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依据学生心理发展进行作文命题的探索

2009-12-21王玲琳陈树生

关键词:命题作文心理

王玲琳 陈树生

一、问题的提出

在学生写作训练中,有这样一种现象:一方面学生面对课堂作文命题(教材中的作文题或考试中的作文题),往往搜索枯肠,难以落笔成篇,完成后也可能是千篇一律、贫乏枯燥,场面十分萧条;另一方面,不作题材、体裁限制的各种随笔、散记却是异彩纷呈、语言鲜活、个性鲜明,极为繁荣。这萧条与繁荣的对照说明:指导学生的写作,只有了解学生的写作心理规律,把握他们的写作心态,使作文命题达到与学生的心理发展同步,才能优化他们的写作动机,激发他们的写作情感,增强他们的写作自信心,最终把作文写好。

新课标明确提出,写作与生活的联系,重观察、重思考、重真情实感;要说真话、实话、心里话,不说假话;鼓励想象和幻想,鼓励有创意的表达。而实际上,不少学生作文已变成了与个体生命、心灵毫不相干的东西,失去了亲切自然的魅力。写作过程中,压根儿就没有惊叹、沮丧和战栗之类的情感因素生成。这样,写作主体鲜活而强悍的生命力,一个个活泼的“我”的灵魂,难以在作文中映现。在当前作文教学中如何做到作文命题与学生心理发展同步,以提高学生的语文素质,是我们语文教师应予以探索研究的课题。

二、学生心理发展阶段与作文命题

心理学表明,每个人从出生到成熟经历着两个断乳期。第一个是乳儿后期的生理性断乳期,第二个是青少年时期的心理性断乳期。如果说生理性断乳是父母主动脱离孩子的过程,那么,心理性断乳则是孩子主动脱离父母的过程。处在心理上脱离父母的中学生,正处于身心发展的阶段。他们身心发展的变化,形成了他们特定的心理特点。一般来说,他们的心理分为三个不同的发展时期:开放期、闭锁期和“二次模仿期”。高中生在三年的学习中经历心理发展的不同阶段。呈现出不同的心理特点。他们对写作的要求也会不断变化。我们的作文命题如能从学生的心理特点出发,让学生领悟到老师能窥见他们的心灵,认同他们的所思所虑,那么,他们就会自觉地按照命题的要求,在教师亲切得体的提示导引下完成作文训练。

(一)开放期的心理与命题

开放期心理一般是刚刚升簢高中的高一学生所特有的。这时,他们还保持着_些稚气,思想大胆、活跃,情感丰富、真挚,会和老师、家长、同学敞开自己的心扉。他们喜欢结交朋友,向往拥有一个没有老师管束、没有父母唠叨的自由天地。这时,他们在写作上的最大特征是善于模仿、乐于想象。尽管他们的模仿往往停留在表面形式上,想象又偏重于故事情节,但如果我们注意到这些特点进行作文命题,就能调动起学生写作的积极性。开放期学生的作文命题应符合以下特征:

第一,作文命题要以保持学生的纯真感情为前提。家庭和学校是和学生成长直接相关的两个方面,它们直接构筑了学生的心灵世界的版图。母爱父爱常常是感之不尽写之不尽的永恒主题,更主要的是读懂母爱父爱也就是读懂人生的源头,提高对人生价值观的理解。比如高一学生学了台湾作家杨子的《十八岁与其他》,对父母和子女的沟通问题深有感慨。于是趁学校即将召开家长会之际,笔者特意抓住这个适合沟通的机遇,布置每个学生写了题为《爸爸(妈妈),我想对你说》的书信体作文,让每位学生写好后慎重地装在一个不封口的信封里,在家长会时作为见面礼送给父母。事后得知,许多父母看了子女们这封谈心书信后都为之动容。他们惊讶的是孩子的内心有如此多的想法;喜悦的是孩子的思想突然间成熟了许多;感动的是孩子原来还是会主动与父母沟通;感谢的是老师给他们与孩子搭起这座走进彼此心灵的桥梁。在第二周的随笔中,有许多学生写到家长会后父母对孩子动情地表达和洋溢其间的温馨氛围。有位学生甚至这样写道:“在这次学校组织的考试中,我一败涂地。本以为(按照惯例)家长会后我将面临一场暴风骤雨。然而回到家后,父母给我的那番报以理解、激励之语如一股暖流久久地回荡在我全身上下,如一泓清泉,甜甜流淌在我心灵的每一处。今晚,美好的月色伴我幸福地入睡……”

这种效果的出现正如歌德所说:“能将生命的终点和起点连接到一起的人才是最幸福的人。”这样的作文命题让学生写出了纯真的思想情感,正是这样的真情实感打动了他们的父母,达成了默契和理解,从而温暖和照亮了他们的前程。

第二,作文命题要有趣味,给人以新鲜感。鲁迅先生曾经创作出类似《大话西游》一类颠覆神圣的一组新历史小说,后结集为《故事新编》。在这组小说里,鲁迅并不是简单地再现神话和历史,而是穿越时空、古今杂糅,用古代神话传说和故事影射现代生活、针砭流俗、讽刺世事、批判社会。“故事新编”这种独特的文学样式适合让心理上处于开放期的高一学生来练笔。在写作时把题材延伸到中外文学名著、神话传说、历史故事中,以全新的视角对其中的情节、人物进行加工演绎,进行再创作,生发出荒诞的新故事。学生的模仿力、想象力、创造力都得到充分调动和发展,一种创作的激情和冲动一直洋溢在整个写作过程中。在“故事新编”中,关羽可以进军娱乐圈,刘备可以上因特网,周瑜听中央电视台的天气预报,祥林嫂上法院打官司……初读让人匪夷所思;继而令人忍俊不禁。相信学生的创作过程一定会充满趣味和新鲜感。

第三,作文命题要给学生留有写作时模仿、创造的空间。在这一点上,两种作文命题形式可以作尝试。一是古诗词改写成散文,一是小说续写。在刚升人高中的高一学生的记忆里留存着不少优美的诗歌,这些诗歌滋养着他们的精神,陪伴着他们成长。圆月当空时,“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能吟出对故乡的热爱;岐路挥手时,一句“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道出少年的书生意气和满怀豪情;青春花开时,“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这动人的诗句弥漫着浪漫情感,使内心泛起美好的涟漪。把古诗词改写成散文的过程是运用形象思维再创作的过程。还可以选取《祝福》、《装在套子里的人》、《边城》、《最后的常春藤叶》等高一学生熟悉的小说进行续写,让他们充分展开想象的翅膀,进行情节的设计、人物形象的塑造。这两种命题形式从较大程度上给学生提供了创作的空间。

(二)闭锁期的心理与命题

有管理班级经验的教师都会说:“高中三年里,高二阶段最难管理,相比之下高二学生特别容易与父母、老师或同学之间发生冲突。”的确,高二学生的心理特征很鲜明:(1)自我意识明显增强。他们用审视的眼光观察周围的世界,不再安分地躲藏在父母的“羽翼”下,不再视父母、老师为“完人”,更多的需求使他们常与社会和家庭发生冲突,出现矛盾,成长中要求被尊重理解的烦恼与日俱增;(2)内心世界日趋丰富复杂,产生了交往的拘谨心理,思想上充满着对现实的不满。他们不轻易表露自己内心深处的秘密,即使对最亲近的人也不倾吐真情;(3)在当今社会各种信息交流极为频繁的情况下,他们接受的信息成倍增加,思想也逐渐深刻。在作文上

则表现为希望写点深沉的东西。针对学生的这些心理特点,我们的作文命题可以如下进行。

第一,挖掘学生最宝贵的写作潜能,让他们围绕“我”来做文章,坦然地表露“自我”。比如高二进行了文理分班,开学初布置他们写《文(理)科生畅想》。因为这个时候刚刚经历的文理科选择,从某种程度上说是他们对人生方向的一次选择。在这个过程中,他们肯定有过许多犹豫,有过许多憧憬。这样的思想经历事实上已经让学生积累了许多写作的素材,这种写作的潜能实在应该得到及时有效地挖掘。这次作文命题切中了经历了一次人生选择的学生的思想、情感脉搏。所以许多学生大胆地、真诚地设计了自己的未来,也畅谈了作为文(理)科生所应具备的品质。所以说心灵封闭的他们,一旦开放其间的光和热,就会照亮他们手中的笔。

第二,应追寻学生生活的热点,利用他们成长过程中容易激起感情波澜,形成写作冲动的特定活动的内容出题。通讯技术的日益发展也冲击了许多高中生的身心。高中生拥有手机的人数越来越多,有些学生非常渴望拥有一架属于自己的手机,但对手机的使用往往不能很好地加以控制,在就寝时、上课时出现发手机短信现象,不但影响听课也妨碍休息。基于这一现象,学校组织了一次关于高中生是否需要手机的辩论会。通过辩论前的材料准备和在这个活动过程中所得到的认识和收获,笔者布置了一篇《手机,想说爱你不容易》的随笔,要求学生既要描述内心深处真实的想法,又要写出辩论赛后的认识变化。笔者自认为这样的命题设计,学生既练了笔,又解除了他们心理上的困惑,从而锻炼了他们成长过程中理性处理矛盾的能力。

前面笔者说到处于封闭期的学生不再视父母、老师为“完人”,更多的需求使他们常与社会和家庭发生冲突,出现矛盾,成长中需求被尊重理解的烦恼与日俱增,所以学生们有时候会对老师的某一句话、班主任管理方式提出质疑甚至是挑衅。在讲述《论语》中的孔子的教育思想时,学生们对孔夫子与弟子之间那种民主平等的聊天式的课堂气氛表现出异常的欣赏和羡慕。尽管笔者也是倡导课堂民主的,并且一直有意识地实践着,但从学生对孔子弟子的羡慕神情中,笔者重新审视自己的课堂:对于这种差距,学生肯定有话可说,于是作了《我理想中的师生关系》这样的作文命题。让学生们畅所欲言,“说尽心中无限事”,看完他们的文章,我深感:原来他们对老师的要求那么高,但他们又是那么向往与老师沟通。

第三,可让学生自由拟题,用自己喜欢的文体写作。校园生活节奏快,学生课业负担重。在繁忙的学习中偷闲地写上几行,是一种难得的惬意。翻开他们平时写的“随笔”、“迷你篇”、“拾贝篇”、“青春篇”、“超短篇”,比比皆是。“匆匆几行,有时代的节奏;寥寥数语,有思想的潜流。”“一篇篇小作文,一丝微笑、一点思考、一分忧伤、一次幻想,那是心海的日记。”(评语)就像喜欢跳街舞、哼流行歌曲、玩游戏机一样,学生自然喜欢上这种自由拟题的小作文。作为老师,学生自己拟题,用自己喜欢的这种文体写作,即使三言两语,只要出自真情,就要认真写上几句评语,表示:我接受你们的节奏,欣赏你们的文笔。于是师生间有了默契,写作出现了感人的局面。

(三)“二次模仿期”的心理与命题

经过了十八岁成人仪式后的高三学生已完成了心理性断乳期,进入了心理学上所说的“二次模仿期”,成为实实在在的青年人。他们的活动范围不断扩大,逐步摆脱了家庭的监护和父母的干预,要求独立的自主愿望继续增强,并开始以自己的观点、态度去体验生活,探索、思考人生的真谛。如果说,四五岁的小孩喜欢模仿成年人的语言和动作,那么,高中生则侧重模仿成年人思考问题和处理问r题的立场、观点和方法。他们敏感、自信、爱思考、喜浪漫,对自然界的风花雪月已能赋予自己的情思,对事物的审美标准已具尺度。同时,多元化的价值观念、丰富的媒体资讯,拓宽了他们的视野,活跃了他们的思想,升学就业的剧烈竞争加速了他们的成人化。这个阶段的学生,风华正茂,很有点“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的气概。这正是培养、提高他们的议论、审美、感受能力的大好时机。我们根据学生要像成年人那样议论、评价问题的心理需要,作文命题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第一,要切合时代的脉搏。比如《明星的公众形象排行榜》《足球“黑哨”之我见》《北京奥运会志愿者活动计划书》《校园文化建设现状与对策》等文题之所以能引起高三学生的普遍兴趣,是因为这些命题切合他们的心理,全都沾上了时代生活的新鲜的露珠儿。学生·见题目,便有一股浓烈的生活气息扑面而来,这就如学生面对一盘自己喜爱的美味佳肴,急欲投箸一样,引发了学生写作的灵感和冲动。可以预见写这样的作文,他们的笔下一定会流淌出文情并茂的文字来。

第二,要摸准学生的心理脉搏。好的作文命题是一种诱发灵感的信号。俗话说:“话不投机半句多。”作文命题只有深入了解学生情感生活的真貌,摸准学生的心理脉搏,优选出一个个热门的话题。才能激发学生强烈的表现欲,白发地投入其中。如今的高中生差不多都有自己的偶像,而且这些偶像往往不是政治家、发明家、诗人等伟人。只是一些体艺明星,他们绝不允许有人抨击自己心中的偶像。基于这一心理现象,笔者曾作过《周杰伦歌词中的文化现象举隅》《婉约派宋词与当代通俗爱情歌词比较》的命题,这样的命题作文是带有研究性质的,需要他们进行材料的搜集,并加以分析比较、判断评价。而这些环节正是处于“二次模仿期”的学生们想做的,满足了他们渴望像成年人那样对某一现象进行评头品足的心理需要。

第三,要能体现学生的自我价值。如《与大师面对面》《“超级女生”热潮袭来的思考》《话成熟》《议“90后”学子的爱国情》《汶川地震孤儿心理辅导书》等议论性题目,气魄大,内涵丰富,能适应学生日益强烈的参与意识,为他们表现自己的才能和实现个人价值提供了机会,学生欢迎这样的题目。

三、作文教与学的心理接轨

作文是学生的作文。要调动学生写作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就必须尊重学生的主体意识。依学生心理发展进行作文命题,是尊重学生的主体意识的具体表现。作为教学中“教”与“学”的接轨,至关重要的是心理接轨。众所周知,知识可以用言授口教的方式进行传递,而语文素质读写能力则只能靠个体“习得”和“内化”才能获得培养和提高。因此,在作文教学中,我们应重视培养学生的“自动”精神,让学生由被动地接受转变为积极地吸取,最充分地发挥他们的个体潜能。这就需要做好“教”与“学”的心理接轨。在命题指导这一环节里,我们则应努力使命题与学生的心理发展同步。

高中生在三年的语文学习中,每个年级段都有其独特的心理内涵和丰富的精神世界。我们在作文教学中,讲究命题与学生的心理发展同步,就是所谓“钻到学生心里出题”,能使命题无论其内容还是语言表达形式,都能吻合学生的心理特点。引发学生的美感,满足他们的情感、意志、兴味上的需要。那样,学生便能找到写作的爆发点——激发写作的冲动,从而使作文教学产生由被动参与转为主动投入的积极效应。

总之,语文教学要做到去繁存简,凸显语文本色,本色语文下的作文要返璞归真。作文教学应从提高语文素养的角度出发,贴近学生的实际。寻找适合学生的作文途径。让作文成为学生学习生活中的一大乐事。在他们的生活中能看到朝气蓬勃的青春气息和活泼的身影,在他们的文章中能看到应有的立体生命和精神,让绝大部分学生体验到真诚写作的快乐,在自由为文的同时继而彰显生命与精神的痕迹。

猜你喜欢

命题作文心理
心理“感冒”怎样早早设防?
Distress management in cancer patients:Guideline adaption based on CAN-IMPLEMENT
心理感受
让心理描写点亮全篇
2012年“春季擂台”命题
2011年“冬季擂台”命题
2011年“夏季擂台”命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