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理论修养创新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
2009-12-17邓立言
邓立言
摘 要:如何在教学中有效应用信息技术,促进和深化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推进教育信息化的进程,已经成为一个迫切而重要的课题,不少人都在思考和实践这个课题。出路何在?笔者认为,关键是加强理论修养,跳出当前孤立、静止地看待“整合”中信息技术与教学这两个要素关系的思维模式,创新“整合”教学。
关键词:信息技术;学科教学;整合;理论修养;创新
中图分类号:G434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8454(2009)20-0025-03
一、问题的提出
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以下简称“整合”),是信息技术应用于教育领域的主要方面,是教育信息化的重要内容。在教育信息化进入“深化、拓展应用,提高效益”的今天,整合的重要性愈益凸显。但是,多年来的实践,效果并不理想。如何在教学中有效应用信息技术,促进和深化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推进教育信息化的进程,已经成为一个迫切而重要的课题,不少人都在思考和实践这个课题。出路何在?笔者认为,关键是加强理论修养,跳出当前孤立、静止地看待整合中信息技术与教学这两个要素的关系的思维模式,创新整合教学。
二、如何创新
如何创新?突破三点,抓住关键。
从哪三点突破?
首先,在认识上突破。即科学地认识整合。当前,对整合的认识中,有一种倾向,把参与整合的各要素(即信息技术与教学诸要素)视为静止的、孤立的、各不相干的,认为整合是各要素之间的简单迭加。从而导致在整合教学中,不能全面、综合地考虑各要素的作用及它们之间的联系。显然,这样形成的整合既不能发挥参与整合的每一个要素应有的作用,更不能形成合力。我们需要更新思维,突破这种静止、孤立的认识:视整合为各种教学要素(教师、学生、教学思想、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模式、信息技术)相互联系、相互制约构成的一个复杂的系统,整合教学的任务就是通过优化这个系统的结构,使之发挥最佳的整体效应,以达到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
其次,在做法上突破。实施两个强化:强化理论指导,强化“有效应用信息技术优化教学”的意识。不重视理论指导和理论学习,缺乏“有效应用信息技术优化教学”的自觉意识,是当前整合教学的重大失误。着眼于解决整合中的深层次问题,狠抓整体效应。在理论指导下,从整体出发,用研究的心态面对每一节课,下功夫潜心研究各种教学要素及它们之间的内在联系和相互作用,特别要潜心研究如何充分、有效应用信息技术优化教学,通过精心调控使各种教学要素形成最佳组合,保证整体效应得到发挥,在此基础上设计教学方案,实施教学。这样持之以恒,经过一轮教学就可以产生一套符合课程标准和教材要求的高质量教学资源。这将大大提高教学的整体水平,同时,也将大大提高教师的专业水平。
再次,在评价上突破。当前,在整合课的评价上没有一个科学的评价体系,有一些评价则是零碎而片面的。例如,把是否用了信息技术和教学课件技术水平的高低作为评价的重要标准,对信息技术的应用是否优化了教学以及实现了教学的科学有效性,这些涉及整合课本质方面的评价很不够,甚至被忽略了。众所周知,评价既是检验教学有效性的尺度,又是教学设计的依据和教学过程顺利进行的保证。我们必须突破这一评价的瓶颈,建立科学的评价体系,为整合教学提供依据和标尺,保证整合教学顺利进行,使之达到提高教学效益、追求教学最优化的目的。
关键是什么?是理论指导。分析整合 教学的内在实质及当前整合 教学实践的现状,我们清楚地看到:整合教学是一个涉及教学思想、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模式、信息技术,以及教育学、心理学、认识论、方法论的,深层次的教学改革。这样一项全新的、深层次的改革取得成功的关键之一,是科学理论的指导。当前,整合教学效果不能尽如人意,一个至关重要的原因就是理论指导的缺失,导致对整合教学,只知其表,不知其里,教学实践流于肤浅和盲目。 整合 教学要创新,必须抓住理论指导这个关键。
三、辩证分析
几年前笔者在一篇文章中给整合的内涵作了如下描述:
整合是信息技术环境下的教学改革,其内涵应该是:站在教育改革和发展的高度,结合教育信息化的进程,在课程改革的实践中,应用辩证法和系统论的思想及方法将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信息技术与教学诸要素(教师、学生、教学思想、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模式),排列组合成合理的系统结构,使之发挥整体效应。从而获得教学的最佳效果,促进传统教学方式的变革,提高教学质量。
这里指出了四个重要的事实:
(1)整合是由信息技术与教学诸要素组成的一个复杂系统,组成这个系统的因素是多样的、变化的,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不是各不相干的、孤立的、静止的。整合的任务是构建和优化由信息技术与教学诸要素组成的系统结构,并发挥这个系统的整体效应。
(2)整合教学是动态的、发展的,它随着技术的进步和教学改革的深化,而不断深化发展。
(3)整合教学是在传统教学中融入信息技术,它归根结底是一个教学问题。在整合教学中,教学是第一位的,技术是为优化教学服务的,是第二位的。
(4)整合的目的是借助信息技术,提高教学效益,追求教学的最优化。
上述四点重要事实,反映了整合与教学理论、心理学理论、唯物辩证法和系统论等理论密切相关,只有在上述理论的指导下研究整合,才能从整体上弄清整合的实质,科学有效地实施整合教学。所以整合教学的关键是理论指导。
首先,看辩证法。我们知道联系与发展是辩证法的两个基本特征。而矛盾的观点,即对立统一学说则是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
用辩证法的观点来看,参与整合的多种要素是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教学活动是影响教学的各种要素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过程。因而,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首先要坚持“联系”的观点,即实事求是地分析影响整合的诸要素及其相互联系,分析诸要素在教学活动中的地位和作用(特别是信息技术的地位和作用),及其相互联结的具体方式。具体而言,就是结合整个教学活动,分析信息技术与教学诸要素、教学诸要素之间的一系列矛盾关系。例如信息技术与教学方法的关系。一方面信息技术是教学方法实施的物质基础,是提高教学方法效率和影响教学方法形成的重要因素;一方面信息技术只有与教学方法有机地结合才能发挥应有的作用,教学方法也可促进信息技术在教学应用中臻于完善。又如,教学目标与教学方法的关系。一方面教学目标是选择教学方法的重要依据,是教学方法的出发点和归宿;一方面教学目标的实现依赖于适当的教学方法。通过深入的分析把握主要矛盾和主要矛盾方面,以及主次矛盾的转化关系,并且在此基础上形成符合教学实际的具体的整合。而任何影响教学的诸要素加以凝固化、片面化的做法,或将其联系简单化、绝对化的做法,都将影响整合的效果。显然,离开辩证法的指导是做不到的。
其次,看系统论。系统论的基本思想是整体性、综合性。整体效应是系统论最重要的观点。“整体大于部分之和”,系统的整体具有其组成部分在孤立状态中所没有的性质,如新的特性、新的功能、新的行为等。分子的化学性质不同于组成它的原子的性质的简单迭加,人体的功能不同于细胞功能的汇总。整合是由教学思想、教学内容、教学模式、教学方法、学生年龄特征、认知水平及技术环境(包括各种媒体、计算机、网络资源等软、硬件设备)等多种教学因素组成的系统,这个系统的整体具有参与整合的各个教学因素在孤立状态中所没有的性质,只有以整体综合的观点来研究整合,以结构、动态的方法来分析整合,通过反馈进行有目的的调控,才能达到最佳效果。因此,在整合教学中,需要应用系统的观点和方法统筹安排、调控参与教学过程的主要因素,应用系统科学原理从系统的各种可能中选择最优方案。例如,通过分析,确定最优化的教学目标;通过协调各要素间的关系,使教学结构最优化;通过反馈、评价、控制,使教学过程最优化。显然,离开系统论原理的指导也是做不到的。
再次,看心理学理论、学习理论。教学必须在教学理论、学习理论的指导下进行,这是不言而喻的。但是,在应用时还有一个对理论的理解和掌握问题。例如,几年来提倡的“主体论”和“启发式”,由于对其理论依据不清楚,许多教师对它们的理解停留在表层上,从而在教学中用起来只体现在形式上。有人认为“学生为主体”,就是让学生主导课堂,连教师上课的讲课时间也要限制在几分钟之内,超过了就不是一堂好课;有人认为“启发式”就是提问,一节课提了110个问题。为什么要提倡“主体论”和“启发式”呢?答案可从认知心理学的一项成果中得到。这项成果认为:新知识的获得是大脑的一个处理(加工)过程。处理(加工)信息时付出的努力大小直接与学习成绩相关,因此,学生投入到学习中的思维活动量以及思维的深度是预测成绩好坏的指标。这就是“主体论”和“启发式”的重要理论依据。弄清了这个依据,我们就会认识到,以学生为主体和启发式的实质,是在教学中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思维的积极性,想方设法激发学生思维的火花,引导学生深度思维和增加学生的思维活动量。所以,只有精心研究教学理论、学习理论以及他们与心理学理论的关系,用以指导整合,才能发挥整合应有之义。
最后,理论的应用往往是综合的。(即不是单一地使用某一种理论)例如整合的评价问题,就要综合应用唯物辩证法、系统论、心理学、教学理论、学习理论,从教学的整体出发,应用系统的、联系的、发展的观点,根据教学的目标、内容、学生的认知水平,抓住本质,科学地提出评价原则,并使评价真正成为引领方向和提高质量的重要一环。例如,根据从整体出发,应用辩证的、发展的观点,我们可得出教学效果是矛盾的主要方面,是评价的出发点和归宿,一切评价的措施和标准的制订都要服从于教学效果和教学的不断发展的指导思想;根据系统的思想,我们可得出整合课的评价重点应放在技术的使用是否优化了教学和教学结构、教学过程是否科学以及教学的整体效果如何等三个方面的评价原则。
四、结束语
根据以上事实可知,只有站在联系、发展和整体、 综合的高度,才能认识整合的庐山真面目。
有了这样的认识,我们才会在整合教学中自觉做到坚持联系的观点,认真分析影响教学的诸要素及其相互间的矛盾关系,精心设计每一个教学环节;应用系统的观点和方法统筹安排、调控参与教学过程的主要因素,应用系统科学原理从系统的各种可能中选择最优方案,使得达到优化教学的目的。我们就能在传统教学的基础上,科学、有效地用好信息技术,就不会出现盲目、无章的整合现象,从而保证整合课的成功。
总之,整合的问题归根结底是一个教学问题,是深层次的,涉及教学思想、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模式、教学手段(技术)的综合性教学改革。整合要提倡实事求是的方法论,一切从实际出发,按规律办事。进行整合应遵循如下指导思想:站在教育改革和发展的高度,在先进教学理论、学习理论指导下,根据教学内容、教学目标、教学对象,精心选择教学策略、教学方法、教学模式和相关技术,并运用辩证法和系统原理将上述诸因素合理组合,在合理组合的基础上,精心设计教学方案,精心实施教学,力求取得最佳教学效果,只有掌握先进的教学理论、学习理论,具备驾驭整合系统中诸要素的能力,才能使整合达到最优效果。
(编辑:王天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