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当代高校师生关系现状及成因分析

2009-12-21黄桂萍

江西教育C 2009年9期
关键词:校区师生关系师生

黄桂萍 卢 颖

摘 要:师生关系是决定教学效果最重要的因素之一,也是整个教学工作得以顺利开展的基石。通过对广东省高校的问卷调查,分析出目前广东省高校的师生关系正处于“冷淡”状态,师生之间愿意交流但交往频率低,交流内容单一。而责任在于教师的修养和教学方式、学生的素质和心态、学校的各项建设制度以及社会风气几个方面。因此,必须从这几方面入手,建立起和谐的高校师生关系。

关键词:师生关系 和谐

研究背景

2008年10月,山西朔州、浙江缙云、北京昌平连发三起弑师案,这三个骇人听闻的案子使非议颇多的师生关系问题成了人们关注的焦点。其中,22岁的大四学生付成励用一把菜刀当着19个同学的面,在课堂上杀害了43岁的教授程春明。这起发生在中国政法大学的弑师案,更是在整个社会掀起轩然大波。师生关系问题引起人们高度重视。

研究思路与方法

以调查问卷的形式就广东省高校的师生关系基本现状、师生交流情况、师生矛盾的普遍处理方法及师生关系影响因素这四个方面进行调查,以查证广东省高校的师生关系到底处于什么状态,对于师生关系的状态,哪些因素有着关键的影响力。从而对症下药,提出建立和谐高校师生关系的对策。

本文主要采用定性研究与定量研究相结合,理论论证与实践调查相结合等多种研究方法,具体包括:文献法、观察法、问卷调查法、访谈法、演绎归纳法。

研究对象

本期调查研究的总体是广东省36所本科高校全体在校学生,考虑到样本的集中性及调查的可操作性,本次调查以广州市内的21所大学作为研究对象进行抽样,最后回收405份有效问卷进行统计分析。

一、广东省高校师生关系现状

我们运用分层抽样、随机抽样、配额抽样的方法对广东省高校的学校、专业、性别、年级进行抽样,结果显示,对目前的师生关系表示非常满意的学生仅占5.2%,认为比较满意的学生占46.7%,认为一般的学生占39%。可见,较大多数的学生对于目前高等院校师生关系的态度是居于不偏不倚的中庸状态。现将广东省高校师生关系情况的现状具体描述如下。

1.主观愿望与客观实际之间存在一定差距,师生均愿意交流但交流缺乏主动性

调查时,在“你认为最理想的师生关系是哪种”一题中,68.6%的学生选择了“朋友型”,可见,绝大多数的学生希望能与老师成为朋友。而在“当你与老师交流时,大多数老师的态度如何”一题中,62.7%的学生表示老师态度“和蔼并表示欢迎”。由以上的统计我们可推断出,大部分老师是愿意并且欢迎学生与之交流的。在多数师生交流的过程中,两者主观上并不存在排斥或抵触心理。

然而,当问到“目前你的老师在你的生活中扮演什么角色”时(本题为多选),87.9%的学生选择了“知识的传授者”,仅有14.3%的学生选择了“朋友和知己”。此外,仅7.7%的学生表示非常愿意上课时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对比下来,我们明显感到在师生关系的处理上,学生期望较高,但却缺乏交流所必需的“主动性”。

2.师生交往频率不高,交往关系不密切,师生间情感关系显得淡漠

一般而言,交往越主动,交往频率越高,交往中的情绪体验越积极,交往主体彼此的关系就越密切。

调查问卷结果分析显示,仅有9.1%的学生与老师经常交流。在“你觉得老师对你的关心程度如何”一题上,59.5%的学生选择了“一般”。调查过程中,涉及师生交往频率等具体问题时,被选最多的均为“偶尔”“一般”或是自己解决问题等这一类选项。让我们明显感觉到,当下的师生关系正处于一种“不咸不淡”的尴尬状态。冷漠成了师生关系状态的最好形容。

3.师生交流内容单一,“单向灌输”多,“情感交流”少

调查分析显示,“朋友”的角色是师生心目中双方沟通的最佳定位。当问及“你最希望师生交流以什么方式进行”时,被选率最高的选项为“一对一单独交流”。当“你在某些问题上的看法与老师不一致时”,43.5%的学生选择的做法是“下课后找老师,当面说出自己的想法”。可见,大部分学生钟情于与老师单独而直接的沟通交流,希望以一种平等的姿态相互对话。

然而,虽然角色期待为“朋友”,实际的交流中却无法得到充分体现。问卷中“你通常与老师交流些什么”(本题为多选),48.6%的学生选择“本学科相关的知识和前沿领域的发展动态”,仅21.5%的学生选择“自己生活和学习中遇到的挫折与快乐”,16.8%的学生选择“老师对你的看法和建议”。

由此可知,师生交流还是仅局限于教学知识周围的内容,交流内容单一,而非“朋友”一般可畅谈学习、生活各方面的内容,不能充分体现出师生所期待的平等交流地位。

二、影响师生关系的因素

影响师生关系的主要因素,既包括教师方面和学生方面,也包括学校方面和社会方面。调查分析显示,广东省高校学生普遍认为教育制度是影响师生关系的主要因素。具体分析如下:

1.教师因素:

(1)部分教师重成绩轻思想,重科研轻交流

当下,高校教师的各项考核机制当中充满着对教学成绩及科研任务的硬指标,却没有一条体现了师生关系、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的考核标准。在巨大的工作压力下,教师根本无暇顾及与学生的沟通交流。

而本能促进师生交流的“导师制”,也随着硕士生扩招、学术商业化而渐渐失去了原有的初衷。研究生帮导师“打工”,学术的传承气息荡然无存。

(2)部分教师自身素质及道德修养有待提高

市场经济条件下,部分高校教师的素质也存在不少问题,如职业道德不高、学术修养不足或是功利思想过重,使得高校教师的风度与魅力尽失。

(3)部分教师过度依赖新的教学方式,使师生关系渐行渐远

师生关系的不和谐与学校教育、内部管理以及一些新的教学方式的运用有极大的关系。调查问卷中,只有4.9%的学生认为这些新的教学方式对师生关系没有影响。

2.学生因素

(1)受到社会不良风气的影响,部分学生功利思想严重

由于就业形势严峻,不少学生整天忙于考“证”或是兼职。即便与老师有了畅谈的机会,如前文所述也永远离不开发表论文、毕业就业等实际话题。待到毕业之后,师生之间行同陌路。

此外,高校目前普遍收费高昂,让学生在心理上走入了上学如同消费的误区,这让师生之间欠缺了建立深厚感情的基础。

(2)角色期待与现实状况存在差距,让学生由失望转变为放任自流

在问卷中,我们专门设置了一题:“以下几个关于老师的方面,你的注重程度是?”,并设置了“衣着得体”“有幽默感”“有创造性”“教学质量好”等12个选项,91.7%的学生对这些选项均选择了“很注重”,由此可见,学生对高校教师角色期待处于“理想化”的状态。然而,人无完人,当理想与现实产生差距时,学生更不主动沟通,良好的师生关系无从谈起。

(3)习惯以自我为中心的独生子女大多欠缺沟通交流的技巧,尊师重教的传统观念愈加淡薄

当代大学生大多为独生子女,进入高校学习后不懂如何与老师沟通。而高校扩招后,教师教学任务繁重,不可能对每个学生面面俱到。长此以往,部分学生变得性格孤僻、眼高手低。加上受到各种外界因素的影响,学生不再像以前那样尊师重教。这些都影响了和谐师生关系的建立。

3.学校、社会等各种外界因素的影响

教育制度、新的教学方式以及分校区建设的“风靡”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师生交流的顺利进行。调查问卷分析显示,43.7%的学生认为教育制度是影响师生关系的主要因素。包括高校扩招、高校建设等各个方面。

(1)高校扩招对师生关系的建立带来了诸多弊端

调查显示,74.3%的学生认为因为高校扩招使得“师生比例不协调,老师无暇顾及每个学生”(如表1)。高校扩招,使得学生人数迅速增加,师生比例严重失衡,教师整日忙于授课,师生之间接触越来越少。

表1 你认为高校扩招给师生关系带来的影响(可多选)

(2)广泛兴建的大学城、分校区等,让师生关系愈加疏远

目前广泛兴建的大学城、分校区等,更是让师生关系愈加疏远。当问及“你认为分校区对师生关系的影响如何”时,79%的学生认为“老师奔波于几个校区之间,使师生之间沟通机会减少”。分校区成就了拥有着大片面积的高校,却使得师生相互剥离。

(3)高校考核制度的不完善让教师无暇顾及和谐师生关系的建立

高校教师的职称评定与科研项目、论文发表等紧密相关,而师生关系和谐与否很难用各种量化指标进行考察。因此,便造成了本文前面所提到的“部分教师重成绩轻思想、重科研轻交流”现象,教师无暇顾及和谐师生关系的建立。

三、建立和谐师生关系的对策

和谐的师生关系,有赖于教师、学生及学校和整个社会的共同努力。

1.教师方面:为人师,必须在学术和道德上都具备高人一等的能力和境界。因此,教师首先要以扎实的文化修养赢得学生的景仰和爱戴;在教学时,还要注意课上课下与学生的交流互动,不可过于依赖新的教学方式。此外,教师必须加强职业道德修养,关爱学生。最后,教师要与学生教学相长,以谦逊的美德赢得学生的尊敬。

2.学生方面:高校学生首先应树立起学习为重的正确思想,不受外界社会利益的诱惑及误导。其次,自身要注意保持并发扬尊师重教的优良传统,切不可自视过高。再次,要用客观成熟的心态看待老师身上的优缺点,取长补短。最后,不可盲目要求事务繁忙的老师对自己事事关注,学会“主动出击”。

3.学校及社会方面:首先,学校要加强对和谐师生关系建立的重视,让各项考核制度更加人性化。其次,虽然高校扩招是全社会的大趋势,但教育部门与高校必须注意扩招的“度”。再次,学校必须在郊区甚至异地建立分校区以扩大办学规模时,学校应在配套设施上下更大的工夫,如加强分校区教师宿舍的建设,加大对两校区之间交通工具建设的投入等,通过各种方式降低分校区对师生交流所带来的弊端。

参考文献

[1]翟葆奎.教育学文集:国际教育展望[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3:300.

[2]邓显波.高校师生关系现状分析经济与社会发展,第6卷第8期,2008年8月.

[3]刘娟.略论高校和谐师生关系的建构[J].中国电子教育2008,(3).◆(作者单位:华南理工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 暨南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

□责任编辑:曾维平

猜你喜欢

校区师生关系师生
成都医学院新都校区南大门
成都医学院新都校区一角
初中历史教学中师生的有效互动
浅谈和谐师生关系的作用
掌握谈心艺术 建立融洽师生关系
山东大学青岛校区
我校临安校区简介
三喻文化与师生关系
麻辣师生
重视“五老”作用 关爱青年师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