惊,关心他人,关注环境,善于调节自己与环境的关系,做到与环境和谐统一等等。面对世界全球化、国际化的背景,我们要减少人文精神的流失、传统文化的萎缩,保持我们民族文化的精髓,对未成年人加强人格、世界观、人生观、审美能力的培养,用传统人文素养滋润孩子们的精神世界,在这方面,重视中学文言文教学中的人文精神培养,就不失为一种春风化雨、春雨润物的有效途径。◆(作者单位:华东师范大学中文系)

□责任编辑:王 江

猜你喜欢

人文精神文言文民族
我们的民族
小题精练(二) 文言文翻译
小题精练(一) 文言文翻译
一个民族的水上行走
人文精神在科技期刊编辑出版中的体现及构建
多元民族
初中文言文的“教”与“学”
试论医学人文精神的构建
循证医学的人文精神
让文言文阅读在选择中渐进——以《师说》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