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从认识中来,到实践中去”的高职计算机课程教学模式探索与实践

2009-12-11贺桂英

计算机教育 2009年18期
关键词:认识实践

贺桂英

摘要:本文对高职计算机类课程特点及教学现状进行了分析,提出了“从认识中来,到实践中去”的高职计算机课程教学模式及实施过程说明,强调计算机课程教学从认识项目开始,在教学中间部分讲解知识点相关理论及原理,以实践为最终目的;并通过具体的教学实践说明这种教学模式的特点和优势。

关键词:课程教学模式;认识;实践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B

计算机学科中的课程一般强调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学生掌握纯理论的内容而不会操作不行,只会实践而不懂相关原理就不会进行变化,这样所学内容就局限于操作那一小块,不能融会贯通,也就不能灵活应用和发挥。

我们探索“从认识中来,到实践中去”的高职计算机课程教学模式,力求使学生既能灵活地掌握课程中的相关基础知识和理论原理,并且更能成为实践操作中的高手。这种教学模式是在重视实践操作且不放弃理论知识这种教学思想的指导下,围绕着计算机专业中的某一门课程中的教学专题,形成相对稳定的、系统化的一种教学模式。

1计算机课程特点及教学现状分析

计算机专业课程内容绝大部分均与实践有关,高职课程教学更要注重实践能力的培养。例如,计算机基础类课程除了告诉学生计算机的基本常识和原理性内容外,还要培养学生对计算机的基本操作(Office办公软件、常用工具软件)能力;计算机网络类课程培养学生对网络的认识和组网、网络配置、管理网络和使用网络的能力;计算机语言类课程主要培养学生的编程能力,即给定一个现实问题,编写出符合题意的高效率的程序的能力。

传统的计算机课程教学模式,一般是老师首先在课堂上对本次课的理论知识进行分析讲解,其中与实践操作有关的内容老师或者是讲解操作步骤和注意事项,改进的方式是与实践有关的内容由老师边演示操作边讲解,教师演示完成后,由学生自己操作,如果操作过程中碰到问题时再由老师或同学帮助解决。

这样一种教学模式的好处是,教师在课程教学中占有绝对的主动性,他(她)根据自己对学生的了解来进行教学,课堂的组织者是教师。但是,这种教学模式不理想的地方是,一个教学班级几十个学生一般只配备一名教师,学生问题多时教师无法帮助到每位学生,不能很好地解决学生的问题,而且学生在老师的要求下被动适应教学,他们在开始学习时提不起精神,原因是教师讲解相关理论知识时,高职的学生因为基础较差,学习主动性不强,学生普遍不会对相关知识太感兴趣,注意力集中几分钟后容易走神,等到老师讲解操作内容时又有些眼花缭乱,跟不上思路,这样的话,就会直接影响到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影响着教学效率和质量,关系到教学目标不能很好地实现,教学任务不能圆满完成,同时学生不能在教学过程中有所发挥或创造,对实践能力的培养不利。

还有一种情况是,如果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图简单方便,将编程类操作需要的代码直接发给学生,让学生模仿完成项目就可以了。这样的一种实践操作教学方法,对学生很不利,因为学生会一直地跟着教师的思路去操作,而不会去寻求更佳的实现方法和培养发现或灵活处理操作错误的能力,更谈不上创造能力的培养,学生一旦离开老师就会茫茫然而不知所措。

2 “从认识中来,到实践中去”的高职计算机课程教学模式说明

我们探索“从认识中来,到实践中去”的高职计算机课程教学模式,从学生的认知能力出发,强调学生的自主创造能力、实际操作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的培养,优化课堂教学结构,培养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创造开发项目的能力。

这种教学模式的基本理念是变教学为实践,以实践促学习,教学实践结合,教学实践互动。实践是教学的主线,互动是组织形式。重点培养学生实践动手能力,大面积提高课堂教学效益。操作过程包括:实践项目导入(选择、准备)、实践与教学互动(学生动手、合作、探究性实践)、当堂练习(巩固、延伸)等三个流程,具体可分解为实践项目导入、认识新知识点、重点难点讲解、合作互动、实践归纳总结、拓展训练等六个基本操作步骤。基本操作步骤解释如下:

(1) 实践项目导入:教师在备课时,根据某一个知识点的内容,精心选择实例或项目,这些实例或项目最好有实际的应用背景,授课之前教师可以使用一些课件录制软件对项目的实现过程进行详细的演示说明,将其制成Flash文件或影片文件,以备学生需要时参考使用。

要点:实践项目要有实用价值,教学目标明确。

(2) 认识新知识点:教师开始授课时,将已经做好的项目(实现的结果)进行演示说明,教学从项目开始,学生通过教师介绍的项目,认识到将要学习的内容的作用和意义,从而引发学习兴趣,激发学习热情,这就是“从认识中来”的基本意思。

要点:演示设计有创意,激发意图要明确。

(3) 重点难点讲解:教师对实例项目实现过程中的重点和难点进行说明,涉及到新知识的地方重点给出提示及使用说明或操作演示。

要点:精讲——点拨疑惑,针对性强。

(4) 合作互动:学生自己动手实践,根据项目大小学生或者单独完成或者小组合作完成实例项目中的相关操作内容,对有关理论知识进行消化了解,此时教师需巡视全班,指导并了解学生实践中的一些主要问题。

要点:互动——生生交流,师生互动。

(5) 实践归纳总结:教师将备课时已经做好的课件文件发给有需要的学生,然后教师讲解学生实践中的主要问题并开展讨论,讲解学生中做得好的地方或不足的地方。此时教师需要梳理上下知识点之间的关系,提炼出重点内容,关联前后知识内容形成整体概念。之后布置与之相关的提高性的有一定综合度或难度的实践题目。

要点:教师引导——演示中要有方法说明;学生归纳——学会正确的操作方法。

(6) 拓展训练:学生可根据自身情况观看教师录制的教学视频完成项目、自主创造性地完成项目,或者对于已完成项目的学生可以直接做提高性课后实践项目。

要点:训练——方式灵活,突出重点;评价——面向小组,促成合作。

3 “从认识中来,到实践中去”的高职计算机课程教学模式实践

我们在高职计算机网络技术、软件技术和计算机信息管理等专业的编程类课程中探索使用“从认识中来,到实践中去”的课程教学模式,学生对课程教学的满意度明显提高,师生关系更加融洽,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大大提高,编程能力得到一定的提高。

例如在“ASP.NET动态网站设计”课程中,需要讲授DATAREADER对象的使用方法,普通的教学方法是列出关于这个对象的常用属性、方法和事件,然后给出一个使用实例的使用即可结束。我们讲解这小节内容的过程是:教师备课时准备好一个“用户注册重名检验”的项目实例,上课时教师演示已经做好的这个实例,其中关键步骤是检验用户注册的名字是否已经存在,即重名。告诉学生实现过程是通过用户在表单中给定的用户名构造一条查询语句(select * from users where username=“” & uname.text & “”),系统通过执行此条SQL命令从数据库的用户表users中查询到是否有给定用户名的记录存在;其实现方法是将查询的结果放到一个DATAREADER对象rs中,然后通过rs的READ()方法读取rs中的记录,然后判断结果值为真就可以知道有此用户名的记录存在,不能使用这个用户名(重名),如果DATAREADER对象的READ()方法得到一个假值,表示users用户表中没有这样的用户名存在,我们可以使用这个新的用户名。这样一个过程下来,学生从实例项目中认识到DATAREADER对象的最常用的READ()方法的使用和其实际意义。

学生了解到项目内容及要求后开始动手操作,实现“重名检验”项目相关内容,教师在观察学生做了一段时间后,对一些共性的难点问题进行点拨和演示说明,同时相关技巧和理论知识要进行重点细致的讲解。接着学生可继续完成项目中的有关操作内容,教师可布置进一步学习的实例—用户注册。

这样一个教学过程完成后,学生从一个项目中开始认识了ASP.NET中的数据容器DATAREADER的作用,并通过一个有用的实例说明和动手操作实践,使学生能基本掌握其使用方法,起到理论联系实践的作用。

其它课程如数据库原理与应用、数据结构等基础性课程,我们也探索着运用这种模式去教学,总的来说,学生学习积极性有很大提高,部分同学还能找出与教师所讲的不同的实践解决方法,如果能够得到教师的肯定与表扬,这样将会大大激励学生的创新意识,对于一些合作性的项目,通过分工协作完成项目,能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对于一些基础稍差的学生来说,通过观看老师给的小课件,总能完成项目,做完练习,这样使他们的学习信心大大地增加。

4思考与展望

“从认识中来,到实践中去”的高职计算机课程教学模式对任课教师的要求比普通授课教师的要求更高,教师的备课工作量将因为实例项目的选择和事先准备要花更多的时间和精力,需要教师更用心地投入到教学中去。另外一方面,教师课堂中的指导需要更有针对性和更快捷才能使更多学生受益,对学生操作中可能发生的错误需要有足够的排错经验才能更好地把握课堂,起到好的教学效果。

另外每门课的内容不一样,学生群体的基本情况也有差异,所以具体实施教学时教师需要灵活掌握讲和做的度,不应该强制性地进行生搬硬套。

同时,第二课堂活动的开展可形成良性循环和良好的学习实践氛围,学院和教学系部应该多组织学生参加全省乃至全国的各种竞赛活动,拓宽学生的视野,加强校际间的交流,促使学生更灵活地掌握相关知识去解决实际问题。

最后,学校与企业的真正的深度合作对教学也很重要,让学生参加真实项目的开发或做些辅助工作,让他们在实际的活动中去观摩、思考与学习,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和学习积极性,提高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 庄景明. 计算机程序设计课程实验教学新模式探讨[J]. 计算机教育,2009(4):18-20.

[2] 李占昌,王炯. 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计算机类专业学生培养新模式[J]. 计算机教育,2009(7):13-16.

[3] 刘建东,田野. 计算机基础课程体系优化与教学模式改革实践[J]. 计算机教育,2009(8):35-37.

[4] 苗淑杰,康维思,李伟. 校企合作培养应用型人才办学模式的研究[J]. 中国科技信息,2007(9):215-217.

猜你喜欢

认识实践
对偶修辞格的研究述略
试论会计规范研究方法的剖析与回归
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课程整合摭谈
浅谈如何做好新时期的信访工作
语文教学要在不断的反思中成长
后进生转化和提升的实践与思考
初中政治教学中强化新八德教育探讨
体验式学习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生物专业师范生教学实习的问题与对策研究
校企协同实施高职专业课程改革的实践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