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亲历过程 感悟数学

2009-12-11邬俊耿

新课程学习·上 2009年2期
关键词:亲历圆锥长方体

邬俊耿

新课程倡导: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更多地把知识交由他们自己来总结、归纳,并尽可能在大脑中形成更完整的知识体系一让学生亲历数学学习的过程,是实现数学思考、解决问题、达到情感与态度、价值观的一个重要途径。

一、营造“亲历数学”的课堂氛围

心理学家托兰斯说:“我们要想促进创造力,就需要提供一个友善和谐的环境,以便使之在其中繁荣发展”。教师应以实际行动关心全体学生的成长,构建良好的师生感情,使教师在学生的眼里不再是课堂上的权威,而是亲密的合作伙伴。把感情上的认同迁移到学科的学习上来,敢于提出问题,不怕出错。教师鼓励学生多发表意见,及时鼓励学生新发现,鼓励学生主动参与探究,激发学生积极向上的情绪。

二、创造“亲历数学”的活动机会

教师要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善于选择和设计有利于学生参与的教学内容,把教学中的知识结论设计成探究的问题,尽量 还知识发展的本来而同,向学生提供“亲历”的机会,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数学活动中来。

1鼓励猜想,勤于反思

(1)猜想是列研究的对象或问题进行观察、实验、分析、比较、联想、类比、归纳等,依据已有的材料知识作出符合一定的经验与事实的推测性想象的思维方法。它是一切创造的开始,也是数学问题研究的起点。实践证明:让学生学会猜测,有利于引导学生主动探索,积极参与知识的发生、发展过程,使学生既能更好地获得知识,又能获得探求知识的方法,从而更好地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2)反思是一种内省行为,必须由学生的亲身体验方能进行。同时它也是一项重要的思维活动,是数学学习的动力。让学生学会反思,对自己的判断、活动甚至是语言表达进行思考并加以证实,真正 抓住数学思维的内在实质,为他们的后续学习积淀经验与方法。

2在“做”中学,让孩子充分亲历知识的形成过程

数学教学就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教师要积极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让学生在活动中体验,在体验中学习,在学习中感悟数学的思想与方法,进而更深刻地认识数学的价值。

(1)动手操作:既是学生由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的必要手段,又是解决问题的重要方法。如“三角形的面积”公式推导,通过操作,把两个完全相同_二角形拼成以前学过的一个平 行四边形,把新知转化为旧知,沟通新旧知识的联系点,从而推导出三角形而积的计算公式。

(2)数学实验:让学生通过自己动手操作,进行探究、发现、思考、分析、归纳等思维活动,最后获得概念、理解或解决问题的一利·过程。如“圆锥体积”一课,教师可以为学生提供若干个圆柱和圆锥的学具,有等高不等底、等底不等高、不等高不等底和等高等底四种,放手让学生做盛水实验。通过实验,学生自然就明白只有等底等高的情况下,圆锥的体积是圆柱的三分之一。有实验作依据,圆锥体积计算公式就水到渠成了。

(3)数学游戏:游戏充满童趣,学生在愉快的游戏情境中学习,可以迅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开启他们思维的闸门,发展他们的思维能力,使学生生动活泼地学习。比如教学四年级的上册数学广角“取胜的策略”中,教师先和学生玩抢“10”游戏,游戏的规则是:你可以报1个数,也可以连续报2个数,两人轮流报,以最后报到“10”的人为胜。由于学生不知道其中的策略,自然都是输了……“同学们,你们想知道老师取胜的方法吗?”教师顺势一问,就激发了学生探究的欲望,以满腔的热情投入到问题的探究中去。

(4)数学制作:为学生学习数学知识奠定良好的基础,提供丰富的表象。如学习完“长方体的认识”后,可以让学生利用橡皮泥、铅丝、硬纸板等材料制作一个长方体,虽不一定标准、美观,但在制作过程中,学生已进一步感知了长方体面、棱和顶点的特征,为进一步学习长方体的后续知识打好了基础。

三、引导学生在生活中亲历数学。让数学与生活联系起来

我们的生活离不开数学,生活中处处都是与数学有关的问题。比如教学“分数的初步认识”,教师通过创设情境,买半个西瓜作为学生学习的素材,使他们感到分的结果不能用整数表示时,就要用到分数,再让学生举生活中的例子:分蛋糕、分苹果、测量桌子的K度等,最后用分数表示其中一块西瓜和剩下的西瓜。在这个富有现实意义的过程中,学生亲历了用自己已有的生活经验,按照自己的愿望,把生活实践问题转化成数学问题的过程,体会了数学与生活实际的联系,并从数学的角度观察生活、提出数学问题。

总之,在新课程标准下,尽可能地让学生亲历数学学习过程,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促进学生对知识的建构,培养学生勇于探索,勇于创新的个性:

作者单位:浙江省宁波市江东中心小学

猜你喜欢

亲历圆锥长方体
“圆柱与圆锥”复习指导
拆拼长方体
探究组合长方体的最小表面积
学包圆锥粽
亲历探究过程 体验化学乐趣
圆锥计算题,“展开”来思考
表面积是多少
亲历叙反对派首都大示威
问题征答