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画创作中对民间文化元素的挖掘与创新
2009-12-15张昭阳
张昭阳
摘要本文探讨了中国动画艺术创作与传统民间文化之间的关系,以及民间文化元素在动画创作中的创新途径。从而说明动画设计者只有切实把握民间文化的精髓,并在民间文化中融入当代人的精神气质和审美需求。整合题材、内容,并配以精良的制作技术,使国产动画片既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又具时代气息和现代品位,中国动画艺术的发展才能经久不衰。
关键词动画;民间文化;创新
动画艺术是指除使用真实的人或事物造成动的方法外,使用各种技术所创作的活动的影像。动画作为一种具有独立审美意义的艺术形式在世界范围内得到了普遍发展,是一种集文学、电影、摄影、音乐、绘画为一体的综合性艺术形式。动画的创作和任何艺术作品的创作一样,离不开民族、环境、时代所带来的影响,尤其是当代动画的发展更加重视民族特性的展示。民族性作为国际化的基石是我国动画片获得世界认可的关键。民族化动画作品的创作离不开对本民族文化深厚的感情和全面的理解,动画是寓教于乐的艺术作品,更是宣扬本民族精神内涵的文化形象,把优秀的民族民间文化继承下来,才能创造出洋溢着强烈而独特的民族特点的优秀动画片,才能创造自己的文化高峰。
一、挖掘传统民间文化元素对动画创作的必要性
各国动画风格的形成不是偶然的,它是由创作者所处的时代、地域及其所属的文化氛围决定的。民族性格的差异是一个民族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伴随其独特的生产和生活方式逐步形成的。价值观念、审美情趣、思维方式的不同,决定了创意和幽默方式的差异。本土化特征的动画必然产生于自身丰厚的文化土壤。对于动画创作者来说,只有创作出具有原创的、本土化的、有民族特色的动画形象,中国的动画产业才能不断完善和发展壮大。
中国民间文化博大精深,包括民俗民情、民间文学、民间美术、民间戏剧与音乐等,是中华民族审美观念、价值取向、个性特征的反映,承载着中国人特有的思维方式和表达方式。民间艺术的形式已潜移默化在人们的生活方式中,像木偶、泥塑、面塑、皮影、剪纸等民间造型样式,都可以在具有民族性、本土化的动画角色里生存。而且无论创作手法还是美学意义,都极具个性化和民族性。民间文化元素丰富多样,不仅体现在视觉上,也渗透在听觉里。民间戏剧、民间音乐符合国人的情感体验。各种乐器由于音色的差异,会带来不一样的情感感染力。人们对不同乐器的音色特点有着简单的情感体验,这来自于集体无意识的长期积累。不同的情感借助相应的乐器,视觉和听觉的审美统一,使观众能够很容易融入影片氛围。充满民俗风情的民间传说故事也是很好的动画脚本。传统文化中有许多优秀的哲学思想,对自然的亲和力、诗意的生活态度、安贫乐道的精神、“天人合一”的观念等,都是值得弘扬的。
从20世纪20年代到80年代,中国已出现具有中国传统文化特点的优秀动画艺术作品,借鉴了中国传统的水墨画、京剧脸谱、皮影、折纸、木偶、年画等表现手法。《骄傲的将军》借鉴了京剧脸谱与绣像人物,背景设计运用了工笔重彩的技巧,配乐上恰到好处地加入民乐经典“十面埋伏”。《牧童》表现了人与动物、人与大自然的和谐共存,体现了中国人“天人合一”的哲学思想。《大闹天宫》在创作中汲取了敦煌壁画、民间年画、庙堂艺术等方面的元素,通过精心设计,创造了一种既具民族特色又新颖、别致的艺术风格。《哪吒闹海》中的人物造型吸取了中国门神画的精粹,简约的线条配上民间常用的青、绿、红、白等色彩,使人感到新奇的同时,又充满了中国韵味。《神笔马良》中对民间木偶戏造型的挖掘也取得了很好的效果。以上这些作品无论是内容、题材还是表现形式都体现出中国特有的民族品格的深度和广度,动画创作的民族性、地域性特征为动画片注入了更强的生命力。
在国际上,也有很多成功的案例。例如,获得2001年柏林影展金熊奖的日本动画片《平成狸合战》就是从日本民间神话和传说中汲取养分,在描述狸猫和狐狸的变幻斗法中,展现了非凡的日本民间神话和民俗。美国动画片更是在挖掘世界各民族传统文化基础上进行创新的典范,《花木兰》和《功夫熊猫》都是在挖掘中国传统文化素材的基础上取得高额回报的代表作品,同时也证明了中国文化是受世界各民族人民喜爱的。
二、动画创作中对民间文化元素的创新
近年来,国产动画片在对传统题材创作的构思上缺少新鲜元素的注入,动画造型的形象、样式单一,故事情节简单,很难吸引受众。不仅不能彰显深厚的中国文化底蕴,又缺少时代感。虽然民间文化的宝藏取之不尽,可利用的元素很多,但是我们必须找到自己的语言来表述自己的故事,必须创新,必须要有时代感、现代感。将经典的神话故事、民间传说的原有故事情节完全照搬,这样的作品并不是艺术创作的真正民族化。对民间文化元素不进行二次创作就直接将其搬上银幕,就会丢失动画独有的艺术表现形式。滥用和堆砌必会使民间文化元素成为悬挂的点缀物,不会与动画内容产生相得益彰的效果。长此以往。不仅让传统文化元素失去厚度,也让观众产生审美疲劳和视觉厌恶。民族民间文化艺术应是动画创作中的一种元素,而不是为了表现民间文化而形成的束缚。真正具有中国精神的动画作品必须名副其实,在精神文化内涵方面带有鲜明的本土文化特点。动画创作中对传统思维方式的借鉴,应结合时代背景,将民族文化与时代风尚相联系。这就要求创作的作品不仅要在表现形式上充分吸收与借鉴我国传统民族艺术的优秀成果,更要自觉地深入到民族民间文化结构内部去思考艺术与文化的关系,在探究和挖掘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文化内涵的基础上,融入当代人的精神气质。使国产动画具有时代气息和现代品位,创作出凸显民族身份和本土意识的优秀动画片和具有中国特色的动画形象。
1、在题材内容上整合优秀的民间文化
民间文学题材广泛,具有鲜明的地域特色和良好的群众基础。从本土文化中寻找动画主题,故事情节不应仅仅停留在对传统民间文化经典故事为蓝本的改变,或是传统神话故事的复制。传统文化的演绎可以有很多精彩表现,而非照抄照搬。演绎民间故事需要在情节上把握节奏,控制剧情的展开与发展,体现故事内涵的深度,细节表现要符合观众诉求心理。在继承民族民间文化方面,日本动画有许多成功的案例。获得第七十五届奥斯卡最佳动画片奖的动画片《千与千寻》成功的重要原因之一,就是精彩的日本传统文化的内涵与视效展现。影片为观众展示了一个充满日本民族民间风情的神秘世界,角色造型设计也可以从日本民俗中寻找到相关的来由。由于充分利用传统文化元素营造特殊的场景空间,使片中的魔幻世界充满了日本传统建筑的特色,同时也拓宽了该剧的观众年龄层。该片不仅借助传统文化符号探究了人类生命力与人类社会等问题,而且剧情合情合理、不落俗套,在视觉上显得丰富而精致。片尾小千解救了父母,但她的成功不是因为战胜了魔法势力,而是她发现了自身的生命力,懂得了友爱,找回了自我,体现了人与自然和谐共存、祥和共处的思
想。《千年女优》以平行剪辑的思路,形成现实与梦幻的完美结合,贯穿全剧的历史展现,奇幻的戏剧结构,令观众有穿越时空的感觉。在不经意间,带出活灵活现的传统文化展现。于剧情中传递出传统文化信息的方式,使观众更为感动。《火鸟》将传统文化元素设计成占全剧重要起因的角色元素,用五个贯穿古今的故事来表现永恒、尊重生命、因果等日本传统文化。将体现传统文化元素的“火鸟”作为贯穿全剧的线索,并加以创造性设计。片中一方面用传统文化中的因果关系寓意整个故事的哲理性,另一方面,通过描述社会发展中人类如何与周边环境及新生事物相处的问题,引发人们对“人类生命意义”的思考,深化了主题思想。
2民间文化元素与现代技术的结合
动画形象是灵魂,技术是血脉。民间文化元素与现代技术结合可以丰富动画视觉的表现形式,也可以给民间文化元素注入新的活力。精彩的故事情节只有配以高超的视效展现,才能使影片有相得益彰的效果。三维技术的介入使画面所表现的质感、营造的环境氛围、人物的肌理远远超过实物的清晰程度。通过建模、渲染、材质、光源等技术处理,人物的皮肤纹理、毛发和身躯具有真实的光感及质感,人物栩栩如生。在场景的制作中,数字技术更能表现出梦幻般的意境,空间的层次感、透视感和真实感会更强。在视觉表达多样化方面,技术可以使静态视觉动态化、二维绘画三维化。如在分形动画中,动画的视觉表达完全是由计算机的计算所产生,这种具有一定逻辑性的大规模无限的复制演变,在视觉空间上营造了极强的拓展性,超凡丰富的视觉表达可以产生极强的视觉感染力。在表达时空变异方面,技术的介入可以实现时空切换、时空变形、时空缩放、时空互浸,使画面的组织更符合电影蒙太奇的规律,视觉效果更为强烈。三维技术不仅能够模拟真实的摄影机,运用不同景深的手法表现主题,而且就转场效果而言,三维技术在利用景深效果作画面重心的切换和转场时的淡出淡入方面,拥有更加优秀的表现。由于传统影片受制于摄影器材的约束,并不能在任何环境下精确控制景深范围,而三维动画可以在任何画面中模拟极限条件下的传统摄影机的景深效果。在计算机创建的虚拟空间中,摄影机可以在三维空间中任意穿行,跟拍、摇移、推拉。而且镜头的位移可以无限推进和拉远,产生流畅、动感极强的视觉体验。特别是在三维矢量空间中,缩放比例不受位图质量下降的限制,使观众获得无限穿越空间的视觉效果。例如,在设计转场效果时,通过蒙板技术结合三维实体变形技术使动画中的时空切换更为真实和丰富。控制任意数量的画面进行位移和缩放,以更诙谐和细腻的手法体现超时运动,加大动画意向表现的视觉扩张能力,将戏剧性体现得更为突出,动画片也借此获得了视觉扩张的巨大冲击力,使动画片的娱乐性通过这种视觉的动感体验而获得。
三、结语
在信息传媒高速发展的今天,要大力弘扬优秀的民间传统文化,只有充分从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中汲取设计灵感,将本民族文化艺术的精髓与时代精神相结合,将创新的演绎方法与巧妙的动画表现技巧相结合。在动画创作中用平等的心态,汲取他国先进的技术经验为我所用。不断摸索创造能体现本民族文化特征的动画设计的新方式,在具有鲜明的民族风格的同时,又不忘展示现代意识;在凸显中国传统文化魅力的同时,不忘艺术上的创新。将传统文化元素与要表达的内容或糅合或对比,结合时代特色,精心创作出全新的角色与故事。只有在继承和挖掘民族民间文化的基础上有所突破,实现民族性、世界性和时代性三者的高度统一,用传统文化创造潮流。保有经典,给观众耳目一新的感觉,从而引发观众的兴趣,使文化、商业双丰收。只有既具有时代特色又包含优秀传统文化精髓的动画片,才能适应21世纪的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