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西目录学研究重点比较

2009-12-21韦胜兰

老区建设 2009年20期
关键词:西方比较研究中国

[提要] 文章通过比较中西方目录学的研究重点,得出中国古典目录学重视书目的政治和历史作用,以学术为己任,以“辩章学术,考镜源流”为核心,而西方列举目录学的研究重点则在文献的知识和学术作用的结论。中西方目录学的研究重点不尽相同,但各有所长。通过研究,文章试图为当代中国的目录学界处理古典目录学与现代书目情报理论之间的关系提供一些参考。

[关键词] 目录学;比较研究;中国;西方

[作者简介]韦胜兰(1963—),女,成都电子机械高等专科学校助理馆员。(四川成都610031)

一、中西方目录学的研究重点

在中国,目录学作为一门学科经过了2000年的进化历程,是在我国丰富的书目工作传统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而据出土的文物证明,西方目录学的萌芽与我国基本上处于同一时期。

(一)“辩章学术,考镜源流”是中国目录学的传统

“辩章学术,考镜源流”是中国古典目录学的核心。余嘉锡先生说:“盖吾国从来之目录学,其意义皆在于‘辩章学术,考镜源流,所由于藏书之簿籍、自名赏鉴、图书馆之编目仅便检查者异也”。“辩章学术,考镜源流”还是中国目录学的传统。彭斐章教授认为:“‘辩章学术,考镜源流形成了我国古典目录学的优良传统……,应当成为我们民族的光荣与骄傲。”

综上所述,可以归纳出中国古典目录学的传统:

一是着眼辩章学术,忽视学科建设。中国古代目录学一直是以“辩章学术,考镜源流”为主轴而发展的,因而特别强调“辩章学术,考镜源流”。正因为所谓“辩章学术,考镜源流”者,实在近乎学术史的任务,目录学的学科建设被长期而广泛地忽视了。这使得中国目录学存在着先天的不足:所谓的中国目录学仅为书目发展史,毫无思想史可言。

二是重道轻器。重道轻器的含义就是重精神轻物质,重义理把握轻器物制造。古代的目录学家大多通过类例、类序和解题等方式来追求“小道”境界,并达到最终为古代社会的正统“大道”服务的目的。正如姚明达先生在《中国目录学史》中总结说:“我国古代目录学之最大特色为重分类而轻编目,有解题而无引得。其优于西洋目录学者,仅恃解题一宗。”

三是重书目的学术价值,轻书目的情报职能。尽管章学诚等亦提出过书目之功能在于“欲人即类求书,因书究学”,但是,由于目录学的根本任务在于“辩章学术,考镜源流”,由于传统目录学重道轻器,人们很难通过书目来“即类求书,因书究学”。中国传统的书目并非本质意义上的书目,而是地地道道的学术史,自然很难指导读书治学,更毫无情报职能而言。

四是在价值取向上崇古守旧。崇古这一特点对于中国目录学历史的积累,对于传统的继承与发展都曾起过积极的作用。但是,它同时又使衰暮之气弥漫于目录学界,造成墨守陈规,不思革新的陋习。因此,往古是值得借鉴的,但不值得也不应该膜拜,更没有必要恪守。

(二)西方目录学的研究特点

西方目录学源远流长,到20世纪已经形成了比较稳定的目录学学科体系。一般来说,西方目录学主要有两个分支学科,即分析目录学或校雠目录学(Analytical or Critical bibli-ography)和列举目录学或系统目录学(Enumerative or System-atic bibliography)。

分析目录学或校雠目录学是研究作为物体的图书、图书生产的细节、制作方法对文本的影响等诸如此类的问题的学问。作为传递文献的科学,分析目录学还研究印刷者和书商的历史,研究纸和图书装帧的描述,以及研究从作者手稿到书籍印刷出版的过程中所发生的文本变化。西方目录学的特点,在西方学者看来,目录学是人类精神的专门记录,在完整地揭示著者的一种著作在其全部著作中的地位、一个著者在所有著者中的地位和一个著者的著作在所有其他人的著作中的地位上,目录学是极其精确的、系统的。同时,目录学还具有普遍的和全面的意义,目录学覆盖了所有的功能和活动,参与其中的有专业人员和非专业人员。

西方学者认为,目录学在知识的发展中,虽然不是一种主要力量,但是一种支持和鼓励创新活动的重要的辅助力量。从支撑自然科学、人文科学和社会科学上讲,目录学为许多大师的研究提供了服务。

二、中西方目录学研究重点比较

(一)研究重点

在漫长的历史文明发展进程中,人类社会积累了大批的文献资料。而由于人们对于知识、信息的需要,促使产生一种联系文献和读者、促进对人类社会长期以来积累起来的文献资源进行合理有效利用的媒介,这就是目录学。因此,文化和学术的繁荣是目录学产生和发展的重要原因。但是,由于中西方在文化学术方面存在的巨大差异,目录学的发展也不尽相同。最主要的表现就在于中西方目录学研究重点上的差异。

中国古典目录学的研究重点是“辩章学术,考镜源流”。中国的古典目录学重视书目的政治和历史作用,以学术为己任,以“辩章学术,考镜源流”为核心,通过类例、叙录、大小序来达到考辩学术源流的目的。由于中国传统学术重视文史资料、归纳演绎的研究方法,因而形成了中国古典目录学以“辩章学术,考镜源流”为代表的重视理论思维的风格。

而西方目录学的研究重点则在文献的知识和学术作用上。在西方,目录学的最基本定义就是“对于印刷材料(printer material)系统性的描述”。在19世纪以前,西方的书目基本上都是列举式目录(enumerative bibliography),主要是将关于各种文献的信息汇集成为一个有逻辑的编辑物,是工具性的书目,其使命在于纲纪群籍,提供完整的书目信息。正如Neal Harlow所言,“书目的最高目的乃是通过不断的积累,为全世界提供各国文献的完整书目记录”。

然而,从19世纪开始,一批学者开始把文学著作作为“物质实体”(physical evidence)来研究,通过揭示文献的物质形式特征,如纸的特征、版式的特征、铅字的特征等等,来精密、准确地鉴别和描述文献。这后来就形成了西方目录学的其他重要分支:分析目录学、描述目录学和版本目录学。

(二)差异形成原因

1.社会条件不同

中国古代的目录学与政治的关系紧密,更与中国长期的封建政治、中央集权制有着直接的关系。在每一个新朝代建立之后,君主都会比较重视图书文献的收集整理工作,相应的,目录学也在官方的指导下发展。中国的政治目录学直接导致了官家书目和史志目录的空前发展。

而西方的目录学较大地受到宗教的影响,与西方的宗教(主要是基督教)有直接关系。如斯蓬英男修道院院长特里森就编撰了基督教著者书目,如《基督教教士之著述》和《德意志名人著述目录》,收录了众多名人的著述,他也被西方学者称为“西方目录学之父”。西方的宗教目录学推动了宗教目录的兴盛。

2.核心思想不同

中国古代目录学的核心思想就是“辩章学术、考镜源流”。在中国古代,有简单的文献控制思想:“览录而知旨,观目而悉词”。这种整理文献的思想起到了反映古代学术的作用。因此,中国古代目录学的核心思想是保存文献,并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学术。

在西方,目录学的核心思想是“传播文献”。因此,西方目录学不仅在理论上表现了目录的功用在于检索利用,而且在实践上表现了目录的公共性。

3.发展道路不同

中国目录学很重视整体的发展。由于历代图书整理工作大多是在政府的领导下进行的活动,大多奉行以儒家思想为指导的文化政策,因此目录学的理论和实践具有整体的推进性。如各类型书目的全面发展,书目方法的不断创新,对于书目活动描述的逐步积累等,都表明了目录学有很明显的继承性。

而西方目录学更重视个体的发展。由于西方书目活动不是官方性的,目录学是在民间发展,目录学的继承性不强,西方目录学更容易阐发出新的思想,达到本学科的顶点。

4.发展水平不同

在目录学起源时,中西方目录学就形成了各自的研究方法体系。例如就编排方法而言,中国主要是发展以学科为导向分类编排的方法,其它方法如主题、年代、地区、字顺方法则较少采用。西方的书目由于语言及文化习惯等关系,主要是字顺和主题分类并行发展。不过,西方的分类不如中国系统、细密,也不如中国应用普遍。总的来说,西方的目录学理论和方法都落后于中国,特别是在理论方面,由于对于前代的经验描述不足,因而缺少对目录学诸方面的系统见解,学科体系的建设并不全面。

(三)一个值得关注的问题

从上述的比较中可以看出,中国的古典目录学更为重视的是以学术为研究起点。而西方目录学研究则是以图书的抄写——图书的描述作为研究的起点。但在这些重点研究的方向背后,还有一个现象值得我们关注,那就是在中西方的目录学发展过程中都出现了与主流研究并不完全相符的现象。

在中国,目录学虽然以学术研究为重点,“辩章学术、考镜源流”为宗旨的史志目录学已经发展成熟,但同时还存在诸如藏书目录学派、佛藏目录学派和版本目录学派等多个学派,其中笔者认为最特殊的现象当属魏晋时期出现的帐簿派目录学。这种目录学流派的编排目录简便,排架科学,笔者认为与西方列举目录学存在神似之处。

而西方目录学发展到20世纪,许多目录学家不仅仅进行简单的目录编撰工作,转而开始从事图书生产全过程的研究,并产生了一个新的基本观念:目录学家通过这种调查研究能够澄清从作者的手稿到印刷图书的过程中有关文本传递的特定文献问题,这就是分析目录学(或称校雠目录学)。

无论是中国的帐簿目录学派,还是西方的分析目录学,都是发展时间不长,研究主旨也与本国的主流学派大相径庭的目录学流派。作为目录学研究中的少数派,如何处理他们与主流学派的关系,以及哪种学派更为适合现代目录学发展的需求,成为中西方目录学界普遍争论的一个问题。

三、小结

目录学是为科学研究服务的学科,目录学的发展轨迹是在特定的时空横向扩展与纵向延伸的。我们将中西目录学研究进行比较,是因为目录学的发展与社会的发展有着必然的联系。由于中西社会文化的差异,目录学的理论观点难免会存在差异,但我们还是应该根据我国的实际,找出我国目录学的规律和研究特色,同时吸收好的、先进的国外目录学理论及相关学科领域的理论,如对以书目数据库为主体的计算机情报检索理论的研究、借鉴与探索,是现代目录学研究的重要内容;各种科学数据的统计分析和应用,是新技术支持下评价目录学发展能力的重要指标。我国目录学的传统是重视学术性,而在现代,随着文献信息数量的日益增长,类型增多,载体繁琐,向西方目录学学习,发展目录学的实用性,提供更为简便易用、价值高的书目情报服务是我国目录学发展的当务之急。

[参考文献]

[1]柯平.中西古代目录学比较研究[J].津图学刊,2003,(2).

[2]马学博.目录学的发展去向简论[J].大学图书馆学报,1996,(2).

[3]马之蓓.中西目录学发展现状的历史考察——兼论当代中国目录学发展能力[J].晋图学刊,1995,(2).

[4]Sterling Coleman Jr.:Librarianship and information sci-ence in Nigeria 1966—1999. Authors A—M: subject headings national and government archives to withdrawals an annotated bibliography.The International Information & Library Review 2004,(36).

[5]陈耀盛.经验科学时期的中西目录活动和目录学[J].图书与情报,1997,(3).

[6]张新民.中西古代目录学演进之若干比较[J].盐城师范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4,(11).

[7]Rebecca Boehm Shaffer: A Selected Annotated Bibliog-raphy of Ensemble Music. College of Performing Arts Department of Music,2004,(12).

[责任编辑:李丽娜]

猜你喜欢

西方比较研究中国
中西绘画构图比较探析
西方音乐元素在二胡演奏中的移植
中外数据新闻编辑流程比较研究
各国税制结构与我国的比较研究
资产减值新旧会计准则比较研究
浅析媒介体制比较研究的框架设计和技术逻辑
肯尼·格雷特,爵士的“中国”调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