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当前的“文化类别”及其他

2009-12-16毛志成

文学自由谈 2009年6期
关键词:文化

毛志成

文化的根本属性只有一个,这就是有助于强化社会的德育效应和智育能量。但它的分蘖物,却是数不胜数。特别是今天讲求文化的多元化、多序化、多彩化,文化的类别就尤其多。其中的正宗文化、正确文化固然不少,但我已经在其它文章中说过、写过多遍了,无须再唠叨。在这里,我只想说一说某些不褒不贬的文化类别,或有违文化真谛以及不尽人意的文化类别。目的只有一个:力求使文化更像文化,更像真正的、优质的、高品位的文化。

当前中国的文化类别之多是空前的,粗略地统计起来就有数十种:

一,学院文化。如小学、中学、大学、研究生院的法定教科书和辅导书。

二,学术文化。如各级教师、各类学者,为了申报高一级职称或为了出名所写的论文和讲座稿。

三,行业文化。如每个行业和与其有关的学会、协会所办的专业杂志或会刊。

四,新闻文化。如以新闻报道为主要任务的日报、周刊、月刊等等。

五,实用文化。如宣传各种产品、商品的用途,或介绍各类工具书的文化。

六,时尚文化。如讲述各种时髦之物或各种流行习俗的文化。

七,娱乐文化。其中包括各种供人取乐和介绍各种享乐方式的文化。

八,理论文化。如专门宣讲各式理性思考、社会认识以及各式抽象大道理的文化。

九,官场文化。如以传达上级指示、领导意图为主旨的文化。

十,商场文化。如以传授如何发财或如何理财为大宗的文化。

十一,文场文化。如以舞文弄墨为主要情趣的文化。

十二,戏场文化。如以介绍影星、歌星、笑星等人及其新闻和传闻的文化。

十三,名人文化。如专门谈论古今名人(包括正面人物或反面人物)的文化。

十四,奇人文化。如介绍有特才、特技、特趣、特习的文化。

十五,拜物文化。包括对文物、古物、宝物、爱物、宠物进行赞美的文化。

十六,超常文化。如超雅入玄或超俗入秽的文化。

十七,偏食文化。如一味食古或一味食洋的文化。

十八,性别文化。如少量的以《男子汉》命名的杂志之外,更多的是以“女”为趣味的文化。

十九,生理文化。如以吃喝拉撒为基本需求的美食文化、酒文化、茶文化、厕所文化等等,和以强调性感为趣味的内衣文化、内裤文化等等。

二十,吃尸文化。如专门去吃已死的巨人、卓人、伟人或恶人、邪人、怪人的文化。

二十一,吃孺文化。如专门以儿童读物、儿童用品、儿童玩具、儿童活动为赚钱对象的文化。

二十二,会议文化。如随便设立个名目就召开会议并以此来收费的文化。

二十三,广告和亚广告文化。如以卖名或买名为主要效应的文化。

二十四,衙属文化。如随意或授意组建一个部门、团体、机构就强调其“意义”、“必要性”的文化。

二十五,招牌文化。如只要是有级别、有头衔、有名气的人就有资格去夺席谈经、大耍语言霸权的文化。

二十六,厮闹文化。如借用评论、争议、论战之名而无原则地党同伐异、互吹互捧或互吵互骂的文化。

二十七,争封文化。如不经过有关部门依法认定,就可以自封或被封为名家、大师、泰斗的文化。

二十八,造才文化。如只要学历高、职务高、名气高,就可以定为人才、大才、天才的文化。

二十九,登坛文化。如只要走进了或混进了什么“坛”(特别是政坛、文坛、艺坛),就顿时觉得高人一等或数等的文化。

三十,新“诸子百家”文化。当年的“诸子百家”,细分起来无非是君子、夫子、才子而已。今天的诸“子”中,君子少之又少。而真正的夫子,即苦苦钻研学问的人,也不是很多。而潜心于文学、艺术而确有情采、辞采的才子,也未必很多。而较多的是文化团伙中的混子、油子、痞子。什么叫混子?混迹于一业之后浪得虚名便沾沾自喜的人。什么是油子?对一业并无所精但能四下里分羹而且能四下邀宠的人。什么叫痞子?就是脸皮厚、褒贬不计、只要有名有利便死争活抢的人。这种人搞的文化,既无德育功能又无智育含量,甚而能借恶名而获利。

上述的文化,无论如何都是有价值的。至于价值的大小,以及价值的正负,又是另一回事了。如果要想使文化真像文化,真有实实在在的良性功能,我首先推举如下的几种文化:

一,真正的教育文化。即把德育、智育融为一体的文化。

二,德行文化。即把德育从刻板教条变成实际行为的文化。

三,智能文化。即把书本知识转化为真实能力的文化。

四,大气文化。即把正气、才气、勇气进行有机整合的文化。

五,正当的功利文化。即以社会功利为主而以个人功利为辅的文化。

六,优质的情商文化。即把情绪、情感上升为情操的文化。

七,高品位的功名文化。即把“功”视为益世益人,把“名”由名气、名声上升为名望、名节的文化。

八,良性的竞争文化。即把争风、争名、争利提高为争当朴素之人、善良之人、正义之人的文化。

九,真义上的人性文化。即摆脱霸性、狂性、匪性或奴性、媚性、卑性而立足于做平等之人、仁爱之人的文化。

十,匠人文化。即潜心专攻某业、苦心精于某技,而又不为虚名浮誉分散精力的文化。

十一,精深文化。即把某学问、某发现深入到某业真谛和自己心中的文化。

十二,大文化。即放眼世界大风云、人类大前景、社会大趋向的文化。

十三,真文化。即立足于创造和积累世上一切有益之物、宽容和保养一切无害之物,而又用一大半力气去剪除、滤掉一切伪物、赘物、废物的文化。

十四,未来文化。即在打捞历史、触摸现实的同时,而能分出一定兴趣和精力遥视未来的文化。

十五,精简文化。即把越来越纷纭复杂、光怪陆离、善恶杂糅的世界,予以透视、扬弃、精简的文化,使之回归到真理本身。

建立健全上述的十余种文化,当前仍只是一种希望。因此我们仍需分出很大的气力,去搞些有关批评之类的事。

在俗与雅两类事上,文化无疑应当属于雅类。无论是文字、文学,还是文思、文采,目的都是为了使社会、使人生“化”得更趋于真善美,即更雅。但文化一经俗气冲天,或是为雅而雅,以伪充雅,都等于助长另一种愚昧或堕落。文化是一种财富,是一种宝贝,但财富不是为了垫高暴发户,宝贝不是为了养肥古玩商。

当前的文化景观就总体而论,可喜之处很多,如实现了文化的多元化、多维化、多序化、多彩化。但可忧之处也有之,主要表现有二:一,商品化趋势和商品成分比重的加速加大,使文化越来越远离了文化本身;二,在对文化类别进行推选的方式上,竞选、大选、海选居多,而真正的公选却少,致使文化日趋快餐化,缺少久存价值。什么是公选?就是最终被时间(古今)和空间(中外)点了头。

也就是说,无论历史(包括文化史)怎样变动,怎样兴盛或没落,总有些带有原创性的真品仍保持着独特的生命力。这样的存留品,外国有,中国也有。

至于竞选,总带有人为色彩或撞运气意味。而大选,则一定有官方意志的参与。此外还有海选,就像让一大批文盲、半文盲、伪才子推选真正的学界泰斗或真正的艺界大师,与胡闹差不多。

西方历史上,依序有过几个文化周期,分别是希腊文化,罗马文化,基督文化,文艺复兴文化,以反贵族、推翻农奴制为主旨的民主文化,和以“无产阶级解放”为主要呼声的马列文化,直至最终与商品意识息息相关的多元文化。恰恰是这样的多元文化,一经偏离了历史的公选,熄灭也很快。而依然时时闪光的,反倒是古代、前代的原创品。

中国的文化类别也很多,古代仅以地域而论就有中原文化、羌秦文化、吴越文化、南楚文化等等。但在大选中获胜的是以齐鲁文化为代表的中原文化,次之才是南楚文化。余下的大都难以寻踪了。

中国封建社会的事不说了,以近代、当代文化周期的顺序而论,分别是:

一,“五四”文化;

二,“三十年代”文化;

三,延安文化;

四,新中国的工农兵文化;

五,阶级斗争文化(特别是“文革”文化);

六,改革开放后的“反思文化”;

七,物质颂歌文化;

八,崇尚“自我实现”、“自我表现”的文化;

九,为文化而文化(包括为了表演“有文化”)的文化。

上述的文化有的被公选为有价值,是有存留、彰扬意义的经典或精品,有的则逐渐湮灭了。虽然在某些史册上仍有作家或作品的记载,但后来的人只是当成没有真实形象的符号来记。

历史是漫长的,但它也会将某些曾经貌似红火的事视为灰烬或变成空白。因此我们极需珍存的,只能是既可能有现实撩动力但更有历史生命力的文化品。

猜你喜欢

文化
以文化人 自然生成
谁远谁近?
文化镜头
文化生活更丰富了
传统文化
传承 民族 文化
什么是文化
文化摄影
融入文化教“犹豫”等
文化之间的摇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