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期高校教风建设探索
2009-12-17史玉任海霞张新国马跃恒
史玉 任海霞 张新国 马跃恒
摘要:当今高校教风,在获得明显效益的同时,也出现了一系列问题,急需解决。本文阐述了建设优良教风的意义,分析了当前高校教风存在的问题,并对如何推进高校教风建设做了探索。
关键词:高校 教风 教学
高等教育的深入变革,带来各高校的优化整合,高校教风再次引起人们对的关注。良好的教风是高校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和办学效益的重要保证,是高等教育生存与发展的基础和前提。现今高校教风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相关高校的整合,在获得明显效益的同时,也出现了一系列问题,急需解决。现根据笔者多年从事高校教学管理工作的经验,对建设优良教风的意义试做阐述,对当前高校教风存在的问题试做分析,并对如何推进高校教风建设试做探索。
一、建设优良教风的意义
所谓教风,就是教师在从事教学过程中所表现出的思想作风和工作作风。它是教师精神风貌、行为风尚、职业道德、专业知识水平、教育教学方法和技能等思想文化素养的综合表现。优良的教风主要表现为教师爱国爱校、乐于奉献;严谨治学、精心施教等为人师表的一系列思想趋向和行为习惯。
教风的优劣无论对整个教学工作的推动,还是对校风和学风的形成都会产生直接的影响。教师是教风建设的主体,肩负着教书育人的历史使命,其良好的育人风范,无论是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或是进行知识与技能的传授都是绝对必要的。中国有句古话,即言:“不能正已,焉能正人”,表明了为人师表的极端重要性。育人风范也即一个人民教师所应具备的人格。忠诚教育事业及其身体力行、无私奉献的优良品德是支撑教师人格的基石。鲜活的教师人格源源不断涌出,可造就党和人民教育事业的辉煌。古人云:“教,上所施,下所效也;育,养子使作善也”。教师作为学生的启蒙者,对学生的影响最直接、最深刻、最有感召力。教师的治学态度、道德风范、举止言行都对学生产生直接模仿的效应或潜移默化的影响。有时不经意的一句话,就可能影响学生的一生。一个学识高超、师德高尚的老师,其对学生将有着强大的感染力和示范作用,其影响是巨大而久远的。邓小平同志曾经指出:“一个学校能不能为社会主义建设培养合格人才,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有社会主义觉悟、有文化的劳动者,关键在教师”。教师是整个教学活动的设计者、组织者和领导者,学生认识的客体主要是教师的人格魅力和渊博的知识。学生的认知途径也被其综合素质所左右。学生作为在特定环境(学校)中的求学者,接触最多受影响最深的自然是自己的老师。教风的好坏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学风的好环,好的学风是由好的教风带出来的。优良的教风是一所高校宝贵的无形资产,是高校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和办学效益的重要保证,是高等教育生存与发展的基础和前提。
二、当前高校教风存在的问题
现今高校教风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相关高校的整合,在获得明显效益的同时,也出现了一系列问题。这主要表现为:(1)不少教师崇拜金钱、权力,不安心教学工作,而热心搞兼职挣钱或跑官场谋求升官。(2)有的教师安于现状,满足已有经验,不思进取,不能对社会变化作出迅速反应,不能根据社会需求及时调整教学内容和方法,教案多年不变。(3)有的高校教学管理制度不健全,教学评价和激励制度不完善,出现了对师资培养不够重视,认为课堂有老师上课就不会出现大问题,把注意力放在创收和搞福利上。(4)教师梯队建设不合理,教学团队没有生机活力,缺乏应有的学术研究和交流。(5)某些教师缺乏对教育事业的奉献精神和服务精神,只是把教学当成谋生的工具。(6)对学生要求不严格,对学生的迟到旷课、考试作弊、沉迷游乐、打架斗殴等行为不闻不问。
三、推进高校教风建设的措施
教风建设是一个传统的教育课题,但其内容和要求不是一成不变的。我们要与时俱进,用新的视野提出教风建设的具体方法和途径。教风建设必须做到认真求实、严格要求和创新。求实,首先要有谦虚的态度,来不得半点虚伪和骄傲;还要象孔子所说的那样,“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不要强不知为知,不要满足于一知半解,更不能以讹传讹,误人子弟。而要用一丝不苟的态度向书本中求、实践中学,力求不断获取新知识充实教学内容,在学习的基础上勇于创新。具体,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第一,加强师德建设。教师,既需有才,也需有德,但德为本,才为用。针对新形势下教师价值观显现多样化的特点,各高校应把师德建设放在首位。要以学习党中央教育理论为重点,以“构建和谐校园”教育为依托,提高依法施教与以德施教相结合的水平,树立良好的职业道德形象,增强培养高素质人才的责任感,做到爱岗敬业,为人师表。
第二,优化教师队伍。这是加强教风建设的重要环节。对此,一要加快年轻教师师资培养工作,提高其业务水平,并同时增强其教学意识,树立教书育人、服务育人的思想;二要鼓励高年资的教师充分发扬“传、帮、带”的优良教育传统,将自己长年积累的有益教学经验传授给年轻教师;三要注重师资队伍的学历结构、年龄结构、学缘结构梯队建设,使之形成合理的、有生机活力教学团队;四要建立激励机制,肯定教师在教学和育人中的重要地位,健全课堂教学质量评优奖励制度,对教学工作中成绩突出的教师给予表彰和奖励,以调动广大教师积极向上的敬业精神,使形成良好的育人教学风尚。
第三,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教学能力在广义上是指教师培养学生德、智、体全面发展的专门人才的能力,在狭义上通常是指教师向学生传授知识、传播思想的技能和效果。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是提高教师教育教学质量的基本保证,也是加强教风建设的一个重要环节。除需要教师良好的基础素质外,还需要教师在长期的教学、科研实践中做大量的总结、探索和创新工作。实践证明,教学效果不是由教师主观愿望所决定,也不是由教师的辛劳程度来决定的。要想提高教学效能,必须掌握科学的教学方法。教师要根据现代大学生的时代特点,逐步掌握教育规律、讲究教学艺术,不断进行教学理论的研究和教学方法的改进,提高自身教学能力。
第四,提高教师的学术水平。教师的学术水平是指教师掌握专门科学知识的深度和广度,以及运用已有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效率。较高的学术水平是教师准确理解教学内容、把握学科前沿、推进教学创新的前提,也是赢得学生尊重的前提。教师要跟踪学术前沿动态,积极思索,勤于写作,不断提高自己的学术水平。
第五,树立严谨的治学作风。严谨的治学作风,是教师通过自身业务钻研,不断学习新知识,探索教育教学规律,改进教学方法,提高科研水平的过程中形成的一种工作作风。它要求教师在教学和科研活动中求精,求实,勇于探索,大胆实践,以实事求是、认真负责的态度对待自己的工作;它还要求教师具备创新精神,努力使教学工作有特色、创一流,能够培养出有创造力的跨世纪复合人才。学校应提倡“教学民主、百花齐放”的教风,充分尊重教师选用新的教学方法、采用新的教学手段的自主权,要鼓励教师求异争辩,大胆创新。对教师教学效能的提高更为重要的是实践性知识,即教师在面临实现有目的行为中所具有的课堂情境知识及与之相关的知识[1](P48)。
第六,改进教学方法。一般所说的教学方法有讲授法、演示法、谈话法、读书指导法、参观法、实验法、实习作业法等。从被教育者获得知识与技能的途径上看,又可分为程序式与发现式教学法。从教育的哲学基础上看,还可分为启发式教学法与注入式教学 。在教学活动中,把握好学生的心理活动、心情、好恶、注意力所在,使之与教师积极配合,广泛参与教学活动。某一具体教学实践中,具体采用那一种方法更有效,这要根据教学内容、教学条件和教学对象的具体情况而定。但不管采用何种方法,有三点是必须注意的:一是因材施教,二是启发诱导,三是理论联系实际。因材施教是确定教学法的前提,启发诱导是教学法的核心,理论联系实际则是采用教学法所必须遵循的基本原则。讲授体系和教材体系要适当分开,避免“照本宣科”;提倡穿插采用提问式、双向交流式讲课。教学中尊重学生的主体性,调动学生的自我意识,发挥学生自觉、积极、主动地认识和改造客体的积极性,而不是消极、被动地认识和改造客体【2】(P44)。
第七,掌握能够促进创新的思维方法。拥有自己的独特见解,是增强教学吸引力的有效途径。要拥有自己的独特见解,离不开恰当的思维方法。据笔者的实践,觉得其中最有效的有三种,即:(1)反向思维法。对某种观点,假定其错而相反的观点正确,然后进行一系列逻辑推理,常会发现其中的不足及相反观点的可取之处,从而对正反两类观点的长短优劣了然于胸,通过取长补短便会形成自己高于两类观点的新观点。(2)换位思考法。将自己和对方在思想上换一下位,站到对方的立场上思考问题,一方面能理解对方主张、观点的合理性,多一份宽容、公允,一方面则可借此检查一下自己的主张有无疏漏,从而找出更为完善的新观点。(3)中观思维法。固执于某个立场常使人产生偏见,如能从正反、人我的立场上超脱出来,站在中间者的立场上观察和思考问题,常能克服或减少偏见,得出较为客观公允的新结论,便自己的思想产生重大飞跃。【3】(P213)掌握了这三种思维方法,就能使自己的新思想、新观点不断涌现,拥有一套自己的独特见解,大大增强教学的吸引力。
参考文献:
[1]林崇德,申继亮,辛涛.教师素质的构成及其培养途径[J] . 中小学教师培训(中学版),1998(1):48
[2]易玉梅.论道的内化与人的主体性[J].2007(4):43-44
[3]杜献宁,杨英法.文化大都——邯郸推进“文化强市” 的合理追求[M]. 北京:中国戏剧出版社,2009
[4]杨英法. 显示问题式教材编纂法构想[J].河北工程大学学报(社科版),2009,(3):45-47
[作者简介]史玉(1970—),男,河北成安人,河北工程大学医学院教学科研办主任、实验师,主要从事教学管理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