莱沃尔特言语产出模式评介
2009-12-21缪海燕
[提要]莱沃尔特言语产出模式是最为广泛使用的口语产出理论框架之一。国内大多采用莱沃尔特(1989)言语产出模式,对莱沃尔特(1999)言语产出模式介绍甚少。文章拟对比介绍莱沃尔特(1989、1999)言语产出模式,以便为广大外语学习者、研究者提供更宽广的理论依据。
[关键词] 莱沃尔特;言语产出;模式
[作者简介]缪海燕(1979—),女,江西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讲师。(江西南昌330022)
本文系江西师范大学青年成长基金课题(课题编号:2015)的部分成果。
一、引言
言语产出的理论模型有很多(Fromkin 1971, 1993; Gar-rett 1975; Dell 1985, 1986, 1988; MacKay 1982, 1987; Stemberger 1985),但是目前使用较为广泛的是莱沃尔特(Levelt)言语产出模式,该模式最初是以理想的本族语者为假想对象,de Bot(1992)认为该模式稍加调整也适用于第二语言口语产出。国内外语言研究者在探讨中国英语学习者二语口语产出现象时都会涉及到莱沃尔特言语产出模式,但使用较多的是1989年的言语产出模式,至于经过修正、最新的1999言语产出模式则很少有介绍。因此,我们将对比介绍莱沃尔特(1989、1999)两个言语产出模式,为国内同行提供更详尽的理论背景知识。
二、Levelt1989年言语产出模式
莱沃尔特言语产出模式由观念形成器、构成器、发音器和自我监察器四个信息处理成分组成,其中每个部分都有一定的输入和一定的输出,一个部分的输出是另一部分的输入。该模式中与言语产出关系最为密切的是观念形成器、构成器和发音器,这三者的运作机制大致相当于桂诗春(1991)所划分的制定计划、建立结构和执行计划三阶段,它们都包含程序性知识和陈述性知识。
观念形成器主要是生成信息,选择完成交际目标的信息等。观念形成阶段要求说话者时刻关注进展情况。这个阶段的输出为前言语信息。为了对信息进行编码,说话者必须具备两方面知识:程序性知识和陈述性知识。程序性知识具有IF X THEN P的特征,储存在短时记忆里。陈述性知识为命题知识,储存在长时记忆里。观念形成阶段的输出为前言语信息。为了生成前言语信息,观念形成要经过两个阶段,即宏计划和微计划。宏计划构建交际目标/意图和检索完成交际目标/意图所需信息,微计划选择适当信息/表达方式来实现交际目标。
构成器的输入为前言语信息,输出为语音计划。为了实现前言语信息向语音计划转变,言语构成阶段又分为语法编码和语音编码两个阶段。语法编码包括检索提取词注和构建句法结构。这里的词注包括词项意义和用以生成合适短语结构的句法特性,储存在心理词库中。
发音器的输入为内部言语,输出为显露的言语。由于构成器并不一定按照发音的正常语速传输其语音计划,内部言语的生成很有可能提前于发音,因此语音计划需要暂时存储起来,这个存储器叫做“发音缓冲器”。发音器从“发音缓冲器”中检索提取连续的内部言语,通过向神经肌肉系统发出指令来执行语音计划。
自我监察器意味着说话者同时也是自己话语的听话者,换言之,说话者可以同时自我监察内部言语和显露的言语。莱沃尔特在他的言语产出模型里进一步区分出了一个言语理解系统。言语理解系统可以通过检索心理词库中的词形信息和词注信息来识别词汇并提取词汇意义。该系统的输出为经语法分析的言语,按语音、形态、句法、语义输入言语表征。这说明说话者可以注意并监察自己的内部言语,经过语法分析的内部言语保存在工作记忆里。
三、Levelt1999言语产出模式
经过修改的莱沃尔特言语产出模式(1999)主要由修辞/语义/句法系统和音位/语音系统两大部分组成,该模型有三大储存,即心理词库、音节符号表和说话者对内外世界的知识。音节符号表包括特定的手势/身势语,伴随一定音节产出时的一连串动作。说话者对内外世界的知识包括语篇模型,听话人模型以及百科全书知识。
言语产出大致经过观念形成、构成言语和发音三个阶段。与莱沃尔特1989不同之处主要在于观念形成阶段。在观念形成阶段,信息通过宏计划和微计划来生成。宏计划和微计划的输出是前言语信息,而它同时还是语法编码的输入。这里的语法编码涉及词汇选择和句法编码,语法编码需要检索说话者的心理词库,心理词库由词注和词素组成,这里的词注不再包括词汇的语义特性(Levelt 1989)。语法编码的输出为表层结构,表层结构经过形态-音位编码、语音编码和发音等一系列编码后变成显露的言语。
莱沃尔特言语产出模式(1999)阐明了言语产出中自我监察机制的运行原理。监察器位于观念形成器里,但从言语理解系统即语法分析器中检索信息,言语理解系统(语法分析器)与心理词库相联接。在该言语产出模式中有3重监察循环。第一重循环中,前言语信息在被送到构成器之前要与说话者本意加以比较;第二重循环是在发音前,语音计划受到监察,这又被称为隐性监察;第三重循环中,生成的话语在发音后再次受到检查。这三重循环环环相扣,较好地控制了错误的言语输出。
根据莱沃尔特(1999),该模式的各组成部分遵循递增处理、并行和高度自动化的原则。言语产出具有递增处理的特点,即前言语信息一旦传递到构成器,观念形成器虽然可能未完成对该信息处理但仍会开始处理下一个信息,因此说话者可能还未完成整个言语信息计划就已经将整个句子说出来。此外该模式是模块式的,即言语产出可以迅速地、自动地不受到以前的或并行信息所影响而完成。
四、评介
莱沃尔特(1989)言语产出模式在某种程度上是并行模型,因为他在若干问题上采取了连接主义的立场,他认为激活扩散网络的说法较为可取(桂诗春 2000),莱沃尔特(1999)是模块式理论。激活扩散网络与模块式的差别主要体现在激活信息的流向、句法和音位编码方面。模块式理论只允许激活的信息自上而下的流通。模块式理论是词汇驱动,词汇激活句法的构建,词汇编码发生于句法编码之前,只有在词汇—句法编码完成之后语音编码才开始。与激活扩散理论想比,模块式理论能够更详尽、更系统地解释口语产出过程(Kormos 2006)。
[参考文献]
[1]De Bot, K. 1992. A bilingual production model: Lev-elt'sspeaking' model adapted [J]. Applied Linguistics 13 (1): 1-24.
[2]Levelt, W. J. M., 1989. Speaking: from intention to articulation. Cambridge, MA: MIT Press.
[3]Levelt, W. J. M. 1999. Language production: a blueprint of the speaker. In C. Brown & P. Hagoort (Eds.), Neurocognition of language. Oxford, England: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4]Kormos, J. 2006. Speech production and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 New Jersey: Lawrence Erlbaum Associates.
[5]桂诗春.实验心理语言学纲要——语言的感知、理解和产出[M].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1991.
[6]桂诗春.新编心理语言学[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0.
[责任编辑:卢林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