贫穷的价值
2009-12-11路文彬
我出生在物质本来就较为匮乏的“文革”年代,加之父亲因政治罪名锒铛入狱,母亲失业,一家人的生活随即陷入贫困中的贫困。不过,话又说回来,毕竟是新社会,再怎么贫困也还没有贫困到食不裹腹衣不蔽体的地步。所以,作为一个孩子,虽然那时对贫困的第一感受仍是来自于食物,但这种感受却不是饥饿而是嘴馋。不过,嘴馋有时候也的确是会表现为一种饥饿的。
当时的我们居住在黑龙江,家常便饭基本就是粗粮和蔬菜,细粮与肉类只有在过年的时候才得一见。要说我平日里盼望最多的是什么,那就是一顿大米饭和荤菜。因为总是怀揣着这样的期待,所以每次看到桌上的粗茶淡饭都是要先难过上一阵子的。一点儿也不夸张地说,一日三餐对于我可是件相当痛苦的事情。因此,解馋自然也就成了我生活中需要格外花费心思的大事了。
记得上小学一年级的时候,班里有个叫张广一的同学,他算是我们班上家境最为不好的一个。然而,我对他却是艳羡不已。原因即在于,我发现这家伙经常在课堂上偷吃一种颜色乌黑的饼干。本来跟他的关系并不亲密,但为了能够尝一口他的黑饼干,便顾不上自家的矜持性格,主动同他套起了近乎。他还算慷慨,给了我半块。我握着这半块黑饼干,含着口水闻了半天,才舍得十分享受地用舌尖舔了起来。我问他黑饼干是从哪儿弄来的,他说是他爸爸从单位弄来的。我问他爸爸在哪儿上班,他说他爸爸在食品厂赶马车。我明白了,食品厂生产饼干,但就是不明白怎么在商店里从来没有见过这样的黑饼干呢?多年之后,我才终于明白过来,所谓的黑饼干其实就是食品厂烘烤过火的废品啊。然而,即使是废品,我也一直觉得它比后来吃过的所有高级饼干都要香。就因为这黑饼干,在我差不多将小学一年级同学的名字都忘了个精光时,张广一这个名字却依然牢牢扎根在我的记忆里。
同样难忘的一个人是儿时的玩伴,始终记不起他的名字,我们都叫他的外号“小磕巴”。小磕巴个儿不高,其貌不扬,除了说话磕巴,没什么特别的地方。但是,我们这一伙的几个孩子却甘愿对他言听计从。不为别的,就为他能偶尔带我们去吃一顿油梭子。“油梭子”是当地人的叫法,就是提炼猪油后剩下的黑黄的肉渣子。有一天,小磕巴神秘地对我们说:到他大哥的单位可以吃到油梭子。我们便立即怂恿着他一块儿去了。
来到小磕巴大哥的单位,小磕巴让我们在门口等着,自己一人进去了。我注意看了一下挂在门口的牌子,知道了这里是家皮革厂。不多会儿,一个比我们年长不少的男人跟着小磕巴出来了。他就是小磕巴的大哥,一脸严肃地把我们领到一个偏僻的墙角,叫我们在那儿等着。又过了一会儿,小磕巴的大哥端着一个白色的小搪瓷盆鬼鬼祟祟地走了出来。他将小搪瓷盆递给小磕巴,催促道:快吃!说完,眼睛便开始不时地往后瞟着。
我们都被那浓烈的香味刺激晕了,根本顾不上油梭子有多烫,抓起来就往嘴巴里塞。不到半分钟的工夫,半盆油梭子便被我们抢光了。恋恋不舍地离去时,我又回头望了一眼那块厂牌,奇怪这皮革厂里怎么会有油梭子吃?能在这样的地方上班真是好有福气啊。直到过去许多年,我才总算琢磨明白了皮革厂里能够吃到油梭子的奥秘。
后来,为了重温油梭子的滋味,我经常捡些鸡毛用火柴点着了闻。很多人都受不了这种味道,我却认定它是天下的美味。
如今,我已知道黑饼干和油梭子都属于对健康无益的东西,但是,正是它们让我意识到了食物所能带给人们的美好生活向往。我想,这应该也就是贫穷给予我的恩赐吧。是它将富有作为最珍贵的希望摆放在了我的前面,然后再为我插上梦想的双翼。而在我终于得以体验到富有的价值之后,随即也深刻认识到了贫穷的价值。那么,设若没有贫穷呢?那我又该如何去领会富有的意义?单纯的富有非但无法令我们懂得其自身的价值,更不会令我们知道贫穷的分量。所以,我一直相信,一个人如果不曾贫穷过,富有对于他就一定是没有意义的。也就是出于这样的原因,我始终不忘要设法让自己的孩子在衣食无忧的日子当中间接或直接地体会一下贫穷的境遇。
路文彬 北京语言大学中文学院副教授。代表作有《阅读爱情》《流萤》,译著《迷失的男孩》《安琪拉的灰烬》等。
责任编辑 张家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