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关于增强高职院校思政理论课教学实效性的思考

2009-12-11

商情 2009年28期
关键词:实效性高职院校

赵 明

[摘要]要增强思政理论课教学的实效性,必须先对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育功能进行优化,同时要科学准确地选择教学的切入点,拓宽教学信息传播渠道,建立网上教学园地,构建实践教学运作模式,进一步改进考核方式。

[关键词]高职院校 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 实效性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以下简称“思政课”)属于国家意识形态的范畴,它承担着对大学生进行系统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任务,是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是党的教育方针的具体体现,是社会主义大学的本质特征之一。近年来,高职院校“思政课”教学改革一直在不断进行并取得了一些成效,但同整个高等职业技术教育教学改革的形势相比,与我国现代化建设对人才培养的要求以及生产一线对复合型、实用型人才迫切需求相比,则显得步子太慢、力度过小、效果不够明显。如何深化高职院校“思政课”教学改革,以增强其针对性、实效性,提高其吸引力、感染力,已成为高职教育教学整体改革的重点和难点之一。

一、优化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育功能

应当说,思想政治性是“思政课”教育的主导功能。开设此类课程的目的主要是为了培养当代青年大学生科学地认识世界、认识社会、认识自我的辨证思维能力,培养当代大学生确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对当代中国发展所具有的决定性指导价值的认同感,培养当代大学生的民主法制意识、公民道德意识、全球眼光和开放式宏观思维能力,从而促使大学生在其身心发育成长的关键时期树立起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仅此而言,在我国高职院校“思政课”教育发展过程中,这一主导功能并没有被人为的削弱过,而且还随着时代的发展不断地通过调整课程设置、改进教学内容力图使其在具有时代感的同时,渐进式地逐步加以强化。但问题在于,强化政治思想性的正确途径、合理方式、科学手段、实际效果是什么,倒是值得广大“思政课”教师必须直面并认真加以探索的重要课题。之所以在此提出这一问题,关键在于当今世界与中国正在发生许多前所未有的新变化,“思政课”教师不仅不能无视这种变化而且还应该主动应对这种新情况。首先,在全球化浪潮席卷下,人类接收信息、获取知识的途径不断增多,可获取知识的载体日趋多样化和高速化。当代青年大学生正处于学习新知识的黄金年龄段,且他们又是具有快速掌握先进知识传播、接受手段的社会群体,因此,对他们进行“思政课”教育必将受到他们从其他载体获取的知识的冲击,“思政课”教育的难度在不断提高,“思政课”理论的内容及教育实效还经常会受到来自其他领域(如互联网)信息、知识的质疑。其次,市场经济浪潮推动下中国社会的急剧转型和多样化趋势。当代青年大学生处于我国目前多样化趋势的社会生活环境之中,国内外各种社会思潮都会对他们产生或多或少的影响,而这些影响无疑又增加了“思政课”教育的难度,迫使我们必须针对当代大学生思想观念、知识结构的多样化而创新一些多样化的教育手段和方法。当今物质文化生活丰富多彩所带来的当代青年大学生身心早熟和独立化的征候。我国有关专家学者的专题研究报告表明,当代青少年生理发育要比其父母一代提早三到五年,认知能力也有比较明显的提高,某种意义上说普遍具有“成熟”和“见多识广”的表征。与此同时,身心的相对“早熟”带来的是他们独立意识的增强和被动接受其他思想观念难度的增高,从而也给“思政课”教育提出了新的问题,特别是对“思政课”教学的方式、方法提出更高的要求,否则他们对政治理论学习的行为必然会出现拒斥或消极现象。在上述新情况下,迫使我们不得不反思“思政课”教育的功能定位问题。如果“思政课”仅仅停留在单纯知识传授和政治理论教育单一功能的定位上,则难以发挥其提高学生思想文化素质和培养学生健全人格的教育功能。

二、科学准确地选择思政理论课教学的切入点

教学活动的有效完成,依赖于教学切入点的选择是否科学准确。教学的切入点不是教学内容本身,而是教学目的与作为学习主体的大学生的实际。因为,教学活动是“双边”活动,教师的教只有满足了学生的学习需要,才能为学生所接受,而且学生的“学”关键取决于学生的学习主动性、能动性的发挥程度。“思政课”教学必须考虑教学对象——大学生的实际思想状况、大学生的知识结构和以及他们在学习过程中思想和观念的变化与发展状况。过去,我们在教学中,一直把理论本身作为教学的切入点,对大学生的实际关注不够,这不能说不是一个重大的缺失,不能说这不是导致大学生冷落“思政课”的重要原因之一。因此,“思政课”教学改革,必须注意研究和解决好把教学对象的实际作为教学切入点问题。

通过这几年我院“思政课”教学实践,我们初步掌握了高职院校学生的实际情况,一般来说,他们具有以下几方面的特点:政治的上进心与理论认识的肤浅性同在;人格的可塑性与心理上的逆反性并存;面向社会的危机感、紧迫感与日常学习的散漫性、惰性交织;思想意识上的独立性与行为选择上的盲从感合一。根据这些特点,“思政课”教师要经常深入学生,掌握学生的思想实际,收集、了解学生提出的各种思想问题,根据教学大纲进行分类、适当剪裁教学内容,突出重点、难点,找准知识传授与思想教育的结合点,直接或间接渗透思想教育,达到“思政课”教学育人的目的。同时应联系专业课和学生未来职业特点进行教学,用专业课知识和学生未来职业“内容”论证“思政课”原理,用“思政课”原理分析专业课知识和学生未来职业“内容”。高职院校大学生知识结构的实证性特点,使他们对专业课知识和未来职业“内容”感兴趣,他们尤其渴望了解本专业学科和未来职业“内容”的最新成就与最新发展。如果“思政课”教师能尽可能寻找专业课、未来职业“内容”与“思政课”原理之间的结合点,运用专业课知识论证“思政课”原理,运用“思政课”原理分析专业课知识,往往能提高学生对“思政课”学习的兴趣与信仰,并使他们认识到:“思政课”不只是政治宣传的工具,而且是科学的世界观与方法论;不仅具有意识形态性,更重要的是它的科学性,从而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拓宽思政理论课教学的信息传播渠道

信息网络时代的到来,使全人类的生产方式、社会意识和日常生活都发生了前所未有的变化,网络深入了大学校园生活,使学生的思想出现了许多新的特点,这必将给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和“思政课”教学带来深刻的变革。把网络教育方法运用于大学每个具体门类的课程教学之中,不仅是一种国际趋势,也是大学课程教学现代化发展的内在要求。在美国的大学中,“在第一堂课上,教师都要将自己的e-mail地址告诉学生,以方便师生通过 e-mail进行交流。……一些大学正通过开发相关的教学软件、更新网络设施、开展新技术培训、提供技术服务和典型经验示范等方式支持和鼓励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运用新技术。”网络环境中的“思政课”教学拥有更广阔、丰富的信息,能体现教师与学生更富成效的互动和最快捷的信息传递与反馈,能全方位、多维度地展现现代信息技术在教学中运用的魅力,能更好地发挥联系课堂和现实社会的桥梁和中介作用,能极大地提高“教”与“学”的工作效率,能更好地增强教学的针对性、实效性。为让学生在网上能时时听到“思政课”的声音,我们应增大网络中“思政课”教学信息量的比重,尤其是要充分运用校园网络系统,构建网上“思政课”教学基地,向学生即时发布教学信息资料。教师可以把自己所讲课程的电子教案、教学资料发布在网上供学生浏览,还可以在自己的个人主页或专题教学网站上,建立关于教学内容交流、研究和探讨的专题 BBS或聊天室等,为学生提供丰富、具体的教学服务,从而在教学过程中真正贯彻以学生为本的教学理念。

当然,“思政课”教学的课堂不能完全是虚拟的,现实的教学课堂以其独特的魅力表现而不可替代。现实的“思政课”课堂虽然少了些快捷和方便,但教师在学生面前表现的人格魅力的巨大感染作用,却是不可虚拟的。学生理解科学理论的状况和思想上的细微变化,也必须靠现实课堂中教师的细心去体察。师生之间的交往如果完全依靠网络,最终将形成新的沟通障碍。教学中,教师以自己的人格魅力和富有情趣的讲解,通过师生间的情绪相互感染,调动学生积极参与教学。良好的教学效果及对学生心理产生的正面效应,是任何形式的电子媒体所不能替代的。因此,教师应该清醒地认识到,教学网络只是教师手中的一种教学工具,人的要素是第一位的,教师才是教学活动的主导。

四、构建思政理论课实践教学的运作模式

一是确立实践教学目标。目标的确立是其教学活动的首要环节,也是其实践教学活动的出发点和最终归宿。实践教学目标分总体目标和具体目标,总体目标即在思想观念上明确实施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从根本上要解决什么问题,要达到什么样的效果。具体目标即要明确针对某门课程教学内容开展的实践教学的预期效果,在内容上具有针对性,在操作上具有可行性。

二是制定出实践教学计划。它不仅是保证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的科学性、规范性和连贯性的重要环节,而且是保证教师对实践教学活动过程的主导性、针对性、可控性的必要条件。实践教学计划即是开展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过程以及实现其目标预先拟定的具体方案。它既要反映教学活动的针对性,即教学目的与要求的制定、具体的教学内容的选择、整体的教学总结与考评、教学过程的指导与反馈,同时也要反映实践活动的具体性,即实践教学方式的择用、实践教学地点的选定、实践教学时限的安排等。

三是选择好实践教学类型。实践教学方式(类型)是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活动开展和实施的基本要素,是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模式的形式表现,它关系到教学实践的展开和教学意义与价值的展现;是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活动效率的重要条件,它体现着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内容的教学特点、实践特点,凸现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的针对性、适用性和实效性。

四是规范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的组织管理。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的运作有赖于有效的组织管理系统。首先,要加强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的组织领导工作,包括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组织管理机构体系的建立、基地的建设、运作经费的保障以及实践课教师队伍的构成等,这是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运作的基本组织保障。其次,要加强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的制度建设,对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的各个环节及其要求进行规范。再次,要加强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过程与教学效果监控体系建设,这是保障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活动规范性和实效性的重要条件。在对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活动的组织管理过程中,一方面要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性,在实践活动中培养和锻炼他们的自我管理能力;另一方面又要充分发挥教师作为组织者、管理者的主导作用,以保证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的有序运行。

五、进一步改进思想政治理论课考核方式

“思政课”教学不仅是传授知识和“灌输”思想政治观念,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实践能力和良好的行为品质。这与素质教育的内在要求是一致的。因此,对“思政课”教学效果的考核和评价,应突破传统学科考试的模式,改变以往单纯强调对理论知识的死记硬背,忽视对学生实践能力和行为品质培养的引导的片面做法。新的考核方式可以多种多样,并可把多种方式结合起来:(1)命题考试题目应灵活,在侧重知识点考核的同时,主要应考察学生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2)学生平时的政治思想道德表现应计入学生总成绩之中,但平时成绩应有根有据,杜绝主观随意性,尽量做到客观公正。(3)在“思政课”理论学习、社会实践和查阅资料的基础上,应鼓励学生进行论文写作,对学生有创造性的见解应充分肯定,着重强调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这对大学生创新能力的形成具有重要的意义。(4)教师还可以组织学生就有关“思政课”命题进行辩论,不仅辩手可以参与,也可让听众参与,让其他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的看法。

参考文献:

[1]薛迪群.“全球化”语境下的马克思主义哲学[M].上海:同济大学出版社,2002.388.

[2]别敦荣. 美国大学教育观察[J].中国大学教学,2002.12.

[3]胡成广.浅谈现代信息教育技术在“思政”教学中的运用[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04.2.

猜你喜欢

实效性高职院校
基于艺术素质测评的初中生音乐课堂实效性提升对策探讨
“主讲主问主评”工作法:提升党课教育吸引力实效性
利用微视频提高小学美术教学实效性的实践与研究
精梳巧练 理性分析——提升小学数学复习课实效性的教学策略
浅谈小学语文教育教学实效性的研究探讨
优化作业设计 提升数学教学的实效性
“一带一路”战略与盐城高职院校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思考
浅析红色文化与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初探
全球化背景下高职院校韩语专业毕业生就业现状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