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英汉翻译的标准和基本过程
2009-12-18李常玉王成霞
李常玉 王成霞
摘要:对于非英语专业的学生来说,了解翻译的标准、过程和基本方法很有必要。本文结合英汉翻译教学实践研究了翻译的标准及其历史,并通过具体翻译例句分析了英汉翻译的基本过程和方法,指出在大学英语课程提高阶段对学生进行英汉翻译方面的实践训练是不可缺少的。
关键词:翻译标准 翻译过程 翻译方法
对于非英语专业的学生来说,了解翻译的标准、过程和基本方法很有必要。《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中对翻译能力方面的要求指出,较高要求是能借助词典翻译一般英美报刊上题材熟悉的文章,能摘译所学专业的英语科普文章,并能撰写所学专业的英语小论文。英汉译速为每小时350英语单词,汉英译速为300个汉字。译文基本通顺、达意,无重大语言错误;更高要求是能借助词典翻译英美报刊上有一定难度的科普、文化、评论等文章,能翻译反映中国国情或文化介绍性的文章。英汉译速为每小时400英语单词,汉英译速为每小时350个汉字,译文内容准确,基本无误译现象,文字通顺、达意,语言错误较少。因此在大学英语课程提高阶段对学生进行英汉翻译方面的训练是不可缺少的。
一、翻译的标准
翻译标准是指导翻译活动的基本原则,是翻译实践的准绳和尺度。古今中外的翻译理论家和实践家都提出了自己的观点。1700年前三国时期,佛经翻译家支谦在《法句经序》里具体提到三个字:仆初嫌其辞不雅。……座中咸曰:“老氏称‘美言不信,信言不美。……今传胡义,实宜径达。”在我国翻译界,比较全面的翻译标准是清代翻译家严复提出的,认为译文要“信”、“达”、“雅”,即忠实于原文,译文流畅,文字典雅。。郭沫若对严复翻译标准的评论:严复对翻译工作有很多的贡献,他曾经主张翻译要具备信、达、雅三个条件。我认为他这种主张是很重要的,也是很完备的。翻译文学作品尤其需要注意第三个条例,因为译文同样应该是一件艺术品。(1954年8月在全国文学翻译工作会议上的讲话)1951年,傅雷先生提出了文学翻译的“传神”论,他认为,“以效果而论,翻译应当像临画一样,所求的不在形似而在神似。” 1964年钱钟书先生提出了翻译的“化境”之说:“文学翻译的最高标准是‘化。把作品从一国文学转变成另一国文学,既能不因语文习惯的差异而露出生硬牵强的痕迹,又能完全保存原有的风味,那算是得入于‘化境。”
英国翻译理论家泰特勒在其《论翻译原则》(Essays on the Principles of Translation,1790年)中提出翻译中三个基本原则,与“信、达、雅”几乎相同的原则。第一,译文应完全复述出原作的思想(The translation should give a complete transcript of the ideas of the original work.);第二,译文的风格和笔调应与原作的性质相同(The style and manner of writing should be of the same character with that of the original.); 第三,译文应与原作同样流畅(The translation should have all the ease of original composition.)。
张培基在《英汉翻译教程》中提出,对于初学翻译者翻译的标准应该遵循忠实和通顺的原则。他认为:
所谓忠实,首先指忠实于原作的内容。译者必须把原作的内容完整而准确地表达出来,…… 内容通常指作品中所叙述的事实,说明的事理,描写的景物以及作者在叙述、说明和描写过程中所反映的思想、观点、立场和所流露的感情等。
忠实还指保持原作的风格——即原作的民族风格、时代风格、语体风格、作者个人的语言风格等。正如鲁迅所说的,翻译必须“保存着原作的丰姿”。
所谓通顺,即指译文语言必须通顺易懂,符合规范。译文必须是明白晓畅的现代语言,…… 译文的通顺程度只能与原文的通顺程度相应或一致。
忠实是翻译标准中的首要问题,它对原作的内容、风格、语言应有全面的照顾。
要做到忠实、通顺,译者首先必须对原作有透彻的理解,然后把所理解的东西用另一种语言加以确切的表达。透彻的理解和确切的表达都不是十分容易的事,但忠实、通顺的翻译标准应当是我们的理想和努力方向。
二、英汉翻译的基本过程和方法
翻译是个过程,翻译过程就是正确、完整地理解原文的过程,是用另一种语言再现原作的过程。翻译过程重点在理解和表达,理解是表达的前提和基础,表达是理解的再现,也就是用通顺、流畅的语言准确表达原文的内容,理解和表达是相辅相成的,是一个统一、互动的过程。翻译过程应该基本包括理解、表达和校对阶段。
理解主要通过原作的上下文关系进行,要全面、细致和深入,不仅要理解语言词汇、句法结构及其习惯用法等各种语言现象,还要理解原作的逻辑关系以及原作的背景知识。如有些词语具有褒贬意义,要根据上下文进行判断,“ambition” 根据上下文可以判断为“野心勃勃的”、“雄心壮志的”等;“sophisticated”根据上下文可以判断为“老于世故的”、“侵略的”、“狡黠的”、“老练的”、“高度精密的”、“尖端的”等。“aggressive” 根据上下文可以判断为“有进取心的”、“侵略的”、“挑衅的”、“好斗的”等。
1. Hans was too obviously flattering the gentleman by saying he was the most courageous man he had ever seen.
汉斯说,这位先生是他所见到过的最有胆识的人。这种阿謏奉承未免过于露骨。
2. Mr. Brown felt greatly flattered when he received the invitation to deliver a lecture.
布朗先生接到作演讲的邀请时感到非常荣幸。
“flattering”在第一句可以理解为“奉承”、“讨好”、“恭维”、“拍马屁”等,但是在第二句就是“荣幸”的意思了。所以,理解中的选义非常重要。
3. John can be relied on. He eats no fish and plays the game.
约翰为人可靠,他既忠诚又正直。(意译)
对于这个句子,如果不了解句中的典故和习语,翻译成“约翰为人可靠,他一向不吃鱼而且经常玩游戏。”就是死译了。其实,“eat no fish”是一个典故,指英国伊丽莎白女王时代,耶稣教徒为了表示对政府的忠诚,拒绝遵守反政府的罗马天主教徒在星期五只吃鱼的习俗。而“play the game”是一个习语,与“play fair ”同义,意思是规规矩矩地比赛,由此转义为“公平对待或为人正直或举止正大光明”等。
表达就是译者将所理解的内容“忠实、通顺”地传达出来,表达的好坏主要取决于对原文理解的程度、译文语言的修养程度以及译者的翻译经验。翻译是一项实践活动,翻译方法涉及到各种转换、增词、省略、分译、合译、引申、扩展等,这些具体方法将在下两章进行较详细的讲解。这里只探讨直译和意译两种最基本的方法。所谓直译就是在译文中保持原文的内容和形式,并非逐字翻译,并非死译或硬译。意译是原文的思想内容与译文的表达方式产生矛盾是所采用的,并非“望文生义”,只是进行了语言形式和意义的综合处理,意译要求译文正确表达原文的思想内容,而不拘泥于原文的形式,也就是兼顾了内容和形式。当能够确切表达原文思想内容而又不违背译文语言规范时最好采用直译,但是语言都有自己的特点和表现形式,翻译时为了忠实地表达原文的内容和文体风格,可以采用直译和意译相结合的方法,直译和意译是相辅相成的,两者并用相得益彰。
4. The happiness — the superior advantages of the young women round about her, gave Rebecca inexpressible pangs of envy. (W. M. Thackeray: Vanity Fair)
利蓓加看见她周围的小姐们那么福气,享受种种权利,说不出的眼红。
句中“pang”意思是“剧痛, 悲痛伤心,痛苦”的意思。这个句子关键是“happiness”的翻译,没有翻译成“幸福、快乐”,而是翻译成了“那么有福气”,反映了原文的思想和风格,显示了英汉翻译的灵活性。
另外,校对和核查阶段是对原文进一步核实,看看是否有漏译或错译,用词是否准确,是对语言的进一步推敲,词序或语序是否符合汉语的表达习惯,以使一问更忠实和通顺。在校对和核查阶段一般应该注意一下几点:一定要校对译文的人名、地名;要校对数字等内容,比如日期、价格、百分比等;要校对译文中是否有无用词不当的现象;要校对译文有无漏译的现象;要校对译文中的标点符号;要校对译文中是否有无死译或硬译的现象,看看是否可以采用意译,是否需要增词;要校对译文中是否有无可以删除的多余或累赘的字词;如果时间允许的话,进行最后的检查和修改,抑或尝试将自己的译文再翻译过来。
5. The UN document calls for the settlement of the Middle East conflicts on the basis of Israeli withdrawal from occupied territories and Arab acknowledgement of Israels right to exist.
联合国文件呼吁以色列撤出所占土地,阿拉伯承认以色列的生存权,在此基础上解决中东冲突。
这个句子如果按照原文的结构翻译,就不符合汉语的表达习惯,译文就不通顺,因此必须对划线词进行词类转译(转译成汉语动词),并进行结构和语序的调整。
6. Thats the basic problem, and theres a basic answer. Firmness and clarity.
这是个根本的问题,因此也有一个根本的回答。那就是,立场坚定,态度明朗。
这个句子翻译时应该考虑汉语搭配习惯,应根据原文的内容来确定搭配性增词,增加了“立场”、“态度”等词,这样句子结构更加完整和达意。
7. Premier Zhou would later tell him, “Your handshake came over the vastest ocean in the world – 25 years of no communication.”
周总理事后对他说:“你是跨越了世界上最浩瀚的大洋——25年的相互隔绝——来同我握手的。”
这个句子对“handshake”进行词类转换后,进行拆分和修辞性增词,这样句子结构更加完整,译文符合汉语表达习惯。
此外,翻译时译者需要考虑一下几点:1. 英语句子结构多重形合,也就是英语句子要多使用关联词,汉语句子结构多重意合;2. 英语是介词的语言,多用介词,而汉语多用动词;3. 英语句子多用复合长句,而汉语多用简单短句;4. 英语的修饰语位置可前可后,而汉语的修饰语一般位于被修饰的成分之前。5. 英语句子多用代词,而汉语句子代词用的少。
参考文献:
[1] 罗培基等. 英汉翻译教程 [M]. 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80
[2] 刘宓庆. 当代翻译理论[M]. 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1999
[3] 王恩冕. 大学英汉翻译教程[M].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 2004
[4] 刘润清. 论大学英语教学[M]. 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99
[5] 教育部高等教育司. 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M],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7
(李常玉 王成霞 ,华北科技学院外语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