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激疑启发 提高课堂实效

2009-12-15

学周刊 2009年11期
关键词:实效质疑

刘 坤

摘要:在课堂教学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而激发学生进行有效的课堂提问是提高课堂实效的一种重要手段。本文从四个方面即让学生能问、想问、敢问、会问进行了初步探讨。

关键词:激疑 质疑 解疑 实效

学起于思,思起于疑。思维是从问题开始的,有问题,才有思考。我国宋代教育家张之原曾说过:“学则须疑”。疑是探究知识的起点,有利于产生认知冲突,激发强烈的求知欲,从而形成探索和发现的目标,让学生积极思考和探究。新课标理念倡导学生独立思考、自主探究、自主学习。所以,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不仅要善于答疑,更要善于激疑和启发,以此提高课堂实效。激疑启发的主要途径是课堂提问,这是教师组织教学、引导学生学习的重要手段和基本方式。

作为一线教师,我在长期的教学教研中发现许多政治教师在课堂提问中存在诸多弊端和缺陷,如教师提问多,学生问的少,很多学生不去问、不敢问、不想问、不会问,难以产生“思”的动力,课堂效果很差。那么如何有效进行激疑启发,提高课堂实效呢?

一、还给学生权利,让学生能问

新课程是一种质疑问题、追求探究的课堂教学,它以学生为中心,教师的教必须为学生的学服务。政治课内容理论性强,概念比较抽象,有些教师总是担心学生学不透、问不准,不让学生提问,学生学起来很被动,效果很差。这就要求政治课教师要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使学生主动参与到教学中来,把提问的权利还给学生,让他们成为课堂提问和知识构建的主体。这样,学生强烈的问题意识随之形成,学习的欲望将被大大激发,有利于提高课堂实效。

“问”是一种有效的学习方法,也是学习的一种良好的习惯,它的基础是学习的责任感。在课堂教学中,我经常鼓励学生向我发问。因为提出一个问题,在一定意义上说,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例如:九年级教材第六课《参与政治生活》,对于九年级学生来说,这些问题远离他们,有的学生认为宪法高高在上,离我们很远;有的学生认为我们很小,没有政治权利;有的学生认为行使政治权利是大人的事,与自己无关等等。为帮助学生正确认识这些问题,我让学生对我发问:教师有没有政治权利?教师是如何行使政治权利的?教师是如何维护国家安全,参与政治生活的?通过这些发问还给学生提问的权利。同时也要注意一些技巧,例如:要让学生多发问;要为学生发问提供空间和时间;对于恰当的提问教师要予以表扬和鼓励;若问题不恰当或者不明确教师要给予帮助和补充。学生提出的问题,可以由教师解决,也可以组织课堂讨论,让学生之间提问和解答,在此基础上,教师进行必要的点拨,活跃了课堂的气氛,提高教学效果。

二、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想问

思想品德课教材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是真实生活的典型化。教师要充分挖掘生活中的一些具体事例,创设问题情境,提高学生兴趣。当今世界,网络技术发展很快,学生的信息来源广、传播快,特别是网络走进校园,他们同社会保持着广泛的联系,当一个时期社会各方面不同的信息向他们袭来时就会使他们中间形成一个个“兴奋点”、“质疑点”。现在社会大环境,鱼龙混杂,一些腐败现象、名人丑闻、重大安全事故等也都给学生带来不良影响。这些实际问题在数、理、化等一些学科中冲突较少,而在我们思想品德课上会扑面而来,教师要处理好这些问题就必须既要从学生思想实际、从当今社会现象出发,又要符合中学生实际接受能力,教师要创设一些问题情境,激起学生兴趣,唤起他们的探究欲望。例如,在我讲到“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时有的学生窃窃私语,提出现实生活中权大于法的现象作何解释?这时我创设了两个情境:“山西襄汾溃坝事故”和“三鹿牌婴幼儿配方奶粉”。 学生面对这两个事件,七嘴八舌,议论纷纷,就是那些平时不太喜欢提问的学生也跃跃欲试,他们提出了很多问题。最后,我就根据党中央和国务院的处理案件的措施、决心、结果,进行正面引导学生,对道德、法律和国情等多方面的内容进行整合,为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奠定基础。

三、构建和谐课堂,让学生敢问

政治课堂许多学生不敢提问,刚才讲到,政治课内容理论性强,概念比较抽象,初中生的逻辑思维能力、语言表达能力不够强,对一些理论、概念的理解,还不很透彻,一些提问的方法和技巧还不成熟,他们怕提出的问题不准确、引起老师和同学的笑话。教师要让学生敢问,要为学生创设一个宽松和谐的提问环境。对大胆提问的学生,不论问题质量如何都给予鼓励、表扬、赞赏,做提问学生的欣赏者,不能挫伤学生提问的积极性。同时教师还要培养学生良好的提问心理品质。让学生克服自卑、紧张、恐惧心理,培养学生自信、从容、敢说敢问的品质。为此,我总是时时注重在课堂教学中建立平等、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要尊重每一个学生,让每一个学生都有平等的受教育机会,充分尊重爱护学生的问题意识。

在学习“一国两制”时,这个问题很敏感,政治性又很强,很多学生不敢提问,课堂气氛不浓,单凭教师的说教又不行,于是,我很注重创造和谐的学习气氛,我让一个学生朗读余光中的《乡愁》,启发学生去感受,先动之以情,后引导学生从文化、历史、政治、法律、军事等角度提出自己不敢说、不会说的问题,对于学生提出的问题不扣帽子、不打棍子,最后讨论交流,提高了认识,解决了问题。

四、提升质疑能力, 让学生会问

学生在学习中提不出高质量的问题,质疑能力较差,是当前教学中普遍存在的现象之一。激发学生设疑,提升他们的质疑能力,让学生会提问,这是提高学生提问能力的重要环节。应该问在何时、何处?根据实际的教学我总结几点:教师要引导学生问在教材的重难点上;问在对教材一知半解处;问在困惑不解时等等。例如我们在学习九年级教材“走可持续发展之路”时,我引导学生从人口、资源、环境、生态危机等方面提出问题,又从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含义、要求、措施几个重点和难点上提问,又对当前由于经济的快速发展造成的环境污染等学生困惑的地方,让学生提出问题。学生能问、会问,质疑能力迅速提升,教学任务也能顺利完成了。

作为教师,要善于在教学中使学生“于无疑处有疑”,把学生引进路转峰回的知识路口。而当学生苦于“山穷水尽疑无路”的时候,教师要因势利导,捉住教机释疑,以收到“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效果。这样的教学,就能使学生在激疑、质疑、解疑中学得主动,有利于培养学生探索精神和创新能力,有利于提高课堂实效。

参考文献:

[1] 教育部,《初中思想品德课程标准》

[2] 沈为群,《探寻思品课教学中的有效提问》,《思想政治课教学》,2007

猜你喜欢

实效质疑
怎样培养小学生的阅读能力
从细节处找英语实效
小学品社课堂结合时事教学初探
和谐的课堂应充盈学生的声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