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争初中科学学科开发“生活实验”的策略

2009-12-21费志明

关键词:螺蛳科学资源

费志明

有幸观摩了“嘉兴市初中科学课堂比武”。在这些精彩纷呈的观摩课中,有一位教师设计的实验特别引人注目。

这堂课教学的主题是大气压的存在。上课时,这位老师首先端出了两盆飘着诱人香味的炒螺蛳请两位同学进行“吃螺蛳比赛”。那两位同学都被蒙上了眼睛,只见一位同学吃得津津有味,而另一位同学尽管吸得面红耳赤,但一个也吸不出。此时同学们议论纷纷——这是为什么呢?有的同学联系生活实际经验马上作出了判断:一盘螺蛳剪去屁股,另一盘则没剪。这时老师趁势引导:为什么剪去屁股的螺蛳能被轻而易举吃到呢?“对!是大气压在帮忙。”此时又有学生窃窃私语道:“有时我吃不到时还倒吸了一下,这原来是排掉尾部的空气。”整堂课,学生学习兴趣浓厚,课堂气氛活跃。这堂课之所以能让学生兴趣盎然,不说别的,单就实验的设计和引导就足以让人耳目一新。“吃螺蛳”这些人们习以为常的生活体验,一经老师巧妙的设计,变成课程资源被引入课堂时,就焕发出独特的魅力。在这堂课上,学生至少受到了三方面的教育:其一,学生的学习注意力通过实验而聚焦;其二,学生的探究兴趣经由实验而激发;其三,学生的认识经由实验而深刻。

一、“生活实验”与科学学习的关系

这堂课中蕴涵着“生活实验”与科学学习这两者间简单又深刻的关系。在初中科学课堂中,适当引入“生活实验”,或者说把科学课堂的实验引向广阔的“生活实验”,确实是提高初中科学课堂教学效率,增强课堂有效性的重要途径,也是提高学生科学探究能力,全面提升学生科学素养的有效抓手。

何为“实验室实验”?何为“生活实验”?“生活实验”和“实验室实验”是什么关系?“生活实验”和科学学习又是什么关系?

笔者认为如果把利用科学实验室里的各种科学教学仪器设备而开展的实验称作“实验室实验”的话,那么,我把生活实验界定为:在科学课的教学过程中,从周围生活中“随手取材”而进行的实验就可以称为“生活实验”。“生活实验”的内容来自生活,“生活实验”的器材取。自生活,“生活实验”的目标指向生活,并进一步解释学生生活中常见的现象。我国著名教育家朱正元教授生前提倡的。“坛坛罐罐当仪器,拼拼凑凑做实验”,说的就是这个意思。

“生活实验”是学生学习科学课程的重要手段,是课堂知识的应用,是“实验室实验”的有益补充,是科学思想、方法的提升,是课外知识的丰富,是综合性问题分析的引领,最终使学生科学学习的水平、能力与科学素养得到全面提高。生活实验与学生的科学学习有着不可分割的必然联系(见图1)。

二、“生活实验”的资源并发策略

1.教师对科学课程内容的梳理

初中科学课程内容丰富而有系列,教师在开发“生活实验”资源时首先要准确把握科学学科的课程目标,其次对初中三年的课程内容作一些梳理,要有全局观,做到心中有数,然后列出适合进行“生活实验”的课程内容,便于教师有计划、有目的地开发和实施。笔者以第九册为例对可以做的部分“生活实验”梳理如下:

2.教师对“生活实验”资源开发的引领

有些科学知识比较抽象,有些科学实验装置过于复杂或者要求高,虽然老师能仔细讲解,但学生往往还是听得一头雾水。这正是教师引领学生进行“生活实验”资源开发的太好契机。如果科学教师“望而却步”,那么“生活实验”的宝贵资源就会与学生“擦肩而过”,如果能通过生活中简单的实验器材将抽象知识通俗化。那么学生学习“云里雾里”的科学知识就会容易得多,所以教师要做学生生活实验资源开发的有心人和引领人。

例如,关于探究浮力产生的原因,教师可以创设如下的情境:橡胶塞放入水中时能漂浮于水面的,那么蓄水时,它为什么不浮起来呢?探究这个科学问题,实验室有一套专门的仪器,但由于其结构较复杂,学生不易理解,教师在实验前也需要花费较多的时间来介绍实验器材,费力费时,且有喧宾夺主之嫌。而图2是一位教师自制的一套教具:把乒乓球放在一个已去底的可乐瓶瓶口处,从上方倒入水,发现乒乓球沉在可乐瓶瓶口处,没有浮上来。如果用手堵住瓶口,从瓶口与乒乓球之间渗下来的水很快就蓄满瓶颈部分的空间,只需几秒时间乒乓球就浮了上来。学生在这样的“生活实验”中探究,茅塞顿开,问题就迎刃而解了,对“浮力产生的原因”有了直观而深刻的认识。这一生活实验的作用,是使复杂的实验简单化,深奥的道理浅显化,在简便的操作中使课堂教学省时高效。教师对“生活实验”资源的开发、引领,为学生自主合作开发“生活实验”资源起到了可贵的示范作用。

用生活实验来验证、解释生活中常见的现象,用生活实验来加深学生对科学的直观认识,用生活实验来促进科学课的有效教学,通过生活实验来提升学生的科学素养,这是生活实验的重要意义之所在。

3.学生自主合作开发“生活实验”资源

开发“生活实验”资源不仅仅是教师的事,而且也是学生的事。只有让全体学生积极参与到生活实验的开发中来,才能使我们的科学教学丰富多彩。

“生活实验”取材于学生生活,只要教师引导、组织得好,给每一位学生提供自主学习科学的机会,学生是很愿意参与其中并能体会其中的乐趣的。比如在探索“大气压的存在”这一内容时,教材中安排了“马德堡半球实验”。教学时,教师可预先布置思考题:还有哪些简便实验也能验证大气压的存在?学生可以自主设计,也可以小组合作开发,在课堂上让学生展示自己设计的实验。结果学生设计的实验很有创意,如有一个组准备了两只空气挂物钩,两两对吸后,再对拉,该活动与“马德堡半球实验”有异曲同工之妙,却比“马德堡半球实验”更简易,更贴近生活。学生通过这样的生活实验资源的开发,不仅有了自己的切身体验,而且自主探究的兴趣也更高了,真正重要的是学生在生活实验资源的开发中,潜移默化地学习、消化和理解相关的科学知识与原理。

另一方面,自主合作开发“生活实验”资源,可以和班级课外兴趣小组活动进行整合。我班教室内有一个“科学栏”,上面展示了各兴趣小组的奇思妙想或疑难困惑,让大家共同探究,寻求解决的办法。例如我们曾经开设了“巧用鸡蛋做实验”栏目,启发学生思考:用一个鸡蛋可以做多少个实验?各兴趣小组的探究结果如下:

这样的活动让学生受益匪浅,学生自主合作开发“生活实验”资源的劲头更足了。由此,我们可以深刻地认识到开发生活实验,不仅是一种学生学习科学知识的途径和手段,更重要的是学生在这过程中学科学、用科学的素养得到不断地提升。

初中科学学科开发“生活实验”是提高科学课堂效率的有益尝试,让学生在做中学,在学中做,使学生在创新实践能力培养之路上走得更好。

猜你喜欢

螺蛳科学资源
螺蛳树
基础教育资源展示
螺蛳粉
一样的资源,不一样的收获
点击科学
科学大爆炸
资源回收
吃完螺蛳粉,我忽然不想死了
吃完螺蛳粉,我忽然不想死了
资源再生 欢迎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